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
漢奸的大量產生還與外部環境有關。鴉片戰爭後,中國由於在對外戰爭中屢次戰敗,使一些中國人媚外、崇外、恐外的思想和民族自卑感有所發展,以及敵強我弱的客觀現實,使部分中國人因此喪失抵抗信心。甚至連蔣介石的親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對抗戰前途也悲觀失望,他認爲“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我是相信抗戰下去是要滅亡的,但是宣傳上卻不能不鼓吹最後勝利。我是主張和平之門不全關的,但是宣傳上卻要鼓吹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注:周佛海:《回憶與前瞻》(1939年7月22-24日),載黃美真、張雲編《汪精衛集團投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5、10頁。)許多漢奸官員認爲“日本經濟發達,勢力強大,中國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打是打不過的”;“中國民族性差,不團結,像一盤散沙,什麼事也幹不成”;“我們這些人瞭解日本情況,日語又好,認識日本人又多,可與日本人周旋,必要時爭一爭,能減輕點壓迫。”(注:紀敏主編:《僞滿皇帝羣臣改造紀實》,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227、229頁。)這是部分漢奸的心態。?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一向與中國有密切的經濟文化往來,尤其是兩國文字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使中國人有親切感。中日同在亞洲,人種相同,文化教育相似。在追求中國近代化道路的過程,大批革命黨人曾得到日本的庇護和資助。因此部分中國人對日本有親近感。這些爲日本對中國人的文化爭取提供了有利條件。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公開鼓吹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幫助亞洲從歐洲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這也麻痹了部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迅速崛起也使中國人深爲佩服。在“以日爲師”的口號下,中國掀起了赴日留學的熱潮。其中一些赴日留學生接受了日本的思想與生活習慣,結交了一些日本朋友,對日本有親切感和崇拜感。這部分人非常容易被侵華日軍所利用,成爲漢奸。有學者曾對漢奸僞政權高級官員情況作過簡略統計發現:“留日比例較高,在被統計的144人中,有留日經歷者54人,佔被統計人數的38%,佔接受過近代教育人員的49%。”(注:汪朝光:《抗戰時期僞政權高級官員情況的統計與分析》,載《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1冊,第68、72-73頁。)這既顯示了近代中日文化聯繫之密切,也顯示出日本通過留學教育在中國留學生中培養親日派的深遠用心。?
漢奸的產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是他們策劃和推行“以華治華”政策的需要。爲了彌補其在戰爭中人力、物力的不足,鞏固佔領區,掩蓋其侵略面目,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日本便對中國進行威脅利誘,並十分重視利用扶植漢奸僞政權達到自己的目的,如1938年日本和汪派人物梅思平、高宗武在上海重光堂簽訂《日華協議記錄》,虛僞地宣稱“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兩年內從中國撤兵”。接着,日本內閣對華提出近衛三原則,進行欺騙誘降,最終促使抗日營壘中的汪精衛派分化出來,併成立汪僞傀儡政權。?
日本在華的四大特務機關也不擇手段地從事間諜活動,其具體任務之一就是製造漢奸。他們或金錢勾引,或私利相誘,或武力威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拉攏腐蝕部分國人。加之國民黨統治腐敗,不得人心,部分民衆爲了私利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賣身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