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

趕在皇城城門開啓前一刻,稱病多日的蘇頌匆匆趕到了。

爲了避暑而稱病了多日,蘇頌今日的精神狀態很不錯。

韓岡看得心中一陣堵得慌。自從開戰之後,兩府的事務陡然增多,自家這段時間累得瘦了一圈,蘇頌倒是將養得面色紅潤,人也胖了兩分。

蘇頌走過來的時候,韓岡沒好氣地問:“丞相安樂否?”

蘇頌回道:“能者多勞。”

韓岡微微愣了一下,似乎有種既視感,好像以前有過這種對話。

“聽說今天會有好戲看。”蘇頌低聲笑問。

韓岡頗有幾分驚訝,蘇頌開玩笑的時候可不多見,“只有猴兒戲看,子容兄看不看?”

“……真不想看,”蘇頌沉默了一陣後說道,“臺諫之中盡是此輩,吾等之過。”

“御史之任,本與宰相無關。何況能如三舍人者,世間又有幾人?”

當年蘇頌正做着中書舍人的時候,與同僚宋敏求、李大臨共同拒絕起草李定遷任監察御史裡行的詔書,繳還詞頭,最後被天子一起罷去,這是一場嚴重的政治事件,也是舊黨對抗新黨的過程中一次巨大的挫敗。儘管事後蘇頌等三人被舊黨宣揚爲三舍人,但舊黨在中書中勢力又縮減了許多。

蘇頌扯了扯嘴角,韓岡這句馬屁拍得可讓他不舒服。

事實證明,他們當初的爭辯,完全是一個錯誤,給人當槍使了。而且三舍人是三舍人,御史則是御史。中書舍人能繳還詞頭,能駁回詔書,可以約束天子,而御史則是天子剋制權臣的利器,否則監察御史的任命,就不會繞過兩府,不給宰相和樞密使薦舉權,兩者根本不好類比。

“御史臺三番兩次螳臂當車,玉昆你是不是厭了?”蘇頌轉移話題。

“總得讓人說話纔是,不讓人當面說話,就會背後壞事了。兩相比較,讓人說上幾句那還好些。”

“真是胸有成竹了。”

“非是韓岡有把握。有兩條鐵路爲沈括做保,螳螂也罷、烏鴉也罷,都擋不住碾過來的車輪。”

“歷史的車輪嗎?”蘇頌會心一笑。

《九域遊記》中的詞彙,雖多無典故,語出不經,但如今當真是流傳開了,時常能聽到有人嘴裡蹦出一兩個來。

今日御史們敢在文德殿上發難,只是認爲王中正的受命是太后的表態。而太后究竟是個什麼態度,雖然蘇頌也想知道,但他更清楚,沈括的位置是靠實打實的功績做出來的,即是做不成宰輔,也照樣是朝堂重臣,軌道工役暫時還離不開他這個熟手。而御史們,若依然按照過去的慣例來行事,下場絕不會好到哪裡去。

炮聲響起,城門緩緩打開,新的一天,終於開始了。

韓岡掃了一眼城門洞前的幾名御史,還有居於人後的御史中丞舒亶,對蘇頌道:“該進去了。”

該進去了,韓岡回首,衝依然緊張的沈括點點頭,與蘇頌一同走進門中。

……

龔原在文德殿的殿角站定,握緊了手中的笏板。

今天的目的,並不是要掀翻韓岡,甚至阻擊沈括的就任,他也不是那麼堅持,龔原只想要讓太后和皇帝記住自己,還要擴大自己的聲名,在新黨之中,也能得到更好的認同。

韓岡力挺沈括,就是一個錯誤。而以韓岡的性格,也爲了自己的威望,在御史們的反對聲中,只會一錯到底——這可不是李南公的三司使,是要鐵路修造的主持者的人選,韓岡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那位權相絕不會就此妥協。

不論出於是公心,還是私慾,打擊沈括還有韓岡,都是一本萬利的一樁事。

蘇頌率領一衆在文德殿上向天子和太后拜禮,一應的朝儀之後,朝堂中的氣氛陡然緊繃了起來,太后的發話卻讓這個氣氛爲之稍緩,“太皇太后於今病重,吾當輟朝,爲太皇太后祈福。從明日起,輟朝五日。蘇相公、韓相公,請二位率諸位卿家去大相國寺爲太皇太后祈福。”

說是輟朝,需要太后處理的要務還是會按時送到她的面前,只是沒有每天早上的繁文縟節。

沒有人出來反對,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而已,而且太后更不是出於對太皇太后的孝心,不論是輟朝,還是羣臣祈福,只是不得不如此走個形式罷了。但蘇頌還是領頭出來,讚美太后的一片純孝。又與韓岡一起,接下了去大相國寺的任務。

龔原屏住了呼吸,他對輟朝並不關心,下面就該是衆所期待的廷推了。只要這一次能夠成功,太后輟朝多少時間都無關緊要。

緊了緊手中的笏板,將汗溼的手掌擦了又擦,龔原越發地緊張起來,事到臨頭,這最後一步竟然如此難以踏出去。但當他的視線掠過對面的文臣,定格在沈括的身上,他的身子終於停止了抖動。

……

韓岡小小地挪了一下腳步,讓自己的視野能夠囊括邊角處的御史們。讚美過太后的孝心,羣臣回到班列中,今日最重要的一項議題,就要開始了。御史臺如果要發難,差不多是時候了。

韓岡在御史臺中沒有怎麼插手,他一向是認爲做實事,比動嘴皮子更重要。儘管御史臺地位很關鍵,但他夾袋中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做事的差遣上。

一個職司的地位高下,並不是固定的。比如樞密使,一開始只是天子近臣之任,如今卻能與宰相分庭抗禮。又比如侍中之名,原本是宰相之吏,之後卻變成了與宰相掌握的外廷對立的內廷官職,再後來,又一轉變成了宰相之職。

監察御史一直都是天子剋制臣下的工具,立國以來,這個工具一直都運作得很好,雖說漸漸地有了獨立性,但在壓制宰輔這個基本用途上,還是表現得十分出色。

可變法以來,御史臺掣肘太多,先帝趙頊爲了推行新法,將御史臺幾番折騰,而新舊兩黨爲了控制朝政,打擊政敵,也不約而同地去爭奪御史臺的空缺。經過了這些年的打壓,御史臺的素質愈見下降,大半都是投機主義者。烏臺在士林中培養出來的聲望,也是這些年打着旋兒地往下落。無論是韓岡,還是章惇,都不介意在這一過程中,再推上一把。

不過現在,御史臺免不了還要在掙扎一下。

不僅僅韓岡這麼在等待,章惇也在期待,下面的重臣、朝臣也都在期待着,一場好戲,或是某些人眼裡的一場猴戲。

瞪大眼睛,迫不及待。

一如包括一衆宰輔在內的朝臣們所預料,當廷推開始,沈括的名字第一個被提出來之後,御史臺首先發難了。

“沈括才幹卓異,名著朝野,提舉鐵路工役,盡顯其才,已無需贅言。論功論才,皆不讓人。臣舉沈括,爲兩府備選。”

王居卿的話聲剛落,文德殿的角落處,立刻一聲嘶聲力竭地大喝:“陛下,沈括不可入選!沈括萬萬不可入選!”

龔原大步向前,前方正依班列恭立的朝臣,如同被分開的海水,給他讓出了一條道來。

龔原的步子略大,又急又快,腳步聲啪啪作響,轉眼便走到了殿中央,躬身一揖到地:“陛下,臣監察御史龔原有本奏。依故事,受御史所劾,縱宰輔亦得退避,以待裁斷。沈括過犯,難以盡書,如今御史多有彈章呈於陛下,豈能容其安坐於朝堂上?”

韓岡立刻成爲殿中數百道視線關注的焦點、沈括反倒沒有收到多少的注意,縱有,也只是一晃而過。

誰都知道,這一次的彈劾,針對的到底是誰?

韓岡沒有動,只是表情上看,是胸有成竹的模樣。投向韓岡的目光立刻充滿了疑惑,難道他不打算自己出頭,而是安排了別人出來反駁?

王居卿、蒲宗孟,還是狀元郎?

又或是別的韓黨成員?

“那些彈章吾不是都留中了嗎?怎麼還來說?!”

一聲呵斥,從大殿的正北方傳來,帶着濃濃的不滿,讓羣臣心驚肉跳,讓龔原臉色蒼白。

是太后在說話。

“陛下……”龔原顫聲。

一切聽太后指示,這是一名忠臣應有的行爲。太后既然表現對韓岡推薦沈括不滿的意思,他們這些做臣子的當然要附和太后的心意。但剛剛放走了王中正的太后怎麼會替沈括抱不平?

一時之間,鴉雀無聲。原本預定要出場的御史,一個個停下了腳步,查看風色。而殿中的羣臣,則是在等待着他們中間有沒有人敢於出列抗辯。

“陛下!”第二名御史出列,赫然是新晉御史楊畏,“沈括壬人,雖小有才學,但人品實劣,不足以爲輔弼。且外又有傳,韓相公將諸鐵路歸於一衙,並欲以精兵數萬護衛鐵路,統掌軍政刑名,由沈括執掌。數萬大軍於外,又有班直禁衛於內,要害皆爲宰相腹心所掌,太后,須防肘腋生變!”

韓岡輕輕地嘖了一下嘴。他的一番盤算,不過是稍稍漏了點口風,就這麼快地傳開了。不過也有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乾脆是編造出來的。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到底是聽說,還是故意編造來攻擊自己,韓岡並不清楚。

但韓岡想做的事,也是世間一衆有心軌道的大族心中所想。令出一門,不論是找人疏通,還是插手實權,日後都方便許多。他可不在乎有人拿這事攻擊自己。

但太后會是什麼反應,這麼多年了,韓岡也無法確定。

“吾聽人讀史,爲什麼明明有名將領軍在外,卻總是無法克敵制勝。國事就是給這等小人敗壞的,南面的仗還沒打完呢,就急着想要兔死狗烹了?別以爲吾不知你們在想什麼,看見王中正出去,就以爲吾要查辦沈括?之前怎麼不見幾人說?”卻見太后勃然大怒,“舒亶,御史臺中都是這等奸佞,你是怎麼管教的?”

兩上兩下的李定,已經不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了,現任的御史中丞舒亶抗聲道:“不能爲朝廷去賊,不能爲太后辯奸,臣實有過!”

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三章 鞏州(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
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三章 鞏州(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