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

楚軍開撥了,大地微微顫動,蹄聲殷殷如雷,數萬鐵騎轟然而過,盔甲鮮明,刀槍閃亮。

項羽、范增、韓信、季布等楚軍主要將領策馬馳在平坦的大路上,周圍親軍護衛個個彪悍兇猛,血紅的戰旗、墨綠色地項字帥旗迎風招展、獵獵有聲。

整支人馬有二十多萬人,前排是精銳輕騎,充當先鋒,隊列雄渾威嚴,刀槍閃爍着鋒寒的光芒,一時殺氣彌天,顯示出這支隊伍地不同尋常和彪悍善戰。

輕騎兵所有的士卒都是輕甲,來去如風,最前邊的是投槍隊,主要負責清除伏兵,每人身負五枝陸戰用的投槍,槍桿用顫軟的稠木製成,長約兩米,前粗後細鐵頭重大,投槍不能遠擲,但數十步內卻能穿透人體,鎧甲也難以抵擋,一個照面以衝刺速度帶動飛射的槍桿,破壞力和殺傷力非常強。

輕騎兵之後是重騎兵,個個頭盔鎖甲密不透隙,手中持着丈許長矛、戟、越,連戰馬身上也配有鐵甲,在騎兵交戰中,大規模衝刺,無堅不摧,如潮如般涌去,直接將敵兵撞擊踐踏在馬下。

隨後是弓弩隊、步兵營,輜生重隊,各有大小將領指揮,隊伍有條不紊,紀律嚴明,儼然一支二十萬人馬的正規軍。

當先鋒輕騎行至外郭時,彭城一帶的號角紛紛響起,城防開始增兵了。

范增看着前方雄偉的古城,以及烽火訊號,嘴角揚起笑意,道:“霸王,你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項羽望着城牆連綿數十里龐大城池,雄心高漲,堅定道:“我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彭城本來就屬於我,爲何要讓給他人,就因爲他是個半路楚王嗎?我要以此爲根基,稱霸諸侯,統一中原,建立一番大事業,凡是阻擋我的步伐者,殺無赦!”

范增捋着鬍鬚笑道:“好,很好,我先前還有點擔心霸王會念在故交情面犯猶豫,心軟下不了手,現在放心了,成大事者,有些俗禮泛交根本不值一提,凡事利益當先,這彭城關係到我楚軍日後的發展,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手中。”

韓信在旁嘆道:“彭城乃中原富饒之地,土地肥沃,一躍千里,適合安定的年代建大都,卻不適合在戰亂的時代做都城,沒有天險屏障,不易防守,倘若敵軍鐵騎忽然殺至,容易造成四面受敵的局面。”

范增略有同感,微笑道:“韓將軍以爲哪裡適合建都?”

韓信沉思半晌,意味深長道:“秦地關中!東有嶢山、函谷關,西有隴山、蜀地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資源,北有胡地草場牧畜的地利,依仗三面險要地形防守,只有東方一面來控制諸侯,諸侯安定,那麼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西供京都所用;如果諸侯有叛變,則可順流而下,足夠用以轉運物資,所向披靡,這就是扼住了天下的咽喉,又攻擊了他的後背了。”

范增臉色一變,忽然間意識到把龍天羽困在漢中是否一個錯誤,那裡地形崎嶇,雖然難以發展,地形卻也易守難攻,他想派大軍出山相當困難,但是諸侯想去攻打它更加吃力,此時經韓信這麼一提,有一件心病放不下,絕不能讓漢軍發展壯大。

“不知韓將軍對放任龍天羽盤踞漢中有何獨特見解?”

韓信想了想,搖頭嘆道:“危險至極!”

范增問道:“哦,是他們自身生存危險?還是危險到我楚軍將來的生死存亡?”

韓信苦笑道:“當然是後者,漢中因入川路崎嶇險峻,所以人煙稀少,同巴蜀一樣少與中原東方往來,但那是一塊寶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一個漢中郡盤踞幾十萬漢軍,耕種食糧完全能自給自足,一旦在漢中立住腳,肯定會等待最佳時間,出奇兵圖謀中原。”

“韓將軍分析入微,老朽佩服,不知可有對策打壓漢軍,扼殺於搖籃之內?”

韓信沉思道:“打蛇七分寸,趁現在漢軍初入漢中,軍心不穩時機,內部分化,外部施壓。所謂內部分化就是派說客、斥候暗中到漢川之地拉攏漢軍將領,散播謠言製造混亂,激發漢軍士兵思鄉情緒,讓漢軍士卒暴動,將領分化異心;外部施壓則是派重兵把守入漢川之路,嚴禁一切商隊通行,或徵繳重稅,這樣制約漢川商源財路,拖垮漢地經濟,另外聯絡蜀地王、土住族長,以及西北天水一帶的突厥胡人,對漢川進行騷擾,不饒他們有一刻喘息的機會,這樣以來,漢軍自顧不暇,就算龍天羽有吞併中原諸侯的野心,卻也無濟於事!”

范增眼中精光閃爍,盯着韓信打量許久,想不到他除了帶兵佈陣高人一籌,連用謀計也是高手,這個韓信真不能小覷了,感慨道:“韓將軍一番高論,讓老朽有種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之感,等解決彭城當務之急後,咱們再好好參詳商議,如何對龍天羽的漢軍進行打壓扼殺。”

此時大軍來到彭城外兩裡,列開軍陣,一邊等候城內的人出來迎接,一邊做好強行攻城的準備。

城牆的正牆高三丈,正牆上砌有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禦將士的瞭望孔和射擊口,城牆上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望樓,間隔而立,樓頂是重檐九脊歇山式,外有廊柱圍繞,下臨馬道。

高大巍峨的城牆,特殊的齒輪狀凹凸相間的城牆外邊,還建有四座孤零零的望軍臺,下邊沒有通道和樓梯,只在臺頂用木板與城牆相搭才能往來,它可以在攀爬城牆的敵軍背後攻擊、策應、瞭望敵情。

一名先鋒衛對着城樓高喊道:“項上將軍大敗秦軍,凱旋歸來,還不速速開啓城門迎接。”

城牆垛口間站滿密密麻麻的士兵,在城內還有大軍潛伏,看來楚朝廷早有密報傳來,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準備。

這時城樓上走出一位將領,回話道:“歡迎項將軍得勝歸來,末將已經派人傳報宮內,楚王正與文武百官在大殿議事,稍等片刻就會親自來迎接項將軍以及將士們,由於彭城設立爲都,百廢俱興,暫時不能安排下大軍駐紮,只須帶親軍千人進入,還請項將軍傳令麾下人馬分成四波選地安營紮寨,等朝中派專人安排營宿事宜。”

季布低聲哼道:“他們這是在耍心計,要削弱霸王的軍權,只讓我們少數人進城,明顯包藏禍心。”

“霸王不可中計!”龍且、桓楚、蒲節等大將策騎在項羽附近紛紛力勸。

“哈哈……”項羽忽然仰天長嘯:“城內守軍聽着,這些將士都是追隨我項羽南征北戰的勇士,推翻暴秦,凱旋歸來,個個都是真英雄、好漢子,應該享受到舉國歡頌,你們竟然拒絕勝利之軍入城,真是豈有此理,這是對英雄的羞辱,我給一炷香的時間,若見不到楚王帶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我便親自率軍去請楚王!”

“入城!”“入城!”“入城!”將士受到霸王鼓舞,熱血沸騰,喊聲如雷。

第三十二卷 穩定後方

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項族騎兵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二章 魔門大戰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六章 水淹楚軍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十章 壽春之行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十章 壽春之行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八章 神兵出爐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七章 風水輪轉
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項族騎兵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二章 魔門大戰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六章 水淹楚軍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十章 壽春之行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十章 壽春之行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八章 神兵出爐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七章 風水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