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秋後算帳

10月18日,蔣介石飛抵南嶽,主持召開以檢討本次會戰得失爲中心議題的第三次南嶽軍事會議。會議的第一天,蔣介石大罵第10軍指揮無能,戰鬥不力,氣氛緊張。當夜,李玉堂軍長等人一起公關,把預備第10師的戰績彙報上去了。好在戰前蔣介石看了友軍繳獲的敵作戰地圖,在預備第10師陣地前標示日軍3個半師團的番號。公關獲得了成效。在第二天的會議上,蔣介石轉變了語氣說:“現在證明,第10軍預備第10師陣地前的敵人,有3個半師團的兵力,預備第10師就是銅牆鐵壁,也難以阻擋敵人的前進。預備第10師能抵抗一天,還算不錯。”

從蔣介石的講話看來,他這次還是以安撫人心爲主,並不是要打算懲治作戰不力的將領。這樣第10軍的軍、師長才放下了心。但是,會議到了第三天又出現峰迴路轉。引發問題的蔣介石的嫡系將領——王牌軍第74軍第58師師長廖齡奇。在南嶽會議開得驚心動魄的時候,一個重要人物還不知所去,那就是廖齡奇。蔣介石在清算3個敗軍時,第九戰區的一位高參悄悄向薛嶽報告了他的下落。

原來,廖齡奇在株洲江南乘火車返回祁陽老家時,在車上與第九戰區這位高參相遇,他直言相告自己是回家去探親。高參回到戰區司令部報告了此事,薛嶽十分震怒。而廖齡奇逃回祁陽後,不敢回去了,準備組織民兵打游擊,請當地縣長給予援助,這縣長見大師長孤身回家,不去部隊反要上山打游擊,精明着呢,打電報去耒陽向省政府請示,省府轉電薛嶽。這時王耀武以師長廖齡奇失蹤,正電請長官部調查其下落。薛嶽當即電祁陽縣政府將廖齡奇逮捕,押解到南嶽來。

廖齡奇本來也是戰功赫赫的一員戰將。他是黃埔四期生,在北伐著名的汀泗橋戰役中,猛打猛衝,被敵人打傷右臂,以致右手致殘,終生用左手寫字。1932年參加“一二八”上海保衛戰,因戰功卓著升爲團長。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淞滬抗戰中,旅長黃梅興不幸陣亡,廖齡奇在炮火中接任旅長,指揮全旅在南翔一線與鬼子奮戰80余天。從上海撤退後,廖部負責守備南京雨花臺、中華門一帶。日寇進攻南京時,全旅傷亡慘重,兩名團長先後陣亡。他仍堅持在前線督戰,直到12月12日衛戌長官部下令全面撤退後,才率部撤過江北。第二年秋,該師在河南內黃車站截擊日軍土肥原師團,新任師長龍慕韓指揮混亂,招致重大傷亡。幸賴廖齡奇率全旅官兵奮勇抗擊,才穩住陣腳。戰後,廖齡奇因功調升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

第58師正副兩位主官,都是文武雙全,可以說是“上馬能殺賊、下馬能作文”。廖齡奇吹拉彈唱無一不能,還能說一口流利英文,在戰場上先後七次掛彩;張靈甫能寫一手好字,也負傷五次。兩人都因傷致殘,第74軍同僚稱他們一個“柺子”一個“瘸子”。功高本事大的廖齡奇和張靈甫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人都狂傲自負。張靈甫的自負主要是“追求情趣”,不屑和那種粗俗的人與事爲伍;而廖齡奇的自負則完全是兵油子式的,狂傲不羈,目中無人,滿口粗話;並且對上司,認爲不如自己的往往出言不遜,態度傲慢。對軍長、黃埔三期的學長但只讀過幾年私塾的王耀武,他是“很看不起”的,認爲他只是機遇好,本領才能並不出衆。即使是對戰區最高長官薛嶽,他照樣語氣不友好。他喪偶之後,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好心爲他牽線,爲他介紹薛嶽上將的姨妹子。哪知他卻來了一句:“本人歷來不搞裙帶關係!”讓吳參謀長的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自討沒趣。

廖齡奇不要薛嶽的小姨子,卻娶上了別人。當這次會戰開始時,他正請假去在吉安結婚,乘便轉回老家祁陽省親。當副師長張靈甫接令開赴湖南時,他立即經萬載徒步趕往長沙,半路上聽說日軍已於9月17日強渡了新牆河,因擔心第58師部隊,自己掏錢租了一輛車,由祁陽驅車趕上部隊,率部向長沙急進。於是發生了遭襲和連聲招呼也不打就逃跑之事。

這一次,他廖齡奇終於讓人抓住了把柄。以前,他多次使小性子頂撞王耀武,而王耀武念他是一員難得的戰將,且是自己的手下,才息事寧人,沒與他計較什麼。這次他打了敗仗不說,還臨陣逃脫,完全是“畏戰逃跑行爲”,於是王耀武等人公事公辦了。在軍事會議上,於是薛嶽、王耀武等發言,指責某些將領,居功自傲,不聽指揮,並拿廖齡奇作典型,大肆攻擊。而廖齡奇呢,又認爲薛嶽、王耀武等人是爲了推卸自己棄城逃跑的責任,掩蓋長沙又一度失陷的事實,感到很受“委屈”,自以爲是蔣介石的嫡系,徑直跑去見校長蔣介石。

這次王牌軍第74軍打了敗仗,兵敗撈刀河,一支齊裝滿員、士氣高昂的王牌攻擊軍竟支撐不了一天,敗局之嚴重,從戰區長官部到最高統帥部都極爲震驚。蔣介石認爲是拆了他的臺,丟了黃埔的臉,本來就已極爲憤怒,見敗將廖齡奇來見,當即就喝令“滾蛋”,不予接談,並繼續看自己的文件。誰知這廖敗將竟然站着不走,一再喊報告,要求申述,蔣介石不理睬,起身準備去開會,廖仍追着喊“報告”,並且說:“報告校長,我想請您派我去陸大學習。“叫你帶兵你不去!”蔣介石一聽他“還要逃離前線”火氣更大了,忿怒之餘,喝令憲兵:“將他押起來!”這一回廖齡奇可把自己給犟上死路了。

會議最後一天,蔣介石在作題爲《現代戰爭之特性與今後整軍抗戰之要旨》的講話中,親自嘉獎了第57師步兵指揮官李翰卿,第190師副師長賴傅湘,第197師590團營長劉虞卿、排長黃治國,第99師295團營長曹克人等烈士,並當衆宣佈:“第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應即刻槍決!”全場爲之震動。

散會以後,衆人都走了,蔣介石也要回重慶了。臨行前,他和薛嶽兩個人散步,交代工作,後面跟着憲兵第16團團長警衛。突然,蔣介石對身後的那個團長說:“我還有一件事情要辦。”隨即,從衣袋裡搜出一張紙條,寫上“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槍決。蔣中正,某月某日”,交給這個團長去辦,並且說:“我就在這個土坡上,等你回信。”

廖齡奇處決後,會議也散了。第10軍在嶽麓山下整訓,總結經驗,召開檢討會議,由李玉堂主持,懲處了有罪者:軍工兵營長槍決;預備第10師第30團團長田琳撤職,第3師的團長朱炳秋撤職。而他自己和預10師師長方先覺這次成功逃脫,大爲慶幸。第190師師長朱嶽則向手下各團團長介紹軍長李玉堂在孫家橋突圍的經驗,說:“……軍長在孫家橋被日本鬼子包圍了,參謀長(蔡雨時)要向南面突圍,軍長說:‘不行,敵人包圍我們,重點一定放在我們的後方,防止我們突圍,拼命也突不出去。即使突出去了,敵人跟蹤追擊,也逃不掉。我們的前方,也就是敵人的後方,是敵人估計我們不會突圍的方向,兵力一定比較單薄,容易突出去,突出去了,也比較容易逃走。我們決定向西北突圍。’於是軍長和參謀長就帶着特務營向西北方向——敵人的後方突圍,結果,沒有遇到敵人的阻擊就衝出來了。突圍之後,轉了一個方向,繞道跑到青山鋪,都沒有遇到敵人,安然地脫離了戰場。”

臨陣逃跑竟然當做經驗在全軍教導,第九戰區長官部認爲廖齡奇被處決了,應該對第10軍、第26軍進行問責。但爲了貫徹蔣介石對於嫡系要嚴格的指令,對雜牌第26軍則放了一馬,對作戰不力的第10軍軍長李玉堂、預10師師長方先覺給予撤職處分,調鍾斌接任軍長。處決廖齡奇,處分李玉堂、方先覺,蔣介石和薛嶽以鐵血手腕嚴明軍紀,震懾軍心,各級長官一時間莫不收斂,謹遵職守。

南嶽軍事會議結束後,第74軍則開赴江西宜春集結,進行整頓。第58師下面的4個團長蔡仁杰、鄧竹修、何瀾與王伯雄都是湖南人,廖齡奇被處決後,4人立即集體辭職,一則爲廖齡奇鳴不平,二則爲王耀武沒爲保住廖齡奇的性命竭盡全力表示忿怨,給王耀武難堪,總之一條,不願在王耀武手下繼續幹下去了。師長被槍斃,幾個團長要散夥,第58師的士氣一落千丈,負責收拾這個爛攤子的,非副師長張靈甫莫屬。10月24日蔣介石親批張靈甫接掌帥印,出任第58師代師長,着手收拾殘局。

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91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7章 九一八事變(下)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28章 福建事變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75章 大撤退(三)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177章 光復青川鎮(一)第129章 血染大武漢(六)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132章 血染大武漢(九)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29章 僞滿洲國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51章 再戰上海(三)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53章 湘北大捷(二)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78章 南京!南京!(一)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231章 團圓飯第86章 南京!南京!(九)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53章 再戰上海(五)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54章 再戰上海(六)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173章 撿了一條命的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79章 南京!南京!(二)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163章 訓練新兵(下)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106章 敵後游擊戰(五)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21章 長城抗戰(下)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29章 僞滿洲國第16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四)第173章 撿了一條命的第172章 巧遇熟人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45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一)第73章 大撤退(一)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148章 北上還是南下(上)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103章 敵後游擊戰(二)第69章 浴血山西(十)第54章 再戰上海(六)第236章 滇緬大反攻(五)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118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69章 浴血山西(十)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章 長城抗戰(上)第57章 再戰上海(九)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125章 血染大武漢(二)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143章 再見家人第64章 浴血山西(五)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00章 徐州會戰(五)第171章 日軍敗退
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91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7章 九一八事變(下)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28章 福建事變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75章 大撤退(三)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177章 光復青川鎮(一)第129章 血染大武漢(六)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132章 血染大武漢(九)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29章 僞滿洲國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51章 再戰上海(三)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53章 湘北大捷(二)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78章 南京!南京!(一)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231章 團圓飯第86章 南京!南京!(九)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53章 再戰上海(五)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54章 再戰上海(六)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173章 撿了一條命的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79章 南京!南京!(二)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163章 訓練新兵(下)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106章 敵後游擊戰(五)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21章 長城抗戰(下)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29章 僞滿洲國第16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四)第173章 撿了一條命的第172章 巧遇熟人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45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一)第73章 大撤退(一)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148章 北上還是南下(上)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103章 敵後游擊戰(二)第69章 浴血山西(十)第54章 再戰上海(六)第236章 滇緬大反攻(五)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118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69章 浴血山西(十)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章 長城抗戰(上)第57章 再戰上海(九)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125章 血染大武漢(二)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143章 再見家人第64章 浴血山西(五)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00章 徐州會戰(五)第171章 日軍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