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老饕漫筆 (5)

在北平,芙蓉雞片是東興樓的拿手菜。請先說說東興樓。東興樓在東華門大街路北,名爲樓其實是平房,三進又兩個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間架特高,簡直不成比例,據說其間還有個故事。當初興建的時候,一切木料都已購妥,原是預備建築樓房的,經人指點,靠近皇城根兒蓋樓房有窺視大內的嫌疑,罪不在小,於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造平房,間架特高了。據說東興樓的廚師來自御膳房,所以烹調頗有一手,這已不可考。其手藝屬於煙臺一派,格調很高。在北京山東館子裡,東興樓無疑的當首屈一指。

一九二六年夏,時昭瀛自美國回來,要設筵邀請同學一敘,央我提調,我即建議席設東興樓。彼時燕翅席一桌不過十六元,小學教師月薪僅三十餘元,昭瀛堅持要三十元一桌。我到東興樓吃飯,順便訂席。櫃上聞言一驚,曰:“十六元足矣,何必多費?”我不聽。開筵之日,珍錯雜陳,豐美自不待言。最滿意者,其酒特佳。我盼咐茶房打電話到長髮叫酒,茶房說不必了,櫃上已經備好。原來櫃上藏有花雕埋在地下已逾十年,取出一罈,羼以新酒,斟在大口淺底的細瓷酒碗裡,色澤光潤,醇香撲鼻,生平品酒此爲第一。似此佳釀,酒店所無。而其開價並不特昂,專爲留待嘉賓。當年北京大館風範如此。預宴者吳文藻、謝冰心、瞿菊農、謝奮程、孫國華等。

北京飯館跑堂都是訓練有素的老手。剝蒜剝蔥剝蝦仁的小利巴,熬到獨當一面的跑堂,至少要到三十歲左右的光景。對待客人,親切周到而有分寸。在這一方面東興樓規矩特嚴。我幼時侍先君飲於東興樓,因上菜稍慢,我用牙著在盤碗的沿上輕輕敲了叮噹兩響,先君急止我曰:“千萬不可敲盤碗作響,這是外鄉客粗魯的表現。你可以高聲喊人,但是敲盤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這裡,若是被櫃上聽到,就會立刻有人出面賠不是,而且那位當值的跑堂就要捲鋪蓋,真個的捲鋪蓋,有人把門簾高高掀起,讓你親見那個跑堂扛着鋪蓋捲兒從你門前急馳而過。不過這是表演性質,等一下他會從後門又轉回來的。”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當的風度。

現在說到芙蓉雞片。芙蓉大概是蛋白的意思,原因不明,“芙蓉蝦仁”、“芙蓉乾貝”、“芙蓉青蛤”皆曰芙蓉,料想是忌諱蛋字。取雞胸肉,細切細斬,使成泥。然後以蛋白攪和之,攪到融和成爲一體,略無渣滓,入溫油鍋中攤成一片片狀。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鍋時加嫩豆苗數莖,取其翠綠之色以爲點綴。如灑上數滴雞油,亦甚佳妙。製作過程簡單,但是在火候上恰到好處則見功夫。東興樓的菜概用中小盤,菜僅蓋滿碟心,與湘菜館之長箸大盤迥異其趣。或病其量過小,殊不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抗戰期間,東興樓被日寇盤踞爲隊部。勝利後我返回故都,據聞東興樓移帥府園營業,訪問之後大失所望。蓋已名存實亡,無復當年手藝。菜用大盤,粗劣庸俗。

炸丸子

我想人沒有不愛吃炸丸子的,尤其是小孩。我小時候,根本不懂什麼五臭八珍,只知道小炸丸子最爲可口。肉剁得鬆鬆細細的,炸得外焦裡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又不摘刺,蘸花椒鹽吃,一口一個,實在是無上美味。可惜一盤丸子只有二十來個,桌上人多,分下來差不多每人兩三個,剛把饞蟲誘上喉頭,就難以爲繼了。我們住家的衚衕口有一個同和館,近在咫尺,有時家裡來客留飯,就在同和館叫幾個菜作爲補充,其中必有炸丸子,亦所以饜我們幾個孩子所望。有一天,我們兩三個孩子偎在母親身邊閒話,我的小弟弟不知怎麼的心血**,沒頭沒腦的冒出這樣的一句話:“媽,小炸丸子要多少錢一碟?”我們聽了鬨然大笑,母親卻覺得一陣心酸,立即派傭人到同和館買來一碟小炸丸子,我們兩三個孩子伸手抓食,每人分到十個左右,心滿意足。事隔七十多年,不能忘記那一回吃小炸丸子的滋味。

炸丸子上面加一個“小”字,不是沒有緣由的。丸子大了,炸起來就不容易炸透。如果炸透,外面一層又怕炸過火。所以要小。有些館子稱之爲櫻桃丸子,也不過是形容其小。其實這是誇張,事實上總比櫻桃大些。要炸得外焦裡嫩有一個訣竅。先用溫油炸到八分熟,撈起丸子,使稍冷卻,在快要食用的時候投入沸油中再炸一遍。這樣便可使外面焦而裡面不至變老。

爲了偶爾變換樣子,炸丸子做好之後,還可以用蔥花醬油芡粉在鍋裡勾一些滷,加上一些木耳,然後把炸好的丸子放進去滾一下就起鍋,是爲熘丸子。

如果用高湯煮丸子,而不用油煎,煮得白白嫩嫩的,加上一些黃瓜片或是小白菜心,也很可口,是爲氽丸子。若是趕上毛豆剛上市,把毛豆剁碎羼在肉裡,也很別緻,是爲毛豆丸子。

湖北館子的蓑衣丸子也很特別,是用丸子裹上糯米,上屜蒸。蒸出來一個個的粘着挺然翹然的米粒,好像是披了一件蓑衣,故名。這道菜要做得好,並不難,糯米先泡軟再蒸,就不會生硬。我不知道爲什麼湖北人特喜糯米,豆皮要包糯米,燒賣也要包糯米,丸子也要裹上糯米。我私人以爲除了糉子湯糰和八寶飯之外,糯米派不上什麼用場。

北平醬肘子鋪(即便宜坊)賣一種炸丸子,扁扁的,外表疙瘩嚕囌,裡面全是一些筋頭麻腦的剔骨肉,價錢便宜,可是風味特殊,當做火鍋的鍋料用最爲合適。我小時候上學,如果手頭富餘,買個炸丸子夾在燒餅裡,愜意極了,如今回想起來還回味無窮。

最後還不能不提到“烏丸子”。一半炸豬肉丸子,一半炸雞胸肉丸子,盛在一個盤子裡,半黑半白,很是別緻。要有一小碗滷汁,蘸滷汁吃纔有風味。爲什麼叫烏丸子,我不知道,大概是什麼一位姓烏的大老爺所發明,故以此名之。從前有那樣的風氣,人以菜名,菜以人名,如潘魚江豆腐之類皆是。

滿漢細點

北平的點心店叫做餑餑鋪。都有一座細木雕花的門臉兒,吊着幾個木牌,上面寫着“滿漢細點”什麼的。可是餑餑都藏在裡面幾個大盒子大櫃子裡,並不展示在外,而且也沒有什麼貨品價格表之類的東西。進得鋪內,只覺得乾乾淨淨,空空洞洞,香味撲鼻。

滿漢細點,究竟何者爲滿何者爲漢,現已分辨不清。至少從名稱看來,“薩其瑪”該是滿洲點心。我請教過滿洲旗人,據告薩其瑪是滿文的蜜甜之意,我想大概是的。這東西是油炸黃米麪條,像蜜供似的,但是很細很細,加上蜜拌勻,壓成扁扁的一大塊,上面灑上白糖和染紅了的白糖,再加上一層青絲紅絲,然後切成方形的塊塊。很甜,很軟和,但是很好吃。如今全國各處無不製售薩其瑪,塊頭太大太厚,麪條太粗太硬,蜜太少,名存實亡,全不對勁。

蜂糕也是北平特產,有黃白兩種,味道是一樣的。是用糯米粉調製蒸成,呈微細蜂窩狀,故名。質極鬆軟、微粘,與甜麪包大異其趣。內羼少許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着蒸器。蒸熱再吃尤妙,最宜病後。

花糕月餅是秋季應時食品。北方的翻毛月餅,並不優於江南的月餅,更與廣式月餅不能相比,不過其中有一種山楂餡的翻毛月餅,薄薄的小小的,我認爲風味很好,別處所無。大抵月餅不宜過甜,不宜太厚,山楂餡帶有酸味,故不覺其膩。至於花糕,則是北平獨有之美點,在秋季始有發售,有粗細兩品,有葷素兩味。主要的是兩片棗泥餡的餅,用模子製成,兩片之間夾列胡桃、紅棗、松子、縮葡之類的乾果,上面蓋一個紅戳子,貼幾片芫荽葉。清李靜山《都門彙纂》裡有這樣一首竹枝詞:

中秋才過近重陽,

又見花糕各處忙。

面夾雙層多棗果,

當筵題句傲劉郎。

一般餑餑鋪服務周到。我家小園有一架紫藤,花開累累,滿樹滿枝,乃摘少許,洗淨,送交餑餑鋪代制藤蘿餅,鮮花新制,味自不同。又紅玫瑰初放(西洋品種肥大而豔,但少香氣),亦常摘取花瓣,送交肆中代制玫瑰餅,氣味濃馥,不比尋常。

說良心話,北平餅餌除上述幾種之外很少令人懷念的。有人豔稱北平的“大八件”“小八件”,實在令人難以苟同。所謂大八件無非是油糕、蓼花、大自來紅、自來白等等,小八件不外是雞油餅、卷酥、綠豆糕、槽糕之類。自來紅自來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餅,餡子裡面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只宜於給兔爺兒吃。蓼花甜死人!綠豆糕噎死人!大八件小八件如果裝在盒子裡,那盒子也嚇人,活像一口小棺材,而木板尚未刨光。若是打個蒲包,就好看得多。

有所謂“缸撈”者,有人寫作“乾酪”,我不知究竟怎樣寫法。是圓餅子,中央微凸,邊微薄,無餡,上面常撒上幾許桂花,故稱桂花缸撈。探視婦人產後,常攜此爲饋贈。此物鬆軟合度,味道頗佳,我一向喜歡吃,後來聽一位在外鄉開點心鋪的親戚說,此物乃是聚集簸籮裡的各種餑餑碎渣加水揉和再行烘製而成。然物美價廉不失爲一種好的食品。“薄脆”也不錯,又薄又脆。都算是平民食物。

“茯苓餅”其實沒有什麼好吃,沾光茯苓二字。《淮南子》:“千年之鬆,下有茯苓。”是一種地下菌,生在山林中鬆根之下。李時珍說:“蓋鬆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無端給它加上神靈色彩,於是乃入藥,大概吃了許有什麼神奇之效。北平前門大街正明齋所制茯苓餅最負盛名,從前北人南遊常攜此物饋贈親友。直到如今,有人從北平出來還帶一盒茯苓餅給我,早已脆碎堅硬不堪入口。即使是新鮮的,也不過是飛薄的兩片米粉糊烘成的餅,夾以黑糊糊的一些碎糖黑渣而已。

滿洲餑餑還有一品叫做“桌張”,俗稱餑餑桌子,是喪事人家常用的祭禮。半生不熟的白麪餅子,稍加一些糖,堆積起來一層層的有好幾尺高,放在靈前供臺上的兩旁。凡是本家姑奶奶之類的親屬沒有不送餑餑桌子的。可壯觀瞻,不堪食用。喪事過後,棄之可惜,照例分送親友以及傭人小孩。我小時候遇見幾次喪事,分到過十個八個這樣的餑餑,童子無知,稱之爲“死人餑餑”,放在火爐口邊烤熟,啃起來也還不錯,比根本沒有東西吃好一些。清人得碩亭竹枝詞《草珠一串》有一首詠其事:

滿洲糕點樣原繁,

踵事增華不可言。

唯有桌張遺舊制,

幾同告朔餼羊存。

白肉

白肉,白煮肉,白切肉,名雖不同,都是白水煮豬肉。誰不會煮?但是煮出來的硬是不一樣。各地的館子都有白切肉,各地人家也都有這樣的家常菜,而巧妙各有不同。

提起北平的白切肉,首先就會想起沙鍋居。沙鍋居是俗名,正式的名稱是“居順和”,坐落在西四牌樓北邊缸瓦市路東,緊靠着定王府的圍牆。沙鍋居的名字無人不知,本名很少人知道。據說所以有此名稱是由於大門口設了一個竈,上面有一個大沙鍋,直徑四尺多,高約三尺,可以煮一整隻豬。這沙鍋有百餘年的歷史,傳說從來沒有換過湯!我想這是不可能的事,那樣大的沙鍋如何打製,如何能經久不裂,一鍋湯如何能長久不換?這一定是好事者謅出來的故事。這館子專賣豬肉和豬身上的一切,可以做出一百二十八道菜色不同的豬全席,我一聽就心裡有點怕,所以一直沒去品嚐過。到了一九二一年左右由於好奇才慫恿家君一同前去一試。大鍋是有一隻,我沒發現那是沙鍋。地方不算太髒,比我們想象的要好一些。五寸碟子盛的紅白血腸、雙皮、鹿尾、管挺、口條……我們都一一地嘗過,白肉當然更不會放過。東西確是不錯,所以生意興隆,一到正午,一隻豬賣完,遲來的客人只好向隅明日請早了。究竟是以豬爲限,格調不高,中下級食客趨之若鶩,理所當然,高雅君子不可不去一嘗,但很少人去了還想再去。

我母親常對我們抱怨說北平的豬肉不好吃,有一股臊臭的氣味。我起初不信,後來屢遊江南,發現南北豬肉味是不同。大概是品稱和飼料不同的關係。不知所謂臊臭,也許正是另一些人所謂的肉香。南方豬肉質嫩而味淡,卻是真的。

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6章 觀心悟語 (6)
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6章 觀心悟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