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這些官稱名目,都是代表着宰相的職位。王安石自己都還不是宰相,卻毫不猶豫地把位置推了韓絳。

趙頊吃了一驚,回頭看着王安石,卻見他神色恬淡,當是言出由衷。趙頊猶豫了一陣,最後搖頭:“……且再等等。等過兩個月後再提此事不遲。”

王安石爲人無私,毫不猶豫地推薦韓絳爲相,但趙頊卻不能不在意王安石的身份。趙頊所依仗這位重臣,在去年富弼離職後就可以升任宰相。但他卻把機會讓給了陳昇之。

不愛名位是德行高致,值得頌揚。但王安石如今是以參政之位來主持國政,名不正言不順,趙頊也希望能儘早把王安石提到宰相班列之中。

首相曾公亮已經因爲李復圭的詩文以及御史們的彈劾,上書請辭宰相之位,申請出外。同時照慣例杜門不出,不再上朝,以示待罪之意。

趙頊並沒有留下他的意思,只是曾公亮有定策輔主之功,趙頊爲了不讓人說他刻薄,還是照規矩慰留了兩次,等中使從宮中到曾府,再來回個五六趟後,就可以批准其出外了。而曾公亮一走,王安石和韓絳便可晉升宰相,加上陳昇之,昭文、史館、集賢三相正好一個不缺。

有着這樣的想法,在曾公亮正式離職之前,趙頊暫時就並不打算把宰相之位給韓絳。

而天子要把事情拖上一拖,王安石也無意反對。宰相爲衆臣之首,禮絕百僚,宣麻拜相絕不是張嘴就來這麼簡單,天子需要權衡的地方很多。只要能趕在羅兀城開始修造前決定下來,不耽誤事,王安石不會催促。

趙頊再看了一眼無定河流域的沙盤,起步踱到了秦州的沙盤前。沙盤上有着一面面小旗和一個個木雕的兵人。

這是他最近最喜歡的一副沙盤,這段時間以來。他命王中正和李憲,把他們聽到託碩、古渭兩戰的細節,在這副沙盤擺了又擺,重新推演了許多次。每次都讓年輕的天子看得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指揮戰事的是自己。

趙頊低頭看了沙盤一陣,道:“郭逵到了秦州後,脾氣好像改了不少。王韶和高遵裕舉薦德順軍都監苗授爲秦州西路都巡檢,他也沒反對……”

地方中層將領的調動,並不經過中書門下,走得是樞密院,王安石無從得知。聽到趙頊的話,他有些驚訝:“軍都監去做都巡檢,樞府那邊同意了?!”

趙頊搖了搖頭。文彥博現在最恨的就是讓他差點中了風的王韶。前些日子還爲了是否設立緣邊安撫司一事,在朝會上對出頭提議的章惇冷嘲熱諷,被殿中侍御史彈劾他君前失儀,最後也就罰了半個月的俸了事。

但凡有關秦州王韶的公案,文彥博雞蛋裡面都要挑出骨頭,何況今次舉薦又不合常理。事情直接在樞密院就被否決了,趙頊甚至能想象到文彥博興奮地拿起筆,在奏摺上寫下幾行極盡諷刺之能事的批語的場面——那份被否決的奏摺現在就在崇政殿的御案上,寫在上面的批語的確稱得上尖酸刻薄。

不過,緣邊安撫司的徵辟雖然樞府給否決了,不代表趙頊不能把事情轉圜回來。羅兀築城在即,橫山戰事將開,韓絳這個陝西宣撫都是坐鎮在延州,接下來的一年,陝西的資源全都得以鄜延前線爲最優先的考量。

在無法給王韶更多的物質支援的情況下,趙頊能做的,就是滿足他們在人事上的要求。但天子直接出面否決樞密院的批文並不合適,需要政事堂爲此先提上一句。

王安石心領神會,但他並不瞭解苗授,不能隨隨便便就答應下來,“不知苗授才具如何?”

“樞密院稱以都監爲巡檢,非是優待功臣之道。”

樞密院雖是反對,但用詞卻進一步證明了苗授的才能和功績。王安石相信王韶和樞密院不會同時看錯人,“即是如此,臣明日便提一下此事。正好秦鳳兵馬副總管一職依然空懸未定,兩件事可以一起說。”

“秦鳳兵馬副總管的人選,樞密院已經有了推薦。”

“是誰?”王安石問道。

趙頊低頭看着沙盤,沒有說話。

王安石腦中靈光一閃,頓時驚怒:“燕達?!他只是鄜延都監,這資序差得未免太遠了!”

武臣任職統軍,跟文官一樣,都講究着資序。正常的依照資序升遷,是“由正將而邊守、州鈐,由邊守、州鈐而邊帥、路鈐,由邊帥、路鈐而都鈐、總管”。一路都監相當於邊守一級,與一路副總管差了兩個階級。依照正常的升遷磨勘次序,就算朝中有人,沒有十幾年工夫,也根本爬不上去,若是無人,更是一輩子也別想指望。

秦鳳都監張守約好不容易纔升爲鈐轄,而燕達的資歷遠低於張守約,樞密院竟然要讓他做副總管?!他的前任竇舜卿可是正任的觀察使,而燕達連個遙郡都沒有。

王安石覺得文彥博好像是瘋了!他要怎麼做才能讓燕達把兩堵高牆給跳過去?!

“權發遣。”趙頊輕輕吐出三個字來。

大宋立國之後,官僚社會已持續了百年,體系內官員的遷轉調動都有規則可循。相應的資序對應着相應的差遣,一般來說不會有所差池,不過高職低就和低職高就卻也常見,但職和位的差距通常不會超過一級。而要區分這三種情況,只要看一下加在差遣前的前綴就可以明瞭。

高職低就爲“判”,平級的稱爲“知”,而以低超一階任職則冠以“權”字。平級的“知”,事情而定,可以不加。如韓岡是管勾緣邊安撫司機宜等事,而王厚跟他同職,但資序卻低了一級,所以是權管勾。再比如現在在亳州任職的富弼,他是以前宰相的身份做亳州知州,所以他的差遣是判亳州,而不是知亳州。

資序差上兩級情況也是有的,爲了讓年輕資淺的官員能早點擔任要職,便會給他們一個“權發遣”的名頭。燕達的資序並不足以讓他擔任秦鳳兵馬副總管這個職位,但變成權發遣秦州兵馬副總管,卻是勉強能夠說得過去。

不過以文彥博爲首的反變法一派,用來攻擊王安石的幾條罪狀中,都少不了任用新進的這一條。因爲屬於變法派的官員,往往資歷甚淺,就是呂惠卿、曾布、章惇等人,入官也不過十幾年。爲了把他們安排在主持變法的各個要職上,都不得不在職官前面加上“權發遣”的字樣。

守舊因循的反變法派,一直都很反感年輕官員的超遷。一步登天的情況,讓排了多少年隊、等着按次序依次升官的老邁庸官憤恨不已。

而現在文彥博推薦燕達爲秦鳳副總管,日後他再想用“任用新進”四個字來攻擊王安石,可是要被人一巴掌打回來的。王安石相信以文彥博的老謀深算,肯定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而他還這麼做,可見這項任命,必然會給文彥博帶來足夠的利益。由此推斷,可以被安排下來的燕達就很可疑了。

只是王安石看趙頊樣子,卻是很看好燕達:“燕達的才具是足夠了,功勞也不缺。加一個權發遣的名頭,秦鳳副總管一職他也能充任了。”

燕達在綏德城,有着一日連破八堡,斬首數百度戰績。而在世人眼中,党項比起吐蕃來,還是要強上一籌。從斬首數上來看,王韶的託碩、古渭兩戰,要高於燕達在綏德城的戰果。但朝堂上下,卻是把燕達的功勞看得比王韶的兩次戰功都要重……而且是重的多。

而且燕達今次入覲詣闕,在奏對上,給趙頊留下極好的印象。韓絳要清理郭逵留下來的影響,他排擠燕達的心意,趙頊也看出來了。既然如此,把這位才能卓異的將領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以期能夠立下更大的功勞,趙頊的想法卻在情理之中。

“就怕他功利心重,日後變得跟李師中、竇舜卿一樣,只知道爭權奪利。卻不知道辛苦做事。”

“日後的事,日後再說。”趙頊不想再多談此事,問道:“前日王韶上書,備言蕃人虔信佛法,如今結吳叱臘伏誅,剩下的蕃人和尚連金剛經都背不下來。正是安排大宋的僧人去蕃部傳道授業、招撫蕃部的良機。”

“人選已經定了。就在昨夜才答應。”王安石並不隱瞞趙頊,“當初蕃僧結吳叱臘便靠着他的身份,遊走各個家蕃部之中,甚至攛掇了董裕起兵攻打古渭。如今結吳叱臘已經成爲了王舜臣的刀下冤魂,僧錄司要透過揀選西使吐蕃的高僧大德,來說服各家同屬於邊地的蕃部。不過還有一僧人主動上門自薦,此人才學過人,精通醫術,又浸淫佛法多年,舌辨無人能及。”

趙頊聽了便欣喜地問道:“此人是何許人?”

“是京中有名的高僧——智緣。”

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
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