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觀心悟語 (6)

緊毗連着“懶”的是“饞”。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時候多,他吃飯時總要在菜碟裡發現至少一英寸見方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沒有吃素。幾天不見肉,他就喊“嘴裡要淡出鳥兒來!”若真個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獸來!有一個人半年沒有吃雞,看見了雞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饌之後,他的人生觀都能改變,對於什麼都樂觀起來。一個男人在吃一頓好飯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硬是在感謝上天待人不薄;他飯後銜着一根牙籤,紅光滿面,硬是覺得可以驕人。主中饋的是女人,修食譜的是男人。

(十)遠交近攻(5)

男人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觀中有一基本認識,即宇宙一切均是爲了他的舒適而安排下來的。除了在做事賺錢的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向人奴膝婢顏外,他總是要做出一副老爺相。他的家便是他的國度,他在家裡稱王。他除了爲賺錢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個“伊比鳩派”,他要享受。他高興的時候,孩子可以騎在他的頸上,他引頸受騎,他可以像狗似的滿地爬;他不高興時,他看着誰都不順眼,在外面受了悶氣,回到家裡來加倍的發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處。女人對於他的殷勤委曲,在他看來,就如同犬守戶雞司晨一樣的稀鬆平常,都是自然現象。他說他愛女人,其實他不是愛,是享受女人。

他不問他給了別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別人身上儘量榨取。他覺得他對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賺來的錢全部或部分拿回家來,但是當他把一卷卷的鈔票從衣袋裡掏出來的時候,他的臉上的表情是驕傲的成分多,親愛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說:“看我!你行麼?我這樣待你,你多幸運!”他若是感覺到這家不復是他的樂園,他便有多樣的藉口不回到家裡來。他到處雲遊,他另闢樂園。他有聚餐會,他有酒會,他有橋會,他有書會畫會棋會,他有夜會,最不濟的還有個茶館。他的享樂的方法太多。假如輪迴之說不假,下世僥倖依然投胎爲人,很少男人情願下世做女人的。他總覺得這一世生爲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繼續努力。

“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談的內容,卻男女有別。女人談的往往是“我們家的小妹又病了!”“你們家每月開銷多少?”之類。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談話,最後不談到女人身上便不會散場。這一個題目對男人最有興味。如果有一個桃色案他們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們好議論人家的,好批評別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爲什麼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孩子

蘭姆是終身未娶的,他沒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亞隨筆》裡。他說孩子沒有什麼稀奇,等於陰溝裡的老鼠一樣,到處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話無論是怎樣中肯,但在骨子裡有一點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因爲我親見孩子到處在做現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動的主要範圍是家庭,而現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爲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爲家,沒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結果實的樹,總缺點什麼;必定等到小寶貝呱呱墜地,家庭的柱石纔算放穩,男人開始做父親;女人開始做母親,大家纔算找到各自的崗位。我問過一個並非“神童”的孩子:“你媽媽是做什麼的?”他說:“給我縫衣的。”“你爸爸呢?”小寶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報的!”但是他隨即更正說:“是給我們掙錢的。”孩子的回答全對。爹媽全是在爲孩子服務。母親早晨喝稀飯,買雞蛋給孩子吃;父親早晨吃雞蛋,買魚肝油精給孩子吃。最好的東西都要獻呈給孩子,否則,做父母的心裡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適,成爲家庭一切設施的一個主要先決問題。這種風氣,自古已然,於今爲烈。自有小家庭制以來,孩子的地位頓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順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謂“孝子”乃是孝順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說,並不偏激。我看見過不少的孩子,鼓譟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鬥;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於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傢俱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則處之泰然,視若無睹,頂多皺起眉頭,但皺不過三四秒鐘仍復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體面的時候,也許要狠心咒罵幾聲,但那咒罵大部份是哀怨乞憐的性質,其中也許帶一點威嚇,但那威嚇只能得到孩子的訕笑,因爲那威嚇是向來沒有兌現過的。“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今之“孝子”深韙是說。凡是孩子的意志,爲父母者宜多方體貼,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兒童教育心理學者又有“發展個性”之說,與“無違”之說正相符合。

體罰之制早已被人唾棄,以其不合兒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一個外國的故事:

一個母親帶孩子到百貨商店。經過玩具部,看見一匹木馬,孩子一躍而上,前搖後襬,躊躇滿志,再也不肯下來。那木馬不是爲出售的,是商店的陳設。店員們叫孩子下來,孩子不聽;母親叫他下來,加倍不聽;母親說帶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聽;買朱古力糖去,格外不聽。任憑許下什麼願,總是還你一個不聽;當時演成僵局,頓成膠着狀態。最後一位聰明的店員建議說:“我們何妨把百貨商店特聘的兒童心理學家請來解圍呢?”衆謀僉同,於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專家從八層樓請了下來。專家問明原委,輕輕走到孩子身邊,附耳低聲說了一句話,那孩子便像觸電一般,滾鞍落馬,牽着母親的衣裙,倉皇遁去。事後有人問那專家到底對孩子說的是什麼話,那專家說:“我說的是:‘你若不下馬,我打碎你的腦殼!’”

這專家真不愧爲專家,但是頗有不孝之嫌。這孩子假如平常受慣了不兌現的體罰,威嚇,則這專家亦將無所施其技了。約翰孫博士主張不廢體罰,他以爲體罰的妙處在於直截了當,然而約翰孫博士是十八世紀的人,不合時代潮流!

哈代有一首小詩,寫孩子初生,大家譽爲珍珠寶貝,稍長都誇做玉樹臨風,長成則爲非作歹,終至於陳屍絞架。這老頭子未免過於悲觀。但是“幼有神童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與草木同朽”——這確是個可以普遍應用的公式。“小時聰明,大時未必了了。”究竟是知言,然而爲父母者多屬樂觀。孩子才能騎木馬,父母便幻想他將來指揮十萬貔貅時之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戰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着他將來喉聲一囀彩聲雷動時的光景,孩子偶然撥動算盤,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將來或能掌握財政大權,同時兼營投機買賣;……這種樂觀往往形諸言語,成爲炫耀,使旁觀者有說不出的感想。曾見一幅漫畫:一個孩子跪在他父親的膝頭用他的玩具敲打他父親的頭,父親眯着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麼活潑,多麼可愛!”旁邊坐着一位客人裂着大嘴做傻笑狀,表示他在看着,而且感覺興趣。這幅畫的標題是:“演劇術”。一個客人看着別人家的孩子而能表示感覺興趣,這真確實需要良好的“演劇術”。蘭姆顯然是不歡喜演這樣的戲。

孩子中之比較最蠢,最懶,最刁,最潑,最醜,最弱,最不討人歡喜的,往往最得父母的鐘愛。此事似頗費解,其實我們應該記得《西遊記》中唐僧爲什麼偏偏歡喜豬八戒。

諺雲:“樹大自直”,意思是說孩子不需管教,小時恣肆些,大了自然會好。可是彎曲的小樹,長大是否會直呢?我不敢說。

魯迅曾幻想到吐半口血扶兩個丫鬟到階前看秋海棠,以爲那是雅事。其實天下雅事盡多,唯有生病不能算雅。沒有福分扶丫鬟看秋海棠的人,當然覺得那是可羨的,但是加上“吐半口血”這樣一個條件,那可羨的情形也就不怎樣可羨,似乎還不如獨自一個硬硬朗朗到菜圃看一畦蘿蔔白菜。

最近看見有人寫文章,女人懷孕寫做“生理變態”,我覺得這人倒有點“心理變態”。病纔是生理變態。病人的一張臉就夠瞧的,有的黃得像訃聞紙,有的青得像新出土的古銅器,比髑髏多一張皮,比面具多幾個眨眼。病是變態,由活人變成死人的一條必經之路。因爲病是變態,所以病是醜的。西子捧心蹙顰,人以爲美,我想這也是私人癖好,想想海上還有逐臭之夫,這也就不足爲奇。

我由於一場病,在醫院住了很久。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最不適宜於住醫院。在不病的時候,每個人在家裡都可以做土皇帝,傭僕不消說是用錢僱來的奴隸,妻子只是供膳宿的奴隸,父母是志願的奴隸,平日養尊處優慣了,一旦他老人家欠安違和,擡進醫院,恨不得把整個的家(連廚房在內)都搬進去!病人到了醫院,就好像是到了自己的別墅似的,忽而買西瓜,忽而衝藕粉,忽而打洗臉水,忽而灌暖水壺。與其說醫院家庭化,毋寧說醫院旅館化,最像旅館的一點,便是人聲嘈雜,四號病人快要嚥氣,這並不妨礙五號病房的客人的高談闊論;六號病人剛吞下兩包安眠藥,這也不能阻止七號病房裡扯着嗓子喊黃嫂。醫院是生與死的決鬥場,呻吟號啕以及歡呼叫囂之聲,當然都是人情之所不能已,聖人弗禁。所苦者是把醫院當做養病之所的人。

但是有一次我對於我隔壁房所發的聲音,是能加以原諒的。是夜半,是女人聲音,先是搖鈴隨後是喊“小姐”,然後一聲鈴間一聲喊,由原板到流水板,愈來愈促,愈來愈高,我想醫院裡的人除了住了太平間的之外大概誰都聽到了,然而沒有人送給她所要用的那件東西。呼聲漸變成嚎聲,情急漸變成哀懇,等到那件東西等因奉此地輾轉送到時,已經過了時效,不復成爲有用的了。

舊式訃聞喜用“壽終正寢”字樣,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家裡養病,除了病不容易治好之外,不會爲病以外的事情着急。如果病重不治必須壽終,則壽終正寢是值得提出來傲人的一件事,表示死者死得舒服。

人在大病時,人生觀都要改變。我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就感覺得人生無常,對一切不免要多加一些寬恕,例如對於一個冒領米貼的人,平時絕不稍予假借,但在自己連打幾次強心針之後,再看着那個人貿貿然來,也就不禁心軟,認爲他究竟也還可以算做一個圓顱方趾的人。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恕,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後,看着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裡揉不進沙子了。

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時施給,才能容易使人認識那份同情,一個人病得吃東西都需要喂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探視,那一點同情就像甘露滴在乾土上一般,立刻被吸收了進去。病人會覺得人類當中彼此還有聯繫,人對人究竟比獸對人要溫和得多。不過探視病人是一種藝術,和新聞記者的訪問不同,和弔喪又不同。我最近一次病,病情相當曲折,敘述起來要半小時,如用歐化語體來說半小時還不夠。而來看我的人是如此誠懇,問起我的病狀便不能不詳爲報告,而講述到三十次以上時,便感覺像一位老教授年年在講臺上開話匣片子那樣單調而且慚愧。我的辦法是,對於遠路來的人我講得要稍爲擴大一些,而且要強調病的危險,爲的是叫他感覺此行不虛,不使過於失望。對於鄰近的朋友們則不免一切從簡諸希矜宥!有些異常熱心的人,如果不給我一點什麼幫助,一定不肯走開,即使走開也一定不會愉快,我爲使他愉快起見,口雖不渴也要請他倒過一杯水來,自己做“扶起嬌無力”狀。有些道貌岸然的朋友,看見我就要脫離苦海,不免悟出許多佛門大道理,臉上愈發嚴重,一言不發,愁眉苦臉,對於這朋友我將來特別要借重,因爲我想他於探病之外還適於守屍。

一個人在發怒的時候,最難看。縱然他平夙面似蓮花,一旦怒而變青變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滿臉的筋肉扭曲,眥裂髮指,那副面目實在不僅是可憎而已。俗語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種變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變色的。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怒氣相加,但是許多年事已長的人,往往一樣的火發暴躁。我有一位姻長,已到杖朝之年,並且半身癱瘓,每晨必閱報紙,戴上老花鏡,打開報紙,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響,吹鬍瞪眼,破口大罵。報上的記載,他看不順眼。不看不行,看了慪氣。這時候大家躲他遠遠的,誰也不願逢彼之怒。過一陣雨過天晴,他的怒氣消了。

(十)遠交近攻(6)

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7章 撫簡懷人 (4)
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10章 觀心悟語 (10)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7章 撫簡懷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