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

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

看着面前的數據報告,和旁邊似乎仍然雲淡風輕的常浩南,閻忠誠下意識地轉過身,裝作若無其事地離開了控制室。

他不想讓自己的眼淚被太多人看到。

十二年。

崑崙發動機從1984年正式立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二年。

對於此前從未有過從頭開始成功研製一型航空發動機的華夏航空工業來說,要學的東西、要補的課實在太多了。

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可謂命途多舛。

就連閻忠誠自己都已經記不清楚,這十二年裡他到底面對過多少個難題。

最開始,渦噴13發動機的3級低壓壓氣機和縮小的“斯貝”發動機的前7級高壓壓氣機組合在一起並不匹配,發動機只要一啓動幾乎立即就會進入喘振。

他們只好重新設計了壓氣機第四級,終於讓發動機能夠正常開始工作。

後來,因爲渦噴14的渦輪前溫度相較於渦噴13更高,已經遠遠超出了渦輪葉片本身的承受能力,他們又不得不在高壓渦輪上第一次使用了主動氣膜冷卻技術。

由於沒有工程應用經驗,410廠在幾年的時間裡都無法造出帶有氣膜孔的合格產品,高壓渦輪葉片根部斷裂幾乎是那段時間裡閻忠誠噩夢的主要內容。

緊接着又是管路滲漏油、滑油中斷、加力點火成功率低……

如果把這十二年的故事寫成一本書,那麼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從零開始學習發動機設計和製造》。

可以說,整個渦噴14的研發歷程,就是從一個挫折到另一個挫折的循環往復。

起初,閻忠誠還會因爲自己帶隊攻克了某個技術難題而感到振奮。

但很快,他就不再會有類似的情緒了。

因爲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問題。

就好像在沒有月光和黑夜裡面摸索着前進一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想到這裡,閻忠誠嘆了口氣,靠在門口走廊的牆上,右手伸進襯衫的領口,摸了摸左側肩膀上的一道傷疤。

那是一次失敗的試車留下的。

在爆炸中飛舞的風扇葉片幾乎切掉了他的半個左臂,以至於直到今天,他的左手都沒辦法長時間擡起。

很多人在中途離開了。

說實話,閻忠誠是理解的。

這些人害怕的並不是吃苦受累乃至流血犧牲,而是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他一定要讓常浩南想清楚了再決定是否加入動力聯合攻關組。

因爲一頭扎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必須要有非凡的勇氣。

不過很明顯,他終究還是低估了這個年輕人。

對方絲毫不懼怕漫漫長夜,因爲他自己就是照亮前路的火把。

現在,光,有了。

路,看清楚了。

……

控制室裡面,常浩南當然知道閻忠誠爲什麼在這個大家都在慶祝的時候選擇獨自離開。

後者在渦噴14研發過程中的經歷,作爲重生者的他都知道。

從01號原型機發生事故,到拿出這個性能堪比F404發動機的新設計,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裡面當然有系統的幫助,以及作爲重生者先知先覺的原因。

但是,沒有閻忠誠他們十二年的堅持,就不會有常浩南一個月的奇蹟。

相比於感懷的閻忠誠和平靜的常浩南,控制室裡面大多數人的情緒則要簡單多了。

興奮,還有開心。 一片歡騰。

對於606所的絕大多數工程師而言,這甚至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體會到成功的感覺。

在此之前,華夏能夠生產的最好的航空發動機是渦噴13。

技術水平與60年代初期的J79大致相當,綜合性能還要更弱一些。

而他們眼前的這臺渦噴14,已經把J79遠遠地甩開了幾個身位。

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標80年代中期的F404。

一躍十五年!

當然,這種計算方法肯定是不夠準確的。

F404只不過是美國航空工業整體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不那麼耀眼的產物,遠不是那個年代的極限。

而渦噴14則是華夏這片航空工業仍然貧瘠的土壤中長出的唯一獨苗。

非要說華夏在航空動力領域跟美國的差距已經被拉近到十年以內,恐怕還是有些過於樂觀。

但,那又如何?

技術層面的巨大突破是實打實的。

華夏第一次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航空動力。

而且要知道,崑崙發動機這樣的項目,絕不僅僅只代表一個型號。

如果所有測試項目都能夠順利完成,那完全可以依託渦噴14的成熟核心機去開發一系列新的產品。

整個華夏航空動力產業的發展都會因此而受益。

項目研發也是講究一個正向反饋的。

過去幾十年間,航髮型號一直作爲飛機型號的配套存在,再加上投入又不足,讓底子本就薄弱的航空動力領域愈發雪上加霜,很多時候就算拿到蘇聯方面的全套技術資料,仿製出來的成品性能都跟原版有一定差距。

而反觀飛機工業領域,1956年總裝出第一架殲5,兩年之後的1958年,完全由自主設計的殲教1就成功首飛。

儘管殲教1只製造了3架原型機,並沒有實現批量生產,但那主要是因爲飛行訓練體制的變化,以及……

410廠無法提供合格的噴發1A發動機。

雖然其中存在着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但如此鮮明的兩相對比,就更顯得航空動力部門有點“不夠爭氣”了。

在隨後的將近40年中,這種發動機“拖後腿”的情況幾乎一直伴隨着整個華夏的航空工業發展。

以至於搞航發的人自己都覺得有點擡不起頭來。

但是這一次,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八三工程的原始設計就是個正常二代機的水平,哪怕經過了常浩南的一番改進,最多能算是“準三代”。

而咱們航空動力部門提供的渦噴14,也是個性能直逼F404的“準三代”發動機。

不僅沒拖後腿,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還走在了飛機型號的前面。

總算揚眉吐氣了一回!

不過這個時候,正在那邊互相慶祝的人羣中突然有人意識到了一件事。

“這次主持修改壓氣機設計的也叫常浩南,之前主持修改飛機設計的人好像也叫常浩南,怎麼感覺……”

那人撓了撓頭,看向了正在人羣外面低頭查看試驗報告的常浩南。

作爲606所的一個普通工程師,他當然沒參與過601所負責的機翼設計修改工作,只是在和同事的交流中有所耳聞。

“嘶……”

“這TM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本章完)

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94章 焉知非福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794章 欺人太甚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132章 上新聞了?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77章 滑行試驗(爲盟主flankerr加更55)第798章 我的大佬導師jpg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697章 雷達抓鬼,高炮驅邪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50章 搶人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設想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第109章 抉擇第50章 搶人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328.第328章 上達天聽(爲上月月票金主【Ro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
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94章 焉知非福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794章 欺人太甚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132章 上新聞了?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77章 滑行試驗(爲盟主flankerr加更55)第798章 我的大佬導師jpg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697章 雷達抓鬼,高炮驅邪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50章 搶人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設想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第109章 抉擇第50章 搶人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328.第328章 上達天聽(爲上月月票金主【Ro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