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

江南棉商此舉,在韓岡看來缺乏長遠眼光。

應該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但凡是給官府的貨,江南的商人拿出來的,向來要差上一等。

也是跟民風有關,就像兩浙、兩江一帶作爲稅賦收上來的絲絹,很多都是薄得一根手指便能洞穿,幾乎與醫用的棉紗布差不多。但絲絹儘管可以做得很輕薄,但如紗布和麻布一般粗糙,可就說不過去了。棉布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朝廷要徵收棉布爲貢賦,那麼江南的棉商就順理成章地將過去的經驗用上了。

這種事成了習慣之後,就連外售的棉布都會做手腳。爲了降低成本,與隴右棉布比拼價格,這兩年已經能看出江南棉布製造商們開始偷工減料的苗頭了。

而隴右棉布,質量上名聲出來了。所以才能夠賣得比相同等級的江南棉布更貴。

品牌這東西,是需要常年不斷地去維護的。如果從個人角度來說,設法躲避苛捐雜稅,無可厚非,但是從地區的整體利益來講,所有人都這麼做的話,江南棉布的名聲也就壞了大半。

直接的競爭對手若也一個樣,棉布這個生意還能長久地做下去,可是隴西這邊,韓岡耳提面命要注重質量,上繳的布匹都是選了質量好的,爲得是什麼?還不是就是爲了保證隴右在棉布上的壟斷利益?

時至今日,隴右與江南之間的棉布之爭,已經達到了韓岡最初的目標。即使是完全一樣的棉布,掛了隴右的牌子,硬是要比江南棉布貴上幾十文,這些差價,就是名聲。

“如果江南的棉布,就做成小衣好了,穿在裡面誰都看不出來。做外袍的話,還是自家的布。”

韓岡手指捻了好幾下,直覺上覺得不該是江南布,但也沒分清手上的衣服,到底是不是自家的。

要不是因爲成了朝廷發下來的俸祿的一部分,江南的棉布也不會出現在韓家。自家就是隴右棉布最大的生產商之一,韓家當然不會向外購買別人家的棉布,但朝廷作爲俸祿的一部分發下來的棉布,那也只能收下。

從南方徵收來的棉布,軍中也好,官中也好,都沒人想要。堆在倉庫中,最後只會成爲賬本上的紅字,平白虧了一大筆。最後韓岡決定,這批棉布作爲官員的俸祿,以一半陝西布、一半江南布這樣的比例分發下去。包括宰相在內,重臣們哪個都沒逃過。

拿回家後,王旖持家一貫不喜浪費,毫不猶豫地拿來裁衣,韓岡還特意讓人給自己用江南布做衣服,不過到底做了沒有,他之後也沒在意過。但如果給他做了,妻妾子女都少不了,卻不會將俸祿上損失轉嫁給下面的僕傭。

“這兩件衣服都不是隴西里的布,不過也是機織的。”

雲娘在家中負責四季衣物等雜事,雖然治家的水平不行,平常還要靠王旖提點、周南幫忙,但看衣料的眼光可比不管家事的韓岡要強。周南、嚴素心都比不上。

“不是隴西的?”韓岡扯了扯布料,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隴西的棉花織成的布不是這個樣子,但也不是江南布,江南布幾乎都是手織,差得很多。”

隴西的棉布織造機械在韓岡的督迫下,年年都有改進。現在的發展水平,已經不是過去那樣,看幾眼回去再琢磨一下就能夠仿製個七七八八。大量使用鋼鐵零件的紡織機,就是拿到現貨,沒一點技術水平也仿製不了。

“或許是其他地方的出產吧。”韓岡說道。以棉布爲貢賦,眼下並不只有隴右和江南,只是其他地方少罷了。

“種棉花的就隴右、江南多吧,還有哪裡種?”嚴素心問道。

“多了,荊湖、蜀中、河東都有人種,遼國都有。不過種得多的,當屬淮東,”韓岡將衣服遞給雲娘,回身坐了下來,“淮東挺適合種棉花。早幾年,海州、漣水軍、楚州、泰州都有人去買地種了,棉花這東西,不怎麼挑地方……”

他回想着:“我記得商會中就有一家,前兩年就在鹽城縣買了六十頃地,今年是第三還是第四年,收成差不多有同樣六十頃的江南棉田一半。”

“這麼多?”“收成這麼差?”

嚴素心和雲娘幾乎同時開口。

“論起收成的話,還是江南最多,”韓岡對雲娘道,“隴右就差了許多,幸好隴右地多。淮東的情況也差不多,不如江南收成多,我記得是跟隴右差不多。”

隴西是新闢之地,平均一家能有三五十畝棉田,農忙時還能從蕃部那邊得到相對廉價的僱工,大戶人家動輒百頃,除了種植和收穫,人工使用更少,所以最後結算下來,在隴西種植棉花的收益能與江南相當。

轉過來又對嚴素心道:“買的田多,是因爲沒人種,都是荒地,所以便宜。”

淮東靠海,土地多鹽鹼,不利耕種,所以與河北的滄州一般,常能見大片大片的荒地,地價極便宜。但棉花耐鹽鹼,又不是海灘邊上,地下都是鹹水,淮南東路沿海諸軍州的荒地,差不多有一半能種棉花。買下那些荒地後,一把火燒過野草,就又多了層上好的肥田肥料。

第一季的棉花就有了個不錯的收成。不過去年秋後,去淮東買地的競爭對手是越來越多了。雍秦商會中,有十幾家都去那裡了。他們本來還想找馮從義一起去,希望能借韓岡的光,不過給馮從義婉言謝絕了。

“如今淮東種棉的風氣漸起,等到淮東本地人都開始種棉花,那市面上爭奪得就更厲害了。江南不一定能夠比得上。”

“對家裡要不要緊?”周南輕聲問。

“沒事,反正家裡還有其他產業,棉花也不愁賣不掉,少賺點就是了。”韓岡笑道,探手捏了捏雲娘細嫩的臉頰,“總少不了你們的脂粉錢。”

“官人!”“三哥哥!”周南、雲娘同時嗔道。

嚴素心白了韓岡一眼,“官人,要不要到淮東去買地?”

韓岡搖搖頭,“大餅一個人吃不完的,人總不能把所有的好處都佔盡了吧?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江南的棉田最開始的時候,韓岡完全就能插足進去,但他給忍住了。淮東雖好,但他依然不需要。

韓岡又拿起那件新作的袍服,細膩的手感時刻警醒着他,現在的優勢並不足以爲憑。

江南棉布在手感和質地上,還不能與隴右的棉布相提並論,加上有意無意地縮減成本,讓江南棉布始終競爭不過隴右。可換個角度來比較,江南棉布的質量比起一開始時,其實還是進步了許多。

現在的隴右棉布,主要還是依靠了技術上的優勢才帶來了成本上的優勢。但技術是會擴散的,即是現在雍秦商會的各家都在保守這個秘密,可江南棉商想要收買一個人,總能拿出適合的價碼。

現在江南棉商一心想着是如何壓榨織工,每天出產更多的棉布。資本家的範兒,現在是一點也不輸給另一個世界幾百年後的同類。至少韓岡就沒有看見,哪一家考慮到了工人的安全問題。

正想說話,韓岡突然心中一動。起身走到門邊,看着門外院中,“下雨了。”

……

“下雨了。”

聽着窗外的雨聲,行人的驚叫,王旖悄悄地將車窗打開了一條線。

風雨帶來的寒流一下就探進了車廂中。而外面的嘈雜也一下響亮了起來。

王旖透過車窗,觀察着外面的風雨,但黝黑的夜幕下,風雨交加,連路邊的燈籠都在風雨飄搖中,看不清道路兩邊的景物,也分辨不清已經到了那裡。

終於是辭別了依依不捨的六嬸嬸,向六叔夫妻告別,然後匆匆上車往家趕過去。

幸好聽到了鐘聲,之後又傳來消息說太皇太后上仙了,這樣她才脫了身。

“到哪裡了?”掀開前面的車窗,王旖問道。

“回夫人的話,到大圖書館了。”

馬車經過了東京大圖書館,車窗外的噪雜聲立刻又上升了一個數量。從車窗的縫隙中看過去,好幾位士子在路邊上奔跑過來,一路往大圖書館方向趕過去。

紅色的磚牆曾經是大圖書館的主體外觀,不過前兩年,被石灰粉刷了一遍,看起來沒有任何厚重感覺,反倒像是一棟普通的建築。

自從有了大圖書館之後,士人們多了一個流連忘返的去處,而且可以說是最好的。有錢可以進,沒錢也可以進,海納百川一般歡迎所有人入內。

大圖書館每天一直開放到二更初,現在成了士子們競相學習的場所。圖書館中珍藏各色圖書二十萬卷,不僅僅是流傳到外界的書籍,還有《冊府元龜》、《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這些從太宗、真宗時期便留下來的典籍,如今成了人們競相抄錄的目標。過去的雕版早渾碎了大半,現在除了一筆一畫地抄錄,也沒有別的辦法解決問題。

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
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