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

楊致很喜歡熱鬧,但他喜歡的是如尋常百姓人家婚嫁壽慶一樣由衷而自然的熱鬧。他既不屑於去人爲的製造熱鬧,也非常反感別有用心的去利用這種熱鬧。

在他看來,耿超選在同一天成婚,如同眼饞別人手上的棒棒糖的孩子一般可笑。

這無非還是耿超背後寧王集團的高人給他支的招。兩家合辦婚事的話,既能顯示關係親密讓太子集團膩歪,楊致也會因身份地位不及而落了下風。兩家各自操辦的話,就隱隱把耿超擡高到了與楊致同等的位置,也可以搶他一部分風光。

楊致懶得去多想,也根本不在乎。小雞就是小雞,莫說選在同一天成婚,就算他有本事再選在同一天生孩子,那也成不了老狼。

老丈人沈子通於八月十九日到京,總算趕在了女兒成婚之前。不僅將老夫人一起帶來了長安,還帶了二十多名僕役侍婢和近十輛馬車的輜重行李。

楊致一看老丈人這舉家遷居的架勢,就知道他肚裡是憋着什麼主意到長安來了。唐僧的嗦連猴哥都怕,老丈人的嘮叨楊致自然也怕。本來飛虎侯賜邸十分軒闊,要住下幾個連的人都不成問題。但楊致藉口舅兄沈重已是禁軍將領,共住一府有失體面,很乾脆的給了老丈人兩個選擇:要麼帶着你一家子去秦氏相贈的楊府老宅居住。要麼我給你幾萬兩銀子自個兒去買處宅邸。

福王與耿進唯恐耿超地婚事聲勢不夠浩大,讓楊致給比了下去,四處廣散喜帖,皇親貴戚與滿朝文武幾無漏網之魚。其實他們完全是多此一舉,楊致除了聲名鼎盛,在朝中素無根基又無人緣。何況楊沈兩家都是遷居長安不久的外來戶。親朋戚友都遠在信陽與廬州,拿什麼跟他去比聲勢?

事實上楊致壓根兒就沒打算跟他們鬥什麼聲勢。甚至連想都沒去想過。只有吃飽了撐的慌纔會對這種跟面子較勁的蠢事如此在意,別說讓他去幹。連看着都累。自打皇帝命楊致主持議和那天起,上至皇帝下至羣臣乃至突厥使團,誰都知道他在爲遷居賜邸與籌備婚事“繁忙”,全世界沒幾個人不知道他是哪天成婚,還用得着發什麼鳥喜帖嗎?來了歡迎。不來拉倒。

於皇親貴戚與文武百官而言,福王與耿進位高權重樹大根深。楊致強勢莫名聖眷正隆,一頭是鐵定要去捧場,一頭是絕計得罪不起。於是便有心思伶俐的官員想出了這麼一個兩頭兼顧的主意:楊府地賀禮一文不少照送,人卻去耿府喝喜酒。

八月二十一日一早,楊府裡裡外外裝點一新,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一衆皇親貴戚與朝中文武都是派了主簿師爺之類的下人來送上賀禮便匆匆離去,偌大地飛虎侯賜邸顯得有點冷清。經過老爺子楊炎的精密計算,連同所有地僕役侍婢與當值侍衛全都算上,也不過置辦二十來桌酒宴便足矣。

送了賀禮卻又不來喝喜酒,楊致固然是一應笑納無所謂。楊炎也認爲很是划得來。僅到辰時末刻。禮簿上登載的賀禮就已足以令楊炎心跳加劇頭暈目眩:太子趙恆十萬兩,寧王趙當八萬兩。康王趙敢八萬兩,越王趙啓八萬兩。討虜大將軍衛肅六萬兩,秦氏五萬兩……,另有珠寶帛緞等實物禮品無數。

福王與耿進居然也分別送來了六萬兩賀儀,楊致想都不想就打發侯府主簿去每家回送六萬零一百兩。秦空雲赴中州籌銀未歸,徐文瀚與衛飛揚不算是外客,天剛放亮就來了。二人見他如此做派,都不禁莞爾。楊致不無遺憾的笑稱,若早知如此就該送在他們前頭,那便不用貼進去二百兩,反倒是有賺了。

來赴楊府喜宴的第一個外客是越王趙啓,除了替姐姐長秀公主趙妍捎上一句新婚祝願,趙啓還給楊致帶來了一個大大的意外:與大夏達成和議後尚未迴轉大漠地西突厥王子索力。

索力王子與國師忽爾赤是率領使團前來長安議和,自然不會帶有什麼貴重物事,奉上的賀禮是隨身佩戴地彎月腰刀。之後索力王子又給了楊致一個更大的意外:前日覲見大夏皇帝陛下以後,大夏皇帝託越王殿下給他捎了個口信,讓他在飛虎侯成婚之日拜其爲義父!

楊致在忽爾赤臨死之前,答應藉助大夏之力盡他所能幫助索力王子將來登上西突厥汗位,這一節皇帝當然是知道的。皇帝摳門得近乎變態,爲了對索力王子表示大夏官方的支持,選取了讓楊致做他乾爹這種最省錢最便宜的方式,而索力王子自己似乎也十分樂意。

楊致與徐文瀚不禁相視苦笑:有皇帝親自發話在先,人家又選了完婚之日這個大喜的日子奉上賀禮再認乾爹,於情於理自然是不容拒絕。虧他皇帝老頭想得出來!

楊府今日大喜,楊致心多事忙,也懶得與索力王子磨嘰,當下吩咐主簿去揀些金銀綢緞作爲回贈之禮,認下了這個牛高馬大比他還大得幾歲的乾兒子。

緊跟而至的竟是三位重磅級人物,樞密院太尉陳文遠與當朝首輔宰相王雨農,以及極少露面的暗黑財閥大老闆秦公。

三位垂垂老矣的巨頭居然是談笑風生結伴前來,顯然是相識已久。白髮蒼蒼地陳文遠隔了大老遠就豪邁地大笑道:“飛虎侯!今日你的這杯喜酒怎地少得了老夫?”

王雨農是爲相多年地文臣領袖,隨後上前拱手致賀道:“恭喜飛虎侯了!今日耿大將軍府上是賓客衆多門庭若市,也不差了我們這三把老骨頭。我等便冒昧前來飛虎侯這裡討杯喜酒喝了!”

徐文瀚與楊致不禁又是相視一笑:無論是索力王子,還是陳文遠、王雨農與秦公,恐怕都不是福王與耿進能請得動的。這幾個人裡頭隨便揀一個出來,分量都比幾十上百個去那一頭拍馬屁的官員要重上八百倍。不知道前來致賀的下一位會是誰?

分割線

PS:還是算了,今日無話可說。。。。

第174章 八方狗仔隊第18章 合作第149章 爲難的坑第405章 豪賭第263章 偶遇第119章 燕人張博虎第55章 豬頭也瘋狂第207章 上崗第321章 感情破裂了第308章 訓斥第226章 頭一個硬釘子第316章 誘捕第34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268章 招標與代言的那些事兒第203章 釋疑解惑第171章 子系黃鼠狼第149章 爲難的坑第171章 子系黃鼠狼第2章 白癡還是天才第317章 兩個奇葩第405章 豪賭第89章 難題第85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51章 借刀殺人第161章 家事不足慮第186章 站隊第228章 夜有故人來第175章 終於來了第96章 和平典範第75章 我高興第95章 從容做鬼雄第255章 寧王(一)第262章 旁觀第237章 幕後文章第184章 終極武器第186章 站隊第165章 暗戰第216章 一切從權第56章 翻臉第384章 再戰的無奈第302章 投其所好第50章 並非老兄第381章 第二堂課第63章 殺人有理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277章 賓果第322章 要麼做絕第122章 引君入甕第330章 你是老實人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138章 赴約第52章 玲瓏第207章 上崗第365章 簡單條件第309章 示警第332章 關心則亂第301章 密議、考量、細檔第346章 大家都有難處第306章 究其老底第5章 去金陵第150章 賊公賊婆第225章 有天賦的小舅子第46章 飛將軍自重霄入第256章 寧王(二)第373章 知音第365章 簡單條件第289章 出了口惡氣第36章 升官發財第264章 但求非敵第96章 和平典範第201章 密室第4章 嚴峻的任務第289章 出了口惡氣第37章 忍無可忍第8章 何處不相逢第198章 老騙子第93章 殺心頓起第7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3章 縱橫大漠第211章 大勢已去第324章 絕非不究第330章 你是老實人第236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283章 秦大少爺的好奇心第86章 小雞鬥老狼第155章 暗流洶涌第313章 夫人不能亂叫第238章 順便發財第380章 第一堂課第170章 別樣小年夜第299章 前度總督今又來第211章 大勢已去第388章 你爹喊你回家吃飯第92章 我說了算第230章 玲瓏的家書第276章 過把癮第183章 溫柔一刀第151章 借刀殺人第366章 振奮門庭之道
第174章 八方狗仔隊第18章 合作第149章 爲難的坑第405章 豪賭第263章 偶遇第119章 燕人張博虎第55章 豬頭也瘋狂第207章 上崗第321章 感情破裂了第308章 訓斥第226章 頭一個硬釘子第316章 誘捕第34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268章 招標與代言的那些事兒第203章 釋疑解惑第171章 子系黃鼠狼第149章 爲難的坑第171章 子系黃鼠狼第2章 白癡還是天才第317章 兩個奇葩第405章 豪賭第89章 難題第85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51章 借刀殺人第161章 家事不足慮第186章 站隊第228章 夜有故人來第175章 終於來了第96章 和平典範第75章 我高興第95章 從容做鬼雄第255章 寧王(一)第262章 旁觀第237章 幕後文章第184章 終極武器第186章 站隊第165章 暗戰第216章 一切從權第56章 翻臉第384章 再戰的無奈第302章 投其所好第50章 並非老兄第381章 第二堂課第63章 殺人有理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277章 賓果第322章 要麼做絕第122章 引君入甕第330章 你是老實人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138章 赴約第52章 玲瓏第207章 上崗第365章 簡單條件第309章 示警第332章 關心則亂第301章 密議、考量、細檔第346章 大家都有難處第306章 究其老底第5章 去金陵第150章 賊公賊婆第225章 有天賦的小舅子第46章 飛將軍自重霄入第256章 寧王(二)第373章 知音第365章 簡單條件第289章 出了口惡氣第36章 升官發財第264章 但求非敵第96章 和平典範第201章 密室第4章 嚴峻的任務第289章 出了口惡氣第37章 忍無可忍第8章 何處不相逢第198章 老騙子第93章 殺心頓起第7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3章 縱橫大漠第211章 大勢已去第324章 絕非不究第330章 你是老實人第236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283章 秦大少爺的好奇心第86章 小雞鬥老狼第155章 暗流洶涌第313章 夫人不能亂叫第238章 順便發財第380章 第一堂課第170章 別樣小年夜第299章 前度總督今又來第211章 大勢已去第388章 你爹喊你回家吃飯第92章 我說了算第230章 玲瓏的家書第276章 過把癮第183章 溫柔一刀第151章 借刀殺人第366章 振奮門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