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曾季

bookmark

鄉老道:“其人居無定處,或在道邊,或於檐下,或居荒舍,豈有定哉。得即肆於酒坊,散則遊於四方,何得有常!”

郭先生道:“父適言貴鄉欲往啓封糶糧,曾季或隨護衛。敢問糶糧者何人,集於何地?”

鄉老道:“不曾參聞,想是在鄉長府前。——前行三五里。”

在張、郭等與鄉老相談時,唐叔就蹲坐在身後一間房舍籬下,似長途跋涉疲累後稍歇,擺出一副不經意的樣子,卻將幾人的對話聽了個真切。聽到正經事說完了,唐叔先站起來,略撣撣土,自顧自地往前走了。三人見唐叔已行,又與鄉老閒話幾句,也作禮告辭。

邑中只此一條大道,唐叔在前,三人在後,並不顯得突兀。走不多遠,果然見一座建築,高兀突起,在眼前盡是低矮房舍前顯然旁若無人。細看,應是一座門樓。門樓並不高大,但四周動靜儘可一覽無餘。順着由房舍圍出的道路拐一個小彎,這座府邸現在眼前:築有土牆,四周無房舍相鄰,門前自然形成一方廣場,對面有一照壁。一望可知,這裡就是鄉老口中的鄉長府。但與鄉老所言不同,廣場上並無輜車。

走在前面的唐叔發覺問題不對,四下一望,隨便找了個出房的人,拱手行禮道:“長者有勞!”那人走到籬前,亦擡手回禮道:“客人何事?”

唐叔道:“吾聞貴鄉有糧運啓封,特來趕工。卻不知集於何處?”

那人道:“往日有工俱集於府前,今則不然,改館舍前。前行五里,有通衢者是。”

唐叔道:“爲何此時尚無車馬。”

那人道:“汝不見殘月當空,尚早,尚早。”

在唐叔與人交談過程中,張、郭三人不動聲色,稍稍放慢腳步,只在唐叔前後。唐叔打聽完消息,繼續向前趕去,自然與張輒等三人走到並排。

張輒道:“館舍將有糧車,不便歇息。”

唐叔道:“有車往啓封,亦屬有利。但往打探切實。”張輒悄悄望了望郭先生,見郭先生面無表情,就輕輕咳嗽了一聲。

唐叔匆匆走了。張輒等三人在後面隨行。張輒悄聲道:“只此一條小道,如何通得大軍?”

郭先生道:“小子曾言,秦軍隻身而來,履敝而不換,恐以輕軍在前,輜重在後。”

張輒道:“軍無糧草不行。輜重在後已數日,側吾而行,豈非兵家大忌?”

郭先生道:“正是。如能探知秦人輜重所在,破敵必矣。”

張輒道:“先生有何妙計?”

郭先生道:“秦人取山道間行,突至南關,破關而入,只一日,便取啓封。沿途不擾民宅,不掠糧草,奈何?此必別有他策也。”

張輒道:“何策?”

郭先生道:“吾亦惑於此也。輜車留于山間,難免爲人所乘;如藏於山谷,又非所能……”

張輒道:“如藏於城池,奈何?”

郭先生猛然悟道:“華陽?”

張輒道:“華陽城欲運糧萬石,寧秦粟乎?”

郭先生道:“何能如此?”

張輒道:“以此觀之,初應察運糧,而非啓封。”

郭先生道:“吾等二十餘人俱集在此,留於華陽者不過十人,奈何?”

張輒道:“既已思之,便當圖之。先生且勿張亂,恐爲人知。”

又走少時,郭仲謹道:“前面正是館驛。”這時,天光尚暗,殘月西垂,一條大道南北通達,在眼前橫過。十字街頭,一座館舍卓然而立,絕不會被誤認。

館驛門口坐着兩個人,正在交談着什麼。走近了才發現其中一人正是唐叔,另一人猥瑣異常,但卻對着唐叔張牙舞爪地說着什麼,見三人走近,便停住了嘴。

三人走過來,見館驛大門未閉,張輒故做張荒道:“館舍有人乎?”

那個猥瑣的人站起來道:“勿尋也,驛卒皆爲秦人所害。”猛然見了郭仲謹,吃驚道:“敢……敢是郭君?”

郭仲謹不防有人認出自己,想起自己在這裡留駐非止一日,有人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他也正常。事出突然,無法與其他人溝通,只得硬着頭皮上前應道:“正是郭某,恕某眼低,敢問貴處何氏?”

那人道:“賤曾氏,行三。因來往此間,偶見郭君,認不真切,故相詢耳。”

張輒接口道:“既是故人,當知館舍爲何門戶洞開。”

曾季道:“公子何人,與郭君同行?”

郭仲謹喝道:“公子身份豈是汝等能知。但答話耳!”

曾季明顯有些疑惑,但不敢頂撞,道:“不勞公子動問,郭君自知。秦人自此過,焉能棄館舍而不顧。自爲秦人所破。非關他人。”

張輒道:“現館舍內有何人?”

曾季道:“秦人過後,館舍已空,焉有人?”

張輒道:“如此,且入館中。”

曾季道:“館舍乃公府,無請自入,非偷即盜。”

張輒道:“現有郭君在,郭君,驛卒也,與之同入何妨。”

郭仲謹道:“謹奉公子命。”轉向曾季道:“公子有請,但隨吾等進入。”

曾季連忙介紹唐叔道:“此人慾到此覓些小工,混些衣食,方纔到此。”

張輒忍着笑,故做不識,道:“如此,且同入。”

曾季看明白了,郭仲謹雖然是館驛的驛卒,在這館驛荒廢時,幾乎可以算是館驛的主人,但他卻是這三人中地位最低的:那位公子最爲尊貴,這是個人都看得出來,他穿着士子服;旁邊一人歲數較大,相貌與郭仲謹相似,當是郭君的父兄行。他不敢怠慢,低着頭,小心跟在三人的後面,又悄悄地招呼唐叔跟上。張輒暗暗將這一切瞧在眼裡,心裡怎麼也不能把這個低眉順目、心地善良的質樸人,與好勇鬥劍的俠士相聯繫。——難道是那位鄉老說錯了?這人形容猥瑣、瘦小,似手無縛雞之力,雙目無神,畏畏縮縮,鬥劍?好勇?只怕連調皮搗蛋都不會吧!

想到這兒,走在前面的張輒,突然轉過身來,問道:“敢問君之劍藏於何處?”

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47章 魏使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80章 司馬堂第358章 夜聚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06章 洗塵第142章 刺探第327章 夜守第282章 疑雲第240章 蓋聶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48章 真心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1章 籌謀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4章 慰功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章 邂逅第21章 籌謀第54章 賣王第131章 麻太公第318章 退兵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36章 宴前第242章 撲空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94章 追蹤第54章 賣王第20章 行刺第157章 交糧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9章 有刺客第222章 善後第318章 退兵第294章 陰謀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69章 賜婚第365章 執帚第82章 出城第30章 陷城第80章 司馬堂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章 籌謀第318章 退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64章 失散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03章 危機第303章 韓襲第42章 失機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70章 蔡澤第81章 換防第298章 離華陽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38章 祭壇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18章 退兵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96章 張祿125章 洛陽白氏第47章 龍陽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1章 陷城(二)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62章 離啓封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66章 寧治第209章 乘其隙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29章 草舍第92章 整軍第121章 豪強
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47章 魏使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80章 司馬堂第358章 夜聚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06章 洗塵第142章 刺探第327章 夜守第282章 疑雲第240章 蓋聶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48章 真心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1章 籌謀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4章 慰功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章 邂逅第21章 籌謀第54章 賣王第131章 麻太公第318章 退兵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36章 宴前第242章 撲空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94章 追蹤第54章 賣王第20章 行刺第157章 交糧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9章 有刺客第222章 善後第318章 退兵第294章 陰謀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69章 賜婚第365章 執帚第82章 出城第30章 陷城第80章 司馬堂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章 籌謀第318章 退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64章 失散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03章 危機第303章 韓襲第42章 失機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70章 蔡澤第81章 換防第298章 離華陽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38章 祭壇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18章 退兵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96章 張祿125章 洛陽白氏第47章 龍陽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1章 陷城(二)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62章 離啓封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66章 寧治第209章 乘其隙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29章 草舍第92章 整軍第121章 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