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

章邯派司馬欣帶先頭軍五萬人馬列陣在洛陽城前,做出攻城的樣子,後面的大軍陸續增至,聲勢浩大,戰鼓如雷,號角長鳴,城內十三路的分支隊伍加起來共有三萬人馬,都是些遊散兵,沒有真正參加過戰鬥,此時站在城頭望見城外茫茫盡是黑色鎧甲的秦兵,嚇得膽戰心驚。

城內外義軍與秦軍一時對峙起來,司馬欣派弓箭手、長槍手、刀斧手排列成陣,準備發動進攻城池,他則橫槍立馬,遙指城頭義軍,喝罵連連,聲稱若不投降就立即攻城,屠光義軍士卒。

這十三支義軍留下的散兵遊將見狀頓時手足無措,在毫無鬥志之下,也不知哪路人馬率先從西門撤退,其餘人馬相繼失去抵抗的意志,紛紛逃亡遁走,只剩下空城一座。

秦兵先鋒很容易攀爬城牆之上,打開城門,大軍順利馳入城內,洛陽古城就這般輕鬆被秦軍佔領,過不片刻,章邯、董翳帶軍十五萬隨後進入城內,重新控制洛陽的主控權。

義軍分支遊散人馬逃命般退到新安,與城內兩萬人馬合起來人數達到五萬之衆,但衆人以訛傳訛,秦軍力量被逃兵誇張描述,有的說三十萬,有的說五十萬,嚇得各路軍心動搖不穩,敵兵未到便已驚慌失措。

龍天羽與此同時,已帶同二學女及燕軍挺進澠池,在燕軍剛到澠池不久,後方的逃兵混亂不堪又銜尾相繼撤回,改爲退守澠池。

章邯派董翳帶兵乘勝追擊,窮追不捨,秦軍收復新安城後,緊跟着出兵攻向澠池,不給義軍喘息準備之機。

楚軍收到秦軍反撲的消息,立即召開軍事會議,項羽早想與章邯對壘,他主張先不進攻咸陽,而是掉過頭對付秦軍追擊,鍾離昧、英布、龍且等虎將也都贊同,與秦軍決一死戰,瞧瞧到底誰能笑到最後?

范增卻反對道:“萬萬不可,攻取了函谷關,咸陽等於唾手可得,犯不着與秦軍硬拼,假如滅秦後,各路諸侯軍勢必會要求封地封王,到那時各地諸侯軍發展壯大,有了根基,楚軍再要統一天下就困難多了,莫不如趁此機會借刀殺人!”

項羽疑問道:“如何借刀殺人?”

范增不答反問道:“籍兒,老夫問你,滅秦之後,你的理想抱負是甚麼?”

項羽想了想說道:“統一六國,安定天下。”

范增笑道:“好,很好,既然要統一天下,便不能婦人之仁,意氣用事,不可與幾十萬秦軍直接交戰,即使我軍勝利也會損兵折將傷亡慘重,白白便宜龍軍或其他諸侯軍;二來秦統一六國,如今形勢逆轉,楚軍如日中天,正好取而代之,推翻秦朝滅掉各國義軍,那楚國便能稱霸中原,定國安邦了。”

項羽怔怔道:“亞父不是一直倡導要拉攏各路人馬,爲我楚軍所用麼,爲何此時出爾反爾?”

范增正當興頭,大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先前爲了孤立龍天羽,對付彭城義軍,纔不得以拉攏各路人馬,哼,每路將領都是有野心的,你以爲他們真的會甘願臣服楚軍嗎?他們只是爲了分羹得封地好處纔會附庸而來,早晚養虎爲患,等各路軍隊分封爲王后有了地盤擁兵自重,那時我們再要統一天下,便要逐一攻打,困難可想而知,說不準趙、燕、齊會念昔日恩情,投靠龍軍那時形勢更危,此際張航帶軍幾十萬反撲而來,莫不如藉此刀除去函谷關外的各路人馬,這樣既省去咱們的事,又能消耗秦軍的攻擊力,等各路軍與秦軍混戰之後,楚軍以逸待勞突然出擊,打敗章邯的勝算可達到八成。”

衆人默然無語,論計謀誰也不如這老謀深算的範軍師,此計雖狠,但也不太仗義。

項羽猶豫道:“這……這不太好吧,他們日前都是楚軍的盟友,突然反兵倒戈,見死不救,會被天下人唾罵的。”

范增狠狠道:“無毒不丈夫,爭奪天下哪有推讓之理,你此刻不忍心殺他們,將來他們掉過頭會毫不猶豫對付你,利益面前父子都能成仇,骨肉相殘,何況是那些搖旗不定的牆頭草,莫不如舍次求主,將他們作爲我軍統一六國的踏腳石。”

陳平在旁道:“不錯,非常時期當用非常辦法,只要能達到目的,過程並不重要,即使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成大事者不能拘束小節。”

項羽仍不下決心,嘆道:“背信棄義非君子所爲,何況又如何向各路人馬解釋,封住雄關城門,拒絕其它隊伍入內,總要找個理由吧。”

范增胸有成竹道:“放心吧,秦軍反撲回來,鎮守在洛陽、新安城池的義軍毫無抵抗,望風喪膽一路敗退,根本就是逃兵,按軍法處置當斬,可以封閉雄關城門,派傳令官奔走相告,讓十三路人馬集合十五萬衆掉過頭抵抗秦軍,若不能拖住秦兵將功補過,便不給各路人馬開城放行,每次攻城都是楚軍在前面衝鋒陷陣,這次也讓他們出全力擋搶口。”

項羽內心有些掙扎,這樣做固然既省力又得益,而且爲將來統一全國掃去障礙,可是這非英雄行徑,深思半晌,想起臨行前其父對他的叮囑:“不可婦人之仁,不能匹夫之勇,要多聽一個叫范增的人計謀。”難道這就是婦人之仁?

范增迫不及待道:“籍兒,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正好各路義軍尚未入關,快下令封關城門吧!”

鍾離昧、季布、龍且都是他麾下猛將,爲人正直不惡,均覺此計雖好,但太過陰險並不光彩,勝之不武,臉上現出鬱色,似覺不妥,卻又不便出言反對,畢竟軍令如山,皆以項羽馬首是瞻。

衆人目光一時都聚集在項羽身上,看他如何反應,全軍決率權只在他一人身上,要戰要和也在他一念之間。

項羽驀然把心一橫,說道:“那好,就如亞父所講,立即封合函谷關門,並派重兵把守,不得任何一路人馬進關。”

諸將得令後,小將荊瓊立刻前去傳達軍令,雄關城門閉合,並派出傳令官送往諸侯各軍營地,諸人聽此消息驚恐萬分,面對幾十萬秦兵那一路也不能抵抗得了,或者說根本沒有能力和信心做抵抗。

趙歇、張耳、張熬、田榮、田都、臧茶、彭越等人見楚軍明顯放棄諸侯軍,以他們做犧牲品和擋箭牌,過河拆橋推諸人進過坑,聚在一起商議過後,趙軍、齊軍、燕軍引兵共六萬人馬退守澠池,決定與章邯對壘,收住最後一道防線。

其它各路軍抱着一線希望前去懇求,但楚軍無動於衷,閉門不開,無奈之下,怒火中燒大罵楚軍無情無義後,按原路退返澠池,希望集合各路人馬的力量,堅守澠池擊退秦兵,這只是他們的願望,卻無人真正有信心做得到,畢竟被章邯所統領的秦兵打怕了。

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十二章 螳臂當車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十二章 後宮羣妃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二章 香閨旖旎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四章 軍魂覺醒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九章 化險爲夷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一章 血染濟水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九章 以身相許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十一章 武器改良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第十二章 鬼谷洞府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九章 內殿定計
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十二章 螳臂當車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十二章 後宮羣妃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引虎入甕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二章 香閨旖旎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六章 二鳳侍龍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四章 軍魂覺醒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九章 化險爲夷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一章 血染濟水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九章 以身相許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十一章 武器改良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第十二章 鬼谷洞府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九章 內殿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