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

第二天便是月亮正圓的望日,也即是朔望大朝會的日子。

就在圓月西斜,仍是星光漫天的四更時候,聚集在宣德門外,等待上朝的官員們之中,氣氛便已經很不對了。

多少人在交頭接耳,在人羣中傳遞着一樁石破驚天的消息。只用了片刻的時間,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王安石的兒子已經被牽連進了李逢、趙世居一案之中。

韓岡並不奇怪這一點,官場就是這麼一回事,消息不可能被隱瞞,只會被或有意或無意地扭曲。

昨天趕在午後,蔡確送來了,儘管只是提前了幾個時辰——到了入夜之後,章惇、呂惠卿還有王韶都派人來送信了——但這幾個時辰,就是一樁大人情,能讓韓岡早做應對,也能讓韓岡有時間去通知王旁。雖然他沒有去做,可人情就是人情,是恩怨分明的韓岡必須要還的債務。

所以當他見到蔡確板着臉,站在宣德門下履行着御史的職責,用鷹隼一般銳利的視線,盯着官員們的一舉一動是,韓岡也得在臉上浮起一個笑容,作爲感激這份人情的表示,點着頭送給蔡確。

禮儀性質的朔望大朝會上,氣氛雖然緊繃着,卻並沒出什麼意外,很順利地就結束了。除了馮京這位宰相沒有上朝之外,也就王厚上朝,稍稍引人注意了那麼一點。如當年的唐炯一般,在大朝會上將新舊兩派一齊罵遍的瘋子,十幾年也不一定能出一個。

但朝會之後的“崇政殿再坐”,也就是一如既往地崇政殿重臣議事,卻不可能再如朝會時一般風平浪靜。

照常例,與朔望朝會同樣擴大化的議事,讓韓岡等身居要職的兩制以下的臣子,也得以與宰執們一齊站在了崇政殿中。

照常例,此時的議事,應該說一些需要協調各個監司之間關係,共同來應對的重要議題。

照常例,應該是宰執們保持着重臣的風儀,在天子面前,與監司主官們一同商議軍國重事。

但今天卻沒有什麼常例了,趙頊眉頭越結越深,他在這座殿上坐下來已經有半個時辰,但正經事一件也沒有開始議論。

李逢、趙世居一案的主審範百祿正脣齒翻飛:“世居自受人言貌類太祖,便結納匪人,議論軍事、懷挾讖語、搜檢星圖,所謀非小,所交非類。李士寧收其所贈鈒龍刀,與其共飲,豈能置身事外?李士寧其人出入睦親宅【注1】,王旁與其深交,又豈雲不知?”

呂惠卿苦惱無比,他不想幫助王安石辯解,他要坐上新黨真正的領袖,就必須削減王安石的威望。但現在他卻必須爲了新黨,而保護住王安石這面旗幟,“杜甫贈漢中王瑀詩云‘齨須似太宗’,與此何異?李士寧交遊甚廣,收受贈禮甚多,何止一刀。此事又與王旁何干?廂軍聚衆爲亂,千百人得見。今日能動用廂軍,日後難道就不會動用禁軍。”

“廂軍爲亂,乃大臣行事不謹,致使軍變。軍士當深責,大臣又豈無罪責?近聞有力工放火於汴河之濱,此事難道只是力工之過?”

韓岡抿着嘴,並沒去在意自己正被人攻擊着。呂惠卿爲了控制局面的走向,肯定要幫自己說話的。

他只是看着一個個正口沫橫飛的國之重鎮,他們用言語當作刀槍,向着對手砍去的時候,到底有沒有考慮過天子的心情?

……應該是考慮過了。韓岡轉動着眼珠,看看呂惠卿,又看看吳充,對自己的判斷加以確認。

已經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但他們最後的選擇,還是一定要就此分個勝負出來!

韓岡擡起眼皮,望着高高在上的天子。面無表情,端坐如木偶石像,可眼下的這個局面,應該是趙頊不想看到的。

作爲一名領導者,不論是他統領的是一個億萬人口的國家,還是僅僅十來人的小隊,都不會希望下屬是鐵板一塊,將自己架空起來,讓自己的存在變得毫無意義。但也不會希望手下人勢均力敵地對立起來,讓該做的正事無法順利地施行。

正方反方的一個合適的比例,應該是四六開,或是三七開。讓主導事務的一派,有着足夠的權力去做事,但也不至於讓他們太過張狂,而忽略了領袖。必要時,只要偏向反對派,憑着手上的權力,就能將正方反方交換一個位置。

但正反兩派的比例如果是二八,情況就會變成一面倒,偏袒反方也改變不了結果。而若是對半開,就可以見到正在崇政殿殿上,上演這一幕扯皮和互相攻擊的場面。

異論相攪,是趙頊的選擇,也是大宋幾代天子經驗的集合。就算王安石當政的時候,朝堂上新舊兩黨的比例,也是保持在一個正確的水平線上。新法的確是在順利的推行,但王安石也不能不仰仗天子的權威才能行事。

可眼下的情況,很顯然異論相攪的手段已經讓朝局走上了歧途。無論新黨、舊黨,都沒能佔據上風。趙頊儘管在政事上繼續偏向呂惠卿,但天子既然要保持着朝堂上的兩派對立,呂惠卿也就無法像王安石一樣,控制住朝堂大局。

並不是呂惠卿能力不足,而是他的威望不夠,不足以如王安石一般,藉助一點點的皇權,就能順利地壓制住對手。馮京、吳充、王珪都是根基深厚,不輸當年的富弼、韓琦、文彥博多少,可呂惠卿卻沒有王安石用三十年時間,積累下來威望,而僅僅是一個新進而已。

可是這樣的僵局不會保持太久,天子不會容忍朝堂分裂的局面繼續下去。對此,無論是哪一邊都很清楚。只不過,在雙方的想法中,兩邊既然肯定要分個勝負出來,與其等着天子自己下判斷,還不如先行動手,自行將結果得出,最後再讓趙頊對這個結果來加以認同。

呂惠卿一直就在準備這樣去做,只是他缺乏一個恰當的藉口,讓他將幾個絆腳石趕出朝堂。

他從不認爲自己沒有能力,也不認爲自己會輸給馮京、吳充,僅僅是一時之間沒有找到合適的藉口而已。所以廂軍聚衆生亂一案,呂惠卿立刻就緊緊抓住不放。雖然只能說是很勉強的藉口,但只要能將對手逼入勢不兩立的境地,還想堅持新法的天子就不能不認同他呂惠卿想要的結果。

同樣的想法,也同樣存在與馮京、吳充等人的心中。相對於汴河邊上的官營水力磨坊裡的一干廂軍,犯下的那點小事,趙世居、李逢謀反案就嚴重得多。也讓難以受到天子偏袒的舊黨,有機會徹底清除新黨。

雙方爭辯的焦點從謀反案到廂兵作亂案,繼而又將廂兵作亂案丟到一邊,卻把對方施政上的錯誤一個個地揪出來,將崇政殿吵得如同菜市口一般,當然最近行事不謹、出了不少紕漏的韓岡也成了靶子。新黨舊黨的臣僚圍繞着韓岡的功過爭論了起來,他們並不在乎對錯,只在乎能不能壓倒對方。

“廂兵作亂,力工縱火,皆是韓岡行事不謹之故!”

“縱然軍器監要代水磨坊,但其中廂軍的給俸,何曾會少?既然俸祿不減,此輩若無人指使,如何會與京中作亂?”章惇立刻出班,幫着韓岡說話,“指使廂軍攻擊大臣府邸,豈能輕赦!?”

“不知遼使在外蒐購《浮力追源》,又是誰人指使?”

王韶爲韓岡辯駁:“遼使年年來買書,不見有人查。如今不過一本流傳世間的尋常書卷,又何須大驚小怪。”

“有此書,即可造飛船、板甲,契丹騎兵百萬,得此二物,乃是如虎添翼。”吳充音調低沉,似乎是在爲大宋一片黑暗的未來而痛心無比。

章惇一聲嗤笑:“不知之前是誰說鐵船乃是無用之物,《浮力追源》盡是無稽之談?”

趙頊聽得煩了,心頭如同火燒,嘴上的燎泡越發的疼了起來。一眼看到韓岡彷彿無事人一般,站在班列的後面始終沒有發話,就點了他出來。不論呂惠卿是準備將韓岡當成是殺手鐗,還是根本沒有將韓岡當成戰力給算進來,趙頊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韓卿,這兩件事你怎麼看?”

韓岡依言站了出來,一錘定音的話本來是準備留在最後才說的,但天子相詢,也就只能提前了。

“廂軍聚衆爲亂一案,其事涉及微臣,臣不當言。至於王旁事涉李士寧案,子不教,父之過。既然範百祿言王旁與李士寧往來密切,那就召其父入京來詢問便是。”韓岡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基於不同的理由,“想必能教陛下自此安心!”

韓岡用重音着意強調了最後一句,在靜默下來的崇政殿上,他謙卑地低下頭,雙眼盯着腳下的一塊塊被燒製得閃着金屬光澤的方磚。雙手持笏,等着天子的回覆。

他不怎麼擅長下棋,但他擅長掀棋盤。

注1:睦親宅是宋代爲宗室們所建的宅邸羣,其實就像是個籠子,便於看管而已。

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
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