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

此時我沒有在新羅朝廷當中擔任任何官職,受到這樣的禮遇,實在是讓我心潮澎湃,金善德坐在那裡顯得非常的具有威嚴,羣臣拜舞完畢,只聽見金善德說:“諸位臣工聽了,寡人守父王之命即新羅國王之位,願與衆卿戮力同心,造福新百姓,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唯有新羅平靜,方有衆卿之富貴。”說完之後,金善德站起來,羣臣再次拜舞,金善德在儀仗的引導之下離開現場,喧囂之後,出現了短暫的平靜,很快現場又嘈雜起來,有一位大臣衝到我的面前,指着我的鼻子說:“你小子一定是唐朝派來的奸細,故意理解我們與扶桑之間的關係,現如今,大王廳省單言居然將你放於中臣之首,實在是可惱可恨。”我拱手說:“何出此言,我沒有擔任任何職位,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大王不以君臣之禮待我,而是以賓客之禮待我。”對方說:“在新羅國之內,沒有人不是大王的臣子,而你以賓客自居,顯然是因爲你有不臣之心。”

面對這樣的指摘,一時間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竟然顯得非常的慌亂,趕緊後退兩步,然後拱手說:“待我以賓客之禮,這是大王的意思,並不是我的意思,我並不敢以賓客自居,而是以客卿自居。”對方仍舊不依不饒,一下子衝過來,抓住我的脖領子,用力一推,我一個後仰就倒在了地上,因爲是後腦勺着地,所以我頃刻之間就不省人事了,很快這件事情就被金善德知道了,肇事者被殿前武士當場拿下,而我立刻被送到了偏殿,太醫院的人奉命來到偏殿,當時我的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勒住了我的脖子,以至於我瞪圓了雙眼,眼珠子都快,從眼眶裡掉出來了,這樣的畫面看在外人眼裡,非常的恐怖,以至於太醫院的人根本不敢向前,此時我面色發黑,嘴脣發紫,兩隻腳不停地在那裡亂蹬,因爲太一跑到金善德跟前說:“”這似乎像是被,上了身。”

金善德說:“你看面對這樣的症狀,可有破解之法?”那位醫官說,辦法自然是有的,只是一時間沒有想到而已。”話音未落,他突然眼前一亮,說:“大王,鬼魅對於一些特別污穢的東西是非常害怕的,比如人的屎尿,動物的血。”一聽屎尿二字,金善德下意識地捂住了嘴巴和鼻子,聽到動物的血,立刻說:“那就這樣吧!整一點豬血往他身上潑,務必把他身上的鬼魅嚇走。”不久之後,太監提着一桶豬血來到了偏殿,然後把我放在一個大盆裡,一桶豬血澆在了我的頭頂,沒一會兒我就醒了,看到自己渾身是血,我被嚇得哇哇大叫,太監七手八腳把我按住了,其中一個爲首的說,:“你亂喊什麼?也不怕驚了大王的駕,你最好老實一點,驚了大王的駕,罪過可不小。”我趕緊閉住了嘴巴,驚恐的睜大雙眼,太監把這件事的緣由仔細的說了一番,我才消除了緊張,之後我被帶到了一個地方,將身上的血跡沖洗乾淨。

夜深人靜的時分,望着天上的一彎殘月,我怎麼能不想起故鄉呢?然而,新羅國王如此厚待我,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辜負她,但是仔細一想,自己有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才華?如果不知廉恥,白白的享受這一份厚待,又如何能對得起人家呢?明日一早我來到金善德駕前,說:“大王,我決定回唐朝請罪,如果我留在這裡,說不定會給大王招禍,更何況我也沒有辦法得到,新羅國所有人的信任。”金善德說:“你爲什麼需要所有人的信任呢?寡人信任你不夠嗎?”我說:“大王信任我,按說是足夠了,看有人已經在殿上明明白白的說了,說我故意破壞貴國與扶桑國之間的關係,畢竟扶桑與貴國距離太近,而大唐目前對扶桑有沒有足夠的警惕之心?要是扶桑突然發難,唐朝一時間鞭長莫及,到時候貴國何以自救呢?”

金善德陷入了沉思,我進一步說:“大王聽過趙德言的故事吧?那天堂姐指着說我是趙德言,如果我是趙德演的話,新羅又是什麼呢?曾幾何時,因爲草原十八部唐朝皇帝傷透了腦筋,可大王如今有沒有草原十八部當年的雄風?唯有依附遙遠的唐朝,方能應對來自扶桑近在咫尺的威脅。”金善德說:“按說你要回歸故里,我不該阻攔,只是你回去是要請罪的,萬一皇上不能諒解下令殺你可怎麼辦呢?”我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個人的境遇如何?在冥冥之中早就已經註定了,如果我的死期很快就要到了,即便是我躲在新羅,也不能倖免,如今在這新羅國,不知道潛伏着多少來自扶桑的臥底,只要他們願意,可以隨時要了我的命,唐朝皇帝英明睿智,應該不會輕易殺了我,就算是殺了我也不礙事 死有何懼?我會在臨死之前爲新羅請命。”

我的話深深地感動了金善德,他說:“我會替你送行,也會派使者去爲你辯解。”到了臨別的時候,他一直把我送到了都城遠郊,在十里長亭,金善德舉着酒杯對我說:“苗先生,這一去不知道你我何時還能相見,但願你在唐朝平安,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你來新羅。”我說:“大王,即使我留在新羅,我也只能做一個弄臣而已,我沒有上陣殺敵的勇氣,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只會用粗淺的詞句附庸風雅,等面對真正的才子時,便瞬間才盡,沒有什麼可以顯露的了。”金善德說:“苗先生,不必說了,你的才情如何?我心裡自然有數,不必爲了安慰我,而說這麼多自貶的話。”聽了這話,我更加的覺得難過,說:“到了長安,如果我還活着的話,就會給你寫信。”金善德說:“我本不願接掌大位,這是父王身後沒有留下子嗣,要不然我寧願只作,一個公主,然後聘你爲駙馬,尋一處安靜的宅院,無憂無慮的度過餘生。”

這樣的一番話,實在讓我感到意外,在我的心底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之後一路上我越想越覺得難過,終於在一個岔路口,我撲倒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哭,只是單純的心裡覺得難受,而此時我想起了一個典故,當初阮籍在司馬昭帳下做事的時候,經常一個人駕車在路上狂奔,到了岔路口就會嚎啕大哭,人生一日,在歧途,便終身歸不了正道了,有道是一步錯步步錯,永遠錯,旁邊使者把我攙扶起來,說:“臨走之前大王交代過了,務必要保證你的安全。”我說:“大王如此待我,我卻如此對待他,這讓我何以自安呢?”使者說:“來日方長,你與大王自然還有相見的機會。”

我說:“我在扶桑的時候,曾經聽到這樣一個詞,叫做一期一會,在中原有一個詞,也許你也聽到過,叫做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不如意的相遇,可能天天都會發生,而兩個人的心聲之間能夠發生共鳴的,則萬中無一。”終於在一個傍晚,我回到了長安,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有絲頭外,明日一早使者入朝,把之前準備好的說辭演說了一遍,皇上聽了笑着說:“這件事不必掛在心上,朕也沒有打算治苗山幽的罪。”使者一聽這話,立刻歡喜起來,說如此一來,我家大王就放心了,皇上說:“你方纔提到了趙德言,當時北方胡虜與唐朝爲敵,現如今時過境遷,胡虜已經入朝,再提這樣的就是也沒有什麼意思了,心羅一直以來與唐朝友好,請你想想看,朕可以與昔日的對手把手言歡,又怎麼能與一直以來的友邦,因爲一件小事而鬧不愉快呢?”使者說:“陛下心胸似海,在下非常佩服。”

話說使者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接近年底了,這就意味着無論如何他都沒有辦法在年前趕回新羅。只好留在長安見識一下長安在新年時的盛景,而我卻被投入了監獄,與一羣犯人在一起過年。除夕這一天,大安宮顯得非常的熱鬧,太上皇坐在那裡接受兒子們的參拜,皇上卻要等到初一時,在過去行禮,儘管如此,皇后仍然派內侍過去獻上的禮物,這位那時非常的機警,在獻上禮物的同時,仔細的看着太上皇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回去之後對皇后說:“太上皇,雖然極力的表現自己的愉悅之情,實際上他還是有些不高興,皇后說你是怎麼調出來的呢?太上皇在彈琵琶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彈錯幾個調,眼神也非常的渙散,可見他在彈琵琶的時候,沒有辦法將精力集中起來。”皇后說:“”你記住,這樣的內容絕不能泄露給外面的人知道,若是泄露出去,就不要怪王法無情了。”

內侍一聽這話,趕緊說:“皇后放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的話,我只對皇后一個說。”明日一早,皇上和皇后就來到了大安宮,太上皇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皇帝和皇后齊齊的跪倒在太上皇的面前,太上皇捋着鬍鬚說:“你們事情那麼忙,就不必到我這裡來了,要以國事要緊。”皇上說:“天子家國一體,家事就是國事。”太上皇說:“國事也分輕重緩急,百姓的生計是大事,相比之下到大安宮參拜,可就不是什麼大事了?”皇上也不便與太上皇爭辯,只是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就在這時,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太上皇說:“原本這冬日裡的太陽就已經非常慘淡了,現在又被雲彩遮住。”不一會兒就發現雲彩堆積的越來越厚,又過了一會兒就雪花飛舞了,皇上說:“正所謂瑞雪兆豐年,來年必定有一個好收成。”

太上皇嘆一口氣,說:“武德年間可沒有這樣的好年輕,皇上說貞觀年能有如此的榮景,離不開武德年間君臣的努力。”太上皇說:“瞧你這話說的,我哪裡有半點功勞啊?”因爲話不投機,皇帝和皇后在那裡並沒有呆很長時間,因爲之前越往裡擡,曾經與太上皇生活過一段時間,所以李泰與承乾一起來到了大安宮,看到承乾太上皇就想起了當年的建成,而李泰卻表現的很像是當年的世民,就在這個時候,一種不詳的預感,突然緊緊的抓住了太上皇的心,似乎當年發生的慘劇在將來的某一天還會發生一次,想到這裡太上皇突然長嘆一口氣,而皇上對此卻渾然不覺,以爲太上皇只是對當年發生的一切表示不滿,皇上說:“如果沒有什麼別的事,我們就先回去了。”太上皇說“國事忙歸忙,但也要注意身體,身體如果抱恙,國事是斷不能處理好的。”

此時,皇宮裡那是忙的腳不沾地,皇帝和皇后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而此時羣臣已經陸陸續續到達了舉行宴會的現場,而這些朝臣內眷巖已經到了後宮,到了掌燈時分,宴會正式開始,有美食,有說無現場十分熱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舞樂暫停,皇上舉着酒杯說:“朕仰仗諸公之力,使得貞觀朝有今日的榮景,希望朕等戮力同心、守之如一,共爲後世之楷模。”魏徵說:“”守之如一,是極難做到的,人往往能在少年時意氣風發,大有一番作爲,等到了垂暮之年,精力不濟,意志削減,就會不斷放鬆對自己的約束,不乃事物之凡,專好享樂,以至於國事日非弊端日生,終於釀成無可挽回之慘禍。”此言一出,長孫無忌非常的不悅,說:“魏徵,你怎麼如此不知道忌諱?在新年之際,以此不祥之言,可見你對上天毫無敬畏之心,難怪你敢在天子面前張牙舞爪忘乎所以。”

一聽長孫無忌這麼說皇上趕緊打斷了他的話,說:“魏夫子奉命直言何過之有,自古以來不祥之言,一語成讖是有的,但只有一個前提,就是人均聽不見臣下直言,比如三代之夏桀、商紂,朕與這二人不同,凡事沉下諫言,朕都能耐心對待。”魏徵說:“陛下,如果能真的做到這一點,大唐一定會比現在興盛。”魏徵總是這樣,不分場合的給皇帝上課,常常讓皇帝下不來臺,而皇帝最後總能寬容以對,此時長孫無忌說:“陛下方纔之言,不輸堯舜,而堯舜是都曾經去泰山封禪過的,臣以爲陛下應該追隨他們去泰山行封禪之禮。”魏徵說:“陛下,臣以爲封禪之事,萬不可行。”長孫無忌說:“魏夫子馳君不及堯舜,現如今,我勸天子追隨堯舜,而你爲何又百般阻攔呢?難道你是一個心口不、一首鼠兩端的人嗎?”

魏徵說:“我當然不是這樣一個人,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堯舜雖然是聖人,但其也是有功有過陛下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戒之。”長孫無忌說,:“話都讓你一個人說了,皇上說,舊歲將終、新歲將始,封禪之事以後不必再提了。”長孫無忌說:“陛下,當年夫差得了越國沒有接受上天的饋贈,而把勾踐放了回去,最終勾踐滅了吳國,勾踐則表現的不同,接受了上天的饋贈,最終成爲一代霸主,陛下已經取得了這樣的豐功偉績,如果不舉行風扇治理,便是不接受上天的饋贈,而拒絕上天之饋贈,實在是不祥之舉。”一聽這話,皇上瞬間緊張起來,房喬說:“上天的饋贈自然是不能拒絕的,但舉行封禪之禮是人爲並非天意,因爲封禪之禮是有人制定的,與天意無關。”一聽房喬向着魏徵說話,長孫無忌不禁面色通紅,兩眼冒火。

此情此景自然被皇上盡收眼底,好在其他大臣絕大多數都站在長孫無忌這一邊,一時間長孫無忌似乎佔了上風,皇上捋着鬍鬚說:“封禪之舉,勞民傷財,當初秦始皇得天下,六國不服,於是舉行封禪之禮,想以此告訴六國之人,秦朝得天下是上承的天意,而最後,六國之民並沒有因爲始皇帝舉行了封禪之禮而接受他,漢武帝之所以舉行封禪之禮,是因爲他想向上天炫耀自己取得的武功,然而上天並沒有因此而厚愛於他,漢武帝爲了尋求長生,不惜大肆揮霍民財,朕以爲只要認真讀過漢武帝輪臺罪己詔,就知道封禪之事萬不可行。”皇帝已經明確了態度,其他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此時長孫無忌顯得非常的失落,皇上特意走到他跟前,說:“房先生、魏夫子是國之重寶,你應該多多向他們學習。長孫無忌拱手說:“陛下放心,臣一定多多向他們請教。”

宴會結束之後,羣臣散去,長孫無忌,卻跟着皇上來到了寢宮,皇上說:“朕說的話有些重了,你不要介意,長孫無忌陪着笑臉說:“臣只是不明白,舉行封禪之禮,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麼可怕嗎?”皇上說:“既然他們這麼說,一定有他們的道理。”長孫無忌說:“陛下,有些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皇上說:“你我之間,有話直說就好。”長孫無忌說:“臣以爲,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並非爲了社稷着想,只是爲了一己之私。陛下如同日月,他們好比星辰,唯有設法遮蔽日月之光,才能讓星辰璀璨閃耀。若日月之光盡顯,星辰那裡還有光彩可言呢?”皇上說:“房先生和魏夫子都是坦蕩之人,絕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長孫無忌說:“就算是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稀奇,想人一點私心都沒有,這可能嗎?”

皇上說:“以後這樣的話你不要自己來說,而應該假人之口,這樣即使所言不實,你仍然可以置身事外,你知道天子一言一行都會有人記錄,你對我說這樣的話,後人會怎麼評論這件事呢?”很顯然長孫無忌沒有想到這一層,皇上說:“朕希望你以裴寂爲戒。”皇上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長孫無忌着實感到委屈,說:“我原本也是出於一番好意,何至於都成了我的問題。”皇上說:“好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長孫無忌此時的感覺如同丫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皇上說:“你是自己人,朕說話的時候沒有考慮那麼多。”一聽這話,長孫無忌趕緊說:“陛下說的對,這件事已經過去了。”羣臣退出大殿,房喬追上來說:“魏夫子,你說爲什麼大家那麼喜歡封禪呢?”魏徵說:“不是大家喜歡封禪,是自古以來的帝王都喜歡封禪。”

房喬說:“封禪是爲了彰顯帝王的功德,從來沒聽說舉行了封禪之禮,那一位賢臣的名聲留下了。”魏徵嘆口氣說:“說到底都是爲了逢迎事主,正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鼎盛之後,其勢必衰。皇上只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不僅應該自己不封禪,而且應該禁止大唐歷代國君封禪。”房喬點點頭說:“話雖這麼說,可大家真的會這麼想嗎?人家會說咱們之所以不希望大家青史留名,只是爲了讓星辰之光遮蔽太陽。”魏徵說:“如此大唐的國運就在皇上的一念之間了。”過了元旦之後,整個世界也從一片死寂漸漸煥發的生機。孫珍妮雖然在關上門的時候非常凌厲,只要打開門她就會顯得非常謙和,然而不知道怎麼回事,馮盎和武士在孫宅接受管教的消息不脛而走,有許多妓館的負責人都跑來孫宅拜訪,苦口婆心的勸孫珍妮開館收徒。孫珍妮說:“你們太瞧得起我了,我不是孔夫子,怎麼敢開館收徒呢?”

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
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