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世相百態 (6)

衣裳穿得合適,煞費周章,所以內政部禮俗司雖然繪定了各種服裝的式樣,也並不曾推行,幸而沒有推行!自從我們剪了小辮兒以來,衣裳就沒有了體制,絕對自由,中西合壁的服裝也不算違警,這時候若再推行“國裝”,只是於錯雜紛歧之中更加重些紛擾罷了。

李鴻章出使外國的時候,袍褂頂戴,完全是“滿大人”的服裝。我雖無愛於滿清章制,但對於他的不穿西裝,確實是很佩服的。可是西裝的勢力畢竟太大了,到如今理髮匠都是穿西裝的居多。我憶起了二十年前我穿西裝的一幕。那時候西裝還是一件比較新奇的事物,總覺得有點“機械化”,其構成必相當複雜。一班幾十人要出洋,於是西裝逼人而來。試穿之日,適值嚴冬,或缺皮帶,或無領結,或襯衣未備,或外套未成,但零件雖然不齊,吉期不可延誤,所以一陣**,胡亂穿起,有的寬衣博帶如稻草人,有的細腰窄袖如馬戲醜,大體是赤着身體穿一層薄薄的西裝褲,凍得涕泗交流,雙膝打戰,那時的情景足當得起“沐猴而冠”四個字。當然後來技術漸漸精進,有的把褲腳管燙得筆直,視如第二生命,有的在衣袋裡插一塊和領結花色相同的手絹,儼然像是一個紳士,猛然一看,國籍都要發生問題。

西裝是有一定的標準的。譬如,做褲子的材料要厚,可是我看見過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穿夏布西裝褲,光線透穿,真是駭人!衣服的顏色要樸素沉重,可是我見過著名自詡講究衣裳的男子們,他們穿的是色彩刺目的寬格大條的材料,顏色驚人的襯衣,如火如荼的領結,那樣子只有在外國雜耍場的臺上才偶然看得見!大概西裝破爛,固然不雅,但若嶄新而俗惡則更不可當。所謂洋場惡少,其氣味最下。

中國的四季衣裳,恐怕要比西裝更麻煩些。固然西裝講究起來也是不得了的。歷史上著名的一例,詹姆斯第一的朋友白金翰爵士有衣服一千六百二十五套。普通人有十套八套的就算很好了。中裝比較的花樣要多些,雖然終年一兩件長袍也能度日。中裝有一件好處,舒適。中裝像是變形蟲,沒有一定的形式,隨着穿的人身體變。不像西裝,肩膊上不用填麻布使你冒充寬肩膀,脖子上不用戴枷系索,褲子裡面有的是“生存空間”;而且冷暖平勻,不像西裝咽喉下面一塊只是一層薄襯衣,容易着涼,褲子兩邊插手袋處卻又厚至三層,特別鬱熱!中國長袍還有一點妙處,馬彬和先生(英國人入我國籍)曾爲文論之。他說這鐘形長袍是沒有差別的,平等的,一律的遮掩了貧富賢愚。馬先生自己就是穿一件藍長袍,他簡直崇拜長袍。據他看,長袍不勢利,沒有階級性,可是在中國,長袍同志也自成階級,雖然四川有些擡轎的也穿長抱。中裝固然比較隨便,但亦不可太隨便,例如脖子底下的鈕釦,在西裝可以不扣,長袍便非扣不可,否則便不合於“新生活”。再例如雖然在蚊蟲甚多的地方,褲腳管亦不可放進襪筒裡去,做紹興師爺狀。

男女服裝之最大不同處,便是男裝之遮蓋身體無微不至,僅僅露出一張臉和兩隻手可以吸取日光紫外線,女裝的趨勢,則求遮蓋愈少愈好。現在所謂旗袍,實際上只是大坎肩,因爲兩臂已經齊根劃出。兩腿儘管細直如竹筷,扭曲如鬆根,也往往一雙雙的擺在外面。袖不蔽肘,赤足裸腿,從前在某處都曾懸爲厲禁,在某一種意義上,我們並不惋惜。還有一點可以指出,男子的衣服,經若干年的演化,已達到一個固定的階段,式樣色彩大概是千篇一律的了,某一種人一定穿某一種衣服,身體醜也好,美也好,總是要罩上那麼一套。

女子的衣裳則頗多個人的差異,仍保留大量的裝飾的動機,其間大有自由創造的餘地。既是創造,便有失敗,也有成功。成功者便是把身體的優點表彰出來,把劣點遮蓋起來;失敗者便是把劣點顯示出來,優點根本沒有。我每次從街上走回來,就感覺得我們除了優生學外,還缺乏婦女服裝雜誌。不要以爲婦女服裝是瑣細小事,法朗士說得好:“如果我死後還能在無數出版書籍當中有所選擇,你想我將選什麼呢?……在這未來的羣籍之中我不想選小說,亦不選歷史,歷史若有興味亦無非小說。我的朋友,我僅要選一本時裝雜誌,看我死後一世紀中婦女如何裝束。婦女裝束之能告訴我未來的人文,勝過於一切哲學家,小說家,預言家,及學者。”

衣裳是文化中很燦爛的一部分。所以,運動除了在必要的時候之外(如洗澡等等),我總不大讚成。

雅舍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牆,牆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牆,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麼“上支下摘”,“前廊後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裡,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捨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並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並不能蔽風雨,因爲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爲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歎,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牆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盪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閤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於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着的,以爲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其實我的對付鼠子並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裡,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風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裡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爲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淒涼。細雨濛濛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霧,一片瀰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溼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髮,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着,我亦不復他求。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佈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爲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證。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隻茶几。我以爲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佈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閒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爲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裡似家家似寄。”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拜年

拜年不知始自何時。明田汝成《熙朝樂事》:“正月元旦,夙興盥嗽,啖黍糕,謂年年糕,家長少畢拜,姻友投箋互拜,謂拜年。”拜年不會始自明時,不過也不會早,如果早已相習成風,也就不值得特爲一記了。尤其是務農人家,到了歲除之時,比較清閒,一年辛苦,透一口氣,這時節酒也釀好了,臘肉也醃透了,家祭蒸嘗之餘,長少畢拜,所謂“新歲爲人情所重”,大概是自古已然的了。不過演變到姻友投箋互拜,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憶幼時,過年是很令人心跳的事。平素輕易得不到的享樂與放縱,在這短短几天都能集中實現。但是美中不足,最煞風景的莫過於拜年一事。自己輩份低,見了任何人都只有磕頭的份。而純潔的孩提,心裡實在納悶,爲什麼要在人家面前匍匐到“頭着地”的地步。那時節拜年是以向親友長輩拜年爲限。這份差事爲人子弟的是無法推脫的。我只好硬着頭皮穿上馬褂緞靴,跨上轎車,按照單子登門去拜年。有些人家“擋駕”,我認爲這最知趣;有些人家迎你升堂入室,受你一拜,然後給你一盞甜茶,扯幾句淡話,禮畢而退;有些人家把你讓到正大廳,內中闃無一人,任你跪在紅氈子上朝上磕頭,活見鬼!如是者總要跑上三兩天。見人就磕頭,原是處世妙方,可惜那時不甚了了。

後來年紀漸長,長我一輩兩輩的人都很合理的凋謝了,於是每逢過年便不復爲拜年一事所苦。自己吃過的苦,也無意再加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去。陽春雪霽,攜妻室兒女去擠廠甸,凍得手腳發僵,買些琉璃喇叭大糖葫蘆,比起奉命拜年到處作磕頭蟲,豈不有趣得多?

幾十年來我已不知拜年爲何物。初到臺灣時,大家都是驚魂甫定,談不到年,更談不到拜年。最近幾年來,情形漸漸不對了,大家忽的一窩蜂拜起年來了。天天見面的朋友們也相拜年,下屬給長官拜年,鄰居給鄰居拜年。初一那天,我居住的陋巷真正的途爲之塞,交通斷絕一二小時。每個人咧着大嘴,拱拱手,說聲“恭喜發財”,也不知喜從何處來,財從何處發,如癡如狂,滿大街小巷的行屍走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見了我也拱起手說“恭喜發財”,出家人尚且如此,在家人復有何說?這不合古法,也不合西法,而且也不合情理,完全是胡鬧。

胡鬧而成了風氣,想改正便不容易。有一位不肯隨波逐流的人,元旦之晨猶擁被高臥,但是禁不住家人催促,只好強勉出門,未能免俗。心裡忽然一動,與其遊朱門,不如趨蓬戶,別人錦上添花,我偏雪中送炭,於是他不去拜上司,反而去拜下屬。於是進陋巷,款柴扉,來應門的是一個三尺童子,大概從來沒見有這樣的人來拜年過,小孩子亦受寵若驚,回頭就跑,正好觸到一塊絆腳石,跌了一跤,腦袋撞在石階上,鮮血直噴。拜年者和被拜年者慌作一團,送醫院急救,一場血光之災結束了一場拜年的鬧劇,可見順逆之勢不可強勉,要拜年還是到很多人都去拜年的地方去拜。

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3章 世相百態 (12)
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3章 世相百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