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金籙修法度

林廷執又說了一句後,又對諸人道:“此事林某暫還只有一個存思,需得回去尋幾位道友詳議一番,眼下尚無法拿出定論,恐需等待一時。”

陳廷執這時開口道:“林廷執若是尋不見結果,舉天夏之力亦要擬一個對策。還有那一處避藏地界,亦要察辨清楚。”

諸廷執俱是認可此見。

雖然張御方纔也是說了,他並不能完全肯定那處地界就一定與濁潮有牽連,但是衆人看來,以張御的功行修爲,有些推測已經近乎於道感了,若他是這麼想的,那麼極有可能事情就是這般的。不過一番查證還是需要做的。

戴廷執這時道:“由此可見,對於世間之守禦,還是加強守正宮各處駐地爲好,若是隻是偏顧那些造物,往後如何不好說,可眼下看來,也唯有守禦而已,並不察敵知敵,只能被動應對,而守不持久,從無有久守不破之理,故此等方法當下不可取!”

崇廷執當下辯駁道:“戴廷執此言差矣!張廷執能見微知著,觀神辨異,那是張廷執自身道行高深,功行了得之故,要是換了一個人,哪怕你我坐在此位之上,當真能尋見此處麼?怕亦是不能吧?

世上之事物,多是由弱至強,由小至大,由簡至繁,造物初始確然羸弱,然潛力無盡。譬若嬰兒,嗷嗷待哺,豈能扼殺襁褓之中?但扶其行,助其力,教其知,如此漸長,身實氣壯,自能護我天夏界疆!”

鍾廷執頜首道:“便是守正宮亦離不開玄廷之扶持,外侵是害,亦是琢磨,有我等在背後查遺補漏,徐徐推動,假以時日,當可成我天夏之支柱。”

玉素道人道:“此事說了數回,該說的都已是說了,稍候廷決便可,也無需再爭。”

陳廷執沉聲道:“此事已然拖延太久了,不能再是耽擱下去,既然現下說及,那便廷決以定吧。”

玉素道人一甩袖,拿起玉槌,在玉磬上敲了一下,道:“我以爲當堅固守正駐地,造物暫不可用。”

戴廷執起玉槌一敲,道:“附議。”

晁煥笑了笑,拾起槌柄後端,同樣敲了下。

隨着磬聲接連響起,與上回一般,多數廷執都是支持增擴守正宮駐地。

張御自己也同樣認爲要加強守正宮,故亦是起玉槌敲磬相應。

造物是可以緩緩推進,但是眼下尚且無需如此激進。廷上這番決意當會影響內層日後數十上百年的走向,若是按照鍾、崇兩位的決定,那麼此後當會以軍事爲重,此舉絕然不合適。

底下之人還是先發展民生爲好,擴增人口,要知道光是一十三洲之內的廣大疆域上,就還有大片無人地域。若是各地中洲、下洲都是建立起來,那麼天夏的實力還能提升一個臺階。

那時候軍事造物技藝也會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而他們支撐百年也不是什麼問題,對於修道人而言,不過一晃而過之事。

廷上磬音在接連響過後,鍾廷執、崇廷執及長孫廷執三人仍是沒有動靜,到最後聲音落下,鍾廷執道:“鍾某否此議!”

崇廷執亦道:“否此議!”

長孫廷執亦是淡淡言道:“否此議!”

此舉不出諸廷執意料。這三人已是接連否去廷決三次,下來定策之權便不在他們這裡了。

陳廷執看向座上,道:“首執,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將此議呈送至五位執攝處。”

首執頜首,他拿過一道呈旨,交給等候一邊的明周道人,道:“明周,你將此送去五位執攝處。”

明周道人鄭重接了過去,一個稽首之後,便即化光離去。

諸廷執則是在光氣長河之上靜靜等候結果。過去不久,便聽的飄渺音聲傳來,隨後天中光芒一放,一道靈光之中,有一枚金籙飄蕩下來。

諸廷執見狀,都是自座上起身。

首執伸手一託,將這金籙接了下來,他看有一眼,遞去給了陳廷執,後者接過,一眼掃過,擡頭言道:“五位執攝已下詔旨,當取玄法守正,衛我天夏界疆。諸位廷執可各安其位,不必再起爭執。”

說着,他一揮袖,金籙化作十餘光芒,飛去各位廷執座上。

鍾廷執拿來看過之後,他沉默片刻,緩緩道:“既然是五位執攝定議,那鍾某自無異議。”

崇廷執也是不再對此多言。雖然這個結果不是他們真正願意看到的,然則正如此前之說,五位執攝自然比他們看得更遠。

有了結果,衆廷執陸續坐回案中,鍾廷執這時卻是依舊站着不動,而是擡起頭,語聲稍稍提高道:“鍾某這裡還有一議!”

陳廷執道:“鍾廷執請說。”

鍾廷執道:“如今天夏一十三上洲,便有一十三處靈妙玄境,另有四大府洲,近來也有修道人在尋覓玄境開闢。

鍾某以爲,此般不妥,真修練法,隔絕於外,與世不擾,唯有遇襲纔是出面爭抗。可諸位同道明明擁有莫大功行,卻是退守玄境,這是我天夏力量之沉積,不用等若無用,既然要加強各駐地守禦之力,除卻玄修弟子,各洲真修也當出力!”

這也是幾日前他和崇廷執商量下來的定策。要是五位執攝取了加強守正宮駐地那一方略,那麼他們就當推出此策。

五位執攝雖都是真修出身,可是如這幾位境界,底下之人無論是凡人還是修道人,在其等眼裡差距都是不大,也不會刻意偏向於哪裡,雖說這五位取策長遠定然是對於天夏有利的,可未必一定對真法有利。

而他所提出的策略與大策不衝突,反而是有益的。加強守正宮駐地的可以是玄修,也可以是真修,甚至可以是造物。

他們不知道這般對真法有多少幫助,當是這麼做總比不做來的好。

諸位廷聽罷,神情也是認真起來。

這是正經事,確如鍾廷執所言,諸多真修一直在靈妙玄境之中潛修,雖然偶爾也會出來一同抵禦外洲侵襲,可多是發生在上宸天侵略疾烈的那些年月。

不過隨着後來外層守禦越來越嚴密,能夠侵入內層的上宸天修道人已然十分少見了,一些尋常修道人,中下層的玄修和造物也足以對付,這樣也就愈發少露面了,就算是過往的伊洛上洲,真修佔了多數,可也多是落在名山大川,少與世人接觸。

不說這些真修了,就算如今上層那些潛修的玄尊,也多是以真修爲主。也就是在需要出力的時候露個面,可很少如玄法玄尊一般在外承擔權責。

天夏以前不是沒有注意到此事,只是而今濁潮降下也沒有多少年,距離與上宸、寰陽一戰還未過去太遠,還沒功夫來解決此事。而除了這些之外,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

當初玄廷要求真法修道人也是入世承擔權責,可恰好此時幽城出走,這兩者關聯其實不太深,幽城能離去,主要是背後站着上境大能,但此事也確實也不好推動下去了,以免再有什麼波折。

對於整個天夏而言,這等於大量力量堆在那裡無可用,而對於真修來說,就是將權責讓給玄修和造物派,雖然大部分真修也確實不在乎就是了。我修行時日還不夠,哪來閒工夫去理會俗世之擾?

陳廷執道:“鍾廷執所言,不無道理,各洲之舊規確實到了改換之時了。“

竺廷執出聲道:“鍾廷執此想雖然好,然而真修不比玄修,需要長久運法修持,無法過於專注於外,不然難以維持功行。強行將真修推入世間,不見得定然有利。”

這其實就是真、玄兩道根本上的分別了。真法由於涉及到諸多繁複法門,需要修心正意,還有就是需常年苦磨,玄法則是需要對外交流,這也就導致了兩者行事風格的不同,強行去爲,可能兩邊都不討好。

崇廷執道:“此事我等也是考量過了,雖然我天夏破門殺派,但是許多真修同道仍然沿襲着過往一脈一門之舊俗,這是因爲上法少有人能勘破承繼,並非是敝帚自珍,崇某以爲,當是廣開山門,不計出身來歷,不計資質根骨,人皆可擇法而修,人皆可有道可入。”

他那日與鍾廷執又認真討論了一下,認爲真法不做改變不成,故仍是回到此前廣開門徒之上。雖然如此一來,大多數真修見前途無路,肯定會去追逐渾章,可若是渾章修士都是來源於真修,那麼兩者又有什麼太大區別呢?

鍾廷執過去其實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些,他並不認爲這是個好辦法,因爲這可能會逐漸導致真法成爲渾章之下法。既然渾章可求上境了,那我爲什麼還去修真法?這可能會導致本來有望在真法上有所成就之人放棄真法,轉去修行渾章。

崇廷執卻是堅持,因爲這裡是可以設立法度規序的。比如規定弟子資質不夠,便不得轉入渾章,還有不得隨意轉換門庭,或者轉換門庭需得玄廷允准,如此一來,反而是可以逼得那些取道無望的真修去往人間擔任權責。

鍾廷執勉強認可,故纔有此呈議。

陳廷執略作思索,他望向張御那處,道:“張廷執,崇廷執此議,你意如何?”

……

……

第十七章 救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問秘知機變第兩百零四章 妙引得純靈第八十六章 避異撫變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道合丹蓮還第八十六章 幽影第五十七章 敞原之變第四百八十四章 塵水移天人第五十五章 驅敵當除盡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法試鋒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動祭轉舊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渡引在別途第九十八章 歸同非遠陸第八十八章 問機溯往聲第一百零六章 重影決陰陽第兩百四十一章 執真用禮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築壇喚異神第六十三章 靈影互牽繫第三百二十七章 蹈凡赴前約第兩百零一章 映變惑天機第兩百九十七章 對理有自持第兩百一十三章 舉策欺天機第六十一章 修玄若神明第三百四十二章 乘烈再入空第一百一十二章 取物彌缺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法試鋒銳第三百零六章 過由何須辯第四十二章 挪光舉中天第二十五章 策略第兩百五十三章 意誠方見真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疑第三百六十一章 仰承吞清玉第二十二章 法儀封感靈第兩百六十一章 畫意牽上靈第三百七十八章 心歸六正全第一百二十五章 僞函第六十三章 界外第三百一十四章 乘幽論遷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印得世觀第兩百七十二章 舉翼重塑生第七十八章 論法議奪道第五十三章 神墟之前第兩百六十五章 天分見重樞第五十九章 名心付他取第一百章 立序蔽侵染第兩百四十四章 衆己難相兼第三百二十章 捉影治神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異功皆至第二十章 執意本難消第一百五十六章 指劃斷虛身第七十七章 觀書知化機第兩百五十五章 障目思竅迷第兩百零五章 清流返雲穹第五十四章 陰陽循天理第兩百八十九章 見諸行己道第兩百六十三章 回世再塑身第一百四十五章 秘文第一百八十五章 示道以挪玉第一百零二章 負道繼舊名第兩百六十六章 接引第八十九章 天予當可取第二十五章 追脈撥元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合劍第兩百四十二章 顯跡難脫尋第五百一十三章 固守立重關第五百一十七章 意落劫數沾第四百四十三章 斷機起爭殺第七十一章 問法拭金符第兩百八十九章 持正用別途第三百四十二章 乘烈再入空第兩百四十三章 革故破舊束第五百五十五章 闡名附神真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陸承星臺第兩百二十七章 戰和唯勢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布成始動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臺化餘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止第一百三十三章 論上言寶器第三十四章 空久靜生動第十九章 拂暗爲心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攀道豈待絕第一百七十八章 激流涌碎浪第兩百一十九章 觀機展異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避塵不避劫第一百八十五章 示道以挪玉第五十章 觀人觀己第三百零八章 烈光刺黯虛第四十六章 承誓脅赤靈第七十二章 印法之擇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勢轉道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氣貫兩界屏第八十章 伏餘第一百一十六章 揚法落音聲第五十四章 陰陽循天理第兩百零一章 雨過有餘瀾第三百零二章 淨世應無穢第九十章 顧外先正內第三百四十章 攻守落神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間渡過天時第一百六十七章 避幽赦身免
第十七章 救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問秘知機變第兩百零四章 妙引得純靈第八十六章 避異撫變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道合丹蓮還第八十六章 幽影第五十七章 敞原之變第四百八十四章 塵水移天人第五十五章 驅敵當除盡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法試鋒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動祭轉舊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渡引在別途第九十八章 歸同非遠陸第八十八章 問機溯往聲第一百零六章 重影決陰陽第兩百四十一章 執真用禮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築壇喚異神第六十三章 靈影互牽繫第三百二十七章 蹈凡赴前約第兩百零一章 映變惑天機第兩百九十七章 對理有自持第兩百一十三章 舉策欺天機第六十一章 修玄若神明第三百四十二章 乘烈再入空第一百一十二章 取物彌缺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法試鋒銳第三百零六章 過由何須辯第四十二章 挪光舉中天第二十五章 策略第兩百五十三章 意誠方見真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疑第三百六十一章 仰承吞清玉第二十二章 法儀封感靈第兩百六十一章 畫意牽上靈第三百七十八章 心歸六正全第一百二十五章 僞函第六十三章 界外第三百一十四章 乘幽論遷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印得世觀第兩百七十二章 舉翼重塑生第七十八章 論法議奪道第五十三章 神墟之前第兩百六十五章 天分見重樞第五十九章 名心付他取第一百章 立序蔽侵染第兩百四十四章 衆己難相兼第三百二十章 捉影治神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異功皆至第二十章 執意本難消第一百五十六章 指劃斷虛身第七十七章 觀書知化機第兩百五十五章 障目思竅迷第兩百零五章 清流返雲穹第五十四章 陰陽循天理第兩百八十九章 見諸行己道第兩百六十三章 回世再塑身第一百四十五章 秘文第一百八十五章 示道以挪玉第一百零二章 負道繼舊名第兩百六十六章 接引第八十九章 天予當可取第二十五章 追脈撥元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合劍第兩百四十二章 顯跡難脫尋第五百一十三章 固守立重關第五百一十七章 意落劫數沾第四百四十三章 斷機起爭殺第七十一章 問法拭金符第兩百八十九章 持正用別途第三百四十二章 乘烈再入空第兩百四十三章 革故破舊束第五百五十五章 闡名附神真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陸承星臺第兩百二十七章 戰和唯勢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布成始動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臺化餘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止第一百三十三章 論上言寶器第三十四章 空久靜生動第十九章 拂暗爲心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攀道豈待絕第一百七十八章 激流涌碎浪第兩百一十九章 觀機展異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避塵不避劫第一百八十五章 示道以挪玉第五十章 觀人觀己第三百零八章 烈光刺黯虛第四十六章 承誓脅赤靈第七十二章 印法之擇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勢轉道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氣貫兩界屏第八十章 伏餘第一百一十六章 揚法落音聲第五十四章 陰陽循天理第兩百零一章 雨過有餘瀾第三百零二章 淨世應無穢第九十章 顧外先正內第三百四十章 攻守落神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間渡過天時第一百六十七章 避幽赦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