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取弘城

到達成山後,照西已先一步等候。

照西見餘和施禮道:“軍師,大勝回來,可喜可賀,照西交令,今己取下陽城。”

餘和笑道:“照兄取笑,今此去若沒有成、雷二位兄弟,你可能就見不到我了。”

照西不明白,餘和便將取遙山的經過說了一便。

照西道:“雷兄,你能稱的上我軍第一勇將,真讓小弟佩服。”

雷霆道:“照兄過講了,保護軍師是我們應該做的。”

幾人有說笑一陣,便各自安歇。

第二日,越天到達成山,並按鐵鑠之意帶來勞軍之物。

餘和吩咐排上酒席,席間餘和道:“各位兄弟,南山谷關的戰事不知如何,將軍臨行前,交待平定此處後,讓我帶兵前去支援,但此地是我帶哈其城的大門,也是我們的根基,不能有失,我有一點想法,大家看如何,照兄領兵一萬守河關,此處是咽喉要地,兼管陽城、玉河兩處,五弟越天調你來成山,想要你領兵一萬,守成山,代管遙山,成、雷二位兄弟與我帶兵一萬前往南山谷關支援,雖是守地,可是任務不輕,大家有什麼想法可講來聽聽。”

餘和的一番話說的衆人心中佩服,皆點同意。

餘和看大家無異議,道:“那好,我們明天起兵。”說完後,又看看照西與越天道:“二位兄弟,我們走後,你們要與周邊百姓聯繫,組織軍士屯田在附近,以充軍糧。”

二人點頭,這頓酒,衆人心中高興,直喝到半夜。

第二天,午晚過後,餘和辭別照西與越天,同成非、雷霆前往南山谷關。

一路上無話,來到南山谷關,沙龍與衆人出關相迎,將餘和迎進關內,來到議事廳。

餘和來沙龍近前施禮道:“將軍,末將交令。”

沙龍笑着扶住餘和道:“二哥不要多禮,遙山一戰甚是精彩,辛苦各位兄弟了。”

餘和道:“遙山之戰,多虧成、雷二位兄弟。”

沙龍道:“不知雷兄傷勢如何。”

雷霆道:“多謝將軍,己無大恙了。”

沙龍笑道:“那就好,衆位皆大功一件,今日後方己平,各位兄弟又聚齊,我們好好痛飲一番。”

一揮手,時間不大,酒席擺好。

衆人推杯換盞,屋內一片歡融之景。

餘和喝了幾口酒道:“將軍不知現關前戰勢如何。”

沙龍望望安仁同時笑,沙龍道:“二哥我與安兄早就斷定你定放心不下,雖未有所進取,但有一計劃還未考慮好,正好請二哥參謀一下,具體由安兄來說吧。”

衆人目光全部集中到安仁身上,安仁起身後對旁邊從人吩咐幾句,然後轉頭向衆人道:“各位,我軍自來南山谷關後,雖與南山軍交戰幾次,互有勝負,未有所進取,其間我與將軍商量一辦法,因考慮有恐遺漏,請大家共同商議。”

說話間,從人掛起了一幅大的南山國地圖,這張圖是當時安仁所獻,已經放大。

安仁來到圖前道:“衆位請看,南山谷關以南有孚河一條,此河西起並城,東達雙孚渡,爲什麼叫雙孚渡,因孚由此分叉,形成二條河,南面的叫南孚河,北面叫北孚河,今南山軍屯兵同山城,共計五萬人,而同山城以東有一城稱爲北孚城,也就是雙孚渡口,南山軍糧草多屯於此地。我與將軍計議準備斷南山軍糧道,軍無糧自亂,但北孚、同山兩地皆在孚河以北,與我軍隔河相對,恐難正面奪取。”

“安兄,我可否一言。”

衆人一看是俞平,安仁微笑道:“俞兄有話請講。”

俞平來到圖前道:“我自幼隨父親征戰,對南山國各處十分熟悉,知同山正面很難進攻,而守將週末又爲人謹慎,誘敵很難,將軍與安仁斷同山之糧道,我到是有一計,恐費時日,就是先取孚河以北所有城鎮,然後由弘城渡河取並城,取並城取道攻打西林城,這時同山必定出兵相救,我軍佯攻同山,使其不敢用兵,西林一失,東北面的北孚城與東南的東林城均可取,同山定是囊中之物。”

安仁聽後看了看沙龍,沙龍笑道:“俞兄之計,也是我與安兄所想。”

餘和也道:“此計可行,但甚費時日。”

沙龍道:“俞兄以你之見,取下西林要用多長時間,多少人馬。”

俞平想想道:“一月足以,一萬人馬足夠。”

衆人相互議論,均認可行。

沙龍看看衆人道:“既然大家無異議,此事就這麼安排,明日,各位分兵取周邊城鎮,洪兄、俞兄你二人去取弘城。”

衆人起身施禮道:“遵命。”

翌日,衆人帶兵去取孚河北岸的各城鎮。

洪亮、俞平引兵前去取弘城,弘城守將培飛,聽哈其兵來取自己的弘城,忙領兵出戰,那培飛哪裡是洪高的對手,只一招便被洪亮一矛刺於馬下。

俞平在後一見,將刀一揮,衆軍士向南山衝殺過去,南山兵見守將被殺,紛紛棄械投降,洪亮與俞平未費一兵一卒輕取了弘城,

進城後,一方面安撫百姓,另一方面安排人準備船隻,爲渡河做準備。

俞平對洪亮道:“洪兄我去城外巡視,查找是否還有殘留的南山軍的餘部。”

洪亮道:“有勞俞兄,我去搜尋船隻,你我分頭行事。”

二人分頭出發,俞平領人沿城行走數裡,見各位南山軍都投降,其中有人認識俞平。

見俞平忙施禮,道:“俞將軍,小人有禮了。”

俞平道:“你認識我。”

那人道:“我原跟隨俞老將軍手下,老將軍被奸臣所害後,我們軍隊被拆開,分到各處,我來到此處,原在老將軍手下時,見過將軍幾次。”

俞平聽後點點頭,轉頭望望南山軍的降兵,走到近前,道:“各位兄弟,我俞平原在左木王手下聽命,我們俞家爲南山國南征北戰,不敢居功,但也是盡心竭力,沒想被人所害,全家直逃出我一人,今天我以效力於哈其軍,沙將軍英明神武,德配天地,爲百姓着想,各位如果肯效力哈其軍,我願爲各位引見。”

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49章 捕馬(上)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746章 追逐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222章 紙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150章 捕馬(下)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176章 吉兆(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144章 鬼谷子第343章 迴歸上第666章 問責(二)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20章 行刺(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158章 行刺第554章 燕國的希望(三)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77章 搶糧(上)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684章 意外的結局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392章 渡河之戰(二)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511章 開導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454章 水戰(下)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772章 合縱(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99章 問難下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155章 密議第768章 靈壽(二)第274章 告辭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522章 進見秦王政(上)第128章 挑戰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415章 擴軍備戰(二)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42章 新府邸(上)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138章 護身符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190章 造紙術第219章 如約撤軍(下)第901章 長街之戰(十)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86章 撤離邯鄲(四)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
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49章 捕馬(上)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746章 追逐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222章 紙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150章 捕馬(下)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176章 吉兆(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144章 鬼谷子第343章 迴歸上第666章 問責(二)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20章 行刺(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158章 行刺第554章 燕國的希望(三)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77章 搶糧(上)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684章 意外的結局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392章 渡河之戰(二)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511章 開導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454章 水戰(下)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772章 合縱(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99章 問難下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155章 密議第768章 靈壽(二)第274章 告辭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522章 進見秦王政(上)第128章 挑戰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415章 擴軍備戰(二)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42章 新府邸(上)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138章 護身符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190章 造紙術第219章 如約撤軍(下)第901章 長街之戰(十)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86章 撤離邯鄲(四)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