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口袋

;????曹瑋先行到了北平寨,宣讀旨書,由石延福暫領北平寨,將田敏與張凝帶向定州大營。

到了定州大營,再宣讀旨書,由曹瑋替代王超主帥之職,王超立即趕赴河東。

王超臉色沮喪。

曹瑋拍了拍他肩膀說道:“宋公還讓我帶一句話給王將軍,也不能怪你,遼國兵力太多了,況且又有朝廷命令,讓你在定州佈陣。不過去了河東,就不能再找理由不戰了,哪裡不久還會有一場戰役等着你立功。”

“河東戰役,難道朝廷想收復山後嗎?不過……”

“不過敵人勢很大是麼?無妨,你去聽從王漢超指揮即可了。”

王超無奈,只好說道:“不管對錯,請曹將軍重用我兒,他英勇善戰,遠勝於我。”

“你指德用嗎?我知道,放心,我做事光明磊落,況且你我也無怨無仇。”

王超黯然離開定州。

他不知道朝廷有什麼具體的安排,不過這一調動,意味着他在軍中的地位將會江河日下了。曹瑋也鬆了一口氣,王超畢竟是十幾萬宋軍的主帥,擔任了三年多時間,若是他不滿,此次貶職就會引起王超不滿,引起不好的後果。

隨後曹瑋下達一系列命令,以白守素暫管威虜軍,將魏能調入定州大營。張延禧暫代保州,將楊六郎調入定州大營。

又通過詔書,委任石普接管定保雄霸莫四州,以及高陽關、破虜軍所有軍防職責。

然後他兵分三路,帶着一大半兵馬,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徐徐南下祁州,魏能帶着一萬輕騎。趕向瀛州,楊六郎率領五千輕騎,兩萬步兵,趕向博野縣。呈一個扇狀向大名府合擾過去。

同時雷有終他們也穿過太行山井陘關。低達鎮州。正在休息整編中。

但南邊更多的兵力也到達了京城,李繼隆帶着宋朝所有的勁旅終於返回來。不過這支軍隊同樣分開了。楊瓊先行率領幾萬輕騎,包括一部分鹹平軍渡過黃河,從澤州自一條山道趕到潞州,休整了一段時間後。趕過太行山滏口陘趕向磁州,奔向大名府。

馬知節與秦翰率領一支軍隊第二批渡過黃河,在懷州休息一段時間後,兵分兩路,一路相州,一路黎陽。

雖然這樣扎口袋配合可能會出現問題,但有幾個成功的因素。未來十幾天後將有兩大統帥,李繼隆與曹瑋,他們軍事才能足以將這個漏洞彌補。

又是在宋朝境內,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宋朝這一邊,地形熟悉,便於聯繫與配合。

還有一旦口袋收緊了,範圍便小起來,那麼配合就不會出現雍熙北伐那麼大的失誤。

還有潘憐正那可能不顯眼的幾千軍隊隨船到了澶州,並且將那些神秘的貨物搬進澶州城中。

而且這時北方派斥候穿過無數遼軍大營,居然將北方的情況遞到了趙恆手中。

……

宋九對史上的趙恆動態不大清楚。

史上趙恆有些悲催,他準備親征了,突然發現了一件事,軍中所有勁旅都在王超手中,京城裡的禁兵都是花架子。因此急召王超回京,王超都不敢出擊了,哪裡能帶兵回來。

因此臨行前時,趙恆出現了一些膽怯現象。但現在隨着兵力到位,趙恆膽子壯了起來,決定親征。臨行前,擔任着京城重擔的王旦問了一句:“陛下,若是十天不勝,臣怎麼辦?”

這裡王旦說的時間只是十天。

一場戰役何止十天,況且這樣的大戰役。

但有一個實際情況,那就是澶州的城牆。這裡屬於宋朝真正的內腹地區,因此雖是京城最重要的門戶,因年久失修,澶州城牆並不高大,包括剛剛被屠城的德清軍城牆。

只要十天不勝,澶州城必會危險,那麼趙恆本人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趙恆沉默了半天后,才說道:“立太子!”

知道了澶州城防的情況,可不去不行了,不但寇準逼,寇準還勾引着高瓊相逼。宋九也在逼,無他,趙恆親征,會鼓動士氣,而且一旦合圍後,趙恆就是最大的誘鉺。

要命的這些年的操勞,以及這段時間的擔心,他的頭痛病又發作了。

然而即便他頭痛得厲害,還無法對人傾訴,不然會讓大家認爲他懦弱。

十一月下旬,清晨,趙恆帶着無數官兵,以及許多重臣,包括寇準宋九等大臣,從京城出發。左右以天氣寒冷,進獻貂裘絮帽,趙恆卻之:“臣下暴露寒苦,朕獨安用此耶?”

於是大軍徐徐離開京城,向澶州進軍。

此時蕭燕燕更加擔擾。

開始消息蕭燕燕還不大清楚,不過隨着宋軍的調動,種種情報也到了她的手中。

河北前方還有許多遼軍,不過迅速被幾路宋軍擊敗。而且曹瑋南下的速度很快,自己帶着一支兵馬迅速由祁州進入趙州,與雷有終的兵力匯合,然後向邢州洺州大踏步前進。

田敏帶着一部分宋軍進入翼州,與楊魏二支宋軍匯合,向貝州迅速前進,然後又擊敗在臨清縣狙擊的遼軍,再度向大名府東側的莘縣進軍。

同時秦翰與馬知節、楊瓊的兵力也到達了黎陽與相州,再加上趙恆親自所帶來的大軍自黃河南岸逼向澶州,從理論上宋軍在大名府與澶州周邊地區紮下的口袋成功成型,並且最遠的範圍不過兩百來裡,若是快騎,兩個時辰時便將消息送到各支軍隊主將手中。

蕭燕燕不得不將所有重將召集商議。

蕭撻凜說道:“太后,陛下,勿用擔心,請看地圖,東北是宋將田敏部,他帳下還有楊延昭與魏能兩個勇將。北邊是曹瑋部正在趕向大名府。此人年青,聽說在渭州打了幾個小勝仗,不過他部下也有許多勇將,而且兵士多來自河北河東。戰鬥力不可忽視。這等於切斷了我們歸路。東邊還有兩股宋軍。他們自陝西那邊過來的,可能戰鬥力不如北邊兩路。然而將他們擊敗,西側還有太行山。”

這樣說,大錯特錯了。

實際最強的幾支軍隊恰恰在西邊與南邊。

不過連宋朝大臣知道真相的都不多,就不能怪蕭撻凜了。

“太后。這一行耽擱的時間太多了。”

又說錯了,若站在蕭撻凜態度來看,確實耽擱了太多的時間,如果當時放棄瀛州不去攻打,攻城的時間,分兵的時間,那就是近一個月時間了。

有這寶貴的一個月時間。說不定遼國軍隊早在開封城飲酒作樂了。

然而那有那麼好的事,遼軍若快,這幾路援軍同樣會快,甚至宋九還希望那樣。畢竟那樣百姓的傷害便會無形中減少,可能幾路援兵因趕路有些疲憊不堪,然而那樣的話遼軍豈不是同樣如此?當真沿路各州縣一個不攻,就能順利抵達澶州,甚至京城?當真若那樣,宋朝就不會派兵阻攔拖延他們的進軍速度?

只能在兩國軍隊實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從開始就落入宋九的算計,又將大軍開到大名府,已經註定了結局。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在戰爭中乃是最重的因素,例如一代名將薛仁貴若是在樂都開戰,會不會敗得那麼慘?

或者說蕭燕燕取消她的雄心壯志,無論宋九怎麼佈置,都不會被蠱惑,那宋九就無輒了。畢竟這樣做,一年得花無數錢帛,如寇準所計算的,四年時間多用掉了一億兩千萬緡錢,並沒有誇張。即便陳恕用生命去經營財政,至今財政並沒有產生更多的盈餘。有,還是宋九纔看三司賬冊時的盈餘。

但這個盈餘恰恰是宋九發起這場戰役的財政底牌。

具體的情況蕭撻凜不知道,他更不能與耶律斜軫、耶律休哥這樣的名將相比,甚至也遠不如史上的李繼遷。

於是判斷出現失誤,又說道:“如今情況撤兵肯定非是良策,我軍集中優勢,肯定能突破某一路,然而損失必會慘重,北方聽說宋朝又讓石普領手,他必會重重狙擊,後面又是追兵,再加上之前的損失,能回去也是慘重的回去了,我國將危矣。如今只有一策,太后,陛下請後地圖,宋朝於黃河之北佈置了四路大軍,南路只有一路大陸,似乎宋朝皇帝還要親征,這是一個軟弱的皇帝,從登基時便想與我朝議和。而且兵士不象北方四路兵士,雖有少數輪戍的悍兵,但多數是新兵,戰鬥力差。澶州城又小,拿下澶州,我軍渡過黃河,正好宋朝皇帝在野外,一舉拿下,挾勢兵臨開封,宋朝國都必破矣。那時無論宋朝從什麼地方調援兵,宗室與皇帝爲我軍所擄,宋朝必亡,或者分裂。此行大捷了。”

當然,損失仍很慘重,可得到了開封,將會收穫多少財富,足以彌補這次損失。那樣,南方中原再無一個統一的王朝,遼國要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如果僅憑表面現象,蕭撻凜說得還有道理的。

蕭燕燕與諸將皆意同。

甚至又做了一件更無恥的事,一邊將大軍發向澶州,一邊繼續讓傻乎乎的王繼忠寫信給趙恆,兩國議和。

議個鬼和啊,就是在史上若無李繼隆,也不可能搭成議和!

蕭撻凜說得對,澶州太小了,因此京城派出援兵,不得不駐紮在城外。

野戰,遼國喜歡。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李繼隆被啓用了,並且作爲最重要的統帥,並且事先來到了澶州城下。

未來決戰時,將有兩個統帥,南路是重心,主帥是李繼隆,北路則是曹瑋。不過眼下口袋還沒有完全紮緊,因此看上去是從七路兵馬變成了五路兵馬。

澶州城下,蕭撻凜vs李繼隆。

蕭撻凜兵力超過二十萬人,多是騎兵。

李繼隆不足五萬兵馬,多是步兵,而且手下副將是石保吉、葛霸、從大名府趕來的孫全照,以及張旻等人。

石保吉還可以,孫全照更不錯,然而除了他們,剩下的可以說去打醬油吧。

兵不及遼國,將不及遼國,甚至李繼隆纔來澶州時間不長,對軍中兵將都不怎麼了解。

就在這種情況下,澶州之戰的第一槍打響。

而且這一戰李繼隆只有勝不能敗,否則這時候口袋仍沒有真正紮緊,那麼精心謀劃數年的計劃便失敗了。甚至爲了繼續迷惑敵人,不能動用真正的勁旅,不能動用潘惟正運到澶州的那種武器……

面對這種壓力,李繼隆迅速利用他在軍事的威信,以及高超的智慧,將三軍整合好,然後將所有輜重車集中起來,去掉一個輪子,聯在一起,紮成一個個輜重車圈子。

蕭撻凜來了,他沒有讀過劉裕傳,甚至都沒有面臨過放在戰場上的輜重車作用。

不就是一輛輛車子嗎,難道比城牆更難打?

於是發起進攻。

然而不一會兒他的幾十萬軍隊便迷失在輜重車陣裡不能自撥。隨着輜重車將騎兵速度延遲下來,宋軍手中的弓弩漸漸起了作用,甚至李繼隆調來一部分破騎軍兵士,三人一組,矛射,斧槍刀削馬腿,鉤月槍鉤腦袋,這種組合甚至比唐朝的陌刀還要邪門。

幾十萬遼軍在這個泥坑裡苦苦掙扎,石保吉乘機帶着所有騎兵抄掉後路。

遼軍大敗,一直被幾萬以步兵爲主,數量僅是遼軍四分之一的宋軍壓着打,追擊了近十里,才利用騎兵的速度擺脫了宋軍的進攻。

開門大吉。

但李繼隆報捷時做了一件讓宋九哭笑不得的事,在奏摺上刻意說北澶州城門巷湫隘,望且於在南城駐蹕。

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319章 五字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319章 五字第427章 上位(下)第242章 撫桑第12章 從此醉(上)第188章 立必行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382章 中策(上)第79章 勇退第262章 辭戟(上)第316章 脫變(下)第413章 鐵血之路(十三)第15章 非奸即盜第374章 交鋒(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484章 奇葩(下)第490章 大秘密第381章 鬥吧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3章 好戲第274章 反擊(上)第518章 皇對皇第420章 飄搖(上)第20章 拒第228章 猛人哥第236章 三槐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229章 石嶺關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15章 踢第177章 夜探第216章 懲戒第471章 驅(上)第316章 脫變(下)第80章 **(上)第503章 遺言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70章 神奇(中)第173章 第一槍第83章 夜郎(上)第451章 亂戰第183章 求實(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352章 安定第93章 兩道詔書第207章 遊園(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236章 三槐王第41章 挖祖墳(下)第324章 棋子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156章 清明(下)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189章 強上了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00章 父親(上)第216章 親征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215章 賀禮第24章 父輩(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58章 異人奇課第213章 肥羊(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21章 飄搖(下)第88章 神靈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166章 鏡子(上)第335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第534章 大結局(二)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198章 插釵第168章 鏡子(下)第83章 夜郎(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366章 幕後者第137章 對峙第180章 開業(下)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
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319章 五字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319章 五字第427章 上位(下)第242章 撫桑第12章 從此醉(上)第188章 立必行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382章 中策(上)第79章 勇退第262章 辭戟(上)第316章 脫變(下)第413章 鐵血之路(十三)第15章 非奸即盜第374章 交鋒(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484章 奇葩(下)第490章 大秘密第381章 鬥吧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3章 好戲第274章 反擊(上)第518章 皇對皇第420章 飄搖(上)第20章 拒第228章 猛人哥第236章 三槐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229章 石嶺關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15章 踢第177章 夜探第216章 懲戒第471章 驅(上)第316章 脫變(下)第80章 **(上)第503章 遺言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70章 神奇(中)第173章 第一槍第83章 夜郎(上)第451章 亂戰第183章 求實(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352章 安定第93章 兩道詔書第207章 遊園(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236章 三槐王第41章 挖祖墳(下)第324章 棋子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156章 清明(下)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189章 強上了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00章 父親(上)第216章 親征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215章 賀禮第24章 父輩(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58章 異人奇課第213章 肥羊(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21章 飄搖(下)第88章 神靈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166章 鏡子(上)第335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第534章 大結局(二)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198章 插釵第168章 鏡子(下)第83章 夜郎(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366章 幕後者第137章 對峙第180章 開業(下)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