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石非石

龍天羽只覺大夢一場,這不是真的,可是周圍的一切場景,清晰存在,客觀地告訴他,這些都是事實!

歷史的規律是不可抗衡的,時勢造英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阻止歷史的發展,而人的主觀意識和行爲,卻能影響歷史的方向,只要你遵循着發展規律,因勢利導,順應它的趨勢,就能掌控它的洪流方向。

龍天羽轉身來到那些物架之上,看着各式各樣的兵器法寶和古籍書冊,心想來一次要是不選幾樣,太對不起自己了,何況鬼谷先生既然承認我是他的徒弟子羽,那我還是有資格挑選幾樣的。

當下轉了一圈,自己對那些奇門遁甲之術和法寶不大感興趣,於是自己選了一本《鬼谷劍典》,爲婉兒選了一部《本經陰符七術》,爲月瑤選了一本《縱橫捭闔策》,爲凝君挑了一部《歸元醫書》,隨手又拿了一張月陽弓,間囊只有三支箭,篆刻“穿星”二字,再不多看,毅然離開了大殿。

人心慾壑難填,如果你貪求太多,很可能離不開這座大殿了。

外面潭湖的蛟龍已消失了蹤影,沒有動靜了,不知是否被鬼谷子點化,也跟着羽化消失了。

龍天羽按原路折返,躍過石墩,回到了上面的石室,這時才發現,上面書架上的物品和書籍與鬼谷大殿內的東西相比,又顯不足了,原來這鬼谷洞府分爲上下兩層,一真一假,鬼谷掌門也不過是在上面的石室翻閱古籍,就已經成就不世之才了,要是都在下面的大殿內鑽研,估計鬼谷的弟子都成劍仙了。

想到外面棋盤崖下的大會,龍天羽無心再逗留下去,將書籍放入懷內夾層,挎上月陽弓,最後四處望了一眼後,從石殿大廳內走出,經過生死八門,走出了鬼谷洞府。

外面的諸葛玄奇仍在靜候着,見他出來,大喜問道:“子羽,可有收穫!”

龍天羽想到洞府內的境遇,的確收穫良多,感慨良多,輕嘆道:“這一行,讓我又理解了以前從未理解的東西,我就是歷史,歷史就是我,我命由我不由天!”

諸葛玄奇一愣,皺眉思索這幾句的深意。

龍天羽哈哈大笑道:“這是在下隨便感慨的,不必多想,走,我們回去吧。”

諸葛玄奇淡淡一笑,道:“好,現在大會應該是百家爭鳴的時候,由其它三位師兄妹主持,咱們這就過去,還能趕上。”他在四傑中排行第二,子慕年齡最長,子陽排行第三,子清年齡最小。

當二人按着山麓古道石徑折返回來時,尚離會場有段距離,就聽到了場中激昂的陳詞:“桑海儒家,天下翹楚,只可惜空講仁義理智信,毫無用處,如今乃是禮崩樂壞,瓦釜雷鳴,羣雄割據的劇烈變化時代,乃是華夏之地大沉淪、大興亡之勢,你儒家宣揚仁義,能讓諸侯放下兵戈嗎?這不可能,也不實際,唯有以武止武,像秦朝一樣建立一個大爭權,由一個諸侯統領,推行法術,削弱諸侯力量,天下才能真正太平!”那說話之人正是法家代表商莞。

他一番話說完,儒家人人怒視而對,反是墨家、兵家都點頭同意,不少人也紛紛附和,擁護這一論點。

儒家又一人站起身來,正是儒家小聖賢莊的滄溟先生朱澤堯,拱手一禮後,反駁道:“此言差矣,以法家治國,推崇兵戈戰爭,將會事天下陷入生靈塗炭之中,試想十八路諸侯,還有各方勢力,要歸附在一個諸侯之下,將會死多少人,而且即使建立一個統一的秦國又如何,推行法制,酷刑嚴厲,苛政猛於虎狼,最後使民心丟失,再大的秦國也難逃滅亡的下場。”

“儒家推行周禮治國,並不是完全復辟周禮,而是選賢能修信用,賊不做謀不用,使天下人及貴族諸侯講禮儀,知廉恥,人不但愛護自己子女,也愛護別人的,男人不必馬革裹屍征戰四方,而是本分耕作,女人有歸宿,不必日夜擔心丈夫戰死沙場,不論孤兒寡母老弱病殘,都能得到照顧和供養,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大同,這樣不是更好嗎?”

這時造化道掌門洪玄子起身道:“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矣,推行禮智仁義,乃是小道末流,只有推行大道,無爲而治,纔是最重要的,否則人間正道紛爭不斷,永遠實現不了天下太平。”

儒家顏古卿起身道:“我們在講儒家的仁禮和法家的刑罰哪個更適合,與道家無關,無爲而治,任其發展,沒有道德準繩和標準,若不進行教育,推行禮儀,使其知廉恥,天下百姓認清對與錯,各自爲事,肯定行不通,因此儒家講究恢復周禮,纔是最正確的途徑。”

自古以來,人們對治理國家提出了千百種主張,大而言之,形成傳統共識的便有王道治國、道家治國、儒家治國、墨家治國、法家治國幾種主流。

其中的王道治國是經過兩千多年曆史延續的成規定製,其最爲成功的範例便是西周禮制。這種王道禮制,的確曾經使天下康寧一片興盛,而且儒家至今還在不遺餘力的爲這種王道張目禮讚,春秋戰國以來,王道禮制雖然已經大爲衰落,但許多國君爲了表示自己仁義,仍然堅持說自己奉行王道。

而墨家雖然是天下最簡樸、最勤奮、最巧思、最主張正義且最有戰鬥力的學派,還擁有龐大的武裝力量,但墨家一直以來的“息兵”和“兼愛非攻”兩點爲政主張,在任何一個戰國都是行不通的,因爲它反對大國兼併小國,任何強盛大國也無法允許。

法家卻是戰國變法的爆發點,凡欲強國者必先變法,已經成爲戰國名士明君的熱點話題,然則推行法家之學的根本前提,是國君的決心徹底與否?法行半途,不如不行,必須要國君要堅定不移的支持,君臣始終要同心同德,否則,法令難以統一,變法難見成效。列國變法的道路,無一不鋪滿了鮮血,韓國申不害、魏國李悝、秦國商鞅變法,都是血雨腥風了,天下各學派也將秦王暴政和滅亡都推在法家身上,尤其是儒家,最痛恨的就是法家。

龍天羽聽了幾人的對話,搖頭失笑,說來說去,還是陳腔濫調,百家的思想各異,都是一味地宣傳自家學說,吹捧自己的道理,也不管跟世俗和現實搭不搭配。

這時名家的惠熙站起身哈哈大笑道:“錯了錯了,儒家經典古籍中講人之初,性本善,既然百姓是善的,爲何還要推崇禮儀仁義,乾脆什麼也不教化,豈不都是大善人了,何來紛爭,你們儒家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

顏古卿轉向惠熙怒道:“豎子何許人也?”

這惠熙乃魏國名家代表惠施的後世子孫,名家作爲戰國學派之一,循名求實,以詭辯著名,對國學頗有貢獻;派中弟子能將“白”說成“黑”,當初惠施說“馬有三耳”,能者大譁,惠施竟和這些人論戰了三天三夜。

惠熙嘿嘿笑道:“儒家前輩此言差矣,豎子非人,人非豎子,豎子與人,焉能並稱?亦如前輩非人,人非前輩,名實不清,焉得論理?儒家說人善,又擔心人不善,豈不前後矛盾否?”

“你!豎子顛倒黑白,全無禮數,實在辱沒了士子身份,名家學派,空有其名,詭辯之說,毫無實際。”顏古卿冷哼道。

公孫綰兒起身咯咯笑道:“好個威風的儒家,既然大儒瞧不起名家,不如就當着諸子百家後裔之面,單獨來一場辯合,如何?”

顏古卿自持身份,哼道:“這是論證治國安天下之策,與辯合無關,名家擅長口舌之爭,儒家卻不會跟你們計較這些小道兒。”

公孫綰兒笑道:“如果儒家連辯合的膽量都沒有,還想將儒家的學說推向天下,讓各家名士信服嗎?”

衆人隨之鬨笑,樂於見儒家的笑話,這時儒家人羣中站出一人,高喝道:“在先儒家士子常庚不才,就與名家辯合一場。”

公孫綰兒掃了他一眼,淺笑道:“那好,我與這位公子便以場中棋盤下那個‘青石’爲題。”

“好,就以‘石’爲題!”常庚拱手道。

公孫綰兒搖頭笑道:“公子錯了,是以‘青石’爲題。”

常庚道:“青石也是石,白石也是石,何錯之有?”

公孫綰兒反問道:“難道公子認爲,青石是石?”

常庚微笑道:“難道姑娘認爲青石不是石?”

公孫綰兒抿嘴淺笑道:“青石當然不是石!”

她一說完,在場所有人都大笑起來,青石不是石,那是什麼,滑稽之言啊,名家的論點每次都是匪夷所思的。

龍天羽聽了也禁不住笑起來,這公孫小姐倒是有趣,說這什麼論點啊?

諸葛玄奇在旁道:“這是名家公孫子龍創下最爲詭辯的論點‘白馬非馬’之說,當年公孫子龍以此論點辯敗過無數士子大夫,這公孫綰兒出自公孫家,想必也精通此辯!”

此時場中常庚反駁道:“青石不是石,哈哈,簡直荒謬之極,衆所周知,不論青石、黃石、白石、黑石都是石,焉有青石非石的道理,我看姑娘學識稀疏平常,難道名家當真如此不堪?”

公孫綰兒輕笑道:“既然這位公子說青石等於石,白石等於石,黑石也等於石,那麼豈非是青石等於白石,又等於黑石,如果你家尊師讓你去尋找一塊青石,結果你給他拿來一塊白石,或是一塊黑石,你說,你家師尊會否同意呢?”

常庚微微一愣道:“這個,當然不會同意!”

公孫綰兒攤手道:“這不就結了,你也知道,青石不等於白石,白石也不等於黑石,青石自然也就不是石了,所以青石非石,難道不是嗎?”

“這……”常庚明明知道這道理大有問題,可有覺得無從辯起,被她這麼一說,青石的確不等於別的石頭了。

第八章 城中兵變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失敗總結第四章 君心難懂第十一章 雙女沐浴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五章 誰的天下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八章 車廂春光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三章 張良用計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六章 有緣無份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十二章 俘獲仙子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四章 一龍兩鳳第四章 雄關決戰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十一章 武器改良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七章 城破人亡
第八章 城中兵變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失敗總結第四章 君心難懂第十一章 雙女沐浴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五章 誰的天下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八章 車廂春光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三章 張良用計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六章 有緣無份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十二章 俘獲仙子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四章 一龍兩鳳第四章 雄關決戰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八章 一夜柔情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十一章 武器改良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七章 城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