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楚國備戰

東征軍渡江之後屯兵五萬人馬,委派將領衛鎮東、龐衝、詹鄴分別駐紮在滇國、夜郎、西甌蠻夷三地,並向鎮南軍借兵,酈商派來肖嶽宇、南宮超帶領精兵五萬,把守住了無量山、怒山、橫斷山的峽口,守住了西南的門戶,以防藏原的羌人、孔雀王朝的印度人滋擾西川的邊陲之地。

虞子期率領餘下八萬大軍,順着長江而下,駐守長江三峽地帶,隨後準備揮江南下,而長江南面沿岸,王陵帶兵兩萬駐紮在黔中郡,在武陵山一帶設立關口,防衛後面瀘州、靈渠等城池,穩穩地在長江以南的雲貴黔三地站住了腳跟。

到目前爲止,北到隴西陳倉,南到滇國夜郎西甌之地,東以大巴山、武陵山、長江三峽爲界限,西抵臨洮狄道天水長城西部邊陲,疆域在不到一年之內,擴大了五倍之多,盤踞西南之地,虎視眈眈望着中原諸侯!

當諸侯得到漢軍北伐的消息後,都震驚了,同時想到了戰爭離他們越來越近了,都紛紛收攏兵力,儲備糧草,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戰爭,各國的使者頻頻相互奔走到訪,尋找聯盟。

楚國彭城,項雲收到韓信出兵的消息,立即召集了楚國軍政大臣,在威國公府的議政殿商議備戰之事。

軍方季布、龍且、蒲節、項聲、桓楚五位楚國上將軍全部到齊。

上國柱范增,大司馬項伯,少卿武涉,以及項莊、滕震、蕭公角、荊濤、龐虎、秦殤、屈邪、西門川、曹宸、夏央等文官謀士十餘人,將軍級別以上四十多名將領參與此次軍議。

“這次漢國出動精兵二十萬,由韓信掛帥,灌嬰爲車騎統帥,北伐渭關,三日前已經攻破了渭關,如今正兵困廢丘,章邯誓死抵抗,兩軍相持不下,司馬欣、董翳畏懼漢軍威勢,不敢出兵援救,廢丘城岌岌可危,一旦漢軍擊敗了雍軍,擊殺了章邯,則可長驅直入抵達函谷關,到那時,漢軍便掌控了當年秦國的河西舊地,同時佔據了西南巴蜀、百越、滇國、夜郎等地,疆域與中原加起來相差不多了,對我楚國的威脅力太大了。”范增率先開口,剖析漢軍出兵的路線,以及當前的緊張局勢!

項雲點頭道:“相國認爲眼下我楚國該如何做?”

范增一針見血道:“當然是及早出兵,這漢王龍天羽乃當世梟雄,心思縝密,不論帶兵打仗還是治國變法都是明主風範,這樣的人,豈敢落寞?當日霸王不聽老夫所勸,沒有及早設兵追殺伏擊,才使漢國做大,如今戰事以迫在眉睫,我楚國絕不能坐以待斃!”

“末將請戰,帶兵十萬西征韓信!”項聲起身抱拳請戰。

其它將領一時也都摩拳擦掌,精神振奮,要與漢軍兵戎相見。

項雲審時度勢的能力比項羽要強出不少,問向范增道:“相國可有何高見?”

范增捋着鬍鬚說道:“現在漢軍兩面出擊,我們楚國也要以兩面迎敵,一路是北面的韓信、一面是長江西南地帶的虞子期水軍,以老臣愚見,一是要迅速調動大軍,分成兩股力量,用來對抗漢軍這兩支精銳,二來是派使者聯合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河南王申陽,敦促諸侯王阻止精銳對抗漢軍進入中原,三是發表檄文,正告天下,漢王龍天羽不遵守鴻門封王的盟約,背信棄義,出兵攻打其他諸侯,我楚國則召集諸侯軍隊共伐之,這樣一來,出師有名,爲戰先勝!”

項雲仔細考慮片刻,覺得這三條計策都頗爲縝密,而且環環相扣,點頭道:“相國之計果然妙絕,就勞煩相國親自執筆書寫討伐漢王的檄文!”

范增拱手道:“老臣定不負所托!”

項雲彬彬有禮還之一笑,轉向衆武將喝道:“諸將聽令!”

所有武將齊刷刷肅然起身,甲冑佩劍,鏗然作響,抱拳一禮道:“末將在!”

“本王代王兄行使大權,封龍且爲鎮西大將軍,蒲節爲副統帥,帶領麾下全部將領,統兵二十萬,駐紮鴻溝一帶,築建防禦工事和關卡,等待時機阻擊漢軍,糧草由附近的定陶、陳留、大梁、固陵、陽夏、高丘六座城邑提供,六城軍民糧草聽其調遣!”

龍且、蒲節一聽,興奮之極,上前接過了調兵用的虎符。

在戰國末期、秦朝時代,君主對軍隊控制極嚴,施行璽、符、節的制度。

璽即君主的御印,任何軍令政務,沒有蓋上御印,均屬無效!符就是虎符,以銅鑄成,背刻銘文,一分兩半,分由君主和將官持有,必須由君主發給,驗合無誤,纔可調動兵將,節是指君主發出的通行證,凡遠程的軍隊調動,須持節方能暢通無阻。

璽、符、節本是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生效,凡百人以上的軍隊調動,均須連行此法。由於項羽一心追求刀法武道,出走前將政權及兵權全部交給了項雲,對於這個弟弟,他完全放心,即使從此不做項王,也不在乎!

“封季布爲徵南大將軍,項莊爲副帥,帶兵十五萬,屯兵長江沿岸的南郡城,與六城的英布軍、江陵的共敖軍形成相互犄角之勢,防止漢軍的水軍南下,進入楚國的腹地!”

季布、項莊鬨然應諾,接過了虎符,一本正經,滿臉軍人的肅容。

“項聲、蕭公角聽令,命你二人帶領精兵五萬,北伐齊國,繼續剿滅田橫的勢力,平定齊國之亂!”

“末將遵命——”

項雲發號施令後,高聲喝道:“各地守將原地待命,隨時準備參戰,等擊敗漢國大敵之後,將是我楚國一統中原之日了。”

……

北伐軍會師之後,騎兵四萬,徒步甲士十萬,其中包括了糧草輜重與神機弩箭隊,大軍屯兵在廢丘城外的山丘上,連綿數裡,都是無數白色的帳篷,像是一朵朵盛開的小花,散落在荒野間,嫋嫋的炊煙在塵土中搖搖晃晃升起,遠望去,就像是落日下舞動的面紗。

雖然發動了幾次進攻,但章邯也不愧爲名將,城內城外都做好了防禦,寬寬的護城河、厚重的石門和城牆,還有甕城助戰,在章邯的指揮之下,城內將士死守城池,誓死反抗,漢軍幾次大小進攻都被抗了下來。

韓信邁出營帳的時候,正看見一抹鮮紅的夕陽垂灑在天際,那久違的霞光,映照着校場上征戰演練訓練數萬張年輕的臉龐,這次還定三秦,決不能失敗,否則自己的宏願也難實現了,對他而言,太平盛世的侯爺遠沒有亂世中馳騁疆場的將帥讓他動心!

他搖搖頭驅散心中雜念,登上那臨時架起的高高木臺,放眼四顧,無數的旌旗迎風招展,漫山遍野都是戰士,反覆在演練着陣法,以及射術、劍擊肉搏之法,還有登高的攀爬訓練,都是爲攻城做練習的,精銳騎兵戰團裡,黃鬃、黑鬃、白鬃地戰馬匯成片片斑斕的雲彩,寒光閃閃的戈矛刀劍,在夕陽餘暉照耀下,閃爍着灼灼寒光。

“章邯精於用兵,如何能在保存實力、減少傷亡的條件下,完全擊潰廢丘城內十餘萬的守軍呢?在人數上,攻城數倍於敵的兵力纔有勝算,否則無法包圍城池,隨後都會陷入僵局和被動,何況兵法有云,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其下伐兵,要對付章邯這等熟讀兵法的將領,尋常誘敵的謀略顯然難以奏效,發動奇兵利用火藥的優勢,一來城門加厚不知能否炸破,二來即使城門打開,十餘萬的守軍在城門口陷入生死戰,我軍傷亡也必然慘重,一旦犧牲過多將士,打到函谷關時,哪還有兵力征戰中原,與衛國、楚國交戰?”

韓信反覆思考着,目光遠眺數裡外巍峨的廢丘城,倚靠着秦嶺分支山脈,蜿蜒的渭水從城的南面,山脈北麓腳下流淌,就地勢而言,這一地帶南面靠山要比北面平地高出不少,廢丘的護城河正是引自渭水的一條分流注入,如果上游渭水決堤,流向廢丘城,該會是如何的結果呢?

“有了,水淹廢丘!”

韓信靈光一閃,已想到此次決勝的關鍵,就是這湍急滔滔的渭水河!

眼下已是陽春三月,河水早已解凍,冰雪融化,河水暴漲,而且水流與城池的距離也不算遠,只要挖好溝渠引導水流,流入廢丘的護城河,河水爆滿就會灌入城內,然後派出精兵炸開一處城門,用水淹城,則不費多少兵卒,便能拿下廢丘了。

當下韓信找來謀士蒯通、副帥灌嬰、將軍周苛、楊瞳等人商議此水攻之計,得到諸將的力捧,於是派楊瞳帶領五千甲士到廢丘水流方位的上游渭水河堤,開始挖壕溝,打算破堤引導渭水灌城,並做好善後的準備。

爲了掩蓋這次計謀,韓信派灌嬰、周苛輪流佯攻廢丘城,吸引守軍的注意力,數日過去後,上游的溝渠已挖妥當,韓信終於下令大軍全體備戰,當晚夜襲廢丘了。

當楊瞳接到軍令決堤渭河,已是黃昏時分,河堤掘開了豁口,湍急的河水迅猛地咆哮起來,順着溝渠朝着廢丘城的方位潮水般奔流而去,大約一個時辰後,渭水大量注入了護城河,水位暴漲,不一會就滿過了河防,不斷高漲,向城門漫過去。

城頭的守軍聽到了嘩啦啦的迅猛水流聲,都震驚萬分,等到看清河水在城牆下暴漲的時候,都驚叫大喊:“發水了,水要漫城了……”韓信已在城外發出偷襲的命令,頓時城外弓箭手、強弩手、投石手開始遠攻城頭,另外有幾個精兵揹着雷管,伏在木頭墩上划水悄悄潛行到了城門下,準備爆破城牆,放水淹城!

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五章 渡河伐衛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三章 真正交手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四章 三擒之約第一章 不斬來使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八章 懷古論今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六章 約法三章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十二章 三人同眠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七章 佳人如夢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十章 芳心已亂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十二章 血雨欲來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三章 墓穴生還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十章 難捨難分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三章 真正交手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十章 紫塵身香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六章 空城疑計
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五章 渡河伐衛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三章 真正交手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四章 三擒之約第一章 不斬來使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八章 懷古論今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六章 約法三章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一章 名譽之戰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十二章 三人同眠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七章 佳人如夢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十章 芳心已亂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十二章 血雨欲來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三章 墓穴生還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十章 難捨難分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三章 真正交手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十章 紫塵身香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六章 空城疑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