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遭遇戰

化裝成鬼子的連長鄭江驚出一身汗,想了想在一個戰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那戰士向東而去。他又在另一個戰士耳邊說了幾句,那戰士翻下站臺、鑽過火車和另一側站臺向南邊去了。他又向站在站臺上的戰士們比劃了幾個手勢,二十多個揹着步槍的戰士返身回到站房裡,一排、二排的戰士漸漸向中間悶罐車廂靠攏過來。

韓亮聽見了排長的喊話,看見了連長的手勢:向中間靠攏準備戰鬥,用手榴彈。一個大隊對一個連,這要在晉綏軍扔下槍早跑了。這八路軍就是牛,一點都不怯,真爺們!自己要在房頂上執行狙擊任務,不然在站臺上和敵人短兵相接,憑自己的武術功底還不弄死他十幾個。心裡想着還是把槍口移動到司機停下腳步的悶罐車車門上。

伴隨着沉重的鐵門的滑動聲,一個鬼子中尉露出頭來喝問着什麼,剛纔還趾高氣揚的司機又是鞠躬又是陪着笑臉諂媚地報告了幾句什麼,那鬼子軍官回到悶罐裡。一會兒幾個鬼子兵跳下車、站在門邊警戒,幾個軍官跟着跳下了火車,詢問發生什麼事。一排長指手畫腳地說、二鬼子司機點頭哈腰地翻譯,幾個鬼子軍官湊在一起嘀咕了一會兒,一個鬼子大尉對着兩邊吹起哨子,十幾節悶罐車門響起來,穿着大衣的鬼子兵們陸續跳下車,踢腿甩胳膊的活動着身體。

鬼子軍官發現站臺上站着許多帝國士兵卻沒一個過來行禮報告情況的很納悶,用日語衝戰士們喊着什麼。韓亮一看,壞菜了,咱部隊懂日語的都調到偵察連、特務隊去了,誰知道這個少佐在喊什麼,打吧。不等連長下令一顆7.62口徑的子彈就鑽進了發現情況不對的鬼子少佐的胸膛,隨後老王也撂倒了一個大尉,站臺一下亂成一團。

鄭江大喊一聲打,攥了半天的手雷在腿上一磕,隨手扔進車廂,接着又扔了一顆,拔出20響駁殼槍,乒乒乓乓地對這持槍的鬼子打起來。王建一把拽過司機,手裡多了一把駁殼槍,以二鬼子司機爲掩護,打死幾個軍官,邊打邊撤,退回到站房前。早有準備的戰士們把一顆顆手雷、手榴彈扔進車廂裡、站臺人羣裡。

韓亮發現司機樓裡還有一個司機,矮小粗壯、滿臉橫肉、留着仁丹胡、帶着戰鬥帽,站在小鐵門前向後張望。發現打了起來,猶豫了一下想啓動火車離開。剛轉過身,韓亮的子彈就打在他的後背上,巨大的衝力將他推進狹小的駕駛樓,身體經過碰撞仰面倒在地上,顯現出胸前杯口大的創面。

接連的爆炸讓站臺上驚慌失措的小鬼子意識到遭遇敵襲,下級軍官拔出軍刀嘶叫着命令衝擊,被不知哪裡飛來的子彈打的頭碎胸炸。這些野戰炮兵根本沒有想到會在皇軍控制的車站上遇襲,毫無防備,再加上炮兵部隊本身就缺乏自衛武器,聽見哨子響以爲是下車上廁所、活動身體,不多的武器也沒帶下來。站臺上雖然人數佔優,可碰到不要命的八路軍劈頭蓋臉的亂拳,很難奪回主動權。有些勇敢的向戰士們撲來、有些理智的想爬回車廂取武器、有些膽小的鑽到火車下逃避打擊。

手雷、駁殼槍一響,提前回到站房裡換槍的戰士們端着衝鋒槍、機槍衝進戰團,把衝過來的成片撂倒,揹着步槍的戰士退到後邊,用手雷往車廂裡、人堆裡扔。手雷扔完了端起插着刺刀的步槍衝向手無寸鐵的日本兵。不一會兒鄭江派人召回的三排、四排趕了回來,八挺機槍、60把刺刀從東、南兩個方向加入到圍殲作戰中。

一節車廂的鐵門邊終於架起一挺歪把子機槍,5發的短點射一下打倒兩名衝過來的戰士。鄭江高聲喊着手榴彈,一名老兵將一枚手榴彈扔進了車廂,沒想到又被踢了出來,炸倒兩名亂竄的鬼子。機槍繼續咆哮着,又打倒幾名戰士,壓制住衝擊的八路軍。

韓亮咬牙切齒地把槍口指向面目猙獰、不停哇哇怪叫、身體不停晃動的鬼子射手,一槍打在那傢伙的鎖骨上,連同肺部、頸部被打爛,栽倒在一旁。又一個鬼子剛把歪倒的機槍架好,被另一個方向飛來的一顆子彈打碎了腦殼。

韓亮向不遠處的老王投去欽佩的目光,發現又有機槍出現,毫不遲疑的據槍、瞄準、擊發、退殼、上膛、再擊發,兩人不停地射擊,讓鬼子不多的幾挺機槍和步槍徹底啞火,站臺上負隅頑抗的敵人被很快肅清。鄭江立即指揮站臺上的八路軍戰士逼近各車廂門,靠攏過去繼續用手榴彈消滅沒來得及下車的鬼子。

房頂上的老王發現不少鬼子已經溜下月臺,藉着暗夜逃離或用三八步槍向八路軍戰士們偷襲射擊,打傷了好幾個戰士,忙招呼韓亮向車底觀察搜素,接連開槍命中。韓亮也慢慢適應了車下的昏暗,藉助另一側站臺上的燈光,尋找晃動的人影,採用模糊射擊原理,不求打準、只要打中基本就令對方失去戰鬥力。

沉悶的槍聲、野獸般的哀號伴隨着列車上此起彼伏的爆炸、不遠處零星槍聲,宣告這場站臺遭遇戰以勇敢果斷的中國軍隊勝利而告終。

完成外圍肅清殘敵任務的三排、四排慢慢靠攏過來,受了點輕傷的鄭江簡單包紮後,審問二鬼子司機後得知,對方是前往張家口歸建的26師團炮兵聯隊的105重炮大隊和一個輜重中隊,總共900餘人,攜帶12門重炮、24輛重型牽引汽車和彈藥,另外拉的是從東北和天津運來的糧食、藥品和步機槍子彈。

王建帶人進了車廂,橫七豎八的鬼子屍體、結了冰的血水、濃烈的腥氣混合着硝煙的味道讓人一陣陣作嘔。強忍着胸中的不適,王建從一個行軍牀上找到兩個皮文件包,指揮戰士們清理鬼子屍體,手機戰利品,提着包跳下車遞給鄭江,鄭江回到站房,打開文件包找到幾份文件,曲裡拐彎的不認識。

“去把那個司機叫來。”

門外被嚇傻的司機被帶了進來,連凍帶嚇瑟瑟發抖。

“你會說日本話,應該認識日文,給我們看看這上邊寫的什麼?”

認真看了一會兒,司機答道:“長官,這是華北方面軍下發的綏遠作戰企劃書,好像是要在38年元旦發起攻擊,要求在春節前結束戰役。參戰的有第6師團、26師團、第2旅團、15旅團、關東軍騎兵第一旅團、戰車第二聯隊、獨立第五野炮兵聯隊、航空兵團攻擊機聯隊配合作戰。”

“陣勢不小嘛,有沒有具體部署?”

“沒有,只是說戰役由張北的26師團長後宮淳中將指揮,谷壽夫中將爲南路指揮官。作戰目標是肅清綏遠18集團軍部隊,控制整個綏遠。”

“這張地圖畫的是什麼?”

“這是敵我態勢圖,紅色區域表示皇軍,不,表示鬼子的駐軍地點。紅色區域是第18集團軍在綏遠的布兵情況。”

“你叫什麼?爲什麼給日本人賣命?”

“長官,小的叫汪文懷,咱們也不想當亡國奴呀,可當官的、當兵的扔下咱老百姓都跑了,我們一家老小的怎麼跑呀?又能跑到哪去呀?只好忍辱偷生了。”

“連日文都認識,怎麼還去開火車?該去當官的嘛。”

“長官您老不知道,咱東北人過的是什麼憋屈日子。每天早中晚要向日本國旗鞠躬唱日本國歌,出來做工必須會說日本話。學校裡都是教日文,我前年中學畢業前就被迫學了三年日文,家裡沒錢供我讀大學,被派來開火車、當司爐。”

“老家在哪?家裡還有什麼人?”

“小的從小住在奉天,張大帥死的那年我才12,九一八時我15,戰亂中爺爺奶奶、父母都相繼病故,我是靠大哥拉扯大的,他在奉天兵工廠當技師,緊緊巴巴養活我們五口人。”

“恨日本人嗎?想不想參加八路、抗日殺鬼子?”

“恨,全東北的老百姓第一恨日本人、第二恨張學良、第三恨蔣介石。我們盼了六年了可盼來的是北平失守、南京陷落。看來咱東北是回不去了。”

“誰說回不去了,有我們八路軍在就不會讓小鬼子得逞。等打完這一仗,我們就要進軍東北,在林海雪原上、白山黑水間去打擊侵略者。”指導員許德平大聲批駁道。

“八路要敢去東北打鬼子,我指定要參加,奉天還有我不少同學、工友也忍受不了想入關參加抗戰呢。我聽我哥說他們廠裡、礦上也有許多工人想抗日的,就是沒人領頭。”

“爲什麼不去投奔抗聯,他們堅持抗日好幾年了。”鄭江疑惑地問。

“私底下聽說過,他們都是以前的山大王現在躲在東邊大山裡,小鬼子封鎖的很厲害,沒人帶着根本找不着,還有可能被鬼子抓住喂狼狗。”

許德平對汪文懷說:“你反映的情況很重要,我們軍長正在蒐集東北方面的資料,我看你就帶着這些文件去見他吧。”

等楊天智一個班帶着汪文懷乘車經過懷柔、順義趕到通州時,已經是12月27日,沿路穿着日軍服裝的冀東自治軍不僅一路放行還爲他們提供食宿,班長介紹後大家才知道自治軍反正了,現在是八路軍的正規部隊,是自己人。如此一來,平西、平北、冀東連成了一片,完全被八路軍控制。

陳海松22日晚就用軍委電臺命令已經集中在北平周圍山區的獨立師、73師、冀東自治軍、特戰隊展開外圍行動,24日帶着何畏乘飛機趕到歸綏,與徐向前、陳昌浩、李卓然、王樹生等討論了人事變動後的部隊劃分,決定教導師三個旅吸收部分潰兵、移民青壯,擴充爲三個師,教一師接收管理晉北根據地。

除已經成立的第二炮兵團外再組建野戰炮兵三團、工兵團、高炮團、坦克團、汽車團、空軍一團。加上蒙古騎兵兩個師、劉桂五、李先念騎兵師,晉綏軍區下轄六師七團10萬人,任務是發展鞏固根據地,打退敵人的進攻,確保工業基地的安全。

老領導們都要離開,自己渴望多年獨當一面的願望雖然得以實現,可面對三路敵人的威脅王樹生難免忐忑,對陳海松說:“司令員,晉綏軍區雖然編制衆多,但基幹部隊就是教導師,其他的都是組建不久的新部隊,很多還是新兵,遠未形成戰鬥力。目前敵人重兵圍攻,你們帶着兄弟部隊遠離,這仗不好打呀!”

“老領導別擔心,要是拒敵於國門之外地打法,全19軍撂這也是拼光的下場。我們不會這麼愚蠢的。我要和徐總、陳主席、何參謀長到平津去開闢更大的戰場,敵人很快就會離開晉綏前去支援,這裡有教導師足夠應付了。不過三四月份你們就要面臨考驗了,所以要抓緊時間練出精兵,發揮合成部隊的優勢、步坦炮騎空協同作戰、主動出擊,粉碎敵人的進攻企圖。”

“有你們在外圍的掩護我們就踏實了,度過了眼前這一段,部隊就成形了,只要他不是師團以上級別的進攻,我們都可以應付。”

“這裡是我軍的大後方,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不容有絲毫閃失,隨着太原兵工廠、蘇聯設備、蘇聯援建大軍到來,你們的安置、管理、保衛的任務會很重,請兩位老領導一定拿出勇氣、集思廣益、精心部署、穩健發展。”

“放心吧,我們一定盡心盡責,把晉綏根據地和工業基地保護好。”

隨後決定王峰、丁旺財獨立師2旅整編爲晉察冀一師、孫飛、歐陽毅從晉北撤回來的部隊整編爲二師,章拯宇、孟憲吉所部整編爲三師,歸張振宇、杜義德的晉察冀軍區領導,負責察南、平西、晉東北、冀西北的根據地建設,外圍策應晉綏、阜平。

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61章 徐州撤退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96章 熱河支隊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13章 戰場形勢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28章 牽牛進山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96章 天津38師2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9章 露出破綻第237章 致命的鎖鏈第116章 漫天血雨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375章 堅持作戰原則第81章 各有千秋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6章 謀劃勝利3第69章 要去蘇聯第18章 地方名流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80章 蝴蝶翅膀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154章 74軍來了第42章 戰後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86章 後果很嚴重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81章 受領任務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642章 無人領取的勳章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605章 邊境基地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44章 夜闖魔窟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1章 事故第1章 廣靈接敵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73章 發展工商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97章 土匪逞兇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60章 坦克是個好東西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16章 戰爭叫囂第36章 欺軟怕硬第33章 戰亂離人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22章 朝鮮戰士第5章 謀劃勝利2第5章 抉擇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5章 連夜行動第272章 蘇聯僱傭的推銷員第9章 甕中捉鱉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83章 演習1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78章 先打延慶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35章 牛刀小試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77章 受挫主峰第37章 準備1第271章 無產階級軍隊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167章 繼續膺懲第47章 攻入魔窟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7章 準備1
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61章 徐州撤退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96章 熱河支隊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13章 戰場形勢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28章 牽牛進山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96章 天津38師2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9章 露出破綻第237章 致命的鎖鏈第116章 漫天血雨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375章 堅持作戰原則第81章 各有千秋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6章 謀劃勝利3第69章 要去蘇聯第18章 地方名流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80章 蝴蝶翅膀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670章 開始顧問第154章 74軍來了第42章 戰後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86章 後果很嚴重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81章 受領任務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642章 無人領取的勳章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605章 邊境基地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44章 夜闖魔窟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1章 事故第1章 廣靈接敵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73章 發展工商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97章 土匪逞兇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60章 坦克是個好東西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16章 戰爭叫囂第36章 欺軟怕硬第33章 戰亂離人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22章 朝鮮戰士第5章 謀劃勝利2第5章 抉擇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5章 連夜行動第272章 蘇聯僱傭的推銷員第9章 甕中捉鱉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83章 演習1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78章 先打延慶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35章 牛刀小試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77章 受挫主峰第37章 準備1第271章 無產階級軍隊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167章 繼續膺懲第47章 攻入魔窟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7章 準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