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回 非常事

聽了周紀的話,武承訓大吃一驚。

他驚訝的倒不是陽筠撫琴的本事,實在是周紀言語之間態度曖昧難辨,讓人輕易便看出周紀對陽筠存了非分之念。偏身邊此時有這麼些人,周紀這般不忌諱,實在大大出乎武承訓意料。

這魏國世子處境如此尷尬,卻不想着如何低調行事,少惹麻煩上身,竟忽然提起太子妃來,究竟想要做些什麼?

周紀說他曾見過那人時,武承訓便猜到他指的是陽筠,後來周紀又說那人身份貴重,想到太子曾將焦尾琴贈與太子妃,武承訓便愈發確定,周紀所說之人定是陽筠無疑。

若擱在從前,或許只是少男初開情竇,並礙不着什麼,可如今陽筠已是大燕國的太子妃,周紀還一臉神往地回憶舊事,更明言想再聽陽筠撫琴,如此行徑不說是大逆,至少也是值得殺頭的罪。

何況武承肅那般護着陽筠。

若教武承肅知道了,周紀哪還有好果子吃?

武承訓覺得難以理解,便不由地深思。豈料不想還罷,越想竟越覺心驚,他隱約察覺了其中的奧秘,卻因事關重大,不敢再想下去。

因猜到其中一些奧妙,武承訓便急着把周紀甩開。

這燙手的山芋偏被他接了,也不知會不會立時砸在自己手裡。

好在陪過了今日也就罷了,明日起太子會親自來陪着這位魏國世子,到時即便世子暴斃,也與他武承訓沒任何關聯。

只需打起小心熬過這一日。

再看周紀時,武承訓之前的想法全都變了,分明仍是玉樹臨風的一個翩翩公子,卻讓人生出很多說不清的念頭來。

方纔那番話本是周紀故意說的,且並不單爲了說給武承訓,這會子他倆身邊還有旁人,憑誰聽去了都行,即使是個路人。他要的不過是有人傳出話去,說魏國世子不安分,心裡惦記着少時有一面之緣的太子妃娘娘。

周紀面色並未或變,心裡卻愈發苦了。

武承訓提心吊膽地過了這一天,回到府中時便有些出神。寧王夫婦見狀不禁有些擔憂,開口詢問他發生了何事,武承訓卻不敢說出來。

這事無異於天機,若泄露了,難保不會有報應在自己身上。

誰知道魏國那邊是怎麼個盤算,皇帝陛下又打的什麼主意?萬一是自己多心多思,魏國並沒這般打算呢?又或者陛下已有應對之策,雙方不過熬着比耐心,倘若自己胡亂說話壞了事,武嶽未必能饒過他。

屆時再由陽筱出面央求東宮,太子作保不予追究,傳了出去,這輩子都要擡不起頭來。

武承訓思來想去,終究還是狠了心,勸自己說一切聽天由命便罷了,他只當不知就是。

第二日,武承肅散了朝便請周紀進東宮去,二人在崇明殿裡頭切磋琴藝,倒真像那麼一回事。

陽筠聽說這事,只問太子殿下琴藝如何。來報信的內侍並不懂琴,胡亂誇了武承肅一番,卻也不好貶低周紀,順帶着也讚了兩句。陽筠只是笑笑,教人賞了一把錢,把那小內侍打發了。

既然武承肅能得賜焦尾琴,想來還是不錯的。

只不知自己是否有機會聽上一曲。

是日亥時,武承肅才露出倦意,他藉口天色過晚,並不放周紀回去,破例將人留在了崇明殿。

如此一連三日,東宮女眷聽說這事無不詫異,卻連私下議論也不敢,接連幾天除了往陽筠這裡問安之外,連出門一步也不肯,並嚴命本宮宮人不得越過八鳳殿,只許在後頭走動。這三四日裡,各宮各殿恨不得整日鎖着自家的門,連前頭的事也不敢打聽。

陽筠心裡空空的,每日除了受着衆人問安,便只在屋子裡抄經。

幾日裡,周紀多次請求回周府歇息,均被武承肅拒絕。

武承肅興致勃勃,抓着周紀切磋琴藝,並整日高談闊論,也不拘說的是什麼,直從音律說到經史典籍。到了第五日上,武承肅再無藉口,只得放人回去。

魏國世子留宿東宮,這事驚動了多少人。然而外頭的人也如東宮裡的一樣,並不敢公開議論此事,連私底下也都十分忌諱。

衆人各有想法,然而無論怎麼看待這事,都不能明說。

周紀宿在東宮,無非是幾種情形。

其一,太子與魏國世子果然精通音律,二人一見如故,引爲知音,以至於太子殿下不顧儀制,破例留了外男在宮裡。這話說得好聽了,是當世一段佳話,難聽了,則是武承肅玩物喪志,自然說不得。

其二,太子殿下故意留人,其實是替陛下開口,留了魏國世子作爲質子。這話大逆不道,也說不得。

其三,太子殿下與魏國世子皆爲斷袖……

種種理由,只因此舉不合規矩,又似乎有無數內情在其中,竟沒人敢稍加議論。

從周紀第一天留宿東宮起,便引得衆人諸般猜測。按說周紀出了東宮,大家理應心安纔是,然而就這幾日裡頭便有新的消息傳出,教人聽了更加心驚。

周紀多年思戀陽筠之事終究還是被人傳了出去。

武承訓倒想得好,從頭至尾一字未提,偏旁邊聽熱鬧的閒人把話說了出去。

自周紀入燕起,他惹了多少人豔羨,便惹了多少人嫉妒怨恨。那些世家公子忽然被人完完全全比了下去,心中都是老大的不樂意,早就盼着周紀出些世故,郕國公之子宋宗禮就是其中一個。

燕國與魏國的劍拔弩張百姓雖看不真切,在朝的許多人卻都看在眼裡,王公貴族人盡皆知,其子侄也都有耳聞,不過有人信、有人不信,或有人親燕、有人敬魏罷了。

周紀說話時,宋宗禮就在旁邊。

聽了周紀那番惋惜的話,宋宗禮心裡便是一動,卻假裝當它是個笑話一般,若無其事地講給了時常在一處的那些膏粱紈絝。不過幾日間,臨水城內略有些門道之人便都知曉了,連官妓場子裡也人盡皆知。所不同的是世家子弟多半嘲諷周紀,而樂籍中人均嘆他風流癡情。

周府裡的人聽說之後,各自懷着不同的心思。

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二九回 半真假第三三零回 間親疏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六七回 貪成癡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六十一回 想當然(補加更)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一七三回 衆人推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一回 陽氏女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一九六回 洞房夜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第一七二回 壘高臺第一零三回 夢有知第一三七回 欣難抑(三更)第三百回 前路漫第一二二回 施巧計(三更)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三十四回 自盤算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一三九回 朋同利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六十四回 失心瘋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七回 丹青閣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二十七回 鎏金爐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一八三回 比禮單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二四三回 狹路逢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叄一九回 真性情第三四五回 人思變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三零一回 分明語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二七一回 滿庭芳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一二六回 疾難隱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七十七回 難間界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
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二九回 半真假第三三零回 間親疏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六七回 貪成癡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六十一回 想當然(補加更)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一七三回 衆人推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一回 陽氏女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一九六回 洞房夜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第一七二回 壘高臺第一零三回 夢有知第一三七回 欣難抑(三更)第三百回 前路漫第一二二回 施巧計(三更)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三十四回 自盤算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一三九回 朋同利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六十四回 失心瘋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七回 丹青閣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二十七回 鎏金爐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一八三回 比禮單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二四三回 狹路逢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叄一九回 真性情第三四五回 人思變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三零一回 分明語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二七一回 滿庭芳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一二六回 疾難隱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七十七回 難間界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