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披甲執銳

龍天羽率領黑甲野戰軍披甲執銳,乘騎如風,揮舞長刀槊槍,向龐大的秦軍兇猛撲去,兩旁側翼瞬間擴展,猶如雄鷹捕兔一般,聲勢極威。

秦軍正全力攻城,冒着滾木箭羽,登上城池的士兵,在守軍的白刃招呼下,人如落葉般墜下,摔死砍死的十之八九,先鋒營的倒下,後面的敵軍踩着死屍,又如潮水添補而上。

此際忽然被一彪義軍精銳衝破而來,秦軍頓時亂了陣腳,抵抗的士兵一排排倒下,被近萬鐵蹄踐踏在地,直是驚天動地,雷霆生威,有些秦軍何等見過這般精悍的軍隊,大批人膽怯了,見騎軍行近,急忙閃避逃竄。

章平立即欽點兩名副將,帶軍一萬上前迎擋,同時猛捶戰鼓,發動急攻的號令,這時只見火光沖天,照得雙方士兵矛尖刀鋒,閃閃生輝。

夏侯嬰和張雲率領精銳從側翼包抄,騎兵手中多是長柄刀,適合側衝劈砍,刀鋒過處,穿衣破甲,鮮血迸飛,銳不可當,使秦軍兩翼伸展不得,只有聚在中間直衝。

龍天羽則率野戰軍重兵,針鋒相對,迎頭痛擊,將秦軍撲上來的主力頓時打得連連敗退,抱頭鼠竄,潰不成軍,直推前數十丈,兩翼與主身匯合在一起,一鼓作氣,拼命襲擊。

袁英站在城樓眺望,借火光瞧清援軍旗幟,儼然一個‘龍’字,正是主帥到了,當即下令,出城迎戰裡外夾攻,命副將聶政帶軍三千由側門衝出,掃蕩攀城雲梯和城口的撞門車木,使秦軍一時難以攀城。

秦軍前方與右側一陣騷亂,數不清的屍體形態各異,橫陳在地,血流成河,章平見狀吃驚,深知對方氣勢如虹,應避其鋒芒,再做進攻,不然己方人數再多,也擋不住這般凌厲攻勢。

令旗揮動,金鳴收兵,秦軍聽得撤軍的號令,如獲聖恩般慌忙撤走,龍天羽戰袍飄展,威風凜凜,在寒風中一聲長嘯,猶如晴天霹靂,帶軍乘勝追擊十里外,斬殺逃軍近萬,這才掉頭收軍。

蕭縣城門開處,鼓角齊鳴,守城將士見主帥大勝歸來,威勢如日終天,鬥志激昂,無不對主公欽佩至極,怎見得,後世有詩讚曰:

戰鼓殺聲揚,英雄臨戰場;旌旗如烈火,征夫四臂忙。

聲勢若飛龍,氣概似君王,相逢無敵手,孰遇孰先亡。

袁英親自列隊出城迎接,諸將滿臉虔誠,近乎崇拜的目光,迎進主帥入城,龍天羽環顧這座古老的城牆,此時裂痕累累,經過戰鬥的洗禮,顯得滄桑。

城內原本緊張的氣氛,因他的到來緩和許多,龍天羽親自下馬,察看前線士兵的傷勢,慰問一番,戰爭就是這樣,累着屍體鮮血才能得到城池霸業,婦人之仁只有任人宰割。

龍天羽問向袁英道:“近些日來,防禦形勢如何?傷亡重不重?”

袁英恭敬回道:“幸不辱命,堅守三日三夜下來,雖然秦軍兵力佔壓倒性優勢,但我軍死守不棄,硬挺了過來,傷亡過半了,但秦軍折損數目猶在我軍三倍之上。”

龍天羽嘆道:“辛苦各位將士了,待退去章邯,覆亡大秦,凡英勇將士一律按功勞大小封賞,死者安撫家眷,建英雄紀念碑追念烈士。”

衆人受到激勵,沸聲如揚,頓時“上將軍萬歲……”的喊聲響徹全城。

龍天羽下令精銳師幫忙修補城牆,軍民清掃戰場,將雙方士兵屍體分開火葬,一時城內城外菸氣氤氳,結成如霧,腥臭氣味傳出數裡之遠。

與此同時,司馬欣、董翳兩路軍馬也開始攻打碭山、濉溪,實力相差懸殊,紀信、周勃分別派人快馬奔向蕭縣彙報戰情,龍天羽攤開地圖,苦思冥想,半晌無語。

古來戰爭無非依靠天時、地利、人和,上攻伐謀,其下伐城,兩軍交鋒勇者勝,將帥要有鬼神莫測的智謀,可出奇制勝,但這守城防禦戰,打的是持久戰,使敵人無計可施時,自行退兵,或夜行偷襲,燒燬敵軍糧草,則使敵軍不得不撤。

夏侯嬰跟隨他左右半年有餘,熟讀許多兵法,在旁道:“主帥,是否需要偷襲敵軍糧倉棧道,破章平退軍,先解去蕭縣之圍,然後分兵在趕去碭山濉溪支援?”

龍天羽搖頭道:“秦軍主力仍掌握在章邯手中,章平不過是其中一枚棋子而已,即便破解蕭縣圍,於大局無補,何況咱們疲於奔波,分走兩縣兵力分散,不利久戰消耗銳氣。”

張雲問道:“那該如何是好?三縣告急,恐怕支持不住多久了。”

龍天羽長舒一口氣道:“傳令三縣流離百姓,若想免遭屠戮,暫時遷往彭城避難,三軍做好隨時棄城的準備。”

諸將不解,卻又不知如何作答,龍天羽執筆寫下檄文給蕭何,讓他安排遷往過去的百姓住所和飲食,又寫下三封書信,分別給樊噲、周勃、紀信,交代了接下來的作戰計謀,派人連夜送出。

章平見識了義軍精銳的厲害,沒有率軍再來攻城,當晚相安無事,義軍分批守夜,輪流巡衛,寒風冷夜中,衆將士靜靜地度過了一晚。

翌日蕭縣內一些大戶富商,有些名望的貴族,擔心城破受牽連,仿若陳縣一般被秦軍肆意屠城,一大早就開始搬遷,帶着值錢的家當,暫時遷往彭城,百姓相繼離去,蕭縣宛若死城一般空寂。

龍天羽命三縣將士只留十天口糧,鎮守不住,棄城而走;到第三日午時,城外兵甲鏘鏘,戰鼓喧天,章平率領六七萬大軍再次準備伐城,列陣聚集城池外百丈處,旌旗遍野,殺氣騰騰,向城中義軍搦戰。

夏侯嬰、張雲、袁英諸將披執戴弓,簇擁着主帥登上城樓觀望,見秦軍兵力甚雄,在守軍四倍左右,刀如秋水,槍似麻林,三軍吶喊,幡立五方,軍威凝重盛嚴,不愧爲西秦軍隊,雖然有許多徒工徵兵入伍,但在大秦軍紀整治下,仍強過六國散兵。

章平身披盔甲,上裹赤縉,橫仗一條方天畫戟,坐騎花鬃馬,搦戰罵道:“叛賊龍天羽,汝在沛縣殺人逃罪,不但違反大秦律法,竟公然作亂,起兵對抗朝廷,此罪當誅,識相的快快束手救擒,本將尚可饒恕城中百姓,不然便當屠城泄怒。”

龍天羽朗聲道:“大秦暴政施虐,殘害忠良,禍及民生,一日不剷除暴秦,天下一日不得安寧,我龍天羽便要替天行道,推翻贏氏江山。”

守軍跟着齊聲喊道:“替天行道,推翻贏氏江山……”風起雷動,呼聲喧天,傳到曠野遠處,仍是嘹亮高亢。

章平仗戟遙指城樓,怒道:“大言不慚,龍天羽,你若真有本領,便出城來與本帥在戰騎上單打獨鬥,兵對兵,將對將,各施絕技;倘若是草包一個,趁早出城爲我三弟抵命,免得累及手下人喪命。”

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四章 炸飛胡虜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五章 血脈延續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五章 強者難分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劍閣巧遇第九章 圖謀楚業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章 一龍兩鳳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六章 深入虎穴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一章 劍爭雌雄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二章 北伐戰略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九章 戰捷頻頻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八章 追兵殺至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北伐戰略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四章 尖峰時刻第四章 霸王隕落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章 難捨難分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七章 項王出兵
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四章 炸飛胡虜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五章 血脈延續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五章 強者難分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劍閣巧遇第九章 圖謀楚業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章 一龍兩鳳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六章 深入虎穴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一章 劍爭雌雄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二章 北伐戰略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九章 戰捷頻頻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八章 追兵殺至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北伐戰略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四章 尖峰時刻第四章 霸王隕落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章 難捨難分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七章 項王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