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預謀(上)

bookmark

秋雨了幾日,待日開天晴,東明寺一掃陰鬱的氣氛,草木葳蕤,殿宇靜明。

三皇子就在文媛離開後的第一個晴日病倒了,高燒不退,神志迷糊,睡夢中囈語不斷。太醫們診治後,有說是風寒入侵,也有說是憂思過甚,用了兩種方子,收效卻都不明顯。

皇帝素來疼愛這個兒子,選了九月十一這個吉日,召集了寺內所有高僧,在齊雲殿爲他誦經祈福,又打算到時親自前去聽僧人講經。明妃身子尚虛,而皇后又因近來整治後宮微染小恙,最後隨駕的只有淑妃和欣妃。

這天一早,欣妃就覺得頭暈沉沉的,四肢乏力,在一衆宮女的巧手下才停停當當地裝扮起來,可心裡說不出的煩悶。子虞和穆雪察得眼色,小心翼翼地陪着她前往齊雲殿。

齊雲殿內佈滿了彩幡,層層疊疊,居中設了三個玉座,鋪着金繡的軟褥,皇帝和淑妃早來一步,欣妃行禮之後,坐上玉座,宮女們緩緩放下了垂簾,法事才緩緩開始。

北國的帝王一向尊崇佛教,佛前供奉齊全,玉器法器都是萬里挑一,殿內還燃着五妙供,香味濃而純,垂地的帷簾擋不住,不過片刻,香味已充斥了整個大殿。欣妃本就不喜濃香,此刻被一薰,頓感頭暈眼花,難受之極。從帷幔中朦朧地看外面,皇帝似乎聚精會神,她也不敢在此時打斷他的興致,只好強自忍受。

也不知過了多久,東明寺的方丈大師講完了一段經文,令寺中幾位高僧奉上幾本經書,方丈對皇帝道:“這是寺中僧人心懷赤誠,秉燭達旦抄寫的《金剛經》,爲陛下和娘娘祈福。”

那幾位高僧捧着經書上前,宮女們打起帷簾,皇帝和兩妃起身接經書。

欣妃才站起,便一陣天旋地轉,胃中翻騰不休,剛纔憋着的一口煩鬱猛地從胸口往上躥,張口哇地吐出一口酸水,盡數吐在了經書和奉經書的僧人身上。

子虞低呼一聲,上前扶住欣妃,宮女們急忙放下帷簾,齊齊擋住了簾外人的視線。皇帝見她面色蒼白,連精緻的妝容都遮不住,吃了一驚,問:“這是怎麼了?”

欣妃勉強支起身子道:“妾身體不適,在聖駕前失儀,望陛下恕罪。”皇帝擺擺手,“你先坐着,讓太醫速來請脈。”欣妃又道,“妾只是小病,卻驚擾了聖上的法事,請陛下恩准妾告退。”

皇帝又勸了幾句,欣妃決意要回院休憩,最後由子虞等一干宮女護着她匆匆離去。

等宮人們將玉座前收拾停當,皇帝見那獻經的僧人還站在帷簾前,對方丈道:“經書極好,倒是可惜了。”

方丈,“陛下無須介懷,讓小徒懷因再抄寫一卷就是了。”

獻經的僧人走到御座前行禮,皇帝這才知道他就是方丈的弟子,看了一眼,發覺是個氣質出塵的俊偉青年,又見他身上沾染穢物,卻彬彬有禮,行止如常。皇帝帶着幾分嘉獎地笑道:“懷因,是個好名字。”

方丈道:“世事皆有因果,若能心懷因由,洞察世事,便是他的造化了。”

皇帝神色平和,又似乎想起了什麼,淡笑道:“先帝也曾說過,取個好名字是一生的開始。”

方丈也隨他微笑,但腦中卻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他低下頭,恭敬道,“不過是個稍含警意的名字,當不得好。”

皇帝神色平和,並不在意,照例給寺中僧人頒賞。

按寺中資歷,輩分長幼,賞賜層層下去,懷因得了一對玉管制的宣筆。他走出大殿時,見方丈眉頭微皺,心中不解,離齊雲殿有些距離了,他才問:“難道今日的法事有什麼不妥?”

方丈不語,領着衆僧來到藏寶房,將御賜的寶物法器放入其中。懷因畢竟年少,忍不住又問了方丈一遍,方丈擡起頭,往牆上看了一眼,以目示他。

懷因隨他看去,藏寶房內收藏頗豐,是四朝皇帝的御賜堆積而成,牆上寥寥掛着幾幅字畫,無一不是御筆親提的墨寶。懷因一幅幅仔細看來,直到最左一幅,字跡蒼勁有力,留名是“懷灝”。

他這才明白方丈剛纔的“當不得好”是什麼含義,差點衝撞了陛下的名諱。

方丈輕嘆道:“以後記得要避諱。”

——欣妃一行回到院中,宮人們早已收拾好了牀榻,鋪好被褥。子虞扶着欣妃坐到牀爆欣妃的臉色依然不好,卻不肯休息,穆雪命人去請太醫,也被她制止。

穆雪勸說道:“娘娘,有什麼不適還是讓太醫來看一看,小病若不在意,會耽擱成大病。”

欣妃溫和地拍拍她的手,說道:“陛下近日心煩,剛纔我又在御駕前失敬,不宜再弄出動靜,讓我歇一歇就好,我看你們也受了些驚,都下去休息吧。”

欣妃屏退了所有宮人,只剩下傳話的宮女守在門口。子虞走到院子裡仍不住回望,對欣妃的舉動感到疑惑。穆雪倒好似一點都不擔心,回房休息去了。

到了午時,子虞放心不下,到欣妃房前請安,正好碰上兩個宮人走進娘娘的房間。瞥到兩人的臉,子虞不由一怔,這兩個宮女都上了些年紀,神色木然,身上穿着最普通的宮女衣裳,顯然沒有品級。子虞也恰好記得她們,在南國出嫁的隊伍中,她們年老,且顯得毫無用處,被編排在宮女的末等,到了北國後就做些院子灑掃工作,幾乎快被其他人所遺忘。

這一刻卻突兀地出現在這裡。

子虞看了看緊閉的窗戶,日光似乎被拒之門外,只在牆角下留下模糊的影,光線晦暗。她只看了會,默默地轉身離開。那房裡一定有了什麼秘密,不欲與人分享。

第43章 狩獵(下)第51章 茶水(上)第52章 茶水(中)第63章 玉嬪(中)第33章 求救(下)第33章 求救(下)第39章 姐妹(上)第36章 相府第24章 預謀(上)第21章 寺院(上)第66章 非議(中)第1章 家破第53章 茶水(下)第36章 相府第65章 非議(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3章 北國(中)第71章 日食(下)第48章 陷阱(下)第10章 和親(下)第18章 兄長(下)第32章 求救(中)第1章 家破第11章 遇襲(上)第67章 非議(下)第72章 笑靨第61章 傻子(下)第62章 玉嬪(上)第60章 傻子(上)第42章 狩獵(中)第52章 茶水(中)第66章 非議(中)第51章 茶水(上)第16章 婚夜(下)第70章 日食(上)第62章 玉嬪(上)第17章 兄長(上)第63章 玉嬪(中)第70章 日食(上)第69章 重陽(下)第59章 不甘(下)第35章 離宮(下)第54章 茶水第41章 狩獵(上)第70章 日食(上)第67章 非議(下)第8章 和親(上)第62章 玉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53章 茶水(下)第7章 元宵(下)第8章 和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0章 和親(下)第37章 大婚(上)第25章 預謀(中)第22章 寺院(下)第58章 不甘(中)第56章 琵琶(下)第42章 狩獵(中)第10章 和親(下)第20章 文妃(下)第17章 兄長(上)第45章 艱難第23章 遺禍(下)第16章 婚夜(下)第13章 北國(中)第32章 求救(中)第16章 婚夜(下)第65章 非議(上)第38章 大婚(下)第46章 陷阱(上)第31章 求救(上)第9章 和親(中)第54章 茶水第27章 菊花(上)第69章 重陽(下)第64章 玉嬪(下)第16章 婚夜(下)第24章 預謀(上)第69章 重陽(下)第32章 求救(中)第21章 寺院(上)第10章 和親(下)第64章 玉嬪(下)第62章 玉嬪(上)第22章 寺院(下)第43章 狩獵(下)第56章 琵琶(下)第25章 預謀(中)第11章 遇襲(上)第32章 求救(中)第40章 姐妹(下)第10章 和親(下)第55章 琵琶(上)第40章 姐妹(下)第9章 和親(中)第62章 玉嬪(上)第11章 遇襲(上)第50章 退讓(下)
第43章 狩獵(下)第51章 茶水(上)第52章 茶水(中)第63章 玉嬪(中)第33章 求救(下)第33章 求救(下)第39章 姐妹(上)第36章 相府第24章 預謀(上)第21章 寺院(上)第66章 非議(中)第1章 家破第53章 茶水(下)第36章 相府第65章 非議(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3章 北國(中)第71章 日食(下)第48章 陷阱(下)第10章 和親(下)第18章 兄長(下)第32章 求救(中)第1章 家破第11章 遇襲(上)第67章 非議(下)第72章 笑靨第61章 傻子(下)第62章 玉嬪(上)第60章 傻子(上)第42章 狩獵(中)第52章 茶水(中)第66章 非議(中)第51章 茶水(上)第16章 婚夜(下)第70章 日食(上)第62章 玉嬪(上)第17章 兄長(上)第63章 玉嬪(中)第70章 日食(上)第69章 重陽(下)第59章 不甘(下)第35章 離宮(下)第54章 茶水第41章 狩獵(上)第70章 日食(上)第67章 非議(下)第8章 和親(上)第62章 玉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53章 茶水(下)第7章 元宵(下)第8章 和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0章 和親(下)第37章 大婚(上)第25章 預謀(中)第22章 寺院(下)第58章 不甘(中)第56章 琵琶(下)第42章 狩獵(中)第10章 和親(下)第20章 文妃(下)第17章 兄長(上)第45章 艱難第23章 遺禍(下)第16章 婚夜(下)第13章 北國(中)第32章 求救(中)第16章 婚夜(下)第65章 非議(上)第38章 大婚(下)第46章 陷阱(上)第31章 求救(上)第9章 和親(中)第54章 茶水第27章 菊花(上)第69章 重陽(下)第64章 玉嬪(下)第16章 婚夜(下)第24章 預謀(上)第69章 重陽(下)第32章 求救(中)第21章 寺院(上)第10章 和親(下)第64章 玉嬪(下)第62章 玉嬪(上)第22章 寺院(下)第43章 狩獵(下)第56章 琵琶(下)第25章 預謀(中)第11章 遇襲(上)第32章 求救(中)第40章 姐妹(下)第10章 和親(下)第55章 琵琶(上)第40章 姐妹(下)第9章 和親(中)第62章 玉嬪(上)第11章 遇襲(上)第50章 退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