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覆命

受命追蹤賊人,卻被賊人盜去馬匹,這往哪兒說都是恥辱,無可掩飾。六人張口結舌,大眼瞪小眼,束手無策。

一名門客垂頭喪氣地道:“奈何,奈何!如何歸國?”

芒申幾乎要哭出來,道:“諸先生有何計策?”

一人道:“吾等且四下打探,或有所見。”

芒申無奈,只得點頭。爲免危險,約定兩人一組,相互照應,三組均不離開視線,一但有所發現,相互通報。芒申明知難有所成,卻也並無他策,只得跟着胡鬧。回身關上驛舍的門,猛然發現門上赫然一隻弩箭,入門不深,並非從遠處射入,應是隨手插上的,所以毫無聲息。更令人意外的是,箭上竟然還拴着一支竹節。幾乎同時,六人同時發出一聲驚叫,芒申急忙伸手把箭取下,急不可待地端詳手中的竹節,節上丹書“中大夫  須氏  賈”。一名門客喜道:“此乃須大夫之節。大夫其無恙乎!”

另一人道:“節無恙,豈可必大夫無恙。若賊人劫大夫而得其節,故懸於此,奈何?”

芒申仔細看了看手中的弩箭,道:“大夫應無恙。此箭乃屬吾魏武卒,非他人所能有也。盜馬者,必有武卒在焉。”

一人也接過弩箭查看,驚喜道:“此言不虛!”將箭依次傳看,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但均點頭道:“必爲吾魏所有,非他人所能有也。”

芒申道:“此非計議處,但入內計策。”

一人拾起掉到地上的瓦罐,已經破成兩半,只得入內換了,到旁邊的小溝打了一罐水,回到驛中打火煮飯。衆人一齊動手,搬出菜果醬鹽梅等物,整頓齊備,只得粟熟。方圍聚一處商議。

一人道:“今有中大夫節符,復有魏武卒弩箭,足以覆命。中大夫必爲吾魏所得,爲不辱使命,即往韓國,不即返也。”

一人道:“甚是,甚是!大夫急於王事,故不即返也。”

其他人聽了,也好像覺得有這麼回事,反正很合情理,又能交差,至少比說我們不小心把馬給人偷了要好得多。只有芒申苦笑道:“未見其人,未得其實,焉得回報!”

一人道:“雖未見其人,不得言未得其實也。吾等追蹤入樑西驛舍,此不虛一也;得節,實爲中大夫所有,不虛二也;得箭,必吾魏所有,不虛三也。有此三不虛,何得言未得其實?”

芒申道:“其奈馬何?”

一人道:“大夫初離險境,必少馬匹,少將軍故以相贈,將軍必不罪也。”

芒申苦笑道:“量吾府中能有馬幾何,得以六騎相贈!”

一人道:“馬雖難得,爲中大夫所驅使,亦得其所也!”

芒申道:“何先生必中大夫無恙,而得以此回報?若吾一回報,中大夫之首級隨至,豈非取死之道?”一語問得衆人一時沒有回辭。

良久,一人道:“吾能必中大夫無恙也。何者?若中大夫爲賊人所劫,謀財害命,何勞遠驅三十里而至樑西驛而不害之,吾必早得其身首之處矣。此其一也。或中大夫果爲賊人所擄,賊必遠揚,何故盜馬留節而相告焉?此其二也。吾六人何人也,馬爲所盜而不知,此其力足取吾首級而吾無知,安能高坐於此,烹粟治果,鹽梅調和哉!此其三也。有此三者,願少將軍思之。”

芒申思忖了片刻,道:“諸先生以爲如何?”

衆人忙不迭地答道:“善,甚善!”

芒申也只得道:“何以回報,願先生教我。”

一人道:“吾等一路追蹤,直至樑西驛。早有中大夫隨從候於此,持節告曰:‘大夫無恙,已直赴鄭國,必能不辱使命,願無慮也’。少將軍見隨從無馬,即以馬六騎相贈。吾等於驛中安歇片刻即歸覆命。——此非虛也。雖未實見其人,亦想見其情。時間急迫,無暇多言,細事不知。亦無漏也。”

衆人皆道:“正是此理。”確定了大方向,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商定了各種細節。烹粟已熟,各人自取盤盞,舀粟就醬及鹽梅,各各盡飽。其所餘少許,有人還願帶歸,衆人勸道:“路途尚遠,且有覆命,何粟爲?”方纔作罷。

起身滅了火,各各撒尿於灰燼中,又把殘水澆上,以防火災。罐盤盞等一概撇於庭中,走出門,向大梁步行而歸。一路上,衆門客不知心思如何,芒申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不知如此謊報,是禍是福。但若不謊報,又該如何回報呢?

六人出城時因是騎馬,故只攜有弓箭,既未執兵,更未有弩。一但走起路來,弓箭的不便就顯了出來:長弓長箭掛在身體兩側,不住地絆腳,一不小心,箭還會從囊中脫出。走了個時辰,六人皆汗出淋漓;弓與箭皆被推到身後。

從樑西驛至大梁一路都是田野,田野中間,鄉邑相望。一名門客道:“實是勞乏。盍往鄉中,討口水吃。”一人提議,衆人皆稱善,芒申也不好反對。看天色尚早,遂離開大道,沿阡陌向田野中間的一處鄉邑而去。來到邑前,早有一名老者迎候在道口。見六人皆士子裝束,施禮道:“此值戰時,公子等何往?”

芒申道:“吾等軍使,巡哨方歸,於途勞渴。願老丈得賜清水一盞,足見恩情!”

老者道:“豈敢!既爲軍使,請入戶暫歇。”將六人引到道邊一所高門內。

芒申問道:“可是長老?”

老者道:“小兒見爲里長,領卒在外。裡中並無精壯,只吾等老孺。……大毛,取罐中水來,諸軍父口渴。”

一個七八歲的小兒用力搬着一隻大水罐過來。老者要往堂上讓,六人不肯,道:“只此稍歇,不敢上堂。”就在院中立住。老者和小兒連忙從堂上搬出兩張席鋪在地上,六人坐下。小兒跑到一邊。老者也在下首擺了一張小席相陪。親自舀出水來,各各敬上。六人依次飲畢,老者方纔歸座。

並無什麼好談的,芒申也是無話找話,問道:“貴鄉何裡,裡有幾戶?壯丁有幾?”

老者似乎爛熟於胸,毫不遲疑地答道:“敝邑樑西鄉東鴻裡。公子敢知,裡旁有一汪池塘,據云曾有鴻雁降落,故名鴻池。周圍四里即以此池爲名。裡中戶三十六,丁三十五,武卒一。”

一名門客好像找到了話題,隨口問道:“裡中尚有武卒?何氏何名?”

老者道:“鄭氏安平,見在樑西驛當值。早不在家中。”

芒申聽到了熟人,便道:“鄭公子卻居於此!家中尚有何人?”

老者道:“鄭氏居此已十載,並無家室。年初有老臣一人從鄭國來投,想是家道中落,難以維持,即此臣亦老病不堪。鄭氏仁義,只命其烹調飲食,餘皆自力自爲。”

芒申道:“不意鄭公子仁義如此!”

老者問道:“敢請鄭氏貴人乎?吾邑中但呼爲鄭氏,而公子獨尊之。”

芒申道:“鄭氏者,鄭公之後也,雖失國,得無以公子呼之。況其于軍中立大功,不日即有封賞,汝等皆有與哉!”

老者立即來的興趣,問道:“願公子言其詳!”

芒申道:“魏公子信陵君,汝等知否?”

老者道:“信陵君公子,孰人不知。吾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信義被於海內,四方英雄來集。”

芒申道:“然也。公子受命領軍,於途爲奸人所圖。鄭公子挺身受刃,信陵君公子方得無恙。如此大功,所賞豈在小耶?”

老者拍膝嘆道:“以身救信陵君,此不世之功也;縱他人亦當重賞,況信陵君仁義,豈不倍之什之!”

芒申道:“正是此也。”

衆人就着這個話題,讚頌一陣,嘆息一陣,六人起身告辭,老者直送出道口,目視其上了大道,漸漸遠去。

老者見六人走遠,暗自思忖道:“不意鄭氏這般行時,竟與信陵君攀上,……倒是不可輕忽……”一邊想着,一邊進門對院中小兒道:“吾往後邑鄭宅相探,汝可小心看守門戶,不得貪玩!”小兒應喏。老者關上門,聽得裡面把門插好,方邁步向裡後而去。在一片荒草之中,一個由籬笆圍成的小院孤獨地立着,正中一排房舍。這時老者才注意到,臺階竟然有三級——“看來鄭氏果然是大戶出身,平時竟然沒有注意到。”老者暗暗搖搖頭,埋怨自己粗心大意,想着再也不能失去這個拉攏的機會。

他來到門前,高聲報道:“鄭宅門上,老兒請見。”

良久,只聽得一聲嘶啞的聲音道:“家中無人,不敢迎請!”

老者道:“方得貴主消息,特來相告,願貴价一會!”

又過了良久,最邊上的柴草間柴門打開,一名鬚髮皆白,身軀佝僂的老者,拄着一根木棍,蹣跚地走了出來。似在暗處呆的時間長了,忽見陽光睜不開眼,以手遮擋着來到門前,拱手道:“長老親至,不得迎候,死罪死罪!”

長老道:“貴价身安否?”

老臣道:“不敢勞長老下問,積疾難愈,惟挨歲月耳!”

第334章 訪友第228章 戰臨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29章 草舍第132章 晉見第182章 爭武卒第356章 訪圃田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20章 封賞第213章 贈劍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8章 列陣(一)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72章 節鉞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81章 換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30章 司勝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85章 見陳公第67章 交酒第162章 離啓封第58章 藍田玉第70章 蔡澤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71章 吹臺第150章 陳筮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1章 離城第170章 遠迎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48章 真心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08章 救暴鳶第344章 神蹟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43章 夜行第53章 私授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5章 仲嶽第193章 將相和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60章 議連衡第177章 點軍第294章 陰謀第320章 封賞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52章 賈匏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70章 蔡澤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6章 謀定第86章 尉府第151章 匯合第7章 圃田第221章 除警第92章 整軍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79章 掌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93章 將相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22章 善後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章 點兵第338章 祭壇第86章 尉府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52章 私議第308章 救暴鳶第237章 圖秦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52章 賈匏第35章 計議第169章 誘供第122章 豕三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98章 離華陽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07章  一身擔之
第334章 訪友第228章 戰臨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29章 草舍第132章 晉見第182章 爭武卒第356章 訪圃田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20章 封賞第213章 贈劍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8章 列陣(一)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72章 節鉞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81章 換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30章 司勝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85章 見陳公第67章 交酒第162章 離啓封第58章 藍田玉第70章 蔡澤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71章 吹臺第150章 陳筮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1章 離城第170章 遠迎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48章 真心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08章 救暴鳶第344章 神蹟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43章 夜行第53章 私授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5章 仲嶽第193章 將相和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60章 議連衡第177章 點軍第294章 陰謀第320章 封賞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52章 賈匏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70章 蔡澤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6章 謀定第86章 尉府第151章 匯合第7章 圃田第221章 除警第92章 整軍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79章 掌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93章 將相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22章 善後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章 點兵第338章 祭壇第86章 尉府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52章 私議第308章 救暴鳶第237章 圖秦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52章 賈匏第35章 計議第169章 誘供第122章 豕三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98章 離華陽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07章  一身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