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重建三戰區

兩天來在王若飛、胡適、聞一多、沃森、斯諾等人陪同下忙於瞭解國內作戰最新進展、會見華僑領袖、拜訪金融界、工商製造業巨頭、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首領的陳海松接到大使館轉送的國內電報,很是吃驚,一向防共、限共、溶共的蔣先生是怎麼了?對如此寬容?

竟然把他的統治根本江浙交給自己打理,要知道三個月前他還勒令新四軍駐平江、岳陽、衡陽等地的辦事處撤離,新華報社被暴徒搗毀,八路軍軍餉全部斷絕,要求八路軍離開江南,現在委以重任是對自己極度地信任還是對戰場形勢極度地無奈?讓他躊躇了很久不能定奪。

黨的力量藉此擴展到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無疑具有戰略性的意義,然而進入該地區發展根據地、堅持對日作戰沒有強大的軍隊是不行的,名義上存在的10、24、32集團軍各部長官大部分調離、部隊缺額巨大、士兵缺乏訓練,要想生存下去,不輸入新鮮血液肯定是不行的,重建五個集團軍至少要有十萬主力部隊搭起骨架,蔣先生不會給他部隊,給的部隊也不敢用,只能調動江南江北第七戰區、甚至是第二、第八戰區的八路軍建制部隊。

這無疑會影響華北地區的戰略部署,江北部隊南下、華北部隊入淮,牽扯麪實在太大。八路軍有限的兵力被攤薄對日作戰將捉襟見肘。他一根一根地吸着煙,反覆權衡着利弊,隱隱感到蔣先生要放棄武漢了。準備把抗日的責任大部分扔給八路軍。回西南去養精蓄銳了。

國家的國際形象將由此受到嚴重損害。怎麼辦?還像前世一樣國共兩黨都忙於發展自己的力量,極力避免主動向日軍發動反攻,拖到美蘇英法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纔開始反攻?

不行!自己兩年多的佈局爲的就是改變這個歷史進程,扭轉淪爲戰爭看客、成爲戰後利益分配受害者的屈辱局面,國民黨他沒有能力改變,以維護國家人民利益爲宗旨的卻有責任肩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以民族利益爲重挺身而出,站在抗日戰場的最前沿。

他一直認爲國共兩黨的競爭不是抗戰結束後纔開始的。其基礎是在抗戰中逐步積累的,軍隊因爲在敵後鬥爭經受了殘酷的考驗,戰鬥意志和技能優於,反觀自武漢失守後採取消極的防守戰略,因日軍陷入太平洋作戰中而苟且偷安,助長了與無能。高品質更新

雖然在美國、英國的逼迫下組織了遠征軍表現出一定戰鬥力,然而整體實力並沒有因爲大量外援、先進裝備的列裝而有質的提高,當兩支軍隊在中原相遇,暴露出這支44年大敗於日軍的還是一支落後的軍閥武裝,兩年多的時間裡四百萬大軍一敗塗地退出大陸。

這一世差距更加明顯。因爲他這隻蝴蝶的煽動,八路軍不僅作戰方式、裝備水平、指揮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支撐軍隊作戰的物質基礎也極爲雄厚,僅抗戰第一年繳獲的武器輜重就夠八路軍用兩年的,飛機、坦克、大炮、艦艇早早出現在人民軍隊的作戰序列裡。

而工業基地的創建與發展、被忽視的大批逃亡的青年學生、流浪的難民、獲救的勞工成了根據地經濟發展的寶貴勞動力、知識分子、產業工人,現代工業從無到有改變着中國社會和經濟實力,蘇聯、德國、美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加入提升了中國工業的製造能力和生產水平。

而領導這一開天闢地偉大變革的中國也提前統一了思想、確立了奮鬥的目標,早早擺脫了教條主義、宗派主義、階級鬥爭理論的干擾,思想、組織、作風建設走向正規,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各階層的認可與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了這樣的基礎和超越前世的戰果,暮氣沉沉的國民黨及其軍隊已經在民心士氣、經濟軍事實力上落後於開明、進取、清廉、高效的抗日民主政府、八路軍各軍區部隊。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再有四五年,不用到抗戰結束就能在追求光明富強的民衆的支持下,希望中國發揮更大作用的國際社會推動下走上中國政治的中心,引領全國人民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自己作爲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參與者有什麼好顧慮的,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第三戰區的地形地貌非常適合自己新五軍佟毅第三師這樣的山地部隊行動,在蔣先生及其手下眼裡猛如虎狼的13軍其實破綻百出,只是遇見顧祝同之流才成就了澤田茂豎子威名。

雖然王凱的特戰一大隊北上蒙古佈局迴歸,張峰的特戰二大隊南下瓊崖謀劃南洋,可孫飛手裡還有海軍陸戰隊、張振宇手裡還有特種突擊營,面對3個守備隊1個鐵道兵團癱瘓浙贛鐵路運輸、奪取鬼子衢州、上饒據點,隔斷鬼子江浙與13軍的聯繫並不困難。

有了新的地盤就能夠組織起無助的民衆,淬鍊出現代化強大軍隊,通過越來越大規模的反攻作戰贏得國內各階層、各社會團體的理解、支持和擁護,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信任,爲新中國的創建打下堅實基礎,這樣的機會必須牢牢把握,再苦再難也不能放棄。

他立即發電報給延安,分析了抗日戰場出現的新變化,闡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蘇南張雲逸、譚震林新五軍、皖南王峰、丁旺財新八軍、江北粟裕、劉炎89軍及皖南地方部隊、華南軍區孫飛、歐陽毅部隊、李濤華中地方部隊、祁清榮炮兵第三師、林國虎飛行第二師,張強兵工廠、劉青山戰區總醫院統一劃歸第三戰區管理,創建更大規模的東南抗日根據地。組建不少於30萬正規陸海空軍。50萬地方部隊。成爲我軍戰略反攻的重兵集團。

爲此華北各軍區抽調黨政幹部兩萬人南下徽州,華東、華中地下黨前往上饒集中學習創建敵後根據地、發動羣衆建設民主政權、恢復社會經濟秩序、地方武裝的相關政治、經濟、社會政策,打下堅實的羣衆基礎和物質基礎,爲徹底掌控華東、華中、華南創造條件。

中央對我黨力量有機會重返江西蘇區相當意外也非常高興,雖然條件艱苦困難很多,可有陳海松這個文武全才在那裡掌舵他們也是放心的。回電同意陳海松的建議,並任命他爲江南局副書記、江南軍委會書記,與周恩來同志一道把長江以南我黨軍政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穩固的抗日堡壘,與中原局、陳雲西北局、彭真華北局、張國燾東北局相互策應、彼此支持,共同推進黨的事業在全國蓬勃發展。

得到中央的支持,陳海松放下心來,回電蔣先生提出第三戰區兵力單薄,敵軍實力強大,需要粵東兵團的大力支持和策應,惠陽以東地區應納入三戰區管理;滯留浙贛蘇皖地區的部隊應編入戰區作戰序列,如有心離去絕不勉強;戰區生存需要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戰區將在轄區內組建社會各階層廣泛參加的抗日民主政府。人不超過三分之一,政府主席由德高望重的無黨派人士擔任;國民政府需承擔20萬軍隊、2萬地方政府官員的薪餉。

蔣先生遲遲不見陳海松迴應正着急。見着回電還算滿意,這小子經歷了一番磨折總算有了長進,沒有像以前一樣獅子大張口要編制要裝備要補給,只是要求負擔編制內薪酬和建立民主政權,這些是他每次出掌戰區都會提出的條件,從執行效果來看作用很是積極,批准。

至於粵東從第四戰區劃出多少有些猶豫,忙跟張發奎溝通,張發奎憑藉着夏威的16集團軍剛剛打退5、18師團對韶關的進攻,正忙着在粵北整頓部隊、佈置防線,不足十萬人的戰區兵力確實無力兼顧粵東,遂同意把惠陽以東的潮汕梅地區撥給第三戰區管轄。

陳海松得到明確答覆後,立即命令第七戰區參謀長張振宇率領新五軍、新八軍、戰區特種部隊、華東空軍重建第三戰區,聯繫華南孫飛所部協同作戰,收攏戰區內打散的部隊,恢復其建制,整編其兵力,部署對敵上饒、衢州兩個重要目標的打擊,迅速截斷敵後路,摧毀敵海空軍力量,支援正面戰場的作戰,努力保住南昌、信陽、武漢不失。

同時把戰區作戰計劃向蔣先生報告,保證兩天內消滅敵空軍力量、三天內截斷西進兵團的後路,希望軍委會保持信心、頑強堅持、全力防守,共同贏得最大規模會戰的最後勝利。

蔣先生、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陳誠、張治中、熊式輝等人正在籌劃逐步放棄九江、信陽、退向武漢,視戰場情況做好退出武漢的準備,接到陳海松的回電面面相覷,此子萬里之外竟能遙控國內作戰,雷厲風行、說動就動,兩天就要消滅鬼子空中力量,跟說夢話一樣簡單,莫非要把飛虎師全都調過來?三天截斷輜重運輸,難道特戰隊全體出動?

你早幹什麼去了!你一開始就出動,能死這麼多人、丟這麼大的國土嗎?這不是典型的坐山觀虎鬥、最後來吃肉嗎?蔣先生心裡那個氣喲,實在陰險,讓黨國丟了大臉,他纔出面收拾敗局,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社會聲譽和軍事、物質實惠。

張治中忙說讓黨國丟臉的是黨國的將領,如果沒有現在出面黨國還要丟更大的臉,政治利益、社會聲譽不能指望別人要靠自己去奮鬥,說實話人家的飛機、大炮、特戰隊都是人家自己積攢訓練出來的,沒有得到一點補充,憑什麼想用就用,不給就罵!

自己花巨資購買的飛機完全靠蘇聯志願者、美國、南洋招募來的飛行員支撐,自己的飛行員始終難以發揮出主力作用,買來的重炮即用即耗得不到及時補充。我真羨慕陳海松能不斷地從鬼子手裡搶來裝備、搶來物資,不像將領一個個坐在後方等着吃喝。

三個集團軍做不到的事人家要在兩天內完成,兵力估計不超過一個軍兩萬人,我一點都不懷疑他們有這個能力,只是很想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來實現的。我覺得陳明仁不應該調回來而應該繼續留在浙贛好好學學,他是三戰區表現最好的,原因就在是在七戰區的受訓經歷,有這種經歷的53軍、74軍、59軍、68軍表現都很好,不能不說的管理方式、訓練方式、作戰方式有其獨到的地方,該學應該虛心去學,不妨多派些部隊過去。

白崇禧對此觀點很支持,同時也點燃了他強烈的殺敵意願,建議撤退計劃可以適當延後,陳郎既然出手,一定是連續刁鑽的組合拳,估計江南、浙東、浙西、贛東北、甚至於粵東、閩東、南京、上海都會有動靜,敵人肯定會顧此失彼、首尾難救,13軍將陷入混亂,或許真的可以調集薛嶽兵團對敵實手割包圍,在飛虎師的支援下實現逆轉,一三五七九戰區全面轉入反攻,敵正面的2軍11軍久戰疲敝、兵力有限,則華中日軍覆滅可期。

一時間似乎中國戰場將要再次出現戲劇性轉折,空前的損失後空前的勝利正在向咬牙堅持的中國政府和軍隊走來,褒獎他們的頑強與不屈。可是此時的蔣先生已經堅定了退守的決心,就算三戰區有所突破,2、11、13軍主力還是要去搏殺,損耗的還是黨國的力量。

孫飛在惠陽幹掉了104師團,吊起了黨國上下的胃口,四戰區投入全部力量圍殲18師團,結果被人家打了個反包圍差點全軍覆沒,這都是陷阱,就算不是八路軍有意所爲,可他們可以做到的事就算是兵力強大也不一定能夠做到,目前狀況下沒有必要去圖這個抗日虛名,既然肯出手還是讓他們去拼殺,撤回去養精蓄銳吧!(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書友跋峰寒寒、bure8571的月票支持,bure8571的評價票支持,祝你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家庭幸福!

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7章 相逢一笑1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15章 連夜行動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60章 延安會議第24章 迎接考驗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15章 山西局勢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577章 13軍的任務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24章 澎湖基地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82章 張掖城裡第570章 無奈回撤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360章 重錘敲擊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41章 懲治惡魔第5章 抉擇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159章 18軍登陸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83章 演習1第47章 攻入魔窟第47章 相逢一笑1第284章 天太冷了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22章 板垣爭先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636章 聯合起來第107章 化險爲夷第284章 天太冷了第592章 奇異的聯合第450章 戰術變化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281章 人事變動第27章 別不服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7章 奪寨第68章 王明回國第310章 減租減息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33章 戰亂離人第445章 村口衝突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7章 膽大包天第392章 引火燒身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9章 甕中捉鱉第17章 表裡山河第62章 分兵發展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27章 代價慘重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81章 受領任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145章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637章 浙北惡化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14章 過河抗日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106章 露餡了
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7章 相逢一笑1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15章 連夜行動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60章 延安會議第24章 迎接考驗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15章 山西局勢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577章 13軍的任務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24章 澎湖基地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82章 張掖城裡第570章 無奈回撤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360章 重錘敲擊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41章 懲治惡魔第5章 抉擇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159章 18軍登陸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83章 演習1第47章 攻入魔窟第47章 相逢一笑1第284章 天太冷了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22章 板垣爭先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636章 聯合起來第107章 化險爲夷第284章 天太冷了第592章 奇異的聯合第450章 戰術變化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281章 人事變動第27章 別不服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7章 奪寨第68章 王明回國第310章 減租減息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33章 戰亂離人第445章 村口衝突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7章 膽大包天第392章 引火燒身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9章 甕中捉鱉第17章 表裡山河第62章 分兵發展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27章 代價慘重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81章 受領任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145章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637章 浙北惡化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14章 過河抗日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106章 露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