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

大宋的太皇太后曹氏,可以說是當今世上最爲尊貴的存在。

即便是貴爲天子,到了她的慈壽宮中,也是得跪下來行禮。而對於遠在北方的另一位皇帝來說,依照舊年的盟約所定,她同樣是必須尊稱爲叔母的長輩。

曹氏也不僅僅是靠着輩分,她也曾經在英宗皇帝重病的時候,作爲天子的代理,統治過這座擁有億萬人口的帝國。垂簾聽政的權力,古往今來,也只有少數女子曾經擁有過,而這些女子,往往沉醉於這份權柄,如同嚐到了蜜糖的螞蟻,得到之後再捨不得放棄。

只有曹氏,當英宗皇帝病癒歸來之後,便將手中的權力毫不戀棧地放棄了,儘管中間有些小波折,但這份德行至今仍備受世人敬仰。

但不論她的身份有多麼尊貴,她的能力有多麼出衆,她的名聲得到多少讚美,在不斷流逝的時光面前,她並不比站在她的寢宮門前的內侍們更有優勢。

唯有時間帶來的老邁和死亡是平等的。

儘管曹氏也不過是花甲之年——官場之上,到了七八十歲依然堅持着爲皇宋奉獻着忠心的臣子人數並不少,宮廷之中,真宗皇帝的貴妃沈氏也是新近以耄耋之年辭世——但她的健康狀況,這些年一年比一年衰弱,生命正一點點地走向最終的結局,也許還有五六年、甚至八九年,但也有可能就在下一刻。

宮中的初春依然很冷,宮城外已帶着春日暖意的和風,吹到了寬廣幽深的殿宇之中的時候,卻莫名地變得陰寒起來。

炭火時時燃燒着的暖閣中,倒是暖意盎然,嗅不到半點菸薰火燎的味道,若有若無緩緩彌散開來的淺色煙霧,那是沉香在香爐中燃燒。

從午後的淺睡中醒來,曹氏聽見了暖閣外間的動靜,有些困頓地睜開眼:“是誰來了?”

“太皇,是官家來了。”給太皇太后捶着腿的貼身女官回着話,手上動作並不見停。

“官家來了,怎麼都不喊老身起來。”曹氏責怪着。

“娘娘難得睡得安穩,孫兒不敢打擾。”趙頊走進內間,笑着說道。

當今天子意氣風發的樣子,這兩年來是難得一見。嘴角的笑意,恍惚十年前剛剛登基時的模樣。

“官家今日殿上受賀。平滅一國的大勝,自太宗皇帝之後,可是再沒有過。”

“只是爲了交趾而已,若是爲了西夏那就好了。”趙頊遺憾的口吻似是不滿意,但曹氏哪能不知道孫子的想法,心中早已經是樂開了花。

曹氏還記得,趙頊初登基的時候,便身穿金甲來拜見自己,還詢問穿戴得到底怎麼樣。那時候的皇帝,不過是個什麼都不懂的黃口孺子。如今十年過去了,當時還顯得甚爲稚嫩的天子,也在三千多個日月交替中,變得深沉起來,往一個合格的皇帝靠攏。

曹氏從榻上起來,趙頊連忙上來攙扶着。祖孫兩人從暖閣中走出來,曹氏問道:“官軍什麼時候班師凱旋?”

“大約要兩個月。”趙頊扶着祖母,散步似的慢慢走着,“交趾境內的道路因爲雨水壞了不少,只能借道海上返回邕州。正好要在海門鎮開港置州,也是順便走上一趟。”

“交趾要設州了?”曹氏問道。

“正是。只是差點就看不到。”趙頊感嘆着,“今年交趾的雨來的也比往年早,雨水還大,要不是章惇韓岡當機立斷,放棄等待援軍,徑直攻進了交趾境內。這時候也只能望雨興嘆。那樣下來,可就又要多耗一年錢糧。”

曹氏望着殿外的草木,已經有着融融嫩綠,快要到踏青的時節。一年年地過得當真很快,仁宗朝的事還在眼前,但睜開眼後,新帝已經登基十年了:“當年爲亂天南的儂智高,只是一個被交趾欺壓的叛逆而已,卻一舉引得天下騷然。但這一次,平掉的卻是交趾。論起戰功,狄青也不能與章惇等人相比。”

“章惇、韓岡、燕達等人的確是有大功於國。”趙頊點頭說道,“等他們回來後,孫兒也不會吝於封賞。”

當今的天子正在最得意的時候,由於新法的成功——不論民間有多少怨聲,至少是富國強兵的初衷已經達到了。這就證明了當初皇帝一意孤行的正確,當一個人習慣於自己的正確,那麼他就很難再聽從別人的意見。

“章惇回來後,當能入西府了?”

趙頊點頭道:“一個樞密副使而已,肯定是要給他的。”

“那韓岡呢?”曹氏問道:“是要進學士院了吧?”

趙頊默然,韓岡如果回朝,想挑個合適的職位將他安排下,很是有些難度。翰林學士的地位太高了,但以韓岡的功績,卻是綽綽有餘。

曹氏嘆了一聲,“韓岡今年也就二十五六吧?放在他這個年齡,考上一個進士都是難得的很。可看他這些年立下的功績,就是韓琦也要比他差許多。”

“韓岡是治世之材。”

“韓岡有才,德行也自不差,最難得的是敢於任事,就算偏遠之地也不退避。日後當是能入兩府,做宰相,”曹氏瞥了眼孫子,“不要讓他沒了好結果!”

趙頊抿起嘴,點着頭,“孫兒明白。”

駕馭臣子,要有節、有度,不能超過應有的限度。自古寵臣,有好結果的不多。太過於受到重用的能臣,也往往難以做到富貴終老。而且世上也多有少年顯貴,易於早夭的說法,甘羅十二歲拜相,但他連弱冠之年都沒有活到。

治世之材,必須要多多歷練,韓岡需要的是在地方上的歷練,而不是未及而立,便側身都堂之中。

“孫兒會好生安排下韓岡的。”

……

海門鎮地處富良江的入海口,出產並不算豐富,加之兩百多年前,還是行交州治所的時候所修建的海堤,這些年來毀損嚴重,使得自海岸,往內陸去的十來裡,都是一片無法種植糧食作物的鹽鹼地。

不過這座港鎮,至少還能看得出舊年的規模。城牆周長五里許,雖然無法跟好大喜功的李公蘊建起來的升龍府,但比門州還要大上一圈。只要稍作加固和修補,就能變成一座鎮守天南要塞。

新的港口就在緊鄰海門鎮的地方修建,舊日的港口不敷使用,因爲所處位置不佳的緣故,就連擴建都有些麻煩。

帶着工匠,章惇和韓岡派了親信,一路在海門鎮境內繞着圈子,尋找着更適合安排港口的位置。從河口到海邊,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工匠終於找到了一處更爲合適的位置,就在海岸線上。

章惇和韓岡在忙碌中抽出空來,跟着去見識一下最合適的地點。

海邊的空氣帶着幾分鹹腥,但海天一線的遼闊,讓第一次看到大海的人們,從心底裡歎爲觀止。

就是韓岡有些例外。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後,他還是第一次看見大海,不過並沒有什麼感觸,也沒有分心去看風景,一門心思地就放在了修築海門港的上面。

章惇對於韓岡這等對海上美景視若無睹的態度,感覺很是奇怪,“玉昆,你可是出身關西,怎麼看到大海一點沒有反應。”

再怎麼說,在看到一輪明月從海中冉冉騰起的時候,但凡士人至少該感慨一二。但韓岡卻是什麼話都沒有,很是讓章惇覺得匪夷所思。就算是李憲,可也是在海灘邊望着大海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

“爲何?”韓岡正專注地看着工匠們畫出來的圖紙,聞言訝異地擡起頭,“正事要緊吧?”

“難怪玉昆你做不得詩賦,只是心境上就差了一層。”章惇搖着頭,感慨不已。他估摸着這就是韓岡爲什麼不擅詩賦的原因了,“詩詞歌賦,言情言志,皆是發自肺腑。玉昆你對這天地造化的景緻視若無睹,哪裡可能做得了詩賦。”

韓岡嘖了一下嘴,凱旋在即,章惇倒是有心情拿自己開玩笑了。也不想想,海門港規劃纔開了頭,不在上京前將千頭萬緒的事務給敲定下來,走了之後,可就是要亂作一團,不知會拖到哪一年去。

韓岡並不清楚朝中對自己的安排基本上已經達成了難得的默契,但他知道,章惇作爲主帥,過段時間肯定是要領軍凱旋迴京,在京城中宣揚此戰的輝煌戰果。

當章惇離開了之後,爲了保證廣西局勢的穩定,韓岡這位轉運使就不可能同時離任,至少要有半年以上的間隔。

記得當年河湟開邊勝利之後,王韶凱旋歸京,而自己則是留下來處置後續。五六年過後,自家還是少不了這樣的差事。

最好還是早點將最後一點工作給完成,然後試試調回內地,憑着自己的功績和手腕,到了任何一路,都能輕鬆勝任。

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要將海門港建起來,要控制住南洋,一座合格的港口必不可少。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