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王之勢

一個人的境界高了,胸襟寬廣了,往往決定了他所立的志向和未來的成就,至於能不能達到那個高度,實現目標,只是正確途徑的選擇,還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信念的不動搖!

世上總有太多的人,天賦極高,抱負遠大,卻最終沒有實現,除了所謂機緣和氣運外,更主要是途徑沒有選對,又不能持之以恆,時時警惕,如君子般及時反省自己,保持崇高的境界,走上人生的高端!

太多的人,在途中經不住誘惑和磨鍊,失去了競逐高端的機會。

所以有人說: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他沒大的權力,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面對誘惑時懂不懂的放棄,面對困難時知不知進退!

龍天羽領悟到了‘君王’之道那層壁壘,無論對他征討天下,還是統治江山,甚至修煉劍術都有莫大的推動促進作用,甚至非常的關鍵,因爲一通百通,中華數千年多少個帝王,又有幾位帝王能看懂這一層的玄機!

很多史學者在後世評論:人爲君王只要親賢臣遠小人,廣聽納見,注重德行,兼愛百姓,就能做好君王了,殊不知,這些只是途徑,並非根本,有諸葛亮輔佐阿斗,後者仍扶不上牆,更別提宏圖霸業了。

君王的根本在於胸襟和境界,如果能看透君王之道,自然明白了什麼是利,什麼是弊,什麼該則取,什麼該消除,選擇的途徑也就是正確的,附和時代背景的!

如果看不透君王之道,甚至根本沒有什麼胸襟和心境,只在意靡爛奢侈的帝王生活,後宮三千佳麗的容貌,宮殿的碰壁輝煌,所聽信之人,自然是油嘴滑舌的小人,對於忠言逆耳的大臣就會膩煩,也就談不上什麼德行和兼愛了。

龍天羽面對百姓的朝拜,自覺精氣神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體內的能量也是膨脹,只要機緣一到,突破到‘劍氣出體’境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成都行宮苑林,專爲漢王移駕入蜀時候準備的帝王別苑,仍在修建之中,這也是杜岷爲表忠心和誠意,用以前做蜀王的半年裡徵集的賦稅做消耗修建的,龍天羽並沒有入住,而是選擇將軍府暫居一宿。

當晚在虞將軍府舉行夜宴,蜀都內官大夫以上爵位者,均有機會出席,文官即縣丞九品以上,武將則先鋒將以上者,大漢並沒有一下子取消爵位制,也就是身份級別,這是在古代刺激百姓和人才爲國效忠、奉公職守的一個吸引條件,等級之別,相當於現在社會中的公務員幹事、科級幹部、處級幹部、廳級幹部一樣,不同職稱級別享受待遇不同,但職稱和官職並不完全畫等號。

龍天羽借鑑了古代數個王朝的爵位制度,當初在頒佈漢律時劃分了二十個爵位,分別是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列侯,再往上就是封王了,有了王爵後不能擔任何官職,不得干政,避免王侯勢大不聽朝廷調度。

沒有爵位的士卒或百姓就是操士,西秦時期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

而漢王朝內,獲得爵位並不只單一必須通過作戰才能獲得,而是多種行事,比如考取功名,或在各行各業對朝廷有貢獻,造福一方等,都能根據功績獲取封爵,享受朝廷‘公務員’待遇。

“叮——”

銅鐘響起,宴會開始,將軍府大殿之內容納了數十位高官及將領,還有幾名少數代表和當地有名的賢士大夫參加。

在龍天羽剛入府就問起月兒和凝君所在,虞子期如實回答,原來月兒等不及傷好,就催着卓凝君帶着她去漢中,十日前就出發了,現在估計已經過了劍門關了,讓龍天羽可惜好一陣子。

宴會上,編鐘輕奏着古曲,二十名歌姬在殿中翩翩起舞,增添宴席的氣氛。

侍女穿插在宴席間,爲文官武將的桌案上的三角爵杯和鼎具內添加的酒水和肉食,不少地方官員都是初次與漢王共飲一席,難免有些拘束謙謹。

洛非煙和蒂絲娜並沒有出席宴席,而是選擇在府後院用膳,對宴會酒席根本沒有半分興趣。

酒過三巡,龍天羽開口道:“諸位,我大漢朝建都漢中,今已安撫巴蜀,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目前大漢的版圖,這個版圖只是我們的開始,日後中原七國之地都將是咱大漢的疆域,北趕東胡匈奴,南下羌蠻百越,東掃琉球扶桑,西納西域三十六國,那纔是大漢的版圖,而這一切,都需要立足巴蜀漢中,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將後方發展穩固,纔有能力出兵中原,橫掃天下,諸位愛卿有沒有信心同本王一起見證大漢的崛起與興盛?”

“臣等鞠躬盡瘁,爲大漢死而後已!”諸官受到漢王的氣勢感染,異口同聲地激昂回道。

龍天羽九五至尊的威嚴無形散發,這種氣勢和大劍師無關,而是一種手握生殺大權,肩挑天下重任時,所聚集的一種王者威勢,這一刻他更像一個君王,而不是一個劍手或將軍了。

這種勢,就是一種官威和王氣,不同層次的人都會有官位,這就好比許多人都害怕自己上級領導一樣,站在領導桌前,大氣都不敢喘,戰戰兢兢,這就是官勢,何況一國之君,帝王的威嚴,何等的霸道!

“巴蜀之地,肥沃千里,自古糧倉所在,乃我大漢朝統一天下的根基,此地的發展和穩定至關重要,諸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樑,被選拔出來擔任各位職位,定要奉公律己,有所作爲,嚴格按照朝廷丞相和六部下發的政策,積極實施,求穩求實,朝廷堅決嚴懲貪官污吏、愚民害民的官員將領,一旦發現,永不錄用!”龍天羽語氣嚴肅地說道,爲蜀地官員打好預防針。

在場官員寒蟬若驚,誰也不敢有玩忽職守之心,宴席場內杜青雲望着漢王的氣度和威嚴,心中暗暗驚歎,想不到當初劍閣棧道之上,遇見的商賈‘簫翎’竟是堂堂漢王,當時自己還妄想收他入麾下效力,此刻想起來,當真有些好笑。

……

韓信身無銀兩,又不屑於打家劫舍截取盤纏,於是風餐露宿,走到哪運氣好就打只山雞野兔烤熟吃,運氣不好時就隨便採摘一些野果充飢,身上的衣袍早就破爛不堪,如同流離失所的難民一般。

一路艱難的跋涉,韓信多半走的都是山間小路,或者是無人的鄉村小徑,很少都碰見人和人交涉,一路的寂靜,沉默,徒步而行,使他漸漸的忘記了塵世的喧囂、以往的榮辱和失敗,整個心靈放飛進了天地之中。

走得累了,便拄着竹竿撐地,一步步的行走中,自然地配合着韓式劍術和武道拳意,隱隱察覺到身體的一些穴位蠢蠢欲動,似乎要與大自然溝通一般。

在歸返彭城的兩個月路中,他內心充滿了矛盾,既不肯背信棄義,有負項王的知遇之恩,即使他知道自己在楚營已經窮途末路,不被看重了,他也不想首先背主求榮,但又被漢王的胸襟和氣魄感染,被漢川的百姓淳樸善良的民風和保家衛國的赤誠所感動,使韓信身在楚營心在漢,非常矛盾,影響他的心境。

而如今,他被楚國通緝追拿,被楚國拋棄,卻讓韓信身心一下子放鬆了,感覺不再虧欠楚國,虧欠項王什麼了,如果自己不離開彭城,就只有死路一條,那樣等於愚忠,不是君子所爲!

所爲君子,就是要審時度勢,恩怨分明,不以德報怨,也不以怨報德,公是公,私是私,正是正,邪是邪要分得清楚,自強不息,命運掌握自己手中,而不是任人魚肉。

相通了這些,韓信心境又提升了一大截,他的身體經過風霜磨練,原來略白的皮膚已經成了灰褐色,一路風餐露宿,飢不擇食,身體不斷沒有垮下去,反而是越來越強健,腳步越來越有力,明顯體能提高了不少。

夜幕之下,月光灑地,韓信走在月光路上,身影瘦長。

他只感覺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好像一塊粗糙的璞玉,每一步的行走就彷彿一個打磨雕刻,驅除雜質的過程,使得他的身體心靈漸漸顯露出了純真的質樸和明淨晶瑩的光輝,就連以前不太明白的兵法玄理和人生意境,此刻逐漸清晰明瞭。

儘管他現在手無兵權,又無鎧甲在身,但他自覺如果再帶兵,必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是一種心境的轉變!

“雄關漫道真如鐵……一將功成萬骨枯……醉臥沙場,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下兵伐戰……從現在起,我韓信不再是往昔只爭意氣的熱血青年,而是真正的兵法大家,建下不朽功業,將來著書立說,寫下《韓信兵法》流傳於世,那樣纔不負此生!”突然間,韓信涌出一股滂湃的豪邁。

就在這時,卻聽見叢林傳來一陣乒乓兵器的交擊聲和廝殺聲,頓時止住了腳,這裡屬於‘成皋’地帶,按照中原諸侯王的地盤來推斷,應該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彭越三王交接處,不知是哪兩路人馬在廝殺?

目前中原十幾路諸侯王,爲了爭奪地盤相互征討,司空見慣,韓信搖了搖頭不打算湊這個熱鬧,就在他抽身欲走的時候,卻聽見一個女子的嬌叱聲,心頭一愣,難道不是兩路諸侯軍在廝殺?

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雙雄夜探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二章 鳩佔鵲巢第十二章 霸王聖星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十章 反攻時機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一章 楚奪井陘
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八章 天地之道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大破匈奴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雙雄夜探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二章 鳩佔鵲巢第十二章 霸王聖星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十章 反攻時機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三章 楚龍交鋒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九章 百家入局第十章 夜襲漢營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一章 楚奪井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