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取之於民

陳海松在重慶大搞統一戰線時,陝西省的軍政調整已經在朱德、葉劍英、林伯渠、徐特立、汪峰等人主持下完成,組織省政府委員開會明確施政綱領、擬定發展規劃後負責八路軍作戰指揮的朱德、葉劍英計劃把軍務交給蕭勁光、政務交給林伯渠、統戰工作交給徐特立後就要返回延安,得知陳海松路過怎麼能放,急忙把他叫來幫忙指導一下。

這麼多黨內黨外的同志陳海松都是第一次見,卻並不陌生,前世他在陝西生活多年對民國年間陝西經歷的革命黨反袁逐陸、靖國軍反段倒陳、參與直奉戰爭出兵河南引來鎮嵩軍、二虎守長安、反對馮玉祥、參加中原大戰、反對蔣介石、直至西安事變印象深刻。

他參加革命的第二年,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新一師活捉了一箇中將師長,雖然此人被俘後幫助紅軍獲得了大量藥品彈藥還是被張國燾下令公審處決,就是曾任20多萬陝軍總司令的嶽維峻。現在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也是這個師起義的排長。

陝軍由資產階級民主派、地方豪強的刀客爲骨幹,有很強的自保、排外傾向,內部卻又各行其是互不統屬,好不容易出了個德高望重能力出衆的胡景翼整合了陝軍殺進中原打敗了吳佩孚趕走了溥儀卻又英年早逝,此後再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性格倔強的陝西冷娃們揉搓在一起。嶽維峻、孫嶽、楊虎城、孫蔚如等也僅僅是被馮玉祥、蔣介石扶持的臨時代理人。

辛亥革命以來的陝西就是不斷攻伐、連年混戰的苦難歷史。頂峰時期的26年匪性十足的鎮嵩軍把西安圍困了整整八個月,城外十室九空數十萬人死難,城內更是飢寒交迫,以麩糠、油渣、樹皮,甚至將牛皮製品煮了充腹,餓、病、凍、戰死的軍民有五萬多人。

由於不得出城安葬,只好在皇城東北角空地上掘兩個大坑,草草掩埋。坑小屍多,不得不層層疊壓,其情狀極爲悽慘。以自然條件優越文化深厚農商發達聞名天下的關中經過這連年的兵禍苦不堪言。好在楊虎城主政的幾年裡休養生息注重教育、民生。使得關中粗安。

西安事變後顧祝同、蔣鼎文相繼坐鎮西安對延安封鎖,橫徵暴斂,社會經濟再遭摧殘。抗戰後大批中原民衆遷來關中得不到安置,生活窘迫與當地民衆衝突不斷。聚衆爲匪者頗多。

陳海松靜靜地聽着李虎臣、杜斌丞、王子元、王捷三、辛樹幟等人的情況介紹和出臺的經濟、教育恢復計劃,感覺得到這些陝西本地官員對於過去苦難經歷的痛恨、希望社會安定、遠離戰亂破壞的良好願望,把全部的熱情都集中到教育、水利、交通、商貿發展上來。

朱老總看大家都介紹完了,笑着說:“陳海松是文武兼備、黨政全能的大能人,張掖、歸綏根據地的創建者,那裡的發展薛雲龍給大家介紹過,剛好他路過被我抓來了,聽聽他的建議對陝西的穩定發展肯定是有益的。海松,你也聽了半天了,就提提意見吧。”

陳海松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來。雖然他的職務挺高可歲數最小,就連最年輕的習仲勳也比他大三四個月。謙遜地說:“各位的發言和設想我都認真聽了,你們對陝西的情況比我熟,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其實是不應該對陝西的發展發表什麼意見的。

不過我一直認爲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實是相同的,中國各地的問題也是基本一致的,各地百姓的願望都是一樣的,他們的要求其實並不高,擁有自己的土地、有不錯的收成,沒有官府、惡霸的高額賦稅、地租的盤削。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淡淡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

見大家都頻頻點頭,他繼續說:“我們的民主政府不同於封建制度下的官衙、不同於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以搜刮民脂民膏、作威作福爲目的,而是以爲轄區內各階層民衆服務,幫助他們擺脫貧困、遠離苦難、保障他們擁有參政權、受教育權、勞動權爲宗旨的新型政府。

抱着這樣的目的,我想我們的工作目標就很明確了。就是儘量地減輕農民、商人沉重的賦稅地租、減少徭役兵役安心從事自己的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指導廣大農民改進農業生產技術、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發展養殖業豐富市場增加收入。政府投資改造縣鄉公路連接到村方便農副產品流通,創辦中小學校讓寒門子弟也能接受免費教育。”

鄧寶珊等確實聽說過歸綏民主政府的做法,可真做起來很難,他忍不住問道:“歸綏的政策我們知道一些,我們感到最大的特點就是政府花了很大的代價下了很大的氣力把老百姓的事都管起來了,這當然好,可政府哪來的錢、哪來那麼多糧食?

修路、修渠、修工廠、蓋學校過去都是富裕鄉紳、有德商人私人投資去做,還要給政府交錢,如今富商大戶都跟着蔣鼎文跑了,政府府庫空空救援孤苦都力不從心,我們有水利、道路、教育的發展計劃,正在籌集費用,你又說不要攤派徭役,勞力怎麼解決?”

陳海松知道這些舊官員習慣於鬆散式的粗放管理,對新政府的親民爲民政策並不熟悉,也缺乏組織民衆的經驗,陝西是第一個國統區裡的省級民主政府,其成敗決定着共產黨主導的民主政治、社會改造事業的前途,具有試驗田、示範區的作用,影響很大。

他耐心地說:“中國社會長期停滯不前、經濟落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級官府沒有爲百姓服務的意識、沒有組織民衆的願望和能力、不掌握用經濟手段發展經濟的方法。

我們成立民主政府就是要改變官府不作爲、胡作爲的陋習,用行政手段把民衆組織起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大家現在已經有了這個意識和願望,缺的就是具體實施的方法。

薛雲龍告訴了大家一些張掖、綏遠的做法,我覺得是可以借鑑的。

發展經濟確實離不開資金、技術、物資、勞力,單個來看都是花錢費力的事,可是如果綜合起來就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同時發展。

就比如說資金,一提到錢大家就想到增加稅種稅率,民衆本身就很苦了他拿什麼來交稅?逼着民衆賣兒賣女、賣房子賣地那我們還叫什麼民主政府?只有減稅才能減輕民衆負擔,他們纔有餘力去種地、去經商,生產上去了、流通搞活了,稅收自然也就上去了。

那麼搞建設的資金從哪裡來呢?我聽南漢宸廳長的計劃裡希望綏遠、張掖支援幾百萬元用於建設啓動,我看是可以的。但這畢竟有限,更主要的還是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中國的鄉紳、商人、官員都有大量金銀,卻都埋在地下防災,實在是有些浪費了。

政府有責任改變民衆的落後觀念,調動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下大力氣深入宣傳政府的發展計劃、宣傳經濟發展利國利民的道理,一方面成立陝西省建設銀行,把儲蓄點辦到各縣各鄉鎮,通過較高的利息吸引民間資本入儲,集中這些資金建設水利、公路設施。

另一方面成立若干個前景廣闊的股份制公司,向全社會募集股本,承諾分紅比例,吸收大戶的閒散資金,甚至於可以用他們的存糧折算入股,這樣一來,資金、糧食就都有了。

還有第三個辦法就是以省政府的名義發行一年期兩年期的建設公債,建設發電廠、煤礦、紡織廠、糧食加工廠、肉食加工廠、服裝加工廠、藥廠,運到大後方去獲利。只要各位省政府委員帶頭認購,動員自己的親屬認購,我相信民衆就會打消顧慮緊緊跟隨。

當然有些人會對我黨的經濟政策產生顧慮,朱老總、葉老總都在這裡,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共產黨絕不是傳說中的共產共妻、消滅有產階級,發展地方經濟也絕不是爲了搜刮錢財,我們的宗旨就是讓國家強盛、讓經濟繁榮、讓百姓富裕、讓社會進步,此外別無所求!”

一席話說得大家長出了一口氣,愁死人的關鍵問題竟可以這樣解決,想想也是,自己家裡就有若干積蓄、很多的存糧,拿出來折成股份坐收紅利豈不比爛在庫裡強多了嗎?既有實際利益也支持了發展大計,真真是名利雙收呀!回去就動員家裡親朋盤盤家底認購公債!

建設廳長王子元曾是于右任、胡景翼的得力助手,主持修通豫陝公路、出任過青海民政廳長,出任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籌備主任,爲辛樹幟校長打下了紮實基礎。抗戰後報國無門隱居鄉下致力於鄉村教育與基督教事業,被李虎臣、鄧寶珊、葉劍英再三邀請而出山。

48歲的他很想在有生之年爲家鄉做些實事,欣然接受建設廳的重任,可上任才知道楊虎城積攢的那點家底早被蔣鼎文挪用一空,有錢的富戶跑了個精光,讓他無限惆悵。沒想到這個共產黨的高級幹部竟有如此多的辦法,真是碰到福星了,他高興地說:

“太好了,我原本準備變賣老家的田產、房產,再到親朋那裡借上一些先幹出一兩件事情的,沒想到陳將軍出了這樣的好點子,我相信資金糧食都可以順利解決。建設廳計劃利用農閒時節把水利專家李儀祉組織修築的渭惠渠工程接着搞起來,把17萬畝的澆灌面積擴大到60萬畝,南廳長你可要抓緊募集資金,我好召集勞力開工建設!”。。)

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107章 化險爲夷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41章 板垣徵四郎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195章 第八師團第602章 恩威並用第55章 旱地育苗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1章 延安會友2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513章 交涉物資第12章 期待輝煌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419章 瓊崖現狀第155章 黃埔精神第62章 死裡逃生第231章 抗登陸部署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12章 紅軍的主張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102章 廬山4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79章 遭遇戰第601章 粗鄙淺薄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600章 睡獅當醒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469章 地空配合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387章 橋本羣的對策第69章 要去蘇聯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82章 比拼技術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186章 草包參總第372章 小野偷襲第5章 謀劃勝利2第465章 進攻遇挫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8章 回到張掖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95章 天津38師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50章 屯兵王家灣第116章 漫天血雨第74章 東北聯軍我也要第45章 驚動延安3第91章 抗日誓師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30章 統一戰線第76章 峨堡會談1第465章 進攻遇挫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642章 無人領取的勳章第373章 小野露餡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615章 藤堂入席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402章 飛天大俠第8章 李家營子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24章 接收平型關
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107章 化險爲夷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41章 板垣徵四郎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195章 第八師團第602章 恩威並用第55章 旱地育苗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1章 延安會友2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513章 交涉物資第12章 期待輝煌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419章 瓊崖現狀第155章 黃埔精神第62章 死裡逃生第231章 抗登陸部署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12章 紅軍的主張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102章 廬山4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79章 遭遇戰第601章 粗鄙淺薄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600章 睡獅當醒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469章 地空配合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387章 橋本羣的對策第69章 要去蘇聯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82章 比拼技術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186章 草包參總第372章 小野偷襲第5章 謀劃勝利2第465章 進攻遇挫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8章 回到張掖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95章 天津38師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50章 屯兵王家灣第116章 漫天血雨第74章 東北聯軍我也要第45章 驚動延安3第91章 抗日誓師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30章 統一戰線第76章 峨堡會談1第465章 進攻遇挫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642章 無人領取的勳章第373章 小野露餡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615章 藤堂入席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402章 飛天大俠第8章 李家營子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24章 接收平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