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不甘(中)

bookmark

這一天子虞回院後,殷相派了小廝來探聽消息,就連秀蟬也有意無意地察言觀色,窺探內情,都一一被子虞含糊打發。

歆兒爲她更衣時“啊”地驚呼了一聲,子虞這才發現自己的內衫被汗水打溼,她悄悄嘆息一聲,那種緊張壓迫的感覺驟然而失,一下子癱軟在牀沿。歆兒神色忐忑地爲她打理好衣衫告退。

身邊伶俐的人太多了,子虞心裡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頃刻便昏昏睡去。

夢裡出現了太多紛亂的人和事物,她一樣都沒有分辨清楚,就在天色矇矇亮的時候醒了過來。她忽然想到了自己該做什麼。

隨行的宮人清早被集合在院子中。子虞的目光慢慢從他們的臉上掃過,他們有的擔憂,有的警惕,有的茫然,此刻不約而同低下頭。

子虞神色和悅地笑了笑,對他們說自己已不再需要這麼多人的伺候,願意將他們遣送回原來的主家。

在落難時刻將奴僕遣散本就平常,不少人乍聞此訊都不加掩飾地面露喜色。隨行的人有的是相府陪嫁,有的是王府家丁,此刻都可以自主選擇歸屬。等秀蟬整理好全部人員名單,子虞修書兩封,讓隨行帶走散去。

最後留下的只有七人,有兩人是原本在王府中受到排擠,即使回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留下只是別無選擇,剩下的幾個就是近身伺候子虞的侍女,若此刻離去,難免日後會留下背主的名聲。他們都向子虞表示忠心,其中歆兒最爲大膽,趁人不注意時悄悄對子虞說:“娘娘若是不放心秀蟬,有奴婢在。”

子虞欣賞她的膽識,將她與其他婢女劃分出來,待遇與秀蟬一樣。

——皇帝留在寺中,時常召子虞一起聽誦佛經,御駕隨行的宮人都覺得逾制,有宦官委婉向皇帝提出,皇帝一笑置之,那態度已然分明。宮人們見風使舵,頓時對子虞忌憚起來。可背後納風言風語像是又遇春風的野草,瘋狂地滋長起來。

飛短流長的言語最是惡毒,下人們不敢讓子虞知道,只是偶然有一兩句讓她風聞,也覺得似火焚心般難受。

眼看勢成騎虎,再也沒有後退的餘地,子虞不得不花費的時間來揣測皇帝的心意。那一晚他最越禮的舉動不過是握住她的手,接連幾天的垂召也沒有進一步的表示。這種看似很近,其實沒有實質的關係,讓子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私下求教於吳元菲。

“帝王心意向來難測,”吳元菲道,“這位陛下從太子時期就已經深沉老練。當年以爲他做不到的,現在都已經逐一實現。足以證明,陛下絕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在沒有把握達到目的之前,他不會輕舉妄動。娘娘,你也要沉住氣。陛下現在也許正在考驗你和殷相,看這一步是否值得他冒險。”

子虞眸光一動,神色顯得有些蕭索,“起步維艱,後面的道路真如你說的那樣有趣嗎?”

“受人擺佈當然心生厭惡,等有一日走到權力的巔峰,隨意擺佈他人,自然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子虞聽慣了她這樣的說辭,僅僅付之一笑,往日到了此時就該離去,可她遲遲沒有起身,過了許久,纔開口道:“先生是有如此智慧的人,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

吳元菲垂下眼瞼,口氣掩飾不住有些傷感,“我年輕的時候立下宏願,一定要教導出一位出色的皇后,讓我的名字也能隨之留入青史。可惜我看中的女孩被逼流落他鄉,而皇后一直憎恨我以往的輕視,這些年能留下性命,並不是因爲她的仁慈。她只是想讓我有生之年看到她的成就,向我證明,當年我的眼光是多大的錯誤。”

子虞慨然道:“先生的心裡不甘心吧?”

吳元菲沉默片刻,又從容笑道:“當年我不重視她的原因,是我的直覺,以她的性格,無法在權力巔峰善始善終。而我如今做的,正是向她證明這一點。”

子虞皺眉,“我也許無法達到先生的期望。你應該知道,以我的身份,皇后的寶座與我終生無緣。”

“皇后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吳元菲平淡地說道,“你該走的是另一條路,與那些循規蹈矩入宮的女子都不相同的道路,直到有一天,不需要皇后的名稱而擁有與其相稱的權力。”她的眼裡閃爍出一種光彩,讓子虞側目不已。

“娘娘,”她微微施禮,“不用爲我的將來心,從我們相遇的那一天起,結局就已經註定。有皇后在,我無法隨你宮廷,在你離開之前,我會給你一個安心的說法。”

她的語調輕鬆,說的卻並不是讓人輕鬆的內容。子虞定定看着她,心裡又是敬佩又是惋惜,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直覺,這將是她們最後一次的見面——這樣很好。

子虞站起身,躬身作拜禮,動作誠懇,而吳元菲也並沒有避讓,坦然接受。子虞柔聲對她道:“先生,保重。”

一直走到院門口,吳元菲都不發一語,子虞抿脣道:“先生沒有想對我說的了嗎?”

“該教你的,我都已經說完了,”她的口氣不疾不徐,“本來還準備了許多話要和你說,可想來想去,只有一句至關重要。許多女子宮廷時也是冷靜自持,智謀百出。可她們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娘娘要記住,你終生要依靠的,並不是你的丈夫,而是權勢。它永遠不會對你含情脈脈,你也不要對它心慈手軟。”

——這日皇帝在誦經殿和寺中僧人談玄講易,召子虞作陪。

因天氣晴好,大殿四面的窗戶大開,兩旁的楓香樹冠寬葉闊,日光從縫隙中透入,細碎而凌亂,彷彿是蝶須似的稀淡,又不可捉摸。皇帝坐在那裡,一縷縷的光影在他的臉上流轉過,只留下一抹平淡深沉的笑容。

子虞靜靜地看着他,心裡飄飄浮浮,不知該落到哪一處。距離不過數步之遙,可咫尺之間又如天涯一般,其中的差距又豈止是鴻溝壁仞。

皇帝禮佛,向來喜歡聽高僧談論佛法,幾位僧人說到《涅槃經》,各有見解,起了小小爭執,又因御駕在前,不肯退讓,就在殿中爭論起來。皇帝起先聽得有趣,久久不見定論,也覺得乏味起來,轉臉看見子虞在一旁沉思,問道:“在想什麼?莫非已分辨出孰是孰非?”

子虞心神恍惚,直到身邊女官推了一把,才知皇帝是向自己發問,她窘然說道:“妾只粗通佛法,哪裡能評論大師們的見解,聽來只覺得說得都在理。”

皇帝朗朗一笑,似乎她說得很合心意。他看看窗外的天色,說道:“這樣的天氣不該浪費。”左右立刻明白他的心思,撤去玉座。皇帝對子虞微笑,“陪我出去走走。”

子虞臉色微紅地跟隨在後。

ωwш✿тt kan✿¢Ο 識趣的宮人衛士都躲藏到了視線不能及的地方,殿外一時悄無聲息。只有周公公,隔了十幾步的距離綴在後面。皇帝走入殿後的林蔭小道,心情極好,甚至回頭牽住因裙裾行走不便的子虞。

皇帝的手掌寬大而有力,掌心略有繭,子虞的手被他握住,微微不安的同時,又覺得有些酥麻,若非身旁無人,臉上紅得幾乎要燒了起來,只好轉移話題說:“大師們還等着陛下評斷高下。”

“哪有什麼高下,”皇帝笑了笑,“只要我們離開,他們自然就停止爭論不休。”

子虞也淺淺含笑,這是他一貫的做法,當朝臣們爲了某個問題不停爭吵,他會抽身而去,告訴他們適可而止。

他穿着夾紗的暗青常服,與湛藍的天色相似,子虞不由想多看一些,可很快,她的目光被捕捉到,他問道:“在看什麼?”

“陛下,”她斟酌了片刻,輕輕說道,“是個難以捉摸的人。”

話音才落,子虞就生出一絲後悔,她竟當面揣測起他的心思。

皇帝果然鎖了一下眉頭,不過一瞬又舒展開,溫和地笑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個道理你該明白,與人相處也應如此,若將萬事都看透了,還有什麼樂趣?”

子虞仰頭注視他的雙眼,應道:“陛下說得是。”可心裡卻是另一種想法,大約聰明人,總想的是難得糊塗,可是笨人呢,看事情總在雲裡霧裡,恨不得能撥開雲霧看個明明白白。她以往吃的虧不就由此而來嗎!

皇帝可能猜到她的心思,柔聲說:“來日方長。”

子虞的肩膀輕輕了一下,她別過眼,不敢看他的表情,這是他第一次對未來的承諾。她彷彿已經等了很久,直到這一刻來臨了,又覺得虛渺不真。

皇帝極有耐心,牽住她的手略緊了緊,“想這麼多做什麼?徒增煩惱。”子虞暗自悵然嘆息了一聲,復又笑意盈盈,“小的時候,爲了過節時沒有一件稱心如意的新衣裳,我哭了大半夜,那時以爲,再也沒有比這更煩惱的了,後來才知道,煩惱來之不盡,而且越來越難。等過了那個歲數,再回想,便覺得那時的煩惱也不過就是那麼一點事罷了,當初怎麼會那麼傻呢,陛下看我,也是這樣的感覺嗎?”

皇帝聽得認真,沒有因爲她直述“我”而責怪,只是笑着搖了,“敢於將不足呈於人前,怎麼能稱之爲傻呢?”

他舉目四顧,神色悠然道:“我小的時候也爲了微不足道的小事長跪佛前祈願,有一個不識身份的小沙彌見了,問我,心裡是否有事。我點頭。他問,是否逃避不了,我說是,他又問,是否放不下,我也說是,他說,是否解決不了。我只能說是。他就笑了,既然都不能,何不順其自然。”

子虞眉梢微微一挑,“啊”地嘆息了一聲,可隨即又笑道:“原來陛下也有無法擺脫的煩惱。”

皇帝被她感慨的語氣說笑,看着她說:“我若沒有煩惱,天下豈不是要煩惱了。”

——

兩人正說話間,忽然有一個衛士從林蔭道口直轉了過來,沒有迴避,跪拜到皇帝的面前,顯然有緊要的事稟報。子虞乖覺地避開一些距離,衛士的聲音壓得很低,她並非有意探聽,可依稀有“南國”的字句飄過耳爆心跳不禁快了幾分。

皇帝忽然面露喜色,眉目舒展。子虞往日只見過他或沉凝端肅,或和悅微笑的樣子,從未見他如此不加掩飾的笑意,真如春風綠了江南岸一般風采。

皇帝對她招手,笑道:“南面已快成定局,你的兄長立了不小功勞,半年多不見,你該很想念他,何不寫封信去慰藉一番。”

出征在外不可私自通信,得到聖諭自然不同,子虞歡喜地叩謝。擡起頭才發現皇帝背手負立,神色思遠,心緒已放在了遠方。

子虞心裡生出一個念頭,他留在這裡不是爲了佛經,不是爲了她,而是爲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有猜透的玄機。

第21章 寺院(上)第48章 陷阱(下)第16章 婚夜(下)第50章 退讓(下)第14章 北國(下)第35章 離宮(下)第39章 姐妹(上)第61章 傻子(下)第72章 笑靨第62章 玉嬪(上)第47章 陷阱(中)第67章 非議(下)第66章 非議(中)第33章 求救(下)第13章 北國(中)第34章 離宮(上)第63章 玉嬪(中)第7章 元宵(下)第17章 兄長(上)第57章 不甘(上)第23章 遺禍(下)第40章 姐妹(下)第69章 重陽(下)第7章 元宵(下)第13章 北國(中)第70章 日食(上)第66章 非議(中)第6章 元宵(上)第33章 求救(下)第17章 兄長(上)第44章 狩獵第46章 陷阱(上)第3章 紙鳶第16章 婚夜(下)第37章 大婚(上)第23章 遺禍(上)第22章 寺院(下)第37章 大婚(上)第19章 文妃(上)第21章 寺院(上)第48章 陷阱(下)第15章 婚夜(上)第7章 元宵(下)第52章 茶水(中)第40章 姐妹(下)第31章 求救(上)第19章 文妃(上)第49章 退讓(上)第8章 和親(上)第23章 遺禍(下)第63章 玉嬪(中)第63章 玉嬪(中)第21章 寺院(上)第38章 大婚(下)第56章 琵琶(下)第53章 茶水(下)第24章 預謀(上)第14章 北國(下)第15章 婚夜(上)第16章 婚夜(下)第13章 北國(上)第18章 兄長(下)第50章 退讓(下)第70章 日食(上)第17章 兄長(上)第20章 文妃(下)第58章 不甘(中)第29章 情義(上)第32章 求救(中)第55章 琵琶(上)第60章 傻子(上)第14章 北國(下)第30章 情義(下)第44章 狩獵第14章 北國(下)第53章 茶水(下)第23章 遺禍(下)第8章 和親(上)第35章 離宮(下)第46章 陷阱(上)第5章 公主第23章 遺禍(下)第21章 寺院(上)第32章 求救(中)第28章 菊花(下)第35章 離宮(下)第29章 情義(上)第35章 離宮(下)第63章 玉嬪(中)第9章 和親(中)第66章 非議(中)第7章 元宵(下)第7章 元宵(下)第71章 日食(下)第38章 大婚(下)第64章 玉嬪(下)第66章 非議(中)第67章 非議(下)第50章 退讓(下)第27章 菊花(上)
第21章 寺院(上)第48章 陷阱(下)第16章 婚夜(下)第50章 退讓(下)第14章 北國(下)第35章 離宮(下)第39章 姐妹(上)第61章 傻子(下)第72章 笑靨第62章 玉嬪(上)第47章 陷阱(中)第67章 非議(下)第66章 非議(中)第33章 求救(下)第13章 北國(中)第34章 離宮(上)第63章 玉嬪(中)第7章 元宵(下)第17章 兄長(上)第57章 不甘(上)第23章 遺禍(下)第40章 姐妹(下)第69章 重陽(下)第7章 元宵(下)第13章 北國(中)第70章 日食(上)第66章 非議(中)第6章 元宵(上)第33章 求救(下)第17章 兄長(上)第44章 狩獵第46章 陷阱(上)第3章 紙鳶第16章 婚夜(下)第37章 大婚(上)第23章 遺禍(上)第22章 寺院(下)第37章 大婚(上)第19章 文妃(上)第21章 寺院(上)第48章 陷阱(下)第15章 婚夜(上)第7章 元宵(下)第52章 茶水(中)第40章 姐妹(下)第31章 求救(上)第19章 文妃(上)第49章 退讓(上)第8章 和親(上)第23章 遺禍(下)第63章 玉嬪(中)第63章 玉嬪(中)第21章 寺院(上)第38章 大婚(下)第56章 琵琶(下)第53章 茶水(下)第24章 預謀(上)第14章 北國(下)第15章 婚夜(上)第16章 婚夜(下)第13章 北國(上)第18章 兄長(下)第50章 退讓(下)第70章 日食(上)第17章 兄長(上)第20章 文妃(下)第58章 不甘(中)第29章 情義(上)第32章 求救(中)第55章 琵琶(上)第60章 傻子(上)第14章 北國(下)第30章 情義(下)第44章 狩獵第14章 北國(下)第53章 茶水(下)第23章 遺禍(下)第8章 和親(上)第35章 離宮(下)第46章 陷阱(上)第5章 公主第23章 遺禍(下)第21章 寺院(上)第32章 求救(中)第28章 菊花(下)第35章 離宮(下)第29章 情義(上)第35章 離宮(下)第63章 玉嬪(中)第9章 和親(中)第66章 非議(中)第7章 元宵(下)第7章 元宵(下)第71章 日食(下)第38章 大婚(下)第64章 玉嬪(下)第66章 非議(中)第67章 非議(下)第50章 退讓(下)第27章 菊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