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奸細

bookmark

芒卯叫來芒申,吩咐道:“你先率一營武卒到舊城巡哨,相好地,立起營地。”芒申答應一聲,領命出去,帶了中營五百武卒離開。

營中安靜下來。芒卯與信陵君、晉鄙三人對坐閒話了一會兒。信陵君問:“大軍拔營,這裡反倒清靜起來,將軍可有以教我!”

芒卯道:“這全仗臣之門客簫間,臣委之爲營督,一應事務都交他打理,故臣得偷閒。不然,這裡正忙着呢!”

閒話間,不時有中軍各營伍什長前來報到,但前後兩軍由於路途較遠,可能還在路上。芒卯道:“等各軍伍什長到齊了,我們就往管城。”

這時,帳外士兵突然進來,報道:“芒申將軍派人回報!”

芒卯道:“傳進來!”

隨即進來一名武卒,口齒伶俐地報道:“中軍左偏後衛營先登卒富三,拜見將軍。”一邊舉起一支節符。

芒卯掃了一眼,認得是自己發出的,問道:“發現何事,從實稟來!”

“先登入廢城後,即見街道上有新的行人足跡和一些血跡。尋跡搜尋,在一間破院中,發現人跡,但人已離開,不知去向。從地上的痕跡看,當是五人,其中一人受傷。”

“可徹底搜查過?”

“小將軍見事有變,先命富三回營報知將軍。富三離開時,還在搜尋中。”

“好,你傳令芒申,一定要好好搜尋,不得令奸細有可乘之機。我立即過去。”

等富三出去,芒卯轉向信陵君和晉鄙:“看來等不得前後軍的伍什長到齊了,我們先帶中衛營過去。”

從中軍宿營處到廢城不到十里。中衛營拔營起兵,各卒依次而行,車仗等居中。信陵君依然以芒卯爲馭,晉鄙爲車右,在車仗中緩緩行進。營司及其他軍官的輕車,以及軍使的輕車,按次序跟在後面。

正常進軍比巡營來要慢很多,等到芒卯等到達管城廢城時,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芒申已經接到富三的通知,得知信陵君等要隨中衛營先行到來,已在在城北門迎接。信陵君等三人下了車,由芒申引着,邊往城裡走,邊聽芒申稟報當時的情景:

“本營從西、北、南三面入城,約定有事時以號角相聞。入城不久,南門即響起號角。臣即領人前往,見南門有足跡和點點血跡,血色已暗,應該是夜間入的城。先登順足跡追尋,到了一座院落中。院中殘有火堆。仔細辨認印跡,似有五人在院中烤火歇息。在我們進來時,已經全部退走了。”

信陵君問道:“足跡和血跡可還在?”

芒申答道:“追尋的武卒有百人,踐踏之下,已不可辨。加之分部安營,各處也已打掃,痕跡已經看不到了。”

芒卯罵道:“無知!奸細痕跡怎能不加保留!行事魯莽,真真可恨!奸細是從哪裡退走的?”

芒申連忙道:“是芒申無知了。這羣人越過一道短牆,足跡消失了,看樣子是向東去了。”

芒卯問:“這羣人是什麼人看清楚了嗎?”

芒申答道:“現在還不知道。但五人一羣,不能不防是秦人奸細。”

信陵君突然問了一句:“昨夜到城外接應無忌的,可是這營中武卒?”

芒申答道:“正是後衛營中衛卒。”

信陵君不置可否地點點頭,又不做聲了。

管城很大,登上城牆,只能隱隱看到對面廢頹的城門。

芒卯搖搖頭:“不要被幾個奸細把我們晃花了眼。勘定城牆及城內房舍了嗎?”

這時,芒申身邊一位士子打扮的人從懷中取出一片木板,報道:“城週五十里,合九千丈,五丈一人,加富餘約需二千人,可調四營,每營修一面城牆。就在城外掘壕,同時取土加固。”

芒卯道:“城門殘破已甚,另加一營專修城門。修城共五個營。再加一營修繕房舍。這裡共放三校。另兩校還有別的地方要用,先隨軍到城,隨時候命。”

“得令!”芒申行禮後退下。

芒卯對信陵君說:“看來秦軍也已經看上了那座無名城邑,可能到那裡去了。我率後衛營趕往城邑清理。留一營護衛公子,由晉鄙大夫執掌。如何?”

信陵君道:“已核節符,豈有後退之理!無忌雖年幼無知,萬望將軍勿棄!”

芒卯道:“非臣敢阻攔公子,此城邑不服歸化已久,城中龍蛇混雜,難免不測。公子千金之軀,不宜幹冒險地!”

信陵君道:“既以身許國,豈敢避難畏險。甚望將軍不棄!”

芒卯道:“公子如此說,且等決死營上來,與中衛營三營齊進,以保公子無恙。”

信陵君道:“必得如此嗎?那追尋奸細不就耽擱了嗎?”

芒卯道:“奸細已無蹤跡,甚難追尋;況追尋奸細不用大軍,只三五精細武卒即可。”

信陵君道:“不過一城邑而已,以中衛營隨衛,料也無妨!”

芒卯道:“非也。城邑雖小,也有數百千戶,老壯婦孺,不下萬人,五百人進去,如鹽入水,不見蹤影。如果順從還好,否則,能全身而退就不錯。必得決死千人趕到,方纔勉強夠用。”

信陵君只能點頭道:“就依將軍!”

芒申道:“請公子暫且歇馬,臣乘此時發付些瑣事!”

信陵君道:“無忌正要領教將軍雄才!”

芒卯道:“臣怎敢!如此,請公子移步!”轉身對芒申道:“且引公子到率帳!”

芒申於是在前面帶路,將一行人帶到城中一個高大的臺級處,這裡有三層臺階,看來是一座宮殿,但屋宇已然不存。中衛營到達後,已經將這裡接管,目前三層臺級上均有武卒守衛。信陵君一行沿破碎的臺階而上,臺級上很平整,由於夯土密實,上面寸草不生,只有巨大的礎基昭示着它曾經的輝煌。信陵君一行百餘人,竟只佔了其中不大的一塊。

芒卯到達這裡後,向中衛營司下令道:

“派軍使催促決死營儘快過來,不必待車仗等到齊。”

“派軍使催促後軍右偏,先遣一校先行,各帶修掘器具,到管城下修城。”

“派軍使……”

芒卯一道道下着命令。每下一道,中衛營司就應一聲,一名軍使隨即下階,驅車而去。

第71章 吹臺第17章 奸細第42章 失機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93章 韓援第21章 籌謀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8章 管城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21章 除警第171章 信用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1章 陷城(二)第59章 拜將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4章 信陵君第275章 和議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2章 張輒第303章 韓襲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71章 信用第86章 尉府第168章 夜襲第357章 管祭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21章 管令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09章 乘其隙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8章 降服(二)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09章 乘其隙第178章 驚訊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95章 覆命第170章 遠迎第78章 帳議第182章 爭武卒第35章 計議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章 鄭安平第303章 韓襲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78章 驚訊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63章 商賈第46章 入國第17章 奸細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2章 刺探第230章 司勝第318章 退兵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6章 囿中第105章 夜談第16章 巡哨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1章 豪強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2章 張輒第258章 陳筮連衡125章 洛陽白氏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71章 吹臺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70章 遠迎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08章 救暴鳶第219章 夜襲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36章 宴前
第71章 吹臺第17章 奸細第42章 失機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93章 韓援第21章 籌謀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8章 管城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21章 除警第171章 信用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1章 陷城(二)第59章 拜將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4章 信陵君第275章 和議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2章 張輒第303章 韓襲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71章 信用第86章 尉府第168章 夜襲第357章 管祭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21章 管令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09章 乘其隙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8章 降服(二)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09章 乘其隙第178章 驚訊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95章 覆命第170章 遠迎第78章 帳議第182章 爭武卒第35章 計議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章 鄭安平第303章 韓襲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78章 驚訊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63章 商賈第46章 入國第17章 奸細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2章 刺探第230章 司勝第318章 退兵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6章 囿中第105章 夜談第16章 巡哨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1章 豪強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2章 張輒第258章 陳筮連衡125章 洛陽白氏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71章 吹臺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70章 遠迎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08章 救暴鳶第219章 夜襲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36章 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