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抄家

bookmark

建安十八年(213),七月

因魏延的亂入,而讓劉備快速拿下益州,這就導致本該在年初發生的第一次濡須之戰,推遲了半年才發生。

七月中,曹操親率十五萬步騎大軍,號稱四十萬大軍,從合肥南下濡須,臨江飲馬,天下震動。

孫權也不甘示弱,自孫、劉聯盟和解以來,他第一次感覺兵馬充裕,再加上南方多水道,騎兵多無用,所以親率七萬大軍,進駐濡須口。

曹、孫對峙的第一天,孫權令大將甘寧,伺機偷襲曹營,銼其銳氣,是夜,甘寧百騎劫魏營,功震天下英。

曹、孫在濡須大戰時,劉備應孫權請求,親領五萬大軍進逼當陽長阪坡,並在此結寨紮營,威逼襄樊之地,讓曹仁夜不能寐。

但曹仁還沒焦慮多久,一則從長阪坡傳來的消息,就讓他喜笑顏開,原來劉備在進兵當陽不久,就稱病不出,目前軍政大事皆有諸葛亮、關羽二人處理。

所以,襄樊之危自解,當陽長阪坡,真乃曹軍福地也!。

......

很明顯,劉備並不是真病,自從得知益州所發生的事後,劉備大爲震怒,欲直接領兵返回成都,要蕩平所有霄小之徒。

可被諸葛亮給攔了下來,並告訴劉備,魏延寫信的目的,就是讓他不要返回益州,不然有損他仁德之名。

劉備猶豫再三後,還是決定聽從諸葛亮的建議,不返回益州,並直接稱病,將益州大權交給魏延處理,然後回到江陵,開始教育起阿斗爲君之道。

和魏延待久了,劉備很多事也看開了,他也知道復興漢室非一日之功,所以劉禪從現在起,就要承擔他們這一幫老傢伙的期望了。

阿斗的快樂時光,一去不復返嘍。

……

八月初,劉備拜馬良爲帥、馬謖、蔣琬爲中郎將,領兩萬荊南步軍、五千蠻兵入蜀,協助魏延開展清查工作。

而吳懿、鄧賢等蜀將,以及兩萬益州兵,被劃到諸葛亮帳下,並在湘江大平原上,開展新一輪的水利建設工作。

其中,由諸葛亮親自設計規劃,全長超過兩百里,連接資水、漣水的超級人工河,是本次大興水利的重中之重。

有魏延開掘人工河,獲得湘江平原的珠玉在前,諸葛亮經過長時間的調研,發現只要將這兩條大河連接起來,在輔以水利設施,就能獲得一塊麪積非常大的耕種平原。

其大小,甚至是現在湘江平原的十倍左右,可開墾田畝的數量驚人,後經過計算,想要將這塊平原開發完成,至少需要二百萬人,以及數十年的時間,畢竟,田地裡面的碎石、樹根等雜物,非常難處理。

但這些,都不能阻止諸葛亮開河的決定,畢竟從益州來的幾萬降軍,不給他們找點事做,恐怕會胡思亂想。

八月

曹操派遣水軍出擊濡須,孫權同樣派遣水軍應戰。

此戰結果沒什麼意外,曹軍被孫權打得大敗而歸,曹軍水軍沉沒戰船百餘艘,戰死、溺亡者不計其數,另還被孫權俘虜三千餘人,一戰損兵萬餘,於是曹操命水軍堅守水寨,不許出擊。

曹操也是沒想明白,陸戰江東是弱,可並不代表水戰弱啊,和孫權打水戰,是忘了赤壁的痛了麼。

……

回到益州

八月初,魏延以蜀中頻發火災,導致大量卷宗丟失爲由,命令各郡縣,派出官吏重新丈量田畝、清查戶籍,並在明年年中,

必須交到州牧府審查,若有逾期者,定斬不饒。

魏延的這份命令,不知讓多少觀望的世家,心中長舒一口氣,既然重新清查,那就代表魏延不打算追究,至於今年的清查嘛,屆時稍微收斂一點,或多付出些錢財,就能輕鬆搪塞過去。

所以,放下心中石頭的世家大族們,又恢復了往日的奢靡,只是在對待百姓時,略微比以前收斂了一點。

其中,在犍爲郡武陽縣,一個叫做李家村的村子,發生了罕見的一幕,堂堂犍爲郡太守許靖,竟押送着一羣囚犯,讓李家村的村民來指認,是不是這些人來搶的地,來殺的人。

起初村民們還不敢有動作,生怕許靖和這些人是一夥的,畢竟當初的地契上,可是印着太守府的官印。

見村民們沒有動作,許靖立馬回過神來,直接將傅家家主傅仁押了上來,當衆宣讀他勾連官吏,謀奪田畝,指使家僕草菅人命, 違反大漢諸多律法,當即宣判傅家被抄家滅族,男丁皆斬首,女眷充軍。

然後當着村民的面,將傅仁梟首示衆。

看着傅仁被斬首,村民們邊哭邊跳,他們等這一天,不知道等了多久,然後一擁而上,紛紛指認當初行兇的惡僕。

然後許靖組織官吏,將所謂的地契全部焚燬,重新爲村民們劃分土地,再將這些年,被傅家巧取豪奪的糧秣、錢財還了回來,並雙倍予以補償,讓李家村的村民,人人高呼許靖仁德。

可許靖卻不在意他們,而是在人羣中搜索着什麼,據他得到的消息,魏延在返回成都時,身邊少了幾個親衛,以魏延的性子,這些親衛大概率在這裡。

爲了讓魏延滿意,許靖拜訪了武陽世家,陳明厲害關係後,所有人達成一致意見,犧牲傅家,保全大家,這纔有了今天這一幕。

如果沒有世家的默許,就這點罪名,還不足以讓傅家灰飛煙滅。

不多時,許靖在人羣中,找到兩個精瘦的漢子,雖說面色、體型和村民們差不多,但眼睛裡的光已經將他們出賣。

再發現他們後,許靖露出和藹的笑容,走到村民中間,親切慰問他們,並表示回城之後,立即就會將傅家滅族,讓他們不要但心。

當天下午,許靖帶着李家村村老,來到武陽城刑場,親眼目睹了傅家男丁被斬,這個刑場被鮮血染得通紅。

至此,在犍爲郡武陽縣,盤踞近五十年的世家傅家,就因爲魏延一個小小的舉動,被抄家滅族,家產全部充公封存,擇日運往成都。

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五十六 綿竹第五十六 綿竹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五章 革新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三章 密謀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五十六 綿竹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五十章 成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
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五十六 綿竹第五十六 綿竹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五章 革新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三章 密謀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五十六 綿竹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五十章 成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