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八)

當時陶驤還在返回的路上,是雅媚特地來告訴靜漪這個消息。雅媚見靜漪雖是鬆了口氣,卻沒有多少喜色,以爲這是她和陶驤仍然僵着的緣故……如今陶驤也回家幾日,雅媚在靜漪面前提到陶驤的事,靜漪仍是迴避。

雅媚看看靜漪懷裡抱着的囡囡。這長的極像靜漪的嬰兒,安靜下來的時候,卻時常有着她父親的神態——她只知兩人前番那般大吵,陶驤竟連囡囡都送到祖母那裡去。可見這感情傷了,一時也是不好彌合。她有心幫忙,暫時卻也不知從何下手。

她嘆了口氣,聽到月兒敲門進來說:“二少奶奶,少奶奶,太太那邊來了電?話,說大小姐過來了。”

“知道了。去備些茶點。”靜漪吩咐着。

“大姐回來幾日,人也跟着瘦了一圈。八妹還不知怎麼着急呢。”雅媚說。爾安回來是因爲陶盛川病情危重。爾宜此時尚未能返回。一日數封電報往來問及父親病情,兩頭牽掛,着實苦痛。

靜漪拍撫着女兒,見雅媚若有所思,問道:“二嫂有心事?”

雅媚說:“年來亦未與家父團聚,忽的有些感觸。”

“待安定些,二嫂回北平去探望伯父吧。”靜漪輕聲說。

雅媚點了點頭。

不久爾安上來,看到囡囡便立即抱過去親了親,問靜漪道:“囡囡的大名還沒起吧?我今日同父親在一處,說起來。父親說老七不着急,要等滿週歲正式命名呢。老七也怪有意思的。”

雅媚微笑道:“想必七弟是想起一個好名字。你想呀,陶司令愛女,怎麼不得有個好名字?”

靜漪聽着她們的話,轉臉望着窗外。

秋意漸濃,窗外樹枝上的葉子泛了黃……

爾安瞅了雅媚,雅媚輕輕搖頭。

倒有半晌誰也不開口。

“哎喲,險些忘了我是爲什麼來的了。”爾安讓使女拿出來一疊相片,給靜漪和雅媚看。相片大部分都是爾安拍的,也有一些是專門請了照相館子的攝影師傅來拍的,比如那張全家福。

陶盛川那日精神好些,見家中此時人聚得齊,就想照一張合影。

靜漪拿了全家福來看。合影中祖母坐在中央,膝上抱着那個胖乎乎的嬰孩,正是囡囡。照相那麼一會兒工夫,囡囡還把老太太裙子上弄溼了一大片……有這麼個原本令人尷尬的小插曲,竟意外促成了格外和睦的氣氛,一大家子人都笑的很好。

靜漪把相片擺正了,爾安拿着囡囡的小手指,指着裡面的人,對囡囡說着話:“這是囡囡……這是太奶奶……爺爺……”

雅媚翻看着相片,其中有一張,是靜漪坐在泳池邊的藤椅中,懷裡抱着囡囡,正在曬太陽。她看了好久,拿給爾安和靜漪看,說:“大姐這張照的真好。老七看了這張相片,不知該怎麼喜歡了。”

靜漪接了相片,看了看,放在一旁,道:“大姐給囡囡照了好些相片。”

他們正說着話,月兒進來稟報說珂兒來了。靜漪以爲是陶夫人有事,忙讓進來。果然珂兒是來送給囡囡的補品,順便告訴靜漪她們陶夫人讓她們一同過去。

“程之忱長官和夫人來探望老爺,這會子怕是已經進了大門了。”珂兒說。

三人均是一愣。

爾安說:“我們就來。”

雅媚輕聲說:“還以爲部隊撤離,他們也就馬上回南京了。”

爾安把囡囡交給月兒,看着靜漪道:“換下衣服,馬上過去吧。”

靜漪點頭進去了。

爾安和雅媚也忙整理下妝容。

爾安輕聲道:“這些日子他們兩個……”

“外頭都停戰了,家裡還沒歇火。”雅媚低聲道。

爾安眉頭皺起來,說:“我走時還當已經和好了。”

雅媚當然明白爾安的心情,也並不說什麼。兩人一道等着靜漪。這時候有人來,卻是秋薇來探望靜漪了。靜漪便帶上秋薇一起過去。

程之忱夫婦的隨行人員並不多。等到進了屋,靜漪看了眼,除了程之忱夫婦,屋內全都是陶家的人。而她與三哥,則是時隔一年之後再見。也許是被困虎跳峽有點久,或是這場大戰太耗心神,又許是如今身在高位要操心的事太多,他的外貌看起來是老了好幾歲……靜漪默然地站在一邊,聽着他們說話。在場的人就這有限的幾名,氣氛並不熱絡,卻也並不疏離。彷彿彼此間曾經經歷的大戰和敵對,果然就隨着一紙和平協議塵埃落定一般……

程之忱與陶盛川交談着,偶爾陶夫人與索雁臨和雅媚爾安說幾句話。

陶盛川終於招手讓靜漪過去。陶驤正站在一旁,靜漪過來,便到了他身旁。

靜漪見公公精神還好,卻也知道他不能久坐,便微笑着說:“父親,我想邀請三哥三嫂去我們那裡坐坐,您看如何?”

陶盛川點頭。

程之忱站了起來,鄭重向陶盛川鞠躬告別,陶盛川欠了欠身,已經氣喘。程之忱忙讓他躺好,說:“請陶公保重身體,之忱日後再來探望陶公。”

陶盛川微笑,示意兒子們送客。

程之忱夫婦告辭出來,在門外又與相送的陶夫人等話別,勸慰一番才由陶駟陶驤送出來,果真往陶驤和靜漪的居所而來。

陶駟與陶驤陪着之忱夫婦在樓下坐了,靜漪上樓去帶了囡囡下來。

索雁臨是見過囡囡一次的,再見似是更喜歡了些,還沒等靜漪走過來,就先起身去把囡囡抱了過來,招呼程之忱來看。靜漪正擔心囡囡怕生,也覺得三哥坐在那裡,雖是一身便裝可看上去就是嚴肅刻板極了的模樣,會讓囡囡覺得不舒服,不料三哥放下茶杯,從雁臨那裡把囡囡接了過去。正有些不高興被吵醒午睡的囡囡,卻在程之忱臂彎間睜着大眼睛看他,一點都不認生……靜漪站着沒動,看着那幾個大人圍着女兒輕聲細語地說着話、還不時地笑起來。

陶驤坐的稍遠一些。他望着雪白可愛的囡囡,被程之忱抱着,竟笑了起來,程之忱也在笑……他一轉眼看到靜漪發了愣似的仍站在那裡,看到他的目光轉過去,她才就近尋了個位置坐下。靜漪今天始終話很少,不問是絕不主動開口的。她就是在看着他們,好像距離他們很遠似的。只有她的目光停在囡囡身上時,纔有些溫暖和柔情。

程之忱親手將囡囡還到靜漪手上,看看外甥女,又看看靜漪,說:“孩子很好,要好好照看她。你也要顧好自己的身體。”

靜漪低了頭,看着女兒的小手揮舞着,抓住之忱的手指……屋子裡安靜的可怕,她知道這安靜之中,他們都在看着她也等着她開口,於是她點頭,輕聲說:“是,三哥。”

她擡眼望了之忱。似乎等着三哥說什麼,但是他沒有開口,只是對她點了點頭。

因隨後要乘飛機往西安去,程之忱夫婦並沒有停留很久。

靜漪跟着送他們出去時,走在最後。

索雁臨回頭看靜漪,伸手過來。

雅媚看出她們姑嫂是有話要說,故意走快些,留了她們二人在後頭。

“我們這就走了,小十。”雁臨握了靜漪的手,“你要多保重,照顧好囡囡。”

“我會的,三嫂。三嫂也多保重。”靜漪說着,看了雁臨。見她面色稍有猶豫,心內一頓,“三嫂有什麼話儘管說吧。往後鴻雁傳書,怕沒有這樣能暢所欲言。”

她似有預感,雁臨要和她說什麼。她腳步是慢了下來,前面不止雅媚距離她們越來越遠,陶驤和三哥就更是……她聽到索雁臨說:“這次的事順利解決,實屬大幸。牧之是以大局爲重的人。經此一事,我對牧之的尊敬較從前更勝一籌,也更能瞭解他和陶公乃至陶家在西北備受尊崇的原因。”

靜漪望着陶驤的背影,只聽着雁臨的話。

“牧之是你丈夫,你自然更加了解他。想必你也知道,眼下的和平只是暫時的。日後局勢會怎麼發展很難說,可以肯定的是會有很多硬仗要打。之忱和牧之,以及奉孝文謨,重新攜手,合作剛剛開始。他們要打仗,背後必得有堅定支持,纔沒有後顧之憂。”雁臨說着,站下了。

靜漪轉過身來,望了雁臨的眼睛。

索雁臨看了靜漪一會兒,執了她的手。

“上次來,我便看出你與牧之有些不愉快。我希望你能忍讓些。你看,你們有囡囡這麼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美滿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該是多麼的好。”索雁臨說。

靜漪看前頭,連雅媚都邁步出了琅園大門。身後就只跟着秋薇和索雁臨的秘書,自是不怕她們聽見什麼的,於是她說:“不知道我有沒有領會完全三嫂的意思……三哥眼下剛剛度過難關,局勢尚未完全穩定,牧之雖做出承諾,畢竟他囤重兵於西北,加上陶家在此地的聲望,仍是心腹大患。若我安心留在他身邊,或可成爲他與三哥關係穩固之紐帶,哪怕有三兩年時間,都足夠了。是嗎,三嫂?”

索雁臨看了靜漪,輕聲說:“白陶兩家若沒有八小姐和文謨的婚事,這一次未必肯同進同退。牧之能在緊要關頭當機立斷,也未必不是考慮到你的立場。”

“三嫂,如果這也是三哥的意思,請三嫂轉告三哥。三哥與牧之,甚至文謨,都不是會讓一個女人能影響決定的人,這是其一;其二,我與牧之若從今往後仍在一處,必定是因他敬我愛我,而我對他亦如是,不涉其他;其三,從一年前離開南京的那日起,對程家我已仁至義盡。我早已說過,程家的事我再不過問。至於三哥,他想要牧之、文謨,他的盟友或是部下忠心不二,以三哥的韜略識見,辦法多的很。”靜漪說着,示意雁臨一起往外走。

“小十,”索雁臨見她如此說,深知自己剛剛一番話傷了她,待要轉圜,就見陶驤從外頭進來,“我們日後再說。”

靜漪也看到了陶驤。

他走的越來越近了。

“三嫂,我決意同他分開。”她說。看索雁臨臉色一變,她繼續說:“但有一樣,即便如此,三哥日後若對牧之過河拆橋、不仁不義,或爲一己私利做些傷及牧之和陶家的事,他便對不住今日拖着病體仍心念天下蒼生的那位老人!也就休想我再認他這個哥哥。”

索雁臨沒有想到自己幾句話,讓靜漪有這麼大的反應。她試着緩和氣氛,說:“小十,不可衝動。方纔只是我的一點想法。主要也是希望你和牧之能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靜漪見雁臨如此,態度也有所軟化。

“我完全領會三嫂的意思。三嫂說的對,作爲牧之的妻子,我瞭解他;同樣的,作爲妹子,我也瞭解我的三哥。三嫂,該出去了。三哥在等。”靜漪輕聲說着,過來同雁臨擁抱,“三嫂保重。”

索雁臨看着微笑的靜漪,又看看來到面前的陶驤,左右一望,又不好當着陶驤的面再勸靜漪,只得堆起笑臉來,也道:“十妹和妹夫也多保重。記得時常寫信。”

她說着,一邊一個,挽了靜漪和陶驤,親熱地說着話,一同出門來。

靜漪等雁臨和之忱上了車,仍和陶驤站在原地。到車子離去,雅媚先轉身,看了靜漪說:“三少奶奶真了不得……她同你說了什麼私房話,這麼久不出來。”

“不過是些家裡的事。”靜漪微笑着說。望着雅媚那明亮的笑容,她簡直能感覺到剛剛強撐着自己的那股力氣在漸漸散去……陶驤在看着她,她還得留着這股力氣。她請雅媚和陶駟進來坐一會兒喝杯茶再走。

雅媚道:“改日再來吧。你累了這大半天,七弟也是,都快些回去休息一下吧。晚些時候去探望父親,咱們再見吧。”

她說着,與陶駟一道走了。留下靜漪和陶驤,默然相對。

這時節,傍晚於樹蔭下站立,稍久便覺得涼意沁骨。

靜漪撫了撫手臂。秋薇過來,把手上一條披肩給她。她點點頭,輕聲說謝謝。

秋薇看她眼圈兒泛紅,低聲問道:“小姐難過了?”

靜漪搖頭。

秋薇望着她,雖不說什麼,眼裡卻都是關心。

她曉得這些日子讓秋薇也跟着受累了,拍拍她的臉蛋兒以示自己完全沒有妨礙,讓秋薇先進去看看囡囡。

秋薇一走,她回過身來,望着仍沒有離開的陶驤。

她也想要進屋去了,陶驤卻讓她留步。

靜漪看着陶驤,點頭。

陶驤說:“父親病重,你是看到的。我希望怹在世之日,你能留在這裡。”

靜漪就覺得心彷彿被什麼在一寸一寸地吞着嚼着似的疼痛。

她好久才點頭,說:“我答應你。”

陶驤說:“謝謝你。”

他很客氣,看上去也極有風度。她知道他是很有風度的男人,只不過她已經有很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靜漪等他走了之後方回屋。秋薇正抱着囡囡,看她臉色發白,輕聲安慰她。

靜漪要好久才明白過來,剛剛在外頭她和陶驤都說了什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幾乎把最惡毒和兇狠的話向對方都說盡了,對話永遠是在一條再也挽回不了的路上奔跑。可是終於還是有這樣平和的時候,儘管是在悲傷的陰影籠罩之下,平和到令人絕望。

陶驤走後不久,電?話鈴突然就響了起來。

張媽接了電?話,立即過來稟報:“是七少爺,說讓少奶奶馬上過去。”

靜漪問道:“沒說讓帶囡囡麼?”

張媽搖頭。

屋子裡靜下來,沒有人出聲了。

靜漪看着趴在秋薇肩膀上已然安穩入睡的女兒,輕聲說:“照顧好囡囡。我這就過去。”

她身上的衣服便是素色,此時也覺得來不及換也罷了。

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四)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二)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二十)第二十三章 難分難解的局 (五)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三)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五)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五)第九章 無影無形的光 (十三)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十六)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十)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十一)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十九)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三)第八章 如玉如晶的雪 (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三十四)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十六)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八)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七)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二十)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殤 (十)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八)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四十五)第二十五章 雲開雨霽的虹 (九)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十二)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十八)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九)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七)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六)番外:《美人如花隔雲端》(五)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九)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八)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四十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八)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十五)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八)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五)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六)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九)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十六)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殤 (九)第八章 如玉如晶的雪 (三)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六)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一)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四)番外:《美人如花隔雲端》(下)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二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一)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三)第二十章且真且深的緣 (十六)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二)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二十)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18)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十)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二十)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六)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九)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八)番外:《鴛鴦錦》(五)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九)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五)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十六)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一)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八)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一)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六)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四)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六)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一)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四)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七)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三十八)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一)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五)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一)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十二)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八)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五)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四)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十四)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四)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二)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七)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十七)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二)
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四)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二)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二十)第二十三章 難分難解的局 (五)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三)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五)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五)第九章 無影無形的光 (十三)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十六)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十)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十一)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十九)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三)第八章 如玉如晶的雪 (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三十四)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十六)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八)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七)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二十)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殤 (十)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八)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四十五)第二十五章 雲開雨霽的虹 (九)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十二)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十八)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九)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七)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六)番外:《美人如花隔雲端》(五)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九)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八)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三)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四十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八)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十五)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八)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五)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六)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九)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十六)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殤 (九)第八章 如玉如晶的雪 (三)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六)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一)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四)番外:《美人如花隔雲端》(下)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二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離的鬟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一)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三)第二十章且真且深的緣 (十六)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二)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二十)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18)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十)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第十八章 百轉千回的路 (二十)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六)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九)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八)番外:《鴛鴦錦》(五)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九)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夢 (五)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十六)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一)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八)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一)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緣 (六)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四)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十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六)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一)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四)第五章 緣深緣淺的淵 (七)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三十八)第六章 載沉載浮的海 (一)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五)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一)第十六章 至深至淺的痕 (十二)第二十二章 遏雲摧風的雷 (八)第十四章 愈濃愈烈的雨 (五)第四章 或濃或淡的影 (四)第二十一章 不靜不羈的風 (十四)第一章 最近最遠的人 (五十四)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雲 (二)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七)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十七)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的帆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