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連弩試威

夏侯嬰聞聲一驚,尋聲望去,只見在隊伍正中的將領間有一白騎,坐着一位身穿銀裝鎧甲的女將,細端面貌,明豔妖嬈,傾國傾城,竟是四大名姬之一的雪夢依。

夏侯嬰驚訝道:“哦,雪姑娘,原來這支燕軍是由姑娘帶領的啊,太好了。”

雪夢依見到他後,焦急的面頰頓時面帶喜色,迫不及待追問道:“上將軍他……他來了沒有,傳聞上將軍大破章邯之後,在彭城自顧不暇,不會進軍函谷關,難道只派夏侯將軍來此嗎?”

夏侯嬰愕然道:“這個……一言難盡,雪姑娘,此際後有追兵不宜多敘,倘若信得過在下,請列陣在前方路口整隊,等待秦兵的到來,我軍已在四周埋下伏兵,到時咱們兩軍來個夾攻,滅了秦軍的先鋒營如何?”

雪夢依在趙地曾見識過夏侯嬰的身手,乃龍天羽麾下一員猛將,既然他這麼說,也不由不信,點頭道:“那好,我立即調兵遣將,重新佈陣,準備反擊秦軍。”

夏侯嬰大喜道:“如此甚好站,我們這就去埋伏,請雪姑娘帶軍見機行事,一旦秦軍潰散,便是出兵時機。”

雪夢依應允後,向身旁的幾員副將下令,全軍停止撤退,排好陣勢準備反擊秦兵,有許多燕軍都不敢相信,甚至還有自行逃脫者,但被副將射殺幾名臨陣脫逃的士卒,這才穩住了局勢。

過不片刻,馬蹄聲驟響越來越近,塵煙隨之蕩起,向這邊山坡下的平道疾追過來。

秦軍先鋒營由一名叫魯炳的秦將帶領,乃是董翳麾下副將,這次在進發的平陽半途中發現一支燕軍正向關中進發,立即追擊堵截,直奔兩百多裡到洛陽城外才追趕近前。

龍天羽爬着山坡上,遠遠聽到夏侯嬰與雪夢依的對話,也甚感意外,依稀瞧着這位名姬的音容笑貌,勾勒起往日的回憶。

李月瑤在他身邊打趣道:“你看她那副驚喜的表情,就知道對夫君不無情意啊,唉,有你這風流夫君都不知是好是壞,何時何地,總有女子對你思心癡戀,真是害人不淺啊。”

龍天羽伸手掐了她富有彈性的腰肢一把,瀟灑甩頭,以其酷酷的笑容說道:“大才女吃醋可是頭一遭啊,不過我可沒有瑤妹的魅力大,想當初同行彭城街上,你的追捧者可比我還要多呢,均是些大夫儒士風雅人物呢。”

李月瑤格格笑道:“人家也是凡女子,吃錯亦正常嘛!嘻嘻……月瑤一直以爲夫君並不在乎這些呢,哈哈,誰知道……竟也會吃人家的醋!”

談笑聲中,二千秦軍馳進了弩箭的範圍,所有精銳都蓄勢待發,準備出其不意攻騎兵個措手不及,倘若正面相逢,人數相差懸殊,還是有些危險性,此刻敵明我暗,居高臨下,勝券已然握在了手中。

魯炳見燕軍停下掉頭佈陣,正中下懷,剛纔他還擔心萬一追到洛陽城下,就不好出手了,此地離城池還有十餘里,正適合己方全力出擊。

他揮起長戈,大喝道:“將士聽令,給我全殲了燕軍,殺敵多者論功行賞,衝啊!”

先鋒刀吏和裨將帶領手下士卒,揮動長槍朔刀,向前方的燕軍狂奔衝殺而去,卻絲毫未察覺到龍軍的埋伏。

“放箭!”龍天羽見時機成熟,一聲令下,數百支弩箭洶涌射入秦陣騎兵中。

二百精銳人數雖少,但每人手上持着連擊鐵弩,可一擊多發,相當於二千支箭羽瞬息間射入秦軍中,中箭者落地身亡,戰馬受驚嘶嘯亂叫,橫衝直撞混亂不堪。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一直以來都是龍天羽灌輸給精銳兵團的常用戰鬥語,這些人又都是精兵之精,對戰場殺敵別有心得,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血雨腥風,動作乾淨利索,頓時將二千的秦兵射成了刺蝟之軍。

魯炳大驚,慌忙下令防禦,百名士卒落馬後用盾牌做掩護圍成了戰圈,中間的幾百人揮着兵器抵擋着弩箭。

雪夢依見時候到了,抽出腰間寶劍,一聲嬌叱,帶領的燕軍銜尾殺回,痛擊秦兵。

這時弩箭裝匣不及時,夏侯嬰帶五十精銳從左到右,張雲帶六十精銳從右到左,兩股精兵徒步包抄過去,斬殺剩餘的騎兵。

龍天羽見狀興起,手也癢了起來,站起身子,大喝道:“兒郎們,咱們也下去,比比伸手如何?”

衆人鬨然叫好,龍天羽抽出破軍寶劍,飛奔而下,李月瑤也不示弱,緊隨其後衝下山坡,其餘百名精兵見主帥身先士卒,個個熱血沸騰,如豺狼猛虎撲向坡下秦軍。

戰鬥剛剛開始,便已接近了尾聲。

龍天羽和李月瑤並肩作戰,勢如破竹,加上夏侯嬰、張雲等猛將聯手出擊,士氣如虹,片刻間就斬殺了三四百敵兵餘卒,秦將魯炳也被龍天羽三個回合內斬落馬下。

燕軍在一邊倒的優勢下,也殺敵數百人,兩方人馬在戰場中央相聚,皆大歡喜。

當雪夢依瞧清對方主將時,震驚當場,臉頰潮紅,激動道:“上將軍,真的是你嗎?能在此地相逢,真令夢依難以置信啊!”

龍天羽微笑道:“夢依小姐,咱們又見面了,你比上次清瘦了,但也更迷人了。”

雪夢依嫣然笑道:“得上將軍誇獎,依依足矣,噢,李才女又隨夫出戰了,好令人欽佩羨慕啊!”

李月瑤抿過耳角的髮絲,莞爾道:“夢依這次可是從燕地出發,趕往咸陽的嗎?”

雪夢依點頭道:“不錯,家兄藏茶正在函谷關外,據說現在楚軍正與守關秦軍互相廝殺討伐,其餘義軍退居二線,駐紮在關外十里處的諸侯軍營中,並沒有直接參戰,而燕地被北方胡人進攻,又有邊戍的秦軍殘軍圍剿,才帶散兵南下尋找家兄共商對策,希望滅秦後早日率軍趕回燕地重建故國家園。”

李月瑤見她時刻不忘重建故國,頓生敬意,娓娓道:“我們此行也是爲了反秦大事冒險西進,但此事不能張揚出去,否則對我軍很不利,希望夢依小姐明白。”她說完向丈夫望了大有深意的一眼。

龍天羽頓時會意,心忖還是才女辦事謹慎,緊跟着道:“不錯,希望夢依傳下令去,不許透漏我軍的行蹤,剩下的路程則由天羽和瑤妹親自做夢依的左右將同入洛陽城,然後再經過新安、澠池挺進函谷關。”

雪夢依仍有些不明白,吃驚道:“甚麼?上將軍和月瑤竟要做小妹的副將,這如何使得?”

龍天羽哈哈大笑道:“這一招在兵法上叫瞞天過海,我不想秦兵甚至其它義軍知道本將的行程路線,這樣在運籌帷幄上才能虛而實之,實則虛之,但就目前形勢,必須靠燕軍做掩飾才能不留痕跡,任誰也想不到彭城大戰後我軍元氣大傷,還能兵行險招,先奪咸陽城!”

雪夢依登時驚呆,心想這龍天羽也太深不可測了,僅此二百餘人就要去奪咸陽城,若非親耳聽到,一定會誤以爲謠傳可笑,這般英雄氣概,難怪世人均稱他爲不敗戰神了!

第一章 奇兵突現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五章 衝擊劍聖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一章 鏖戰城池第十章 墨家劍典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八章 定計滅匈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八章 春心蕩漾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三章 匈奴狼煙第四章 三擒之約第十二章 血雨欲來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一章 山澗春色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八章 婉兒吐血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十一章 漢衛相爭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五章 視死如歸
第一章 奇兵突現第三章 一夜溫情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五章 衝擊劍聖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八章 溪谷血戰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一章 鏖戰城池第十章 墨家劍典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八章 定計滅匈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八章 春心蕩漾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三章 匈奴狼煙第四章 三擒之約第十二章 血雨欲來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一章 山澗春色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八章 婉兒吐血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十一章 漢衛相爭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五章 視死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