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兵工廠

龍天羽眉頭微皺,沒有精銳的騎兵和甲士,根本無法出師中原,就是再好的軍師將帥,指揮一批沒有戰力的庸兵、烏合之衆,也終將徒勞無功。

決定一次戰爭的成敗太多了,首先是國庫充足富裕,軍需糧餉充裕,裝備精良,戰士勇敢好武,將士上下團結一心,出師正義有名,國君賢明,將帥有大才能,天時地利的配合等等,太多了,但精銳的團隊要比庸兵勝券高得多。

“下詔徵兵檄文,從巴蜀之地挑選二十萬精壯青年和武士,各地短訓一個月後,體質好的人統一送往劍門關內的深山峽谷內進行集訓,再從已招新兵中抽調十萬精銳出來,同樣聚集劍門關峽谷之內,進行爲期一年的訓練,大劍山一帶化爲軍事嚴禁任何外人觀摩,此事一個月內辦妥,曹太尉,可有異議?”

曹參謹慎答道:“臣無異議,全憑漢王安排!”

龍天羽繼續道:“這支精銳組建完畢,暫時由駐紮蜀都的虞子期兼任統帥,調遣灌嬰前去任副統帥,由樊噲將軍暫時頂替灌嬰鎮守西北邊關,紀信、袁英、楊武、王翳分任左右將軍,專心訓練此軍,一年之後,必須打造成一支可南征北戰的精銳之師。”

“末將遵旨!”被點名的樊噲、紀信、袁英、楊武、王翳出列謝恩。

龍天羽繼續道:“漢川之地餘下的十萬新兵由陳平將軍做統帥,駐守南鄭,訓練餘下新軍,以備漢中之亂!”

“臣領旨!”陳平出列謝恩道。

“本王還有一個提議,要在南鄭比鄰的大巴山深處建立第一座‘兵工廠’,所謂‘兵工廠’,顧名思義,就是生產兵器和戰甲,負責研發許多軍事科技,比如冶鐵鍊鋼技術,提高鋼鐵的韌度和硬度品質等等,組建科研部,這件事由蕭丞相、曹太尉兩人負責,共同協商,阻止軍工搭建秘密基地,完全封閉區,禁止任何人靠近,所需的各項人才和能工巧匠由張太傅負責選拔提供,兩週內選好具體位置,繪製好工程圖,三個月內要初建規模,御史大夫趙堯負責監督流程和進展,不得有任何延誤和紕漏,這件事關係到我大漢的日後發展與崛起,需要六部尚書的時候,定要全力配合支持!”

“臣等領旨——”蕭何、張良、曹參、趙堯以及六部尚書周勃、陸賈、婁敬、叔孫通、周昌、陳嬰齊出行列領旨拜禮,這件事朝廷重量級大臣全部動用了,可見漢王的重視程度,誰也不敢輕視之。

龍天羽看着文武百官,沉聲嘆道:“爭天下,強勢生存,如今大爭之世,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我們大漢王朝要做好艱苦的楚漢之爭長久打算,各方勢力誰能堅持到最後的,將是千古一帝!”

整個大殿文武官員聽了這一番話,心潮澎湃,都感覺到了漢王運籌帷幄的聖明和胸懷大略的氣度,原本擔心的事一掃而空,心中都隱隱猜到,一年之後,將是漢軍出師中原,一統天下的戰局了。

朝會開了接近兩個時辰,終於散朝了,而龍天羽留下蕭何、張良等重臣十幾人招入內宮正和殿,繼續召開小規模會議。

……

正和殿內,遠沒有正德殿那麼宏偉,此殿又叫御書房,乃是漢王平時辦公批閱奏摺,召見重要大臣議事之所,尋常官員根本沒有資格進來。

龍天羽、淳于婉兒坐在主位,蕭何、張良、曹參、趙堯坐在兩旁前排首位,其次是六部尚書,和陳平、王陵、夏侯嬰、樊噲、呂臣幾將,均是朝中核心人物。

朝會之後,這些重臣對於漢王算是徹底放心了,雖然數月未上早朝,但君王威勢卻與日俱增,一番朝會,讓所有文武百官把擔心和疑慮全部吞下去,再一次認識到漢王的胸襟和睿智。

“諸位愛卿都是我大漢朝廷的中流砥柱,不少都是在沛縣起義、彭城會戰的時候就在漢軍中任職,同進同退,眼前漢中雖已穩定,自保沒有問題,但要迅速崛起橫掃中原,力量遠遠不足,而且國庫有限,很多財物都是在咸陽時搜刮阿房宮而來,裡面很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寶物,我漢軍也不能賣掉古人古物來充當糧餉,這非長久之計,也是本末倒置,因此儘快扭轉國庫赤字,國富民強,纔有足夠實力抗衡中原各大勢力。”

“想當年商鞅變法之時,秦國積貧積弱,幾被六國瓜分,然則秦孝公與商鞅同心變法,深徹盤整秦國二十餘年,纔有東方六國抗衡的實力,如今我漢朝,只有漢川、巴蜀之地,建國不足一年時間,百姓根基不穩,迅速出兵,一旦陷入僵持和困境便會陷入泥潭而不能拔,變法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大成效的事,但如果拖得過久,中原諸國站住了腳跟,再要統一,就更難了。”

“所以出師中原,平定諸侯,不能過早,也不宜過晚,現在中原已經開始混戰,我大漢最好就是審時度勢,靜觀其變,囤積兵糧,後發制人,不知愛卿對朕見解有何看法?”

衆人聽了漢王的言論,都點頭同意,六部和諸將對局勢的把握度遠不如運籌帷幄的張子房,因此一時目光都交集在張良身上,他若沒看法,其他人更沒有什麼看法了。

張良感受諸人的目光,淡定道:“漢王所言極是,縱觀歷史變法,即使有能人如管仲、樂毅力、吳起、李悝等人,變法數年纔有微效,只有秦國商鞅變法最爲徹底,歷時二十年使秦國崛起,有與六國抗衡的實力,二十年,而我大漢決不能再枯等二十年,任由中原混戰和吞噬自立,一旦各國站住了腳跟,將百姓同化成諸侯的子民,使各地百姓都有了臣服之心,那時用兵就會更難,不亞於秦統一六國了,儘管此刻中原仍有十四路諸侯,但單支力量並不大,而且如同一盤散沙,漢王在漢川韜光養晦,那麼楚國就成了衆矢之的,目前不少諸侯都紛紛反對楚國的霸權做法,而楚國又不想看到諸侯做大,由此而知,中原短期中都不會太平。”

“漢軍如果這時出兵,不但國庫無法支撐,糧餉不足,軍隊參差不齊,精銳幾乎殆盡,招募的這些新軍戰鬥力有限,與楚軍有着一定的差距,即使面對諸侯軍隊,也佔不到多少優勢,而且漢軍此刻出師中原,明顯讓中原諸侯看到漢王的雄心和志向,各諸侯王剛當上君王,自然不願意看到大漢統一中原,毀掉他們的君王夢,或不定各路諸侯會團結起來阻抗漢軍進軍中原,反被楚國利用做了擋箭牌,畢竟漢軍要攻打楚國,必須要橫掃三秦地帶,以及中部的韓、魏、趙、河南四各諸侯地帶,等將這四路諸侯擊敗後,漢軍會消耗不少元氣,反觀楚國以逸待勞,突然出擊殺至,我軍則難以抵擋,正如漢王分析,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時機!”

諸臣紛紛點頭,就連龍天羽和淳于婉兒也都認可張良的這種觀點。

龍天羽開口道:“所以本王決定,備軍一年,漢境經濟發展和訓練兵馬雙頭並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蕭丞相負責好漢中、巴蜀、陳倉、河西之地的發展,擴大朝廷直屬商會作坊的壟斷力和經濟實力,一些影響朝廷命脈的領域,比如兵甲、戰馬、紡織絲綢、糧草、錢幣等,朝廷必須掌控大股,這樣在戰爭期間,纔不會被商賈暗中挾制,牟取暴利。”

“在軍隊中,要制定詳細的兵制,以免出現調兵不靈的現象,軍隊建制由下至上爲:伍、什、校、都、指揮、營、軍幾個跨級單位,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爲一校、百人爲都,徒步甲士五都爲一指揮,設指揮使(俾將)一人,五指揮爲一營,設將軍一人,十營爲一軍,設大將軍一人,騎兵三都爲一指揮,五指揮爲一營,十營爲一軍,但凡統兵之帥,帶兵多少要根據戰況和具體情況決定,此事由曹太尉負責,對軍隊重新編制,另外軍方要設立樞密院,軍務、邊防、將官任職等,由樞密院和兵部參議後擬定奏摺,上報與朕決議!”

“臣領命——”曹參接下這道詔命,要對軍隊進行改編更制了。

龍天羽又憶起一事,說道:“關於兵工廠之事,乃重中之重,一旦建成,以後軍方所有的兵甲和研究都要在那裡完成,建議駐紮一軍封鎖大巴山,兵部、工部全力配合丞相,迅速建立起來,到時候鑄劍師、打造兵甲的工匠從郭家和學院挑選一些出來,專門爲軍方打造精良武器和裝備,另外戰馬設法從西域購買上等馬,組建一支精銳騎兵,同時漢中之地也要選好馬場,由軍方設置專門的養馬場所。”

“‘龍牙’特種兵團也損失大半,這一年中,授權夏侯嬰將軍從任何軍中挑選精銳勇士進行訓練,重建龍牙,人數不少於五千人馬,裝備和軍餉由兵部優先提供!”

“臣等領命——”夏侯嬰、兵部尚書周勃、工部尚書陳嬰起身領詔命。

一切安排妥當,龍天羽打起精神,轉向淳于婉兒問道:“王后,臨行前,朕交待的黑火藥研製和尋找黑煤炭的事可有進展了?”

淳于婉兒展顏一笑,從素裝袖子中取出一張絲帛道:“幸不辱命,這些礦石和原材料已全部找到,那黑火藥也有了樣品,漢王請看——”

第十章 戰營烽火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視死如歸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一章 首戰告捷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十章 滋潤伊人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十一章 決戰時刻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章 百步飛劍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十一章 雙女沐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二章 後宮羣妃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六章 放手離開
第十章 戰營烽火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視死如歸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一章 首戰告捷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十章 滋潤伊人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十一章 決戰時刻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章 百步飛劍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十一章 雙女沐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二章 後宮羣妃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六章 放手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