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摸摸宋允的頭,柔聲道;“他已經適應了,現在已經學着拿筆寫字了……你放心吧,他會好好的。”
宋允心裡難過,卻仍舊點點頭,囔着聲音道:“嗯,皇兄的字本來就寫的好……”
江夏拍拍宋允的肩頭,回頭與王元商議起課程安排來,然後確定,仍舊恢復之前的安排,上午孩子們都學經史詩賦書,下午則是寧侯的射、御和江夏教授的各種雜學。其實,江夏教授的課程看着不是太系統,卻涉及數、禮和各種生存技巧、民生世情等等,又因爲江夏教學方式靈活有趣,孩子們也特別喜歡。
商定了課程,江夏就辭過了王元和孩子們,離開御書房,去了大都督衙門走了一躺,將課程安排的事情告知寧侯一聲,並與寧侯商定,仍舊按舊例,單號是寧侯授課,雙號是江夏授課。
從宮裡回來,江夏換下官服,帶了朗哥兒和迅哥兒一起出門,往景家去了。
歷京那麼久,期間景家又逢大變,無論如何,江夏都要去看望一下王夫人。帶回來的各地土特產,前一天已經讓徐慧娘帶回去了,江夏這一日就帶了些自家莊子上剛送過來的蜜桃和櫻桃,還有自己池子裡養的魚和蝦。
王氏很歡喜,消瘦憔悴的臉上也難得地露出一片笑來,拉着江夏的手說着話,又細細地詢問平王的事情。提起平王,難免又提起女兒景妱娘,王氏心裡難受,又抹了一會兒淚……
江夏耐心聽着,不時地安慰幾句,直到後來說起景諒在川地做的極好,連續兩年政評都是優,王氏才散了鬱色,重新帶出一抹笑來。
晌午在景家用了飯,飯後王氏略略說了幾句話,就進去午休了。
徐慧娘又拉着江夏說了與婆婆商議的事,王氏已經同意去川地,投奔景諒了。看着徐慧娘一臉喜氣,江夏也替她高興。
就王氏這樣的狀態,真回了鄉,天天窩屈着,心情只能越來越不好,即便窩屈不出病來,徐慧孃的日子也不好過。還是去川地,見了兒子,王氏的心情纔會好一些。再說,在那邊,景諒畢竟是做官的,看樣子,大興帝也不想壓着景諒不用,過上一兩年,景諒的品階也會逐步提起來……
“既然商議定了,你就着手準備吧,等過了暑期就能啓程了。”
隔天,吃過早飯,江夏又去王太醫家走一趟。邢氏氣色極好,滿臉歡喜地親自接了娘三個進去。毓娘、嬛娘也成了大姑娘了。
坐定之後,說起話來,江夏自然先恭喜邢氏,王太醫的長子孝賢已經過了會試,並且得了會試十六名的好成績。
邢氏也歡喜滿面地,點頭道:“嗯嗯,能考出來,也不枉孩子這許多年來苦讀不輟。”
孝賢一直埋頭苦讀,已經二十二歲了,卻還沒有定親。
江夏笑着打趣道:“孝賢這樣的年輕才俊,等金榜題名,您可要多打發個人跟着,別讓哪家捉了去做了那東牀快婿。”
邢氏笑起來:“唉,捉了去就捉了去,好歹替我省些心力。那孩子讀書都快讀傻了,拗着性子就是不讓提親事,都快愁死我了。”
“孝賢那也是志向高遠,先立業再成家,等他金榜題名,有的是好姑娘給您挑,您就等着做婆婆吧!”
由孝賢說到孝明,又說到毓娘。江夏才知道毓娘已經訂了親,是大理寺卿裴家的小兒子裴佑宣,這一科同樣過了會試,得了個三十九名,也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江夏連忙恭喜:“等金榜出來,您老一下子多了兩個進士老爺呀!又是進士老爺的母親,又是進士老爺的岳母……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你這福氣了。”
愉快地談笑了一回,因着江夏下午要上課,也就沒在王家留飯,只叮囑毓娘和嬛娘多過去,就帶着兩個孩子回了家。
回到京裡,恢復了規律的生活,日子也過的特別快起來,一轉眼,殿試已經結束,又到了放榜的日子。
有了當初徐襄看榜和越哥兒高中的經驗,江夏再打理起來,已經是熟門熟路。早早就讓人換好了新錢,傾了銀錁子和金豆子準備着。大門上也早就備下了鞭炮、喜餅,又備了幾十套筆墨文房。
吃過早飯,江夏在自己屋子裡坐不住,乾脆來到前廳裡等着。
看着日頭一點點升起來,遙遙地聽着宮門前傳來一片樂聲和鞭炮聲,江夏忽地站起身來:“放榜了!”
紅菱姑姑特特地過來陪着,見她這般不由失笑:“夫人自管放寬心吧,齊少爺那般學識,指定能夠高中金榜,說不定又是一個狀元郎呢!”
江夏又坐了回來,失笑着搖頭道:“再出個狀元郎我並不奢望,能順順利利中了就行。”
不是她不看好江齊,主要是這個頭腦是聰明,卻不如越哥兒刻苦,而且性子相對跳脫些……總的來說,就是沉穩、縝密不夠。從齊哥兒一直以來的科考成績也能看出來,名次不錯,卻從未得過頭名。
正說着話,遙遙地有響鑼一路過來,漸行漸近。
紅菱姑姑歡呼一聲:“來了!”
江夏也聽到了鑼聲,也漾出滿臉的歡喜來,快步走出大廳,往大門上走過去。
走到門首,那鑼聲也到了門前,就聽得鑼聲響處,報喜的報子高聲吆喝着:“恭喜江老爺諱齊高中二甲第六名,進士及第,光耀門庭吶……”
江夏腳步一頓,隨即笑着高聲道:“賞!”
管家張守信也守在大門口,聽得江夏一聲賞,立刻拿出最大的一個紅封來,遞給兩個報喜的報子。金燦燦的兩個金錠子,足足十兩,真真是晃花了兩個報子的眼,驚喜滿面地磕頭謝了賞,腳步匆匆轉身而去。
早就知道江少保出手大方,上一回他們哥倆沒趕上第一趟,只得了十兩銀子的賞,這一回,終於讓他們搶了個頭名,乖乖,還真是十兩金子的大賞呀!這在整個京城也是頭一份兒了!
第一撥報子歡歡喜喜去了,鑼聲不斷,第二撥、第三撥又陸續到了。
江夏得了準信兒,心滿意足地在一片鞭炮聲裡轉回來,去準備給齊哥兒的慶功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