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諸屍應驗而不驗;初復同。或受差過兩時不發;遇夜不計,下條准此;或不親臨視;或不定要害致死之因;或定而不當,謂以非理死爲病死,因頭傷爲脅傷之類。各以違制論。即憑驗狀致罪已出入者,不在自首覺舉之例。其事狀難明定而失當者,杖一百。吏人、行人一等科罪。諸被差驗復,非系經隔日久而輒稱屍壞不驗者,坐以應驗不驗之罪。淳祐詳定。諸驗屍,報到過兩時不請官者;請官違法或受請違法而不言;或牒至應受而不受;或初複檢官吏、行人相見及漏露所驗事狀者,各杖一百。若驗訖,不當日內申所屬者,准此。諸縣承他處官司請官驗屍,有官可那而稱闕;若闕官而不具事因申牒;或探伺牒至而託故在假被免者,各以違制論。諸行人因驗屍受財,依公人法。諸檢覆之類應差官者,差無親嫌干礙之人。諸命官所任處,有任滿賞者,不得差出,應副檢驗屍者聽差。諸驗屍,州差司理參軍,本院囚別差官,或止有司理一院,准此。縣差尉,縣尉闕即以次差簿、丞,縣丞不得出本縣界。監當官皆缺者,縣令前去。若過十里或驗本縣囚,牒最近縣,其郭下縣皆申州。應複驗者,並於差初驗日,先次申牒差官。應牒最近縣而百里內無縣者,聽就近牒巡檢或都巡檢。內複檢應止牒本縣官而獨員者,准此。謂非見出巡捕者。諸監當官出城驗屍者,縣差手力、伍人當直。

諸死人未死前,無緦麻以上親在死所,若禁囚責出十日內及部送者,同。並差官驗屍。人力、女使經取口詞者,差公人。囚及非理致死者,仍復驗。驗復訖,即爲收瘞。仍差人監視;親戚收瘞者,付之。若知有親戚在他所者,仍報知。諸屍應複驗者,在州申州;在縣,於受牒時牒屍所最近縣。狀牒內各不得具致死之因。相去百里以上而遠於本縣者,止牒本縣官。獨員即牒他縣。諸請官驗屍者,不得越黃河、江、湖,江河謂無橋樑,湖謂水漲不可度者。及牒獨員縣。郭下縣聽牒,牒至,即申州差官前去。

諸驗屍,應牒近縣而牒遠縣者,牒至亦受。驗畢,申所屬。諸屍應牒鄰縣驗復,而合請官在別縣,若百里外,或在病假不妨本職非。無官可那者,受牒縣當日具事因在假者具日時。保明,申本州及提點刑獄司,並報元牒官司,仍牒以次縣。諸初、複檢屍格目,提點刑獄司依式印造。每副初、復各三紙,以《千字文》爲號鑿定,給下州縣。遇檢驗,即以三紙先從州縣填訖,付被差官。候檢驗訖,從實填寫。一申州縣,一付被害之家,無,即繳回本司。一具日時字號入急遞,徑申本司點檢。遇有第三次後檢驗,准此。諸因病死謂非在囚禁及部送者。應驗屍,而同居緦麻以上親,或異居大功以上親至死所而願免者,聽。若僧道有法眷,童行有本師未死前在死所,而寺觀主首保明各無他故者,亦免。其僧道雖無法眷,但有主首或徒衆保明者,准此。諸命官因病亡,謂非在禁及部送者。若經責口詞,或因卒病,而所居處有寺觀主首,或店戶及鄰居並地分合幹人,保明無他故者,官司審察,聽免檢驗。諸縣令、丞、簿雖應差出,須當留一員在縣。非時俱闕,州郡差官權。諸稱違制論者,不以失論。《刑統·制》曰:“謂奉制有所施行而違者,徒二年,若非故違而失錯旨意者,杖一百”。諸監臨主司受財枉法二十匹,無祿者二十五匹,絞。若罪至流及不枉法贓五十匹,配本城。諸以毒物自服,或與人服而誣告人罪,不至死者,配千里。若服毒人已死,而知情誣告人者,並許人捕捉,賞錢五十貫。諸緦麻以上親,因病死輒以他故誣人者,依誣告法,謂言毆死之類,致官司信憑已經檢驗者。不以蔭論,仍不在引虛減等之例。即緦麻以上親,自相誣告,及人力女使病死,其親輒以他故誣告主家者,准此。尊長誣告卑幼,蔭贖減等自依本法諸有詐病及死傷受使檢驗不實者,各依所欺減一等。若實病死及傷不以實驗者,以“故入人罪”論。《刑統·議》曰:“上條詐疾病者杖一百;檢驗不實同詐妄,減一等杖九十。”諸屍雖經驗而系妄指他屍告論,致官司信憑推鞠,依誣告法。即親屬至死所妄認者,杖八十。被誣人在禁致死者,加三等。若官司妄勘者,依“入人罪法”。《刑統·疏》:“以‘他物’毆人者,杖六十。見血爲傷。非手足者其餘皆爲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申明刑統》:“以靴鞋踢人傷,從官司驗定:堅硬即從他物,若不堅硬,即難作他物例。”諸保辜者,手足限十日,他物毆傷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湯火三十日折日,折跌肢體及破骨者三十日。限內死者,各依殺人論。諸齧人者,依他物法。限內墮胎者,墮後別保三十日,仍通本毆傷限,不得過五十日。其在限外及雖在限內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毆傷法。他故,謂別增餘患而死。假毆人頭傷,風從頭瘡而入、因風致死之類,仍依殺人論。若不因頭瘡得風而死,是爲他故,各依本毆傷法。乾道六年,尚書省此狀:“州縣檢驗之官,並差文官,如有闕官去處,複檢官方差右選。○本所看詳:“檢驗之官自合依法差文臣。如邊遠□小縣,委的闕文臣處,複檢官權差識字武臣。今聲說照用。”嘉定十六年二月十八日敕:“臣僚奏:‘檢驗不定要害致命之因,法至嚴矣。而檢驗失實,則爲覺舉,遂以苟免。慾望睿旨下刑部看詳,頒示遵用。’刑寺長貳詳議:‘檢驗不當,覺舉自有見行條法,今檢驗不實,則乃爲覺舉,遂以苟免。今看詳:命官檢驗不實或失當,不許用覺舉原免。餘並依舊法施行。奉聖旨依’。”

第八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八章第一章第一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五章第一十六章第一十六章第五章第二十章第九章第一十一章第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一十二章第二章第二十章第一十六章第八章第二章第一十六章第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一十九章第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二十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十四章第一十三章第一十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一十一章第六章第一十九章第九章第一十六章第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八章第七章第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章第一十一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一十四章第三章第一十二章第七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二十四章第六章第一十一章第四章第一十七章第一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章第一十三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一十七章第一十四章第一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十六章
第八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八章第一章第一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五章第一十六章第一十六章第五章第二十章第九章第一十一章第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一十二章第二章第二十章第一十六章第八章第二章第一十六章第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一十九章第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二十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十四章第一十三章第一十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一十一章第六章第一十九章第九章第一十六章第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八章第七章第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章第一十一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一十四章第三章第一十二章第七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二十四章第六章第一十一章第四章第一十七章第一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一十章第一十三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一十七章第一十四章第一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一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