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收拾殘局

韓信一劍刺死了龍且,楚軍羣龍無首,更加不濟了,整個楚軍被分割成若干小圈,混亂不堪,被漢軍衝散擊垮,大多溺死在河中,還有部分被斬殺射死,不到一個時辰,三萬的楚軍精銳全軍覆滅。

河水中漂浮着上萬具屍體,決堤的河水衝勁已經減小,恢復正常的水量流速,但流到這裡,卻被漂浮的屍體堵塞住。

鮮血染紅了河流,爲將者絕不能心慈手軟,韓信還劍入鞘,一手提着長柄戰刀,望着屍骨血流,眼神中冷靜的沒有絲毫情愫,這就是戰場,懦弱者的墳墓。

灌嬰帶領騎兵一陣衝殺,當場擒殺了楚軍大將蕭公角,此批精銳的楚軍將士殆盡。

河水兩岸的漢軍匯合後,只留下一個千人隊負責清理現場屍體,就地火化,以免屍體腐爛產生瘟疫,漢軍原路折回,但見楚軍大營的方向濃煙滾滾,楊瞳、呂澤所率領的三千精兵,已經燒燬了楚軍的大營,襲殺了剩餘的楚軍守衛。

韓信不等消息傳出,立即派灌嬰帶領一萬精騎向正南黃河的方向推進,沿途和岸邊發現有楚軍崗哨和正在逃跑的士卒,一律格殺,同時調五千兵在黃河渡口,監視楚軍的動向。

另外派出斥候立即向正在衛地主持大局的漢王發去最新戰況的奏摺,呈奏了如何消滅楚軍、獲得戰功的將帥,以及下一部對付楚軍的建議。

此時龍天羽正在安撫衛地的商賈和百姓,這裡不少的百姓都是衛國遺民,有一些與秦人通婚,血脈早已不純,真正頑固不化的刁民很少,一點點推行新政策,發放土地、開墾荒林、減少賦稅徭役、廢除奴隸制、鼓勵興農經商,一番政策下來,讓百姓見到了實惠,逐漸對漢軍的反抗之心就淡化了。

漢中派來了很多文官,都是興漢學院進修的文政學士,接受了漢中新政的教育後,開始融入這個新政體之中,來到這裡做官,正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和機會,因此被分配到各個城邑和縣鄉的文員都滿懷激情地投入。

龍天羽收到韓信的密奏之後,心想:楚國終於按捺不住,要動手了,不知項羽現在如何了?武道是否再有精進?

項雲、項羽都是項雨馨的哥哥,在雲夢山上,雨馨爲了救他,身受重傷至今昏迷不醒,如今自己要與她的兩位生死相對,頗有些無奈!

還有那位漠北神秘的項族長,當年橫掃六國的秦國上將軍項少龍,功力登峰造極,刀術自稱一派,有刀法大成的宗師級圓滿境界,非一般武者所能相比,通過他的行爲和措辭,以及自己的稀奇境遇,越來越肯定,他和自己一樣,都來自未來,甚至兩者之間還有一種關係。

不過即使如此,統一天下的大局不能因爲任何人而改變,不管那個人是項少龍,還是項雨馨?

劍客一怒,血濺十步,天子一怒,浮屍百萬。

龍天羽心繫江山社稷的歸屬,開始調兵遣將,向趙韓之地增兵,並命令韓信、彭越各組織精兵,準備匯合在北方對付黃河對岸的楚國。

日子轉眼又過了數日,當楚軍得知龍且精銳步騎渡河之後全軍覆滅的消息,諸侯吃驚,對即將到來的漢軍格外警惕驚懼起來,開始調動兵馬加緊組織防禦工事,要與漢軍做好大戰的準備。

龍天羽帶軍沿着黃河沿岸一路從北向南,數日內橫掃了魏地的殘餘勢力,六萬精銳浩浩蕩蕩,從魏地安邑西進,開始橫渡黃河,進入河西之地,沒有選擇與韓信人馬匯合,而是選擇分兵回到函谷關,然後東進與南盟軍正面作戰。

回到函谷關,天險巍峨,龍天羽站立雄關峭壁之上,眺望東方,謂然嘆道:“北面諸侯已滅,眼下還剩下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函谷關以東的楚國、韓國、九江等幾個諸侯國,其中以楚國勢力最爲雄厚,光是楚軍就有四十萬,其他諸侯加起來也有二十萬,六十萬的兵馬,真正對峙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張良神色淡然,捋須點頭道:“楚國地大物博,猛將如雲,糧餉充足,的確不容易消滅,如果硬戰,漢軍恐怕也要損失慘重,只能逐一分化,四面發動攻勢,吸引南盟軍的兵力,消耗掉楚軍精銳之後,最後與楚國決戰。”

龍天羽問道:“太傅有何高見?”

張良道:“長江流域由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楚將蒲節共同掌兵十五萬,把守江陵,可調遣漢中軍艦配合大將軍虞子期率領水軍,繼續南下,與英布、共熬對抗,牽制住南盟軍在長江一帶的兵力,以漢室目前的水軍軍力,不愁楚國的反抗;其次就是黃河以北有韓信、彭越,另外可派使者請燕國出兵,這樣一來,合兵在一起,人數也達到了十萬,可從黃河背面渡河侵入楚國後方。”

“而我們函谷關的兵力,可集中漢中的常備軍與新軍,加上函谷關數萬守軍,組成三十萬大軍,與楚軍正面作戰,第一年耗戰下去,漢室後方安定,以戰養戰,百姓休養生息,而中原之地卻處在戰火之中,楚國後方不穩,難以做到持久戰,不出兩年,楚國必敗了。”

龍天羽談到運籌帷幄的戰場,神色肅穆,說道:“南盟軍屯兵在滎陽、成皋一帶,其中包括了楚軍二十萬,河南軍五萬、九江軍五萬、臨江軍四萬、衡山王四萬,韓軍三萬,共四十萬大軍,盟主爲項雲,而項羽卻遲遲沒有露面,根據錦衣衛的密報,發現項羽在東海一帶秘密練刀,據說達到一個十分駭人的地步,應該是突破了劍聖的境界,成爲一位刀聖!”

墨蘭在旁聽了眉頭一皺,古往今來,武者一般都是修習劍術,劍聖成爲武道一個極高的門檻,而刀聖,卻從未聽說過,不過見識到戰刀遠超長劍的威力之後,隱隱感覺到刀聖的棘手和霸道。

張良提醒他道:“如果項羽真的成爲刀聖,漢王下次再遇到此人,可避開與之單獨交手的機會,身爲一國之君,絕不能再逞一時武者之強,運籌帷幄,決戰千里,君王交鋒,在於權謀和帝王心計,不在這沙場的武技高低。”

龍天羽雙眼眯起,充滿一種莊嚴和期待,或許項羽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與自己一戰,然後當着千軍萬馬陣前,折辱自己,就像自己當初折辱他一樣,只不過項羽能突破潛能,很大的關係跟自己有干係,迫使他一步步突破極限,進入真正的巔峰武者行列。

“項羽如果真的突破武聖的屏壁,成爲一位刀聖,他是不會放過折辱我的機會,說不定會在最後關頭,當着三軍陣列之前,要求與我單打獨鬥,解決恩怨和江山歸屬,因此,那一戰,我感覺不會遙遠了。”

“可你還不是劍聖!”張良在皺眉勸慰道。

墨蘭咬着櫻脣,神色流露出一種堅毅,輕聲道:“龍郎,放心吧,再等十日,你也能真正突破至劍聖之境的!”

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四章 劍聖隕落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三章 臨時主帥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三章 冥王出關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復楚伐秦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匈騎來襲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四章 建兵工廠
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四章 劍聖隕落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三章 臨時主帥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三章 冥王出關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復楚伐秦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匈騎來襲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四章 建兵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