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

楊天霸問道:“大帥何時起兵啊?”

安祿山道:“三日之後,即刻發兵。大唐江山,錦繡萬里,我已經渴慕已久了。如今,環兒又如此期待着我,若再遲疑,我還算是男兒嗎?”

衆人道:“大帥英明!”

安祿山喜滋滋地道:“楊將軍,此事若成,你我便更是兄弟手足了,今夜,我們應該痛飲,一醉方休。”

藍海心道:“安大帥,這可不行。”

安祿山問道:“這是爲何?”

藍海心道:“謀大事者,更應注重小節。開懷暢飲,那應該是旗開得勝、天下大定的時候,才應該做的事情。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喝酒,而是把衆將都聚集起來,好好地探討一下,應該如何與大唐開戰,如何攻城掠地,建立根基,謀取天下。三日之後用兵,大帥如果沒有用兵大計,光顧着喝酒,那不是去送命嗎?李隆基雖然沉迷女色,可是,他所開創的開元盛世,足見其智謀遠超衆人,乃是千古以來,最爲聖明的皇帝之一。和一隻猛虎相搏,就必須有獵人的勇氣和智慧,否則,我們如何取勝?安大帥,玉環姐姐還在等着大帥搭救啊。”

安祿山道:“此話有理。我錯了,請舅媽恕罪。祿兒這就召集諸位將軍們,謀劃征伐之事。”

藍海心道:“大帥若要出兵,必須名正言順。大帥,師出無名,絕對不可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大帥,你得說說,以何理由伐唐?”

杜詩接着說道:“大唐,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及李隆基的‘開元之治’後,國勢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狀態。隨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西突厥、吐谷渾等地區,使盛唐成爲一個國境極爲遼闊的國家。同時,爲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數州爲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爲一方之長的州刺史變爲其部屬。這些刺史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據一方,尾大不掉,成爲唐皇室隱憂。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六百三十四個折衝府,當中二百六十一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李俊基在開元十年設之節度使,允許他們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五十萬。現在,安祿山安大帥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二十多萬,實力最爲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八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大帥,你想一想,你得實力如此強大,無論是周邊的節度使,還是朝中大臣,乃至國君,誰不對你忌憚三分?可是,現在的情形,卻是這樣的。由於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李隆基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李隆基將年號改元天寶後,本來取義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一切都會順應天意,順從民心,可以向太宗皇帝一樣垂拱而至,可是,就因爲他對楊貴妃的寵愛,把楊家人幾乎都變成了官吏,嚴重的裙帶關係,致使政治癒加腐敗。而李隆基自己,更是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對時局和時政,基本上已經撒手不管。朝政,幾乎已經被楊國忠、李林甫這兩名奸相所把持。原本大唐一直提倡節儉,到了現在,皇室的做派,完全變成了揮金如土,李隆基就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憑着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李林甫之後,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羣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大帥,你如要用兵,絕對不可以舉起伐唐的旗號。畢竟,大唐給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你若公然伐唐,必定會遭到黎民百姓的反對。現在,大帥您兼三大兵鎮,獨掌二十幾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大帥手下的將士,又全都是驍勇善戰的英雄人物,深得李隆基的寵信,朝中對您最爲拉攏,也最爲忌恨的,就是沾親帶故當了宰相的楊國忠。大帥如果以清君側,除奸賊的名譽,昭告天下,誅殺楊國忠,天下英雄豪傑和黎民百姓,必定擁護大帥。大帥英明神武,必定知道這其中的厲害。”

安祿山道:“舅媽的教誨,祿兒記下了。舅媽真乃天下第一謀士,此等見識,祿兒一千年,也認識不清。多謝舅媽指點迷津。”

於是,在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爲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佔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相當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準備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榮王李琬爲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爲副元帥東征。可是,長期名譽投入戰爭的唐朝國軍,怎能抵擋得住安祿山十數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操練的精兵猛將,在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的部隊,輕而易舉地就佔領長安、洛陽。

唐玄宗於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請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縊死楊貴妃。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在靈州自行登基,是爲唐肅宗,後世史家認爲“馬嵬之變”是一場“有計劃的兵變”。郭子儀被封爲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自從郭子儀帥兵平亂以來,安祿山的部隊節節敗退。安祿山原本就患有眼疾,自起兵以來,視力漸漸減退,遭遇節節敗退之後,安祿山氣急攻心,導致雙目失明,看不見任何東西。同時又患有疽病,性情變得格外暴躁,對左右侍從稍不如意,非打即罵。稍有過失,便行殺戮。他稱帝后,常居深宮,諸將很少能面見他議事,都通過嚴莊轉達。嚴莊雖受親重,也時而遭安祿山鞭撻。宦官李豬兒常爲安祿山穿衣解帶,服侍左右,捱打最多,怨氣也最大。

安祿山寵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慶恩,也受祿山寵愛,常想以慶恩代慶緒。安慶緒時常擔心被廢,嚴莊也恐怕宮中事變於己不利,於是,嚴莊與安慶緒、李豬兒串通一氣,計劃謀害安祿山。唐肅宗至德二年正月五日夜裡,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三人悄悄進入安祿山住所。侍衛見是嚴莊和安慶緒,誰也不敢動。於是嚴莊、安慶緒持刀站立在帳外,李豬兒手持大刀直入帳內,對準躺在牀上的安祿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祿山平時總把佩刀放在牀頭防身,事前已被李豬兒偷偷拿走,這時他捱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哪裡還摸得着?他氣急敗壞地搖着帳竿大聲喝叫:“賊由嚴莊,你竟敢叛逆,犯上作亂!”在喊叫聲中,血和腸從腹部流出數鬥,很快死於非命。卒年五十五歲。安慶緒當即在其牀下挖了一個數尺深坑,用氈子裹着安祿山的屍體,連夜埋在坑中。並誡令宮中嚴加保密。

第二天早晨,嚴莊對部下宣告說:“安祿山病危,詔立安慶緒爲太子,軍國大事皆由太子處分。”隨即即帝位,尊祿山爲太上皇,然後發喪。安慶緒殺父安祿山後,自立爲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爲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城,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在安慶緒殺父稱帝后,對史思明收其潰散的殘部不滿。欲找機會除掉史思明。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回到范陽駐守,安慶緒封他爲嬀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東京和西京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漸漸地,史思明恃富而驕,欲將范陽佔爲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慶緒節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歸降書,願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肅宗得報大喜,封他爲歸義王,兼范陽節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唐朝廷策劃消滅他,不料計劃外泄,史思明覆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乾元元年,安慶緒爲郭子儀等統兵二十餘萬所圍困,後增至六十萬,但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九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郭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了兵權,處於閒官。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聲勢浩大的安祿山大軍,本來一路所向披靡,可是,由於兒子安慶緒的內亂、部將史思明的反叛,在短短數年之間,就冰消瓦解了。

上元二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爲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爲唐軍所敗。寶應元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廣德元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其影響大致可以分爲下列幾點∶

第一,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爲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第二,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爲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後實際上統一的中央王朝已經無力再控制地方,安史餘唐末藩鎮割據形勢黨在北方形成藩鎮割據,各自爲政,後來這種狀況遍及全國。安史亂起,唐王朝分崩離析,已經沒有力量鎮壓這次叛亂,只好求救於回紇以及由少數民族出身的大將。當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從鄴城敗退時,唐遣鐵勒族將領僕固懷恩追擊,僕固與唐王朝有矛盾,爲了私結黨羽,有意將安史舊部力量保存下來,讓他們繼續控制河北地區,使安史舊將田承嗣據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張忠志(後改名李寶臣)據成德(今河北中部)、李懷仙據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領節度使之職。這就是所謂“河北三鎮”。三鎮逐漸“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賦不入於朝廷”,把地方軍事、政治、經濟大權皆集於一身,“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以後其他地區,如淄青(今山東淄川、益都一帶)李正已,宣武(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李靈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據,不服朝廷管理。這些方鎮或“自補官吏,不輸王賦”,或“貢獻不入於朝廷”,甚至驕橫稱王稱帝,與唐王朝分庭抗禮直到唐亡,這種現象沒有終止。

第三,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安史之亂後,國家掌握的戶口大量減少。潼關和虎牢關之間,幾百裡內,僅有“編戶千餘”,鄧州的方城縣,從天寶時的萬餘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政府卻把負擔強加在猶在戶籍上的農民,所謂“靡室靡農,皆籍其谷,無衣無褐,亦調其庸”。唐憲宗元和年間,江南八道一百四十萬戶農民,要負擔唐朝八十三萬軍隊的全部糧餉,所以“率以兩戶資一兵,其它水旱所損,徵科妄斂,又在常役之外”。在方鎮統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賦”,如田承嗣在魏博鎮“重加稅率”,李質在汴州搞得地區“物力爲之損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鎮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了農民的不斷武裝叛亂,代宗一朝,“羣盜蜂軼,連陷縣邑”,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發生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的浙東袁晁之亂,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亂,以及同期的蘇常一帶的張度之亂,舒州楊昭之亂,永泰年間(公元765年)邠州之亂等等。這些叛亂雖說很快就被鎮壓,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四,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鎮隨之全部喪失。此後,吐蕃進一步深入,唐政權連長安城也保不穩了。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第五,安史之亂,促使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四海南奔似永嘉”。南方相對較爲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日益超過北方。

第三十六章 時尚大宋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十四章 神秘教堂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十一章 殺手再現第五十一章 黃袍加身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三十五章 天降祥瑞第四章 寒冰戒指第七章 海峽溫情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十六章 決戰關外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九章 霧都情人第四十八章 縱論天下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二十四章 殭屍之王第五十一章 黃袍加身第十九章 大選在即第五章 爛熳婚禮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四十四章 特殊任務第十七章 以身殉國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九章 霧都情人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三十一章 西夏陰謀第五十九章 戰神傳說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第四十三章 重返海天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六十六章 登臨雁塔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四十三章 重返海天第六章 婆家之行第二十六章 香消玉殞第六十六章 登臨雁塔第六十三章 西蜀悲歌第四章 寒冰戒指第十章 離奇死亡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十八章 亂世紅顏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十一章 殺手再現第六章 婆家之行第二十五章 血族始祖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七十一章 都市變奏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二十六章 香消玉殞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三章 求婚囧遇第四十七章 豪門夜宴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二十三章 人鬼癡戀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五十章 柴榮殯天第四十二章 漫漫長夜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二十三章 人鬼癡戀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七章 海峽溫情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五十七章 愛的犧牲第六十三章 西蜀悲歌第十七章 以身殉國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六十九章 八王大會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二十七章 帝王末路第二章 初次約會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七十章 一飛沖天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三十四章 萬年血人第六十七章 愛的妖嬈第七十章 一飛沖天第三十四章 萬年血人第五十五章 愛情聖藥本書簡介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三十六章 時尚大宋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
第三十六章 時尚大宋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十四章 神秘教堂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十一章 殺手再現第五十一章 黃袍加身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四十章 揮金如土第三十五章 天降祥瑞第四章 寒冰戒指第七章 海峽溫情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十六章 決戰關外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九章 霧都情人第四十八章 縱論天下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二十四章 殭屍之王第五十一章 黃袍加身第十九章 大選在即第五章 爛熳婚禮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四十四章 特殊任務第十七章 以身殉國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九章 霧都情人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三十一章 西夏陰謀第五十九章 戰神傳說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第四十三章 重返海天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六十六章 登臨雁塔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六十章 舉兵伐楊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四十三章 重返海天第六章 婆家之行第二十六章 香消玉殞第六十六章 登臨雁塔第六十三章 西蜀悲歌第四章 寒冰戒指第十章 離奇死亡第五十三章 鬼王來訪第十八章 亂世紅顏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十一章 殺手再現第六章 婆家之行第二十五章 血族始祖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七十一章 都市變奏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二十六章 香消玉殞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三章 求婚囧遇第四十七章 豪門夜宴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二十三章 人鬼癡戀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五十章 柴榮殯天第四十二章 漫漫長夜第三十八章 血人出世第二十三章 人鬼癡戀第五十二章 雷霆萬鈞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七章 海峽溫情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五十七章 愛的犧牲第六十三章 西蜀悲歌第十七章 以身殉國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六十九章 八王大會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二十七章 帝王末路第二章 初次約會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六十二章 玄宗西逃第七十章 一飛沖天第三十二章 汴京之變第三十四章 萬年血人第六十七章 愛的妖嬈第七十章 一飛沖天第三十四章 萬年血人第五十五章 愛情聖藥本書簡介第二十一章 吸血蜘蛛第四十六章 拜將南唐第三十六章 時尚大宋第五十八章 青州探訪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第十三章 尷尬相聚第十二章 大師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