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朝

bookmark

城守見芒卯要巡視城防,連忙道:“生去安排,刻下就來請先生。”

芒卯道:“城守不必操勞了,不過是閒時散步,並非巡視。也不必城守相陪,只指一人嚮導即可。”

城守道:“豈敢豈敢,如此生就暫充嚮導。將軍且稍歇,生即來請。”

芒卯道:“如此有勞城守!”

城守行禮下去,芒卯送至驛館門前,行禮相別。隨即來到偏院中,看門客們安置。芒申看見芒卯,迎上來。芒卯吩咐了幾句,即回到堂上。想了想,呼來驛吏,道:“少時吾與城守巡視,如南關軍使到,只囑少待,隨吾一同回朝,不必逐驛傳遞。”驛吏行禮而去。

不久,芒申領着幾位門客過來。而幾乎同時,城守也領着十名武卒來請。

芒卯道:“長城一帶就不用去了,只在城中行走就好。”

城守道:“那就沿長街而行吧。”

“如此甚好。”

於是一行人從驛站出來,拐上大道,行不多遠,就到了十字街頭。城守道:“此十字街頭距四門各一里。圃田城中有卒一校,分兩司馬,一司馬守長城,一司馬安治境內。圃田東西四十里,南北二百里,有水田萬里,均爲王田,置萬戶,城內安置周圍四千戶,餘戶平時就近居住,遇警則退至城內。圃田城東距長城五里,西有王倉城,倉城由內府統領,與生等並無統屬。城四面皆水田,只有四條大道通四門。”

芒卯遙指道:“那邊影綽的一帶城池就是王倉了。”

“正是。”

“那邊守衛如何?”

“王倉由內府統領,佈防情況生等不詳。”

芒卯很關切地向着王倉的方向仔細眺望,問道:“王戶遇警可有赴王倉的?”

城守道:“王戶皆粗鄙,交糧都只止於城外,不得入內,遇警怎會入倉城內。”

芒卯點頭道:“如此,倉城內必有精卒。十年前,秦軍掠於樑野,囿中殘破,而倉城竟安然無恙,可知守備雄厚。”

城守道:“內府精銳,自非生等所能揣測。”

芒卯道:“嗯。圃田城中城防如何?”

城守道:“城內五百武卒,門各一卒,生自領一卒爲援。各以強弓勁弩射住四道;四千民戶各簡精壯,各依其門輪番上城助守;老弱婦孺則整備糧秣湯水等物,運送矢箭滾石等。”

芒卯道:“城守運籌精密,足見用心!”

一路說着,一路走着,一衆人已行至城邊,城守引導衆人上了城。登城一望,城守所言防禦之策的可怕性立即形象地顯示出來。城四周全是一望無際的水田,目前尚未結冰,但想來是冰涼冰涼的,人下到裡面肯定很不舒服;如果在裡面走上三五里地,怕是連腳也要凍壞了。要想接近城牆只有沿着惟一的大道。這條大道寬約丈許,雙車交錯綽綽有餘,但三車並排一定容不下。一百人用箭矢封鎖,幾乎可以做到密不透風。

西望長城,東望倉城,芒卯問道:“長城一線須由城守鎮守,如何安排?”

城守道:“這卻是爲難之處。向時長城與圃田爲一體,欲攻圃田必先破長城,那時長城殘兵可退入圃田背城一戰。方今秦軍從南關入長城,長城與圃田分爲兩處,中間五里,卻難以呼應。欲棄一處,又不知當如何取捨。”

芒卯道:“城守果然精明,果然精明!只是吾也不知當如何取捨。”而後他用眼神讓城守靠近些,壓低聲音道:“多注意東邊的倉城,這裡纔是要點?”城守兩眼先是一片茫然,但在與芒卯對視一番後,似乎明白了什麼,行禮道:“生已明機竅!”

芒卯點頭道:“唔,多想想圃田爲什麼設城!”

正說的時候,遠遠只見大道上一個人影飛奔過來。芒卯道:“大約是南關信使到了。吾等且在此迎一迎。”城守答應着,吩咐下去。

不多久,軍使來至城下,同樣被一個大皮套拖拽上來。守軍驗過節符,將軍使帶到芒卯等人面前。城守道:“此爲朝中司命,聞南關有警,特來巡視。可好生答應。”軍使答應一聲,站在一旁。

芒卯道:“軍使既已到達,吾等即刻回朝。”隨轉向軍使:“隨吾往驛站繳令不繳件,乘車回都直繳大王。”

爲了不擾動軍心,一行人仍舊慢慢地沿着城牆巡視到東城門,方纔下城,回到驛館。沿途芒卯只與城守交換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如城中諸有多少糧、多少箭矢,鄰近農戶全退進城可支持幾時,城中可有傷科,等等。城守一一回答,顯然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十分嫺熟。

回到驛館後,留下的門客已經將常份飯食炊熟。軍使向驛吏交驗了節符,驛吏記下時間,在芒卯的吩咐下又將節符交還與軍使。芒卯遂與衆門客以及城守、軍使一起用餐。餐罷,備馬套車,一衆人再度出發。此時夕陽西下,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南關方向天空一邊灰濛,與別處有些不同。

小步越過水田,衆車於原野上整隊。芒卯道:“一車先赴囿中,請城守城外相見。吾等先赴囿中,稍停再返大梁。”

一車快馬先去了,其餘車輛列好陣式,以快步向囿中前進。

軍使被芒卯特別安排在自己車上,車右還是那位面無表情的先生。車上有四個人,顯得有些擠。芒卯和軍使站在驛手左側,手扶車軾而立。芒卯道:“軍使來時,南關戰事如何?”

軍使道:“秦軍已至南關,漫山遍野,不知其數。”

芒卯道:“軍報中的話不必再說,只說說爾當時所見。你是如何知道秦軍到達的?”

“今晨日出,關上鳴鼓示警。軍等各自列陣,城守上城,我等軍使跟隨。但見遠山有騎軍哨探,到城左近並不向前,轉向兩側而回。然後就了不得。一隊隊,一行行,人從山中像螞蟻般爬出,就在山前列陣。城守說,不好了,快寫軍情回報。就城上寫了,派了我和二山,東南兩路分送。”

“食時爾二人已經出發了?”

“我等出發時尚未交時。從南關至圃田有二舍之地,當間卻無驛站,託大人福,敝人連趕兩舍,尚未晡時。”

望着軍使一臉請功的表情,芒卯道:“軍使不辱使命,王必有嘉賞!”

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63章 密議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42章 刺探第26章 謀定第238章 議兵第133章 呂太公第16章 巡哨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45章 曾季第222章 善後第235章 貴公子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13章 計糧第344章 神蹟第17章 奸細第70章 蔡澤第82章 出城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69章 誘供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章 麻三第22章 俠客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79章 掌兵第308章 救暴鳶第156章 過橋第33章 出城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64章 布衣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70章 遠迎第260章 議連衡第124章 華陽城第261章 秦箭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72章 節鉞第318章 退兵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59章 拜將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70章 蔡澤第30章 陷城第155章 共其利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70章 遠迎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6章 訪圃田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68章 城北驛第49章 庭議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6章 謀定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58章 藍田玉第145章 曾季第237章 圖秦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58章 藍田玉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章 祭旗出征第219章 夜襲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22章 豕三第80章 司馬堂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36章 宴前第168章 夜襲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37章 軍市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50章 防民
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63章 密議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42章 刺探第26章 謀定第238章 議兵第133章 呂太公第16章 巡哨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45章 曾季第222章 善後第235章 貴公子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13章 計糧第344章 神蹟第17章 奸細第70章 蔡澤第82章 出城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69章 誘供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章 麻三第22章 俠客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79章 掌兵第308章 救暴鳶第156章 過橋第33章 出城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64章 布衣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70章 遠迎第260章 議連衡第124章 華陽城第261章 秦箭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72章 節鉞第318章 退兵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59章 拜將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70章 蔡澤第30章 陷城第155章 共其利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70章 遠迎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6章 訪圃田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68章 城北驛第49章 庭議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6章 謀定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58章 藍田玉第145章 曾季第237章 圖秦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58章 藍田玉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章 祭旗出征第219章 夜襲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22章 豕三第80章 司馬堂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36章 宴前第168章 夜襲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37章 軍市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50章 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