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井陘大捷

陳平點將過後,袁英、李必、駱甲三將點兵下船登陸,由於衛軍大部分弓箭射擊目標都放在了戰場的最前沿,因此這兩萬甲士所遭受的襲擊相對減弱,迅速登岸,向堤壩高坡衝殺而去。

這是一場硬仗,最終勝負取決於雙方兵力的強弱、士氣地高低。

只見漢軍的將士像暴漲的潮水拍在岸邊礁石上一般,瞬間的撲至,剎那的凝止,然後便是人仰馬翻,血肉橫飛,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地揮滅這生命。

衛軍用滾木、礌石、火油、弓箭壘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而漢軍就像潮退浪涌一般,不停的瘋狂衝擊着堤壩。

炮火不斷,殺聲震天,遍地血流,夥伴地屍體被一塊破布般被無情地踐踏着,整個戰場蒙上了一層濃濃的血腥氣。

樊噲手持長矛,一揮橫掃數名敵卒,大喝一聲:“給我破開堤壩,殺光衛軍,決不退縮~”

“決不退縮——”

一排漢卒手持着長兵攻了上去,但寡不敵衆,被堤壩堡壘內的衛軍用長槍刺中胸腹,但這批漢卒硬是不倒,用身體擋住敵人的視野,好讓後面的戰友迅速衝上,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使命。

“啊~”

戰士嚎叫着,臨死之前的慘呼,廝殺是關鍵時刻,大片鮮血飛濺,大多都是漢軍的血,衛軍佔據地利優勢,暫時傷亡較少。

“炸藥包,全部扔過去——”

樊噲當機立斷,喝令所有火藥點燃之後全部拋入堤壩上,下一刻,一聲聲爆炸響起,用沙石夯實的堤壩高牆,被炸開好幾處的豁口,還有一些炸藥寶被扔入敵兵人羣,把一些衛兵炸的粉身碎骨。

“殺進去!”

樊噲、王周、林素東身先士卒,帶兵就往堤壩內衝殺進去。

衛軍這下也急眼了,一旦漢軍衝進來,他們就要失守了,如何肯罷手,也是猛烈阻抗。

兩股洪流便激烈地碰撞在一起,“譁”,刺耳地兵器交擊聲響成一片,伴隨着將士地悽嚎,蓬蓬血霧,驟然迸放。

衛曉峰就在堤壩十多丈外的點將平臺上,望着漢軍不斷涌入最後的防線,眉頭緊緊鎖起,喝道:“堅守住,絕不能讓漢軍闖入堤壩來。”

“諾!”

楊熙、秦戩兩員大將各持兵刃,離開了點將臺,親自到戰線最前沿去指揮戰鬥。

在一天一夜的鏖戰中,衛國水陸兩軍共戰死五六萬人,但此處衛軍仍有五萬衆,而且被調虎離山的衛軍正在往這邊趕來援助,加起來起碼還剩下十萬守軍。

而渡河的八萬精兵,昨日戰死一萬,今日登陸又葬送了八千多人,水師剩下六萬而已,袁英、李必、駱甲又率領兩萬甲士登岸,戰艦上只剩下兩萬五千人,其中一萬是控弦之士。

不足兩萬的漢軍率先與衛軍交鋒在一起,近距離的砍殺,弓箭、投槍等遠程攻擊武器全部失去了作用,前線所有人只能抄起刀槍劍戟尋找着對手肉搏,人頭滾地,斷肢橫飛,驚心的慘叫,動魄的殺聲,儼然是一個修羅殺場。

就在黃河上演一場衛漢決戰的時候,趙國井陘之地同樣戰火燃燒。

先是周苛、楊瞳、刑晉、樑越明四將帶兵潛入了衛地邊界,擊破好幾處烽火臺和軍營,收集不少衛軍服裝,更換之後,扮成衛軍,在天色剛放亮之時,佯作襲擊韓信大營,隨後漢軍大亂。

又有漢軍斥候跑到井陘關扮作衛軍送假情報,聲稱衛軍襲擊漢軍大營,漢軍大敗,請求趙軍從正面出擊,夾攻韓信大軍。

趙歇信以爲真,立即派趙軍大將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出關追殺,當趙軍來到韓信大營時候,四周射出火箭弓弩,困住了趙軍,伏兵從周圍殺出,三萬趙軍陣腳大亂,潰不成軍。

“趙軍果然上當了,蒯先生這道謀計果然是妙啊!”韓信微笑道。

蒯通微笑道:“老夫只是提了一個建議,取得如此效果,還是韓將軍運籌帷幄,調兵遣將的功勞,與老朽關係可不大了。”

韓信不置可否,沒有再多說話,只是淡然一笑,臉色古井不波,破趙是遲早的事,如何能減少傷亡,用計策全殲趙軍,輕鬆擊敗敵手,這纔是他所追求的,當即喝道:“圍殲趙軍——”

另一邊紀信、呂澤率領五千精騎,埋伏在井徑關右側樹,阻截趙軍退路,楊遠征、李波帶領三千精銳在井徑關下的叢林中隱蔽,趁亂從小路斜插出去攻入關口內,利用火器優勢,迅速衝上城關制高點,在城頭插上漢軍的旗幟,使城關內外的趙軍頓時軍心大亂。

隨後一萬騎兵開始朝着城關殺來,塵煙滾滾,聲勢浩大,城關內剩下不足三萬的守軍,遠望四萬趙軍出戰被圍攻,轉眼漢軍又殺到城關下,有一種無力抵抗的感覺,士氣膽怯,更是難以與漢軍鏖戰了。

圍殲了四萬趙軍,韓信率領大軍直逼井陘關而來,一萬鐵騎開路,晨光之下,駿馬嘶騰,仰天長鳴,無數的旌旗迎風招展,磨的錚亮的刀鋒槍頭閃着灼灼寒光,聲勢浩大。

井陘關正陷入攻防戰之中,但趙軍損失了主力人馬之後,剩下殘餘兵力已慌亂起來,戰鬥力低,被數千漢卒壓制節節敗退。

趙將桓鋯在趙王身前勸道:“大王,趕快撤退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趙歇頹然道:“井陘失守,趙國再無屏障,邯鄲城也難保了,逃到哪裡還不是一樣,與漢軍拼了。”

桓鋯抱拳道:“大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趙國還有幾百萬的子民,隨時可以拉起一支隊伍來,只要衛國能抵擋住漢軍的進攻,我們就可以東山再起。”

趙歇也覺得有理,點頭道:“那好吧,撤回邯鄲城。”

趙王突圍撤走,正在抵抗的趙軍更是潰不成軍了,完全沒有了鬥志。

等韓信兵臨城下之時,井陘關已被漢軍掌控,生擒戰俘數千人,這些趙軍也都是新招募不久的百姓,沒有日夜操練,因此本身戰力就不足,面對精銳的漢軍,更加膽怯懦弱了。

韓信下令駐守井陘關,有了這道關隘,進攻趙國便一馬平川了,當務之急不是滅趙,而是夾擊衛國,從後方斜插過去,如今衛國主力都在黃河岸邊與漢王決戰,衛都城兵力空虛,正是奔襲的絕佳時機。

韓信當下點將之後,召來軍中大將紀信、周苛,吩咐道:“你二人立即點兵兩萬,其中一萬騎兵,另一萬甲士,可以在井陘關趙營內拉開戰馬,湊集兩萬騎兵,奔襲衛地,直插衛國都城,讓衛國大亂,無心向黃河戰線支援,便於漢王與衛曉峰的決戰。”

紀信、周苛抱拳拱手道:“末將領命,奪下衛都,擾亂衛國軍心。”

韓信攤開地圖道:“衛國還剩下南面的岢嵐、神元、平陽幾座小城,北面有云中、馬邑、雁門重鎮,衛都設在太原城,有汾河爲險,這次奔襲一定要快,淌過汾河,直接插入衛國的心臟腹地,衛曉峰正與漢王交鋒,無暇分身,後方便顧及不到了。”

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七章 伏擊雍軍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四章 亡秦川論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五章 渡河伐衛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二章 科技治國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四章 尖峰時刻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六章 止步劍聖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三章 冥王出關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十二章 鬼谷洞府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十章 古玄激戰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六章 二鳳侍龍
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七章 伏擊雍軍第十章 身份曝光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四章 亡秦川論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五章 渡河伐衛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二章 科技治國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三章 登陸夜襲第四章 尖峰時刻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六章 止步劍聖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三章 冥王出關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十二章 鬼谷洞府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十章 古玄激戰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十二章 非煙落紅第六章 二鳳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