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東征在即

項雲正襟端坐,他不像其兄項羽只懂帶兵打仗,匹夫之勇,項雲自幼跟其生母熟讀不少史書,對謀略縱橫之術有所涉及,聽范增進言,問道:“相國有何高見?”

范增拱手過後,感嘆道:“老臣自項梁公起兵一直追隨楚軍,北渡長江,一連攻破西南重鎮,進入函谷關,奪取咸陽,分封天下,輔佐霸王左右,可惜霸王勇猛無敵,卻不擅長處理朝綱政務,自從咸陽回到彭城以來,楚王一心想着復仇,對朝中百官奏摺及大小政事根本不上心,大權旁落在王后手上,婦道人家,不精國事,任用宦官,排擠舊臣,致使朝中舊臣百官怨聲載道,而且西川漢室不斷變法求新,我楚國地處富饒之地,人口稠密,東面與大海毗鄰,控制了中原七成的煮鹽生意,如果楚國也能退出新法,統一人口和錢幣、官道,重新頒佈律法和天地法,使中原百姓和人才、四方豪傑都能齊聚楚國來,這樣一來,民衆富庶,甲兵強盛,大楚根基穩定,才能爲日後一匡天下做好準備!”

項雲微微點頭,他也瞭解大哥的性格,讓他帶兵征戰沙場,那是不屬任何人,但要治理一國之政,卻非項羽所長,當下沉吟道:“相國的意思要在楚國施行變法?”

范增堅定道:“不錯,必須要實施變法,否則會與西川的差距越來越遠,等漢軍北伐中原時候,那時中原諸侯將難以抵擋,因此大楚也要迅速變法,加強楚國集權,選拔楚地人才,招兵買馬儲備戰事,將來好與漢軍一爭天下!”

項雲曾在史書上讀過商鞅變法、吳起變法、李悝變法等,戰國變法風雲,使七雄崛起,對峙起來,其中尤以秦國商鞅變法最爲徹底,也充滿了血腥,疑問道:“相國可有變法之策?”

范增說道:“老臣這些日子查點了楚國戶籍在冊人數,約有一百多萬戶,加上不在戶籍的奴隸、行商、鄉間野人、流離難民,我楚國人口在四百萬左右,但戰火連綿,以致地廣人稀,鄉村冷落,耕守人口已嫌不足,雖稱霸了天下,但要統一諸侯,擊敗西川還尚顯不足。

“是以,老臣以爲,我楚國當休養生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屯積錢糧,積蓄財力,不過這樣至少要二十年的功夫才能見效,要迅速增強,唯有利用天下大亂的局勢,諸侯混戰,百姓流離失所,我楚國已經穩定下來,沒有戰亂之苦,僅這一條,對這些到處逃難的百姓來說,就極具吸引力。只要王爺掌權,推行新政,比如開墾荒山僻野者,控制煮鹽聲音,運往中原獲得暴利,增強國庫積蓄!”

項雲來到楚國時日尚短,對楚國風土人情和國力還沒有較深的瞭解,疑問道:“具體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制?是否可行呢?要知道變法之事非同小可,要有詳細周全的計劃才行!”

范增似乎早有準備,胸有成竹道:“第一,世襲祖先爵祿封地已經三世以上者,一律收回封地,罷黜爵位。僅這一道法令的推行,便使楚國直屬國府的耕地增加了數百萬畝,納稅農戶增加了十萬。

“第二,選拔官員,文官武將,建立一個嚴密的朝廷機構,邀請中原才子入楚,破格選拔人才在朝爲官,各地郡守城主由朝廷統一任命,各地政事通達,使朝野整肅起來。

“第三,明法審令,整頓民治;對保留的貴族嫡系的封地,實行治權賦稅分離的法令,對民治權與少部分賦稅歸於官府,大部分賦稅歸貴族領主。施行官府治民,貴族受稅。

“第四,整頓軍制,訓練新軍。收回封地的賦稅與裁減冗員的節餘,全部用於新軍經費,大量招募‘戰鬥之士’,將目前五十萬楚軍訓練成精銳之師!然後九合諸侯,逐一蠶食中原各方勢力,再掉過頭與漢軍逐鹿天下,楚漢爭雄!”

項雲聞言大喜道:“好,相國果然身具乾坤大才之人,不但擅於運籌謀略,對治國變法也有獨到見解,太好了,得相國輔助本王,何愁大事不成,相國今日就可放手去做,北面匈奴鐵騎,西面的番邦西域諸國,都是咱們的盟友,如果大楚再變強,將來吞噬中原,指日可待!”

范增同樣大喜,即使他再有才幹謀略,也需遇到賢明主子,君臣同心才能幹出一番大業來,而這項雲文武全才,頭腦冷靜,又擅於接納臣見,有他執掌楚國大權,楚國必當能統一天下!

……

翌日清晨,漢王如往常一樣先君臨早朝,聽過文武百官的奏摺後,張良忽然開口道:“漢王,臣有一事要奏?”

龍天羽見張良有事要奏,客氣說道:“太傅請講!”

張良回道:“昨日臣府上來了位貴客,乃是常山國的君主張耳,數月前陳餘從齊國田榮處借兵,攻打常山國,不久前張耳敗走,據說陳餘與趙歇南北呼應,已佔據了趙國全境,正在屯兵與衛國對峙,而常山王張耳來到漢中,欲投效我漢室,請漢王定奪!”

龍天羽喔了一聲,通過史書記載,他隱隱記得歷史上的楚漢時期,張耳在襄國敗走,投靠漢王劉邦,陳餘迎代王趙歇爲趙王,趙歇感謝陳餘,封其爲代王。張耳次年隨韓信出井陘擊趙,大敗趙軍,陳餘及趙王歇被殺,如今張耳來投效自己,看來這歷史多多少少還是有雷同之處的,說道:“張耳現在何處?”

張良道:“正在宮外候旨覲見!”

龍天羽忙道:“宣常山王張耳進殿!”

身旁的宦官立即到宮外傳旨,不一會,一箇中年男子氣宇不凡走入殿內,朝着殿上的龍天羽恭敬跪拜下去,高聲道:“張耳拜見漢王!”

龍天羽正襟微笑道:“常山王,不必多禮,請起身!”

張耳起身後,嘆道:“常山國已經成泡影,世上再沒有常山王了,草民張耳,願投效漢室,爲大漢效力,不知漢王肯否接納在下這亡國之人。”

龍天羽搖頭嘆道:“先生嚴重了,張先生原是魏國名士,素來以賢德聞名,當年在鉅鹿之戰中以區區幾萬人馬對抗章邯數十萬大軍,膽氣過人,如今雖敗與陳餘,只是時機不利,無損先生的聲名,能得張先生前來投效,漢室歡迎之極!”

張耳聽到漢王的褒誇,心中暗暗欣喜,暗忖自己雖然不凡,但與這威名冠宇內漢王之名必將起來,卻差的遠了,能得他誇獎、認可,足以自豪,又聽到漢王接納,心中擔憂之事終於放下,拱手道:“多謝漢王垂青,張某進入漢川,只帶了謀士和親衛,尚有一支千人隊在河西秦川地駐紮,聽候漢王調遣。”

龍天羽心如明鏡,通過歷史的知識,對張耳的投效的忠誠絕對放心,因此一口允諾道:“張耳先生屈身來到漢室,本王冊封先生爲武安候,暫居漢中城,等明年漢室北伐中原時再與韓信、灌嬰一起進入中原,助先生討伐陳餘報仇雪恨,另外請張先生修書一封,讓常山軍歸附到陳倉關,安營紮寨,保留原有將領繼續訓練,以備日後出征立功!”

張耳聞言心中大定,在漢室爲候,儘管不如割據中原爲諸侯王逍遙自在,但中原諸侯早晚有一天會被強國吞併,與其將來做亡國奴,倒不如在今日在漢室爲官任候,將來漢室統一中原後,家族仍是顯赫貴族。

“臣張耳遵旨!”張耳叩拜下去,從即日起,常山王張耳歸順了漢室,成爲第一位歸順西川的諸侯王。

龍天羽滿意點頭,見張耳起身佔到文臣一列,成爲漢室的官員,環顧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要奏嗎,無事便散朝吧?”

這時兵部尚書周勃邁出幾步,朗聲道:“臣有一事要稟奏漢王!”

“周愛卿請講——”

周勃拱手一禮道:“回漢王,昨晚兵部收到消息,臨江王共敖,從南郡帶兵西進,已佔據了荊州城,立爲國都,改名江陵,扼住了長江東西河道的要塞,對我水軍南下江東造成了阻礙,一旦江陵人馬繼續溯江而上,搶佔長江沿岸的險要地勢,對我漢軍東進將有嚴重影響,請漢王定奪!”

龍天羽眉峰皺起,心想自己將來要出兵中原,本是雙管齊下之計,明走陳倉,暗渡長江,陳倉古道和長江水軍同時出兵,如今兩面都有阻礙,不能一而再錯而時機了,轉向張良問道:“太傅認爲改如何處理?”

張良擅於運籌帷幄的謀略大計,出策道:“臨江王共敖兵力不足十萬,將少糧寡,但佔據了江陵與南郡要塞,又與長沙王吳芮和九江王英布接壤,如要進攻,必須順着長江長驅直入,收服了三位諸侯王,解決長江以南的地帶,只是目前冬季,不宜大舉進攻,但可以先收服巴蜀南面長江沿岸的宜賓、內貢、瀘州、黔中郡,向西南還有夜郎、滇國,把這一片地區全部掌控起來,一來阻止臨江人馬的進攻,而來擴大南面邊界範圍,爲明年開春的出兵中原鋪好奠基。”

龍天羽冷靜分析,覺得張良之策大有道理,長江流域的控江權必須牢牢掌控,不但有利於軍事作戰,而能促進商船貿易,道:“曹太尉聽令!”

曹參上前道:“臣在!”

“太尉與樞密院商議東征軍出兵渡江之事,備好糧草,三日後命虞子期、王陵將軍率領麾下大軍佔領長江對岸的無主城池,把守大婁山和江水要塞,征服夜郎、滇國,不得有誤!”龍天羽金口一開,傳下聖諭。

“臣領旨——”

龍天羽見羣臣再無事要奏,宣佈散朝,來掉內殿,忽然想起了前日臨走前南蘭之約,猶豫片刻,心想反正現在手頭無事,不如出宮赴佳人之約,再與蘭玉蝶見上一面,順便考教她一番,看看這奇女子將前晚講解的那些科學知識吸收消化多少了?不知覺間,龍天羽對那蘭玉蝶多出幾分好奇和紅顏知己的感覺。

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八章 棧道重逢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四章 君心難懂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四章 美人虞姬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八章 窮寇莫追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八章 蒸汽機械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五章 臥室春香第十章 鳳凰落紅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六章 壯士惜哉
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八章 棧道重逢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四章 君心難懂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四章 美人虞姬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十二章 絕境逢生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八章 窮寇莫追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八章 蒸汽機械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五章 臥室春香第十章 鳳凰落紅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六章 壯士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