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

“這簡直就是另一種方式的誘女幹。”旁邊不一語的小翻車魚,默默地在心中狠狠吐槽到,她同時也覺得高文某種程度上算是個怪物,他對局面的掌控能力確實要越常人,玩弄手腕駕輕就熟。

這樣,新的督軍區人選確認下來,還帶着即刻編練兩千邊民的任務,全落在忠肝義膽的比雷爾肩膀上。

當然比雷爾打心底裡絕不認爲自己是被爵位和金錢誘惑的,“俺認同了陛下的理念,願意充當他的臣僕,就這麼簡單。”

佈置調整好新的防線後,高文讓布拉納斯和守衛者旅團,“固守塞薩洛尼基”,此後下令“梅洛和紅手旅團,撤回到腓立比來,朕不打阿索斯聖山了,亞德里安堡的信徒大會暫時也不召開。朕要保護整個色雷斯的農民和商人,願意和形形色色的敵人和談。”

“收回拳頭,是爲了馬上更好地打出去嘛。”高文龐大的身軀坐在營帳裡,有時候這樣對身旁坐在獨立書寫桌邊的阿格妮絲自我解嘲。

“哼。”阿格妮絲總是淡淡的不屑。

但她知道,眼前這頭熊是絕不可能善罷甘休,他擺低姿態就是爲了分化敵人聯盟,並等待着安德奧達特東線軍團回援來。

高文先向約翰拋出了橄欖枝,他的使者對島上親自督戰的約翰說,“皮洛絲卡在布拉赫納宮得到很妥善的保護,若是雙方罷戰,讓所有地區的民衆都得到休養生息,把寶貴的和平自我倆的手中賜予給他們,那麼朕願誠心誠意將她送到克里特島上來。”

憑良心說,約翰並不希望“破鏡重圓”。

但怎麼辦,他最迷戀的養母已經死了,屍骨被燒成了灰,送到遙遠的塞琉西亞山裡去下葬,那傲人的**已完全不存在了。

另外,在而今同盟下,約翰也不能依自己的個性而爲。瑪蓮娜死後,泰提修斯亡後,約翰變得有些成熟,但或者說有些失卻了原本的莽撞和闖性。皮洛絲卡關係到他和匈牙利王國間的關係,若是她來到克里特島,他必須要善待甚至取悅這位姑娘。

之前匈牙利出多次照會,也希望索回皮洛絲卡,但高文的態度卻始終不置可否,現在他打出這張牌來,潛臺詞就是“約翰你不接,朕也可把她送回故鄉去,但那樣你原本的醜聞便會大大酵,會永遠損害你和匈牙利間的關係。”

約翰拿不定主意,便自對峙戰場上返回拉夫拉寺院諮詢大牧,馬斯達斯當然毫不隱瞞觀點,“陛下你必須忠於自己合法的婚姻。”

無奈的約翰只能宣佈罷戰。

同時,來自西西里王國的數千褐色軍團也開始有撤軍的意思——船隊加上人馬,漂洋過海而來,花費也是非常可觀的。當然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薩利安凱撒亨利第五,趁着教廷的分裂,抓住這個機會,糾集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南下,彷彿和高文有所默契,再度來到意大利北部,要求諸城市承認他的皇權,並開始威脅倫巴第地區。

這導致尤金教皇惴惴不安。

同時利古里亞的熱臘鴨,和比薩、阿馬爾菲也都紛紛響應,它們給亨利第五暗中提供錢財支持,因爲它們害怕托斯卡納教皇和西西里王國的報復。

此刻巴勒莫王宮的老羅傑已病篤,希望將王位傳給長子西蒙,並要求他繼續衛護教廷,“一旦教廷聖座坍塌,我們家在西西里統治的法理和根基都不復存在,四面八方的敵人會飛撲上來撕咬我們的。”

另外巴勒莫王宮出臺了項新報復政策:不但驅逐熱臘鴨、比薩和阿馬爾菲的商人,還在墨西拿海峽設下關卡,對這些城邦的過往船隻抽取重稅,不服從的直接捕獲擊沉,導致三個城邦貿易量大喪,這也是它們積極支持亨利第五的原因。

經濟戰不光出現在第勒尼安海這側,也出現在亞得里亞海那側,全意大利最大的巴里銀行悍然宣佈,將之前籍沒塞琉西亞大醫院田產的法蘭西、阿拉貢、西西里、倫巴第諸城在其的存款全部“凍結沒收”,以示懲戒——得到同樣待遇的,還有羅馬教廷和托斯卡納教廷。此外,佔據了亞得里亞海中腰的巴里城,也由“錦冊大參議院”集體授權,招募諾曼、法蘭克傭兵和卡拉布里亞、貝內文託的士卒,組成支軍隊開始圍攻安科納(要求它服從新的君士坦丁堡皇帝的威權),並用船隻封鎖攻擊來去的威尼斯船隻,它的態度很明確:西西里封墨西拿海峽,我便封亞得里亞海,封住威尼斯的家門。

面對亨利第五的重壓和巴里城的襲擾,老羅傑當然也不能把舉國精銳擺在聖海太長時間,便也答應了高文的停戰要求。

而得到這個消息的亨利第五,心中明白自己早晚要和西西里王國對決,來爭奪對意大利的霸權,便也積極串聯各個附庸城市,搞起“保皇聯盟”,以備未來的征戰。

八月份,高文的紅手旅團和大宮禁軍,迅撤回君士坦丁堡。

約翰和馬斯達斯高興非常,雖然整個阿索斯聖山周邊的大部分修道院都毀於戰火,但這也算是反高文聯盟的一次不大不小的勝利。

西面,伊薩克.科穆寧推進到了距離塞薩洛尼基不遠處的“馬其頓佩拉”城,他便和自己的軍隊駐屯在這裡,這位原本的皇弟是渴望和高文再來次“好漢間的轟轟烈烈對決”的,他惋惜這樣的機會在自己前半生始終不能存在,以至皇弟還不能很好地判定到底是自己強還是高文強,當然他也爲兄長的莫名死亡而感到難過,並覺得自己有義務傳承偉大的科穆寧的榮光。

至於約翰,伊薩克雖對他無惡感,但打心裡不認爲他有駕馭一個帝國的才能。

但對高文,雖然是敵人,但伊薩克更喜歡對方,“和高文對抗,更有史詩英雄的美好感覺”。

故而伊薩克便在“馬其頓佩拉”城中,專斷地給自己加上了“伊庇魯斯**君王”的頭銜,宣佈對伊庇魯斯(第拉修姆)、馬其頓、帖薩利和帖撒羅尼迦的無可爭議的權力。

只有奧赫裡德宮廷裡,君士坦丁.伯丁纔是爲數不多認爲不能和高文罷戰的人物。

第88章 典禮(中)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70章 老將軍的決斷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16章 航程第1章 曠野大戰第81章 逼迫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77章 黛朵的毒第34章 疫病毀滅第28章 小鳥第1章 金色天門第71章 大突襲第23章 伊斯法罕宮廷第109章 契丹突火管(上)第83章 姓氏革命第96章 林中小屋第6章 羣氓第71章 伏擊戰第67章 立誓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35章 殿後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63章 農軍騎兵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43章 濫封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33章 好轉第76章 勒令第2章 高文之橋第70章 安娜的玩具:具裝甲騎第21章 挑撥第87章 南風和鹽第48章 新式戰船之力第46章 婚禮的警備騎士第3章 此消彼漲第10章 君士坦絲第104章 無蹤之矛第56章 遇刺第89章 典禮(下)第78章 鷹與蛇第18章 “中間地帶”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53章 安塞姆就任第27章 新幣第8章 牧羊皇帝第46章 兩邊接頭第44章 還是氐惆第42章 布拉納斯的賭博心第85章 飛鳥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34章 波倫斯隘口第30章 苦惱第37章 被威逼的阿格妮絲第79章 御旗的丟失第83章 大衛塔(下)第1章 金色天門第29章 高文的籌碼第14章 皇帝的執拗第52章 默契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60章 馬克亞尼阿斯第26章 下跪的公爵第64章 尼基弗魯斯.佈雷努斯第17章 血雨血谷第18章 順序第99章 港口光復第35章 羽檄交飛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11章 Pronoia(上)第98章 “大敵酋”第111章 基石法典第36章 蹶撲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66章 趙良嗣第59章 仁慈的刑罰第80章 冰釋第63章 金門凱旋第70章 安娜的玩具:具裝甲騎第47章 大盞車第20章 大彗星第67章 立誓第95章 密文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63章 急迫第55章 博希蒙德的哀慟第100章 移日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23章 首發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99章 新普世帝國第46章 虛妄安慰第23章 首發第47章 秀髮之災第7章 臨時車壘第39章 最重要“盟友”
第88章 典禮(中)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70章 老將軍的決斷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16章 航程第1章 曠野大戰第81章 逼迫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77章 黛朵的毒第34章 疫病毀滅第28章 小鳥第1章 金色天門第71章 大突襲第23章 伊斯法罕宮廷第109章 契丹突火管(上)第83章 姓氏革命第96章 林中小屋第6章 羣氓第71章 伏擊戰第67章 立誓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35章 殿後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63章 農軍騎兵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43章 濫封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33章 好轉第76章 勒令第2章 高文之橋第70章 安娜的玩具:具裝甲騎第21章 挑撥第87章 南風和鹽第48章 新式戰船之力第46章 婚禮的警備騎士第3章 此消彼漲第10章 君士坦絲第104章 無蹤之矛第56章 遇刺第89章 典禮(下)第78章 鷹與蛇第18章 “中間地帶”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53章 安塞姆就任第27章 新幣第8章 牧羊皇帝第46章 兩邊接頭第44章 還是氐惆第42章 布拉納斯的賭博心第85章 飛鳥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34章 波倫斯隘口第30章 苦惱第37章 被威逼的阿格妮絲第79章 御旗的丟失第83章 大衛塔(下)第1章 金色天門第29章 高文的籌碼第14章 皇帝的執拗第52章 默契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60章 馬克亞尼阿斯第26章 下跪的公爵第64章 尼基弗魯斯.佈雷努斯第17章 血雨血谷第18章 順序第99章 港口光復第35章 羽檄交飛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11章 Pronoia(上)第98章 “大敵酋”第111章 基石法典第36章 蹶撲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66章 趙良嗣第59章 仁慈的刑罰第80章 冰釋第63章 金門凱旋第70章 安娜的玩具:具裝甲騎第47章 大盞車第20章 大彗星第67章 立誓第95章 密文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63章 急迫第55章 博希蒙德的哀慟第100章 移日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23章 首發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99章 新普世帝國第46章 虛妄安慰第23章 首發第47章 秀髮之災第7章 臨時車壘第39章 最重要“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