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地方名流

在小年的爆竹聲裡,陳海松在法庫縣日本憲兵司令部裡擺下酒席,與法庫地方名流楊宇霆的七兄弟楊寶丰夫婦、堂弟楊寶衡、商業協會徐嘉林會長、劉漢宣、張寶貴、閻寶海等當地鄉紳商賈見面。

這些與日僞勢力多少有些聯繫的工商業者、地主鄉紳們看到身着國軍中將軍服的陳海松、國軍少將軍銜的王大勇、王起才、李毅、薛雲龍、黃世英,他們見過的陶勇、張法緒、程文俊、何大成等幾名上校,心裡直犯嘀咕,不會是追究與日本人的商業交往吧,要是坐實了漢奸罪名,性命家產恐怕都不保了。

陳海松看出大家的不安,舉起酒杯,對站起身來的衆人說:“各位都是法庫的名流,爲法庫的經濟繁榮出過力,陳某帶兵路過此地,適逢小年,特意備下水酒,與大家共賀即將到來的新春。來,爲即將過去的牛年和即將到來的虎年,咱們乾一杯。”

衆人心情略微放鬆了一些,與遞杯過來的陳海松碰杯後淺淺地抿了一下。

“陳某初到東北,人生地不熟,但肩負着宣示主權、整頓民心、打擊敵僞的重任,事關國家民族大業海松不敢輕忽,知道大家都是地方豪傑,也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見見面、交流交流,請大家不吝賜教。來,海松祝各位新年新氣象,事業發達、身體健康”

這下人們端起酒杯主動碰了過來,氣氛融洽了許多。陳海松連幹了兩滿杯,也不在乎他人怎麼喝,熱情地招呼大家落座吃菜。嘴上還打趣四海樓掌櫃的:“戴老闆,你不會在飯菜了做了手腳吧,大家都不敢吃你們店裡的菜喲。”

急得胖大的戴掌櫃一腦門子汗,連忙離開座位向各桌客人打躬作揖:“各位爺請賞光,小店在這法庫也有幾十年的光景,一向真材實料、味美價廉、童叟無欺,今天承蒙陳司令看得起,在小店包席,戴某不勝光彩,命令廚師精心準備,不敢有一點疏忽,請各位賞光品嚐”

看着胖老闆的窘相,衆人暗笑,都是老熟人,這場子得幫着撐起來,紛紛舉箸勸菜,八路軍將領們陪同也是熱情招呼,氣氛又活躍了不少。

陳海松指着屋裡的電燈對楊寶丰、楊寶恆和電廠經理張連仲敬酒:“深夜歡聚,賴此照明,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讓我等感念楊帥的桑梓情深,來,爲楊帥敬一杯。”

楊寶丰勉強站起身來,卻不肯喝,不顧夫人的提醒憤憤不平地說:“按小六子的說法,楊宇霆、常蔭槐兩人朋比爲奸,勾結日本人反對東北易幟,故被果斷處決。這樣的民族罪人也值得陳將軍感念緬懷嗎?”說罷,置酒於桌上,坐在椅子上盯着陳海松看。

楊宇霆兩人被殺後世都難有公論,陳海松又怎麼能爲他平反昭雪,不過楊宇霆的確是個人才,安慰道:“海松是晚輩,是外人,對東北的官場權謀、人事變遷所知不多,不好發表什麼意見。不過作爲軍人我卻佩服楊帥是個煙酒不沾,沒有不良嗜好的正統軍人,一生自負好勝。聽說年輕時爲練騎術,半夜偷着騎馬還被戰馬咬傷過。領兵後,對違例士兵不論親疏,嚴加處罰,經常深夜搞緊急集合,從嚴訓練,統帥的部隊戰鬥力都很強。

作爲東北軍總參議協助張作霖做了許多富有遠見、有利於東北軍、東北人民的好事。”

“他還做過有利於東北的事?做好事還會被殺?”

“楊先生何必想不開,自古權力鬥爭最爲卑鄙殘酷,哪裡有是非曲直可以澄清。功過自在人心。在我看來,楊帥之死是中國封建社會種種弊端的集中反映,楊帥出國留過洋,深受現代國家民主政治和現代軍事思想的影響,在奉軍中大膽推行,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受到了同僚、上司的嫉恨。

皇姑屯後,他對張學良的懈怠、不務正業、缺乏戰略眼光極爲憤慨,倚老賣老動輒訓斥,毫不留情,初衷是好的,方法過於跋扈,讓家天下的張學良無法忍受,只好自毀長城。據說張學良也是非常後悔,優撫楊、常兩家,繼續按楊帥的方略發展東北。可惜東北軍中再無楊帥這樣有眼光、有魄力、有擔當的帥才主持,九一八後竟不戰而逃,想來楊帥也是難辭其咎呀”

“小六子願意將家業讓與日本人,與我大哥何干?”

“楊先生此言差異,東北是張家的嗎?不是,是東北人民的?是中國的任何人也沒有理由把國土人民隨意拋棄。任何一個東北人包括在座諸位都不能覺得東北是張家的、跟自己沒關係,這只是一種自我欺騙,給自己找的不抗日的理由。在座每個人都是東北大地的主人,沒有你們的辛勤勞作,哪來的東北的富饒美麗?沒有你們的挺身而出,哪裡來的驅逐倭寇、消滅漢奸?

我說楊先生難辭其咎是說他可以善加規勸,改變態度方式,留下有用之身,有他在或許九一八就是另一個局面也未可知呀。最少以他的剛烈絕不會兵力兵器佔優的情況下放棄抵抗,十幾萬人不戰而退,把兩千萬東北人民置於水深火熱之中。”

“那是肯定,家兄現在要是活着也就是52、3歲正當壯年,以他的自負和嚴厲,東北軍絕不會潰不成軍。那些行伍出身的、講武堂出身的就是嫉妒我哥他們留學派,百般壓制阻撓,他們上位了,一個個都成了投降派,現在長春城裡都是這羣王八草的混蛋。

哎,九年了,家兄一直蒙受不白之冤,連累的我們也是心灰意懶,不問政事。你剛纔說家兄做過許多好事,我還是頭次聽說,不妨說來聽聽。”

“海松也是聽說,我感覺一個有頭腦的管理者首要的是發展民生,讓轄區裡的百姓安居樂業,楊帥鼓勵現代工業的引進,創辦了許多企業,滿足了社會的需求、改進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培養了大批產業工人。制定田賦制度,從軍閥、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開墾的荒地讓農民耕種、鼓勵內地移民充實東北人口發展生產,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對此功不可沒。

其次是要發展國防,訓練出精兵、可戰之兵,他積極發展國防工業督辦奉天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使奉軍擁有比中央軍還要先進的自制武器,培養了我國自己的軍工基地和產業工人。他還一手建立東北海軍,使奉軍軍種體系完備,可以聯合作戰,相當有遠見。

最後是對潛在的敵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楊帥一直不同意在東北實行中日‘雜居’,限制日本關東軍的活動範圍,修築聯通各縣的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再受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的挾制,一旦戰爭起來,可以用公路與日軍周旋。

他的這些做法直到現在許多軍閥實力派還沒有意識到,我只能說他是個人才,中國像他這樣有遠見並能把遠見變成現實利益的的人才太少了。他走了,而他嘔心瀝血的建設成就都被無能的張學良拱手讓給了日本侵略者,巨大的兵工廠、軍艦、飛機、坦克、大炮、遍佈三省的運輸網、成規模的工業、農業、礦山,都成了日本人繼續侵略中國的戰爭物資。所以我是真的爲楊帥的英年早逝而痛心的。”

說着傷感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楊寶丰也端起酒杯,舉到陳海松面前感慨地說:“大哥去世九年了,今天我才從你嘴裡聽到對大哥公正的評價,也知道了大哥的所作所爲,我替大哥敬你一杯。”

陳海松又給自己滿上,端起酒杯和楊寶丰、楊寶衡碰了一下:“我說過功過自在人心,對國家民族有功的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現在感嘆已經於事無補,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補救,讓楊帥心中富國強兵、造福百姓的願望早日實現。楊家不能置身事外呀”

“家兄是個錚錚硬漢,我們也不是軟骨頭,貴軍所需蛇山溝楊家願意無償支援。”

“好,八路軍來到東北就是幫助東北人民重拾抗日信心,舉起抗日大旗、武裝不願做亡國奴的東北民衆。只有民衆參與各界支持,才能鼓勵日本侵略者和漢奸賣國賊,東北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你們的態度讓我很受鼓舞。來,幹”

坐在陳海松旁邊的商業協會會長徐嘉林聽了他們的交談,很欽佩這個年輕將軍的獨特見識,轉過臉來問抽空喝兩口茶的陳海松:“老朽有一事不明,還請陳將軍釋疑。”

“老先生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我們共產黨人襟懷坦白、光明磊落,海松正要當面聆聽教誨。”

“不知將軍統兵幾何?在東北滯留多久?”

“老先生是懷疑我軍實力、懷疑我軍抗日決心?”

“人老了,難免有些顧慮,家大業大,總要慎重些的好。老朽不敢懷疑八路軍的實力和誠意,但吃過一次虧就不肯再吃第二次虧了。”

第74章 東北聯軍我也要第325章 囊中之物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6章 夜襲第547章 尋求逆轉第450章 戰術變化第3章 看誰狠第373章 小野露餡第236章 南洋軍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46章 民兵隊和無坐力炮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48章 戰後大勢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68章 各方反應第348章 對策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222章 第四戰區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63章 今非昔比第148章 戰役計劃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國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62章 分兵發展第520章 可憐的猶太人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148章 戰役計劃第49章 露出破綻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26章 戰術推演第414章 視察共軍防區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19章 繁忙的一天(3)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368章 新疆的歸屬第372章 小野偷襲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618章 海軍基地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590章 關東軍的態度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282章 臨別寄語第559章 重建三戰區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53章 決戰3第383章 調虎離山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79章 遭遇戰第134章 揮出鐵拳第247章 河防失守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97章 土匪逞兇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9章 盤點家底第593章 稻田讓步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27章 撤離廣靈第60章 解放思想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
第74章 東北聯軍我也要第325章 囊中之物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6章 夜襲第547章 尋求逆轉第450章 戰術變化第3章 看誰狠第373章 小野露餡第236章 南洋軍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46章 民兵隊和無坐力炮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48章 戰後大勢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68章 各方反應第348章 對策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222章 第四戰區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63章 今非昔比第148章 戰役計劃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國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62章 分兵發展第520章 可憐的猶太人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148章 戰役計劃第49章 露出破綻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26章 戰術推演第414章 視察共軍防區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19章 繁忙的一天(3)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368章 新疆的歸屬第372章 小野偷襲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618章 海軍基地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590章 關東軍的態度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282章 臨別寄語第559章 重建三戰區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53章 決戰3第383章 調虎離山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79章 遭遇戰第134章 揮出鐵拳第247章 河防失守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97章 土匪逞兇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9章 盤點家底第593章 稻田讓步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27章 撤離廣靈第60章 解放思想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