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

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

太子自覺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主意,覺得他爹多半會覺得他有些主見。

但實際上,皇帝讓太子來請教劉鈺,請教了半天,太子還是沒明白“本末”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此時的大順,伴隨着白銀貨幣化、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本末之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生產和商業之爭。

大順的士紳階層,類似於秉持的是商業資本思維。

耕地,是大順最保值、最安全、最不受戰亂影響、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品。

很多士紳說的已經足夠明白了,戰亂之後,哪怕改朝換代,張家的地還是張家的、李家的地還是李家的,永遠保值、受到任何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小,是最後的投資方向。

劉鈺給太子講本末之爭、將均輸平準這些東西,太子看似聽明白了,實際上還是沒聽懂劉鈺的真正意思——如果真的相信“本末之爭”,那就應該儘可能把內地土地的商業投機屬性剝離。

大順士紳最喜歡的兩項投資,是買地和放高利貸。他們嘴上喊着“務本抑末”,可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末”,因爲賢良文學說的“本”,是生產。

大順看不見的手,太厲害了——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是高利貸和土地兼併收租,是收益率最高、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方向——所以需要一隻看得見的手,將農業生產的盈餘,不要往高利貸上走、不要往土地兼併上走,而是投資到水利建設、交通發展、農田改造、擴展耕地上。

問題在於,在買地收租和放高利貸的高回報率下,無形之手的陰影下,士紳地主有多少人,把其積累的資本,投入到了水利建設、農田改良上?

這纔是劉鈺想給太子講的“務本抑末”這個道理,在大順這個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上的真正涵義。

不要刻舟求劍,拿着先秦兩漢時的人口、耕地、土地所有制、稅制、畜力機械普及量等,來套大順的現實情況。

韓非子當年嘴很毒,專門爲這種情況,自己創造了個成語,叫“守株待兔”。

想要讓資本,投資到土地改良、水利工程上,除了特殊手段外,若靠無形之手,還有另一種辦法。

那就是提升畝產的價值,靠某種經濟作物的高額回報,高於地租和利息,使得資本會選擇改良土地、促進生產,以獲得更多利益。

但這在大順內地也已經沒可能了。因爲劉鈺把所有值錢的原材料農作物的生產地、商品糧基地,都放在了東北、南洋、以及後續的印度。

在南洋開種植園、或者在東北墾殖種豆的收益,已經高過了在鬆蘇買地收租,所以大順這些年的銀錢兌換比問題纔沒出事。

大量的熱錢和積累的資本、貿易的順差白銀,實際上都跑到南洋和東北去搞基礎建設去了,靠着大量產出,纔沒有出現白銀通脹和物價革命,保證了大順的“匯率”依舊極爲有利出口——雖然大家都在用白銀,甚至可能這些白銀,都他媽是南美的同一個礦坑出來的、甚至可能是同一個南美印第安人挖的,但實際上兩邊的白銀還是有匯率的。休謨在和自由貿易派論戰的時候,就拿捏過這個“匯率”問題。

所以,其實問題到了這,就算是太子真的明白了“本末”問題、亦或者更進一步把這些東西都基本搞清楚了。

那也沒用。

因爲由此推出的、以全體的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爲主體的解決方案,是太子或者皇帝都無法去做、並且一定會去極力阻止的。

哪怕,由此推出的主體,不是這片土地上的全體人民,而只是大順的資產階級,那麼太子或者皇帝都不可能接受他們的路線,並且一定會去極力阻止的。

老馬說,資產階級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爲基礎的生產。

假使不考慮全體人民。

只說如果大順此時是一個資產階級爲統治階級的國家,那麼下一步,顯然就是要打通國內市場、取消國內的稅關和各省的地方保護主義,在取得外部市場後再把內部市場拿到手,從而建立世界市場的輪廓;實行土地國有制和級差地租制,也就是列寧評價中山先生的那套最純粹的資本主義的土地制度,方便將資本用於依託土地這個生產資料而進行生產活動。

而這,還不是最終解決方案,只是資產階級的解決方案。

僅此,皇帝也好、太子也罷,能支持嗎?

就算明白,民族的國家的未來是這樣,皇帝、太子、地主官僚、士紳等,會去做嗎?他們假設自己是忠君愛國的,只是當告訴他們,新時代下,真正的愛民族國家,是要取消他們的封建特權,士紳特權、減租減息、甚至土地國有化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舉起屠刀。

因爲多少明白一些這裡面的道理。

又因爲他是太子,屁股坐的很牢靠。

所以,當幾天後,皇帝再度召見太子,詢問太子和劉鈺的交流問題時,太子給皇帝的答案,也就是他的主見,就是理所當然的折中。

太子知道,自己詢問完劉鈺後,父皇一定會再找自己。

皇帝也知道,太子應該會知道,並且會給自己一個要嘗試做事的方向和答案。

所以皇帝開門見山,詢問太子道:“朕叫你詢問興國公,聽其所以然,未必聽其然。他給你講了什麼,這都無所謂。”

“關鍵是,你聽完之後,你自己覺得,除了過些日子朕要交代你去督辦、體察民情的事外,你還想一併做點什麼?”

太子將自己已經準備好的話說出,回道:“兒臣請父皇准許兒臣,挑選年輕才俊,興辦漢口實業。”

這個答案,在皇帝的意料之中。

算是皇帝認爲太子可能會給出的幾個他認爲還算可以的答案中,比較容易意料到的一個。

劉鈺和太子到底說了什麼,皇帝並不想知道的那麼詳細。但是基本上劉鈺的思路,皇帝自認還是瞭解頗多的,雖然大部分時候是胡亂理解,但皇帝還是自以爲自己瞭解的。

對太子提出的這個嘗試,皇帝沒有先問“爲什麼選這裡”,也沒有問“你準備辦到什麼程度”。

而是詢問了兩個讓太子萬萬沒想到的古怪問題。

“你既要興辦漢口,朕以爲,此事可做,好處頗多。但於此之前,朕先問你一句,譬如松江的棉布。”

“松江的棉布,在松江出港的時候,就要徵收一筆稅。那麼,如果松江的棉布去漢口,是否還要再徵一筆稅?”

“此其一也。”

“其二,欲興漢口,無資本則不可行。”

“你是準備募集楚人的資本?還是允許鬆蘇的資本涌入漢口?亦或是其餘的辦法?或者官辦?或者官督商辦?或者商辦徵稅?還是怎麼樣?”

這兩個問題,聽起來好像都聽蛋疼,感覺像是扯淡一般。

然而實際上皇帝覺得,這兩個問題,非常的關鍵。

這和鬆蘇地區的徵稅模式有關,以鬆蘇的玻璃爲例,實際上實在生產端徵稅的。棉布也一樣,也是相當於在生產端就徵了一次稅。

當然,稅不重,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選擇退稅以確保競爭力,雖然基本上此時來說完全不需要,但理論上是可以的。

以資產階級的視角來看,這個在漢口是否再徵稅一次的問題,實際上可以理解爲“是否支持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

而以官僚政績或者太子欲立功的視角來看,這個在漢口是否再徵稅一次的問題,實際上可以有兩種理解。

一個,是皇帝從劉鈺對付日本、朝鮮那的手段,得出的經驗:官僚或者封建貴族,更傾向於徵收關稅,獲得收入。關稅收的越多,他們的政績、繳納的稅收也就越多。

換句話說,這是買辦思路。

另一個,則是皇帝從英國法國那裡,得出的經驗:發展本地工商業,需要對外來商品徵收高額關稅。英國和法國的棉布禁止令,都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太子想要興振漢口的工商業,那麼也不是不能徵收額外“關稅”,以確保本地的工商業發展。免得還沒起步呢,先就被松江棉布,一波衝個稀爛。

換句話說,這是要發展本地工業的思路。但換一種全國視角的思路,這又是地方勢力的崛起,和省份鄉土主義,只怕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這東西,和鹽還不一樣。

鹽政改革的思路,就是直接在生產端徵稅,然後建立全國的統一市場,去掉其餘的苛捐雜稅,一次性徵稅,全國通行。

但那是鹽。

於是看似皇帝問了兩個聽起來不痛不癢、有些扯淡,似乎相對於千頭萬緒的“政通人和”而言是細枝末節的小問題。

但其實,第一個關於是否要再徵關稅、以及鬆蘇的棉紡織品是否可以進入漢口的問題,就是個非常難回答、或者說在考驗太子路線認知的問題。

劉鈺雖然也沒和太子講這麼細節的東西,但是畢竟一些思路還是給了太子一些啓發,遂道:“兒臣以爲,此事應細看。”

“昔日太史公言: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本章完)

第358章 實封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95章 樞密院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28章 志向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1436章 分歧(二)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39章 考察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846章 雙贏(上)第156章 新思維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552章 理想國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796章 工商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176章 十三張第337章 見過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394章 優勢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98章 主心骨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205章 入營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847章 雙贏(下)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995章 嫺熟第112章 絕纓第1041章 國運(上)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239章 教改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47章 海參崴第1224章 開戰(三)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章 曙光第795章 南巡意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970章 給錢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934章 覺醒(六)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390章 清華園第1000章 扶植第9章 翻譯問題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782章 身份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
第358章 實封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95章 樞密院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28章 志向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1436章 分歧(二)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39章 考察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846章 雙贏(上)第156章 新思維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552章 理想國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796章 工商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176章 十三張第337章 見過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394章 優勢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98章 主心骨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205章 入營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847章 雙贏(下)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995章 嫺熟第112章 絕纓第1041章 國運(上)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239章 教改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47章 海參崴第1224章 開戰(三)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章 曙光第795章 南巡意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970章 給錢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934章 覺醒(六)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390章 清華園第1000章 扶植第9章 翻譯問題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782章 身份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