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四章 擴張

專利也好,知識產權也罷,在歷史上一定時期,的確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但是在今天的淨土,顯然,當所有人都衣食無憂,更無須直面死神時,物質刺激、物質激勵的手段完全失效,創新創造,也徹底從謀生手段、變爲了自我實現的手段,弊端遠多過益處的此類規則,

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且不論,那些歷史上的專利、產權等規則,除供有心人、有產者撈金之外,對全人類的創造創新而言,委實只是一種拖累。

就看眼前的草稿,汽車標誌,圓圈形狀的三叉星,這一圖案其實很容易被設計者想到,早期汽車的圓盤狀方向盤,三輻形式的就很常見,將構型抽象出來,以金屬製,就可以成爲很有特色的車輛標誌。

然而,在舊時代的規則之下,一旦某人如本茲般捷足先登,註冊商標、並不斷展期,

則全世界的所有人,不論與本茲同時代、還是在其後降生於這世上的所有人,都將一概失去使用這標誌,裝飾自己的汽車方案之機會。

同時代的人,被此限制,或許還可以商榷,那麼那些在權利註冊時,根本未曾來到這世上的人,何其無辜,有憑什麼得爲一紙文書,與背後之利益,而須得放棄這種利用簡單、明瞭之構圖來作爲標誌的權利。

汽車,規模工業的產物,代表性的抽象構型並不多,三輻方向盤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設計的標誌,平心而論,的確十分簡潔而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梅賽德斯-本茲的家族式、繼承式外觀設計,是極其成功的樣例。

但,作爲一種工業品,汽車的根本用途,並非觀賞。

而是用來運載旅客到指定地。

實用性,與觀賞性,在汽車上呈現一種突出的對立統一,價格昂貴、形象不凡的梅賽德斯-本茲轎車,風靡舊時代的尤洛浦、沙羅與西大陸列強,其內在機械特性與產品品質,卻委實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在這方面,稍微瞭解一下歷史,方然就明白,在西大陸列強暢銷的本茲牌汽車,

根本只是在賣標誌和外觀而已。

假如,僅僅是假如,任何個人與組織,都能不受限制的使用三叉星標誌,與同樣被專利、知識產權所壟斷的本茲式設計風格,

則人類完全可以得到更可靠、更廉價、也更舒適,

且外觀一如既往的產品。

不論怎樣自詡理性,人類,畢竟是一有着審美能力的物種。

在審美偏好下,選擇,往往出於感性、而非理性,品牌、標誌與外觀的加持甚至超過產品本身的性能。

在這種大環境下,方然曾斷言,只要梅賽德斯-本茲(也包括其他豪華品牌)始終壟斷其標誌與外觀,其他新興汽車廠商,哪怕製造出再性能優良、物美價廉的汽車,也絕對無法撼動其市場地位,更沒可能取而代之。

其實,也無須斷言,而是這種事情早已在舊時代發生過。

扶桑汽車產業,自十五世紀初以來,陸續發展出了若干世界有名的汽車公司,但自始至終,直到電動車興起、社會劇變,年產數千萬輛的扶桑汽車產業,始終沒能打造出一個能與BBA、尤其本茲抗衡的豪華品牌。

即便偷油獺公司不惜重金、刻意打造的豪華品牌:LEXUS,

受制於標誌的不對稱、無規律之廉價感,與一直不甚流暢的設計風格,即便產品力再強,

也沒辦法望三叉星的項背。

原因無他,與汽車本身的性能沒一點關係,事實上梅賽德斯-本茲的產品,品質實屬中庸,根本就配不上其高昂的售價。

然而消費者的理性,永遠菲薄;

不論質量問題頻發,還是店大欺客醜聞,三叉星也從來不會缺乏買家。

一個人,一個組織,因偶然的靈感、創意,繼而註冊某標誌、圖樣乃至設計方案,自此以後,這種標誌、圖樣與方案,就從全人類的靈感庫中消失,而世世代代爲最初申請者的血緣或經濟上的後繼者所有。

貌似天經地義,細細一想,卻着實荒謬而令人憤慨。

生而爲人,呱呱墜入這世界,一開始的人生完全是白紙,憑什麼絕大多數人,生而被奪財的專利包圍,極少數幸運兒,則生而攥着令財富滾滾而來的咒符。

這樣的體制合理嗎,“當然啊”,

身在這世界的絕大多數人,哪怕自己正是這一體系的受害者,都會喃喃而語、點頭稱是,

卻壓根沒想過,這種一勞永逸的所謂知識產權保護,最深重的受害者,是即將降臨到這世界、此刻卻無法爲自己發聲的新生命。

那些即將降生的生命,不論怎樣努力,怎樣好運,靈光一閃而畫出三叉星、準備用來裝點汽車前臉時,都將撞上冷冰冰的鐵壁,面臨要麼放棄、要麼開庭的兩難困境,即便這簡單線條組成的符號,

原本就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陳舊,過時,荒謬可笑,這一切在今天的淨土,已徹底成爲歷史。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借鑑人類歷史上一切既有方案,再也無須如趟雷般,戰戰兢兢的在專利雷區中試探前行。

端詳着桌面上的草圖,不經意間,方然暫時把星辰大海拋到一邊,他饒有興致的和幾位同類探討了一會兒工業設計,其間就提到舊時代的“專利”等陳規陋習,其他人的看法,也和他大致相仿:

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十七章 嬗變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十八章 社工第一章 列車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十八章 社工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十七章 嬗變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十六章 概率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七七三章 車輪
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十七章 嬗變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十八章 社工第一章 列車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十八章 社工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十七章 嬗變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十六章 概率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七七三章 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