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收復蓋、復、海三州(第一更)

孫元化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巡撫,在做官方面也有很多缺陷。但是孫元化也有他自己的特長,他是一個技術性官員,具有其他官員所沒有的知識,是少數的瞭解西方技術的人才。

孫元化在登州的這些幾年,招募了大量的西方技術人員,並利用他們鑄造紅夷大炮,製造各種火器,並使用西夷練兵。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年代,在技術方面大明已經落後西方了很多。

這種落後是全方面的,火器火炮,航海乃至基礎科學的研究。

雖然這個時期大明出現了很多技術方面的人才,在農業、工業、醫藥各個方面有着長足的進步。

但是和歷朝歷代一樣,大明也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人們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爲了當官,而搞技術方面像工匠之類的,在大明地位非常低下。

只要不改變官本位思想,不提高科技人員的地位,想在技術方面有長足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作爲一個穿越者,王業泰深深的知道,未來的幾百年是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工業革命,電器革命,整個人類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讓人簡直不敢想象的時代。

而對大明來說,要想技術有發展,像孫元化這樣的既懂技術又有學問,又能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孫元化被罷官心灰意冷的時候,王業泰決定拉他一把,把他接到遼東爲己所用。

上了新建伯府的馬車,看到王業泰親筆寫的書信之後,孫元化禁不住老淚縱橫。

在信中,王業泰極力推孫元化的能力,邀請他前往遼東負責軍械司的一應工作。

雖然孫元化已經沒有了功名,王業泰也只是給他一個幕僚的名義,沒有任何官職。但是王業泰許諾,會按照三品大員的規格給他一應待遇。雖然沒有朝廷的告身,但是在遼東,他就是一個事實的三品官員。這種信任讓孫元化無比的感動。

雖然孫元華已經心灰意冷。但是,他才40來歲,還很年輕,自然不願以後的日子就在田野間度過,不願滿腹的才華沒有施展的空間。

而且王業泰對孫元化有着救命之恩,若是沒有王業泰的大力擔保,若是沒有王業泰分潤給孫元化的諸多功勞,孫元化知道,僅憑自己丟了登州,導致孔有德之亂這點,足夠朝廷把自己問罪砍頭。

現在既然王業泰賞識自己需要自己,孫元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理由推脫。

於是,孫元華便到了新建伯府,由新建伯府的家丁護送,先是到了天津,然後乘船前往旅順。

而孫元化還在旅途之中的時候,王業泰已經帶兵返回了旅順。

3月出兵,返回的時候已經到了5月底。出兵的時候是50條戰船6000人馬,返回的時候戰船足有200餘艘,陸續到達旅順人數達到了30來萬。

多出的戰船來自登州水城,多出的人口自然是俘虜的叛軍士兵,以及山東的青壯百姓。

金州關以南,旅順地區,現在已經有了10來萬人口,自然安置不了這麼多人。而且還有更多的山東百姓在未來的日子會陸續前往遼東。

對現在的王業泰來說。擊敗擊敗收復遼陽已經成了當務之急。收復遼陽之後,光是廣闊的遼瀋平原就足以安置上百萬的百姓,再加上建州寬甸,鎮江,整個遼東安置兩三百萬百姓完全沒有問題。

這麼多的百姓,現在的安置已經非常困難,但攻打遼陽更需要仔細籌劃部署,不能倉促行事。

王業泰仔細思考後,決定先把無人的復州蓋州海州等地納入自下。現在復州海洲蓋州已經沒有建奴駐守,成爲了遼南明軍和遼陽建奴之間緩衝地區。數百里的土地幾乎空無一人。

回到旅順以後,王業泰立刻集結整個遼南的軍隊,共計6個營,18,000人。於6月1日,自金州關出兵,經復州,蓋州向海州進發。

而在出兵之前,王業泰便給錦州的祖大壽傳令,命其率領錦州兵,出大淩河,直達遼河西岸。

雖然王業泰只是遼東總督,暫時還管不到遼西,但王業泰有着侯爵爵位,事實上已經是一鎮軍閥,給祖大壽發令也無可厚非。而沒有平南軍的增援,祖大壽早被建奴困死在大淩河城堡。所以對王業泰的要求,祖大壽無法拒絕。而且,現在建奴大規模撤退,錦州東北直到遼河西岸都沒有建奴的存在,正是收復廣寧獲取軍功的好機會。

在大淩河之戰中,祖大壽部雖有傷亡,但並未傷筋動骨。祖家在遼西經營百年,實力依然強勁。所以在接到王業泰的命令之後,祖大壽很快便集結兵力2萬餘人,從錦州出兵一路向遼河西岸進發,一路收復廣寧各城。

遼南遼西兩路進兵,對遼陽的建奴呈兩面夾擊之勢,使得遼陽的八旗兵惶惶不可終日。

現在皇太極正帶着八旗主力坐鎮科爾沁,實施借屍還魂、吞併蒙古的計劃,在遼陽的八旗兵也就5000餘人,由多爾袞率領。

面對明軍兩路來襲,無論是哪一路都不是現在的八旗兵所能對付。多爾袞絲毫沒有辦法,只能死守遼陽並派人往科爾沁蒙古部送信請求皇太極率領主力回援。

然而明軍並未向遼陽進攻,而是止步在海州遼河西岸、海州以南,這才讓多爾袞鬆了口氣。

......

大量的民夫,從遼南進發,向着海洲而來。王業泰決定重新修復蓋州復州海州三城,把山東新遷移來的百姓安置在這片無人區。

有着長生島生產的水泥,有着數十萬青壯勞力,修城的速度自然極快。從登州府庫運來的上百萬擔的糧食也保證了修城工作的順利進行。

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三座大城,10來座小城在遼南拔地而起。在臨近遼陽的海州,除了修築一座海洲府城以外,還接連修了5座城堡,都卡在前往遼南旅順的道路之上,牢牢擋住了通往旅順之路。

建奴若是想經海州攻打旅順,根本避不開這些城堡。

城堡修築好以後,王業泰便便遼南軍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海州,而海州以南的數百里土地都成了大後方。

從海州到旅順,五六百里,雖然多山丘,但是光河流兩岸、丘陵和海邊的平地也足以安置從山東而來的數十萬百姓綽綽有餘。

每個男丁20畝土地,婦女減半,給山東移民的許諾,王業泰能夠輕而易舉的實現。

不過對趕來對前來的山東百姓來說,今年已經無法種植,因爲時令已過。遼東天氣本就寒冷,一年只能一熟,春季種下種子,秋季才能收穫。

所以這數十萬新遷來的百姓,這大半年的時間都需要王業泰養活。雖然這些百姓可以挖野菜,可以山林裡打獵,可以海中捕魚,但是終歸需要大量的糧食,而這些糧食,都需要從內地運送,王業泰從登州運來的糧食,也不夠養活這數十萬人口一年的,因爲他還需要養軍。

當然這都是後話,還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擺在王業泰面前的是,如何管理這數十萬新來的百姓,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建立高效的政府機構,這纔是當務之急。

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100章 人心亂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101章 忙逃離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00章 人心亂第144章 監軍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89章 準備第20章 奪回遵化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5章 情債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51章 平定叛亂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32章 囂張跋扈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63章 大婚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47章 旅順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157章 入京第166章 分工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39章 謠言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65章 勝局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97章 冬日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21章 大戰將起第117章 諜戰第89章 準備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82章 凌遲處死第94章 戰後第139章 爽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01章 忙逃離第109章 錦州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159章 皇帝的家宴第5章 情債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35章 朝堂上第46章 東江詳情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103章 一統東江第31章 想欠老子的賭債門都沒有!第13章 神機營,周遇吉第93章 建奴退了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65章 勝局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78章 佔據皮島第89章 準備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103章 一統東江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90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15章 中計第21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一面倒的殺戮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55章 大封賞
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100章 人心亂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101章 忙逃離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00章 人心亂第144章 監軍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89章 準備第20章 奪回遵化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5章 情債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51章 平定叛亂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32章 囂張跋扈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63章 大婚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47章 旅順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157章 入京第166章 分工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39章 謠言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65章 勝局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97章 冬日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21章 大戰將起第117章 諜戰第89章 準備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82章 凌遲處死第94章 戰後第139章 爽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01章 忙逃離第109章 錦州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159章 皇帝的家宴第5章 情債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35章 朝堂上第46章 東江詳情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103章 一統東江第31章 想欠老子的賭債門都沒有!第13章 神機營,周遇吉第93章 建奴退了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65章 勝局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78章 佔據皮島第89章 準備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103章 一統東江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90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15章 中計第21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一面倒的殺戮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55章 大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