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勳急了,道:“宋公,你政績赫赫,御駕親征,必須由你來留守京城。”
巴蜀滅了,南唐滅了,南漢滅了,荊湖拿下了,吳越與閩國歸降,只有晉燕了,幽雲十六州大家暫時還沒什麼想法,唯獨功勞就是北漢,又是御駕親征,這是大好的立功機會,劉保勳能不急嗎?
而且宋九功勞夠多了,這事兒與你無關,何必湊熱鬧。
宋九說道:“劉郎中,陛下親征,十數萬大軍,無數民夫,後勤尤關重要,若有失誤,後果不堪設想,我所以請行,非是邀功也。”
劉保勳無語了。
宋九沒有老百姓眼中想的那麼偉大,但在大家眼中,同樣是文武全能,不但在趙匡胤親征太原時擔任轉運使出色,還與何繼筠取得石嶺關大捷,雖那一戰何繼筠爲主導,但是宋九獻過有用的計策,更不要說是廣南與交趾。
要閱歷有閱歷,要戰功有戰功,要地位有地位,劉保勳拿什麼爭。
而且宋九對劉保勳十分欣賞,說他是一個純善官員,大約正是宋九提起,所以皇上才讓他擔任行在轉運使。
他想了好一會,對趙匡義說道:“陛下親征太原,京城卻是根本所在,離不開宋公。”
“陛下,京城有薛公,沈公在,大不必憂也,自世宗與先帝屢徵太原無功,此行不能再無功也,固臣請命隨行。”
實際宋九真不想爭這個功勞。
現在趙匡義肯定沒有產生收復幽州的想法。
薛居正反對,不是他保守,或者與趙普一樣的想法,即便與趙普一樣的想法,也是先南後北,現在南邊解決了,難道不北嗎?主要一旦無功,十幾萬大軍隨行,幾個月耗下來。即便不敗,也會用掉許多錢帛。
然而趙匡義不會這樣想,彼弱我強,能用兵了。而且趙匡義十分渴望證明自己。
柴榮未拿下太原,趙匡胤未拿下太原,但在趙匡義手中將太原拿下了,是否代表着趙匡義勝過了大哥。
但拿下太原。趙匡義會不會產生另外的想法,柴榮與大哥只奪下三關與易州東南部分地區,而自己將幽州再拿下,是否全面超過大哥,若那樣,無論大哥是怎麼死的。全國上下臣民會心服口服。
所以一旦拿下太原,趙匡義必會又親征幽州。
然而那樣宋軍會必敗。
現在宋九說什麼也不管用,又不大好說,難不成對趙匡義說陛下,你武功不行哪。即便能委婉的進勸,也必須讓趙匡義嚐到苦頭後才能進勸。
宋九要請行,是想將失敗損失看有沒有方法減少。同時嘗試能不能學到一些經驗。想出扭轉的辦法。
現在宋九手中有權,可以辦很多事情,然而必須要實際,想法多,最好將倭國滅掉,但可能嗎。最好將回鶻、遼東、甚至吐蕃與外蒙一起收回來,提前做到真正的大一統,但可能嗎?
首先交通落後造成的管理不便。就讓這想法不切實際。如果物格學發展到將交通落後的狀況改善的地步,那麼不要說外蒙,都能將兵力延到到蔥嶺以西,再度到達河中,控制河中!
所以宋九?第?359?章?度使陳洪進等皆與。
劉鋹上前說道:“朝廷威靈及遠,四方皆四方僭竊之主,今日盡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劉繼元又至,臣率先來朝,願得執梃,爲諸國降王長。”
趙匡義大笑。
盧多遜搖頭:“?第?359?章?度使耶律善補爲本路軍南援,三路龐大的兵馬,都勝過了那次趙匡胤來伐太原時契丹援救的兵力數量,互有援助,向太原層層推進。
郭進想了想,讓田欽祚留守石嶺關,他主動帶着大軍出石嶺關一路奪向東北。來到石嶺關東北一百多裡白龍山下,這裡都是胡漢交界處了,與契丹軍隊碰撞在一起。
兩軍隔着一條大澗相望,耶律沙觀察到這支宋軍陣型整齊,殺氣凜然,隱約感到不好對付。於是猶豫不決,這是明確的做法,再等一等,另一個狡猾的大將耶律斜軫來了,戰爭可能會是另一種走勢。然而監軍耶律敵烈狂傲無比,強烈要求耶律沙出擊,並且帶頭衝向大澗。
那隻好戰。
等的就是這一刻。
郭進等到契丹人半渡時,發起了進攻。只是一會兒,契丹大軍崩潰。
幾萬逃兵散於滿山遍野,郭進在後面猛追不捨。幸好耶律斜軫趕上,將大軍放開幾個豁口,讓敗軍撤到後方,又於前線組織兵士放箭,不讓宋軍挾着大勝之勢殺進來。
郭進猶豫了一下,這才下令撤軍回去。
一旦三軍崩潰,那種慘況不堪想像,若是其他人,早讓逃兵將陣型衝散了,那種後果可能讓郭進將數萬契丹兵馬全部吃下。但眼前這個大將不僅沒有讓敗軍將陣型衝散,還及時的組織了防禦,不簡單。
耶律斜軫……郭進記住了,然而,然而他最後卻沒有將這個消息帶回去……然後慘劇發生。
這一戰宋軍擊斃了一萬多名真正的契丹將士,包括耶律敵烈,耶律沙的兒子,數位上將軍。
郭進徐徐撤回,但剛回到石嶺關,就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郭進出擊,北漢也來反攻石嶺關,田欽祚閉寨自守,不敢出戰。隨後契丹大敗,北漢兵也倉皇撤退,田欽祚還是不敢追擊。這還能用田欽祚手中的兵力少做藉口,然而田欽祚非但沒有心思作戰,反而用將士的薪酬軍糧謀利。
大捷報於趙匡義,趙匡義大喜。也同時將田欽祚的做法報於趙匡義,趙匡義貶田欽祚爲睦州團練使,但繼續讓他做護軍。
宋九隱隱感到這份處罰有些不妥,可沒有太在意。
宋軍開始攻打太原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