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意外敵情

“秋帥的意思是不要管聖京的龐勳,直接拿下錦州和倫玉關,然後坐觀天下羣雄逐鹿中原,我等則收取漁翁之利!”

費全懾於風雨的威勢,不敢再裝模做樣,趕緊把秋裡的原話告訴給風雨。

“秋裡有把握拿下倫玉關,並且阻擋呼蘭人?”風雨不動聲色的問道。

“是!如今倫玉關兵力空虛,呼蘭人的攻勢又即將發動,我軍正好藉此機會接防,一舉控制名關。想那倫玉關乃是我風雨軍起家之地,百姓依然感念當初風侯的恩惠,又正處於異族入侵危難之際,控制倫玉關應該不難!

“至於錦州,陳良本爲風侯舊部,無論才華、聲望,還是地位,都遠遜於風侯;而卓不凡則臥病在牀,不足爲懼;錦州兵馬則久戰成疲,還有大批人馬被林仁山帶走,絕無法與風雨軍相抗衡。林仁山此行,孤軍作戰必敗無疑,因此以風侯如今的威望,要想乘林家父子戰敗人心惶惶的時機取得錦州,實在是易如反掌!”費全定了定神,向風雨遊說道。

“你還有什麼想跟我說的嗎?”風雨淡淡的問道。

“聖龍垂垂老矣,天下乃有能者的天下,還望風侯爲了神州社稷,切莫錯過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費全猜不透風雨的內心,只好硬着頭皮說道。

“就這些嗎?”風雨依然非常平靜的問道。

“……是!”

看見風雨的臉色依舊是波瀾不驚,讓費全頓時產生莫測高深的感覺,一時間啞口無言,不知道再說什麼好了。

“你可以下去了!”風雨揮手示意道。

不過就在費全將要跨出門口的時候,卻突然又說道:

“你很有才幹,聽說曾經給秋帥出過不少好主意!風雨軍是一個容納人才的好所在,所以你一定能夠施展平生才華的,除非……你妄圖挑撥風雨軍的團結!”

“屬下不敢!”

費全一聽之下,差點癱倒在地,知道風雨已經清楚了自己曾經在涼、夏大戰之後勸說秋裡自立的事情,這分明是對自己的嚴厲警告。

目送着費全出去之後,風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秋裡的建議的確讓風雨非常心動。

不同於一心想維持聖龍正統的歐靜等人,也不同於急着要消滅龐勳以保護自身利益的李中慧,同樣出身於市井的秋裡,和風雨一樣,既沒有多少對聖龍皇室的忠誠心,對於龐勳一夥打擊商人和豪強的行爲也沒有多少切膚之痛,因此他的觀點更加客觀和務實,也更加接近於風雨的觀點。

但是身爲全軍統帥的風雨,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單單憑藉自身的喜好來決定風雨軍的未來。

風雨軍中彙集了各方的人才,有高古風雅的清流,有唯利是圖的商人,有根基深厚的豪強,有歷史悠久的世家,有驍勇善戰的部族,有膽大妄爲的勇士。

所有的人都因爲共同的利益而聚到風雨軍中,但彼此也存在着相互間甚至可以說是對立的利害衝突。

風雨的任務就是調和這些矛盾,謀求共同的利益,讓各大派系處於既互相制約,又能夠團結合作的狀態之中。

此外,風雨的目光更要着眼於天下大局,而不是短時間的局部利益。

想到了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海洋強國,對聖龍帝國已經展開的雙重衝擊,風雨就有些坐立不安。

他深深明白如果忽略了這樣的巨大危險不管,任憑聖龍陷入無休止的內亂之中,只顧着發展自己的勢力,侷限於自己的領地,那麼就會如同井底之蛙一般,落下千古笑柄,最終不過是受人擺佈的一路諸侯而已;而神州也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和磨難之中,自己甚至會成爲神州的千古罪人。

“來人!”

思慮良久的風雨終於下定了決心。“立刻派出快騎,請求輔政王從鄂州出兵,策援林仁山將軍,同時派人提醒林老將軍,放緩行軍速度,小心中了敵人的詭計!

“告訴費全,我現在授權秋裡對秋風軍和黑狼軍的所有自主權,所有事情都可以視實際情況方便行事,前提是確保倫玉關的安全,抵禦住呼蘭人可能的進攻,同時策應涼州的白起將軍,和錦州的安全。

“通知陳太守,我將統率近衛軍和碧蛇軍前去支援林老將軍,讓他集結錦州的兵馬,隨我同行,我將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留守錦州,應該沒有問題了。”

風雨下達了命令之後,想了一想,對自己這樣的安排還是很滿意的。

既然林仁山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倫玉關和錦州不乘機拿下的話,未免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

不過龐勳的作亂也必須立刻剿滅,神州必須恢復太平,開闊的眼界和對天下大勢的瞭解,使得風雨清楚自己絕對不能像秋裡建議的那樣關起門來做皇帝。

所以風雨最終還是決定親自率兵支援林仁山父子,儘管內心深處很討厭林玉寒,不過也只好暫時將個人的好惡放在一邊了。

“大哥,我很奇怪,從錦州到聖京幾乎是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好打伏擊的地方,龐勳究竟想幹什麼?”大軍出發的路途上,蒙璇有些擔心的對風雨說道。

“哼!龐勳的胃口很大,我看他這麼一路退讓,一方面是想拉開林仁山和其他軍隊的距離,以便更有把握吃掉他,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乘機再釣一兩條大魚!”風雨冷笑着對蒙璇說道。

錦州是聖京西面的重要屏障,從錦州到聖京除了有一些聖龍河的支流外,基本上就是一望無垠的開闊地帶。

這恐怕也正是像林仁山這樣身經百戰的老將,居然敢如此不顧兵家大忌,冒險挺進的緣故之一。

只是這個老傢伙也太小看龐勳了,要是這麼容易對付的話,龐勳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把偌大個聖龍帝國鬧得如此千瘡百孔了。

一想到自己因爲林家父子的緣故,不得不自己送上去成爲龐勳要釣的大魚,風雨的心裡就一陣不舒服。

“風侯,您看我軍如此行軍,是不是太慢了一點?”

在隨行的將領中,最忐忑不安的莫過於陳良。

風雨命令他把錦州的軍隊全部帶出來,卻留下了碧蛇軍的一個團駐守,無疑就在無形中接管了錦州,偏偏對於這樣的安排,陳良還無法提出異議。

一方面這次進軍是爲了策應自己的岳丈,所謂旁觀者清,在得知鄂州的軍隊尚未啓程之後,陳良也已經意識到林仁山部的危險處境了,而能夠施以援手的如今卻只有風雨,其他各路藩鎮實在是鞭長莫及。

另一方面,林仁山又帶走了大批兵馬,錦州的兵力薄弱,面對着兵強馬壯、聲名顯著的風雨軍,也確實無力反抗。

再加上陳良曾經是風雨軍的將領,又是風雨推薦出任錦州太守的,現在再次見到風雨之後,以他的忠厚性格,實在是不可能違抗如今無論權勢還是聲望都如日中天的風雨的命令。

所以陳良只好自己安慰自己,畢竟這次出動是爲了援救林仁山、剿滅龐勳,雖然眼下有丟失錦州的危險,但只要救出林仁山,自己也就可以交代過去了。然而看到風雨這麼緩慢的行軍,即使以陳良的性格,也實在忍不住了。

“陳兄不要着急,要知道欲速則不達,現在龐勳明擺着準備好了陷阱,我軍如果不謹慎從事的話,恐怕不但救不了令岳,還會導致我軍也遭受滅頂之災。到時候,我們兩軍的傷亡還是小事,耽誤了朝廷對龐賊的包圍剿滅,使得天下大亂不止,你我豈不是罪莫大焉?這樣的責任,陳兄以爲你我可以承擔得起嗎?”

風雨對於陳良的催促早就有準備,當下不慌不忙的反駁道。

“可是……”

陳良知道自己的能力絕對不如風雨,當然不可能在口舌上佔據上風,但是又眼見現在的局面,不由急得腦門上都滲出了汗珠。

“陳太守請放心!林老將軍久經戰陣,如今也一定已經覺察到危險了,在如今的地形上,即使龐賊要想進攻,短時間內也絕對消滅不了林老將軍的部隊,反而正好有利於我軍裡外夾擊,乘勢擊潰龐賊的主力!”還是李中慧打了圓場,安慰陳良道。

“夫人高見!”陳良聽了之後,不由心裡稍微踏實了一些,對李中慧感激的說道。

“啓稟風侯,我們遇見了林將軍派出的信使。根據信使的會報,林仁山將軍所部於昨夜遭受重創,林老將軍身受重傷,如今正退守到昌化,龐賊部大約有五十萬大軍已經將此城團團圍住了!”就在此時,前方的探馬飛速本來稟告道。

“什麼?五十萬大軍!”

風雨在馬上嚇了一跳,其他將領也是面面相覷。

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情報不實,雖然預料到龐勳應該可以抽調出大批軍隊來,但也不可能這麼多啊!

不是說龐勳的主力都被調到韓陵了嗎?

燕南天他們那些少說有五十萬的軍隊是幹什麼吃的,就算是拿不下韓陵,總可以牽制住這些亂軍吧?龐勳哪裡還能調集這麼多軍隊?

“再探!把信使帶上來!”蒙璇冷冷的下令道。

然後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風雨身上。

姑且不論敵人到底是否有五十萬大軍,至少林仁山的十萬大軍已經打了敗仗了,林仁山也受了重傷,這邊碧蛇軍連同錦州的兵馬也只有七、八萬人,沒人有把握憑藉這點軍隊就能夠救下林仁山,鬧不好,搭進去都不夠。

“風雨,救救玉寒他們!”

在風雨軍臨時駐紮的營帳裡,這句話是曉蘭最後昏迷前留下的。

風雨沒有想到,林玉寒居然會派人護送曉蘭突圍來求自己救援。

這一方面讓風雨有些惱火。

這個林玉寒未免也太小看自己了,而且也太不顧惜曉蘭的安全了;另一方面也暗暗吃驚林家父子的處境,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以林玉寒的性格,又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妻子前來求自己的情敵出手呢?

可見,戰局遠遠比風雨預料的還要糟糕。

“風侯,事情大致搞清楚了!”

李中慧、陳良和蒙璇臉色沉重的來到風雨的身旁。

就在風雨守護曉蘭的時候,他們三人則仔細盤問了那位護送曉蘭殺出重圍的林家軍士兵。

龐勳確實調集了五十萬大軍,並且是自己御駕親征,顯然燕南天等人在東線軟弱無力的攻勢已經被龐勳識破,根本就不加以理會。

賊軍先是由蓋憎天部示敵以弱的引誘林家軍孤軍深入,而主力則在距離聖京城八十里處秘密集結,以逸待勞的等候着林仁山父子送上門來。

雖然從錦州到聖京的道路的確是一馬平川,但是面對着賊軍五十萬兵馬,這樣的一馬平川還不如山高路險來得好呢!

雖然林仁山得到了風雨的警告之後,已經覺察到由於鄂州兵馬和風雨軍沒有跟進,使得自己軍隊正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因此下令放緩進攻的步伐,但是貪功心切的林玉寒,統率着先鋒部並沒有遵循林仁山的號令。

結果一萬五千人的林玉寒部,首先遭遇了蓋憎天部七萬兵馬的攻擊,在無險可據的情況下,損失慘重,被團團圍在縣城昌化。

愛子情深的林仁山此時尚不知道龐勳的主力親來,也根本沒想到敵軍會有五十萬之衆,因此雖然明知道前途危險,終究割捨不下親情,率軍來援。

蓋憎天假意抵擋不住,放林仁山殺入城中,然後和龐勳的主力會合,將整個昌化團團圍住,林家父子屢次奮戰不果,林仁山受了重傷,林家軍損傷過半,不得不退而堅守昌化。

只是昌化城小薄弱,軍隊輜重又被賊軍奪去,城破兵敗已是早晚的事情了。

“小璇,你怎麼看?”風雨一臉沉重的詢問蒙璇道。

“圍圍打援,請君入甕!”蒙璇毫不猶豫的說道。

昌化這樣的小縣城,怎麼可能禁受得住五十萬大軍的包圍?即使林家父子派出的護衛再厲害,曉蘭這樣的弱女子,又怎麼可能如此輕鬆的突破五十萬大軍的重圍前來求援?

這個道理恐怕林仁山也明白,所以纔會派出曉蘭前來,和龐勳的目的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風雨軍前去;不同的只不過是一個想釣更大的魚,一個則如同溺水的人搶抓救命的稻草罷了。

“可是我們卻不得不去!”李中慧苦笑道。

如果風雨見死不救的話,一旦林家父子兵敗身亡,風雨也難免會落下擁兵自重,漠視同僚生死的惡名,對風雨的聲譽和影響力都有不小的負面影響,所以無論如何,風雨也不能坐視不管。

“風侯,仁山公乃是國家棟梁,雖然對風侯有所得罪,然而他老人家一生爲國爲民,譽滿天下,功在朝野,還望風侯能夠念在當年呼蘭入侵涼州時仁山公派兵來援的情分上,施以援手吧!”陳良也很緊張的說道。

“風雨……”

這個時候,恰恰曉蘭也在軍醫的救治下悠悠的醒來,她本來只是受了驚嚇,再加上勞累過度罷了,身體並沒有大恙。

如今正好聽到陳良的話,知道風雨正在猶豫不決,不由虛弱的對風雨說:“曉蘭只是一介女流,並不懂得戰場征伐,然而曉蘭相信風雨你的任何決定都是有道理的。雖然曉蘭希望風侯你能夠救援曉蘭的夫君和公公,但是如果這是敵人的奸計,曉蘭也絕不敢強求風侯,耽誤了軍國大事!”

風雨急忙一個箭步走上前,扶住她的手,愛憐的說道:“放心吧,我一定會救下林家父子的,相信我!”

看着曉蘭的眼中閃現出放心和信任的目光,風雨的心中不由得一痛,他多麼希望今天的曉蘭是爲了自己,但同時也欣慰曉蘭能夠信任自己,不會爲了兒女私情而耽誤了國家大事,總算不愧彼此相交一場。

事實上如果曉蘭一味的要求自己救援林仁山,雖然自己還是會答應,但是恐怕不見得會盡心盡力,然而面對着曉蘭如此的信任,風雨知道自己沒有第二個選擇,僅僅是爲了曉蘭的信任,也必須把林家父子救出來。

“是不是把秋風軍和黑狼軍調過來?”離開曉蘭之後,李中慧試探的問風雨道。

風雨皺着眉輕輕的搖了搖頭。

此時的秋裡大概已經開始了接管倫玉關的計畫,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來得及趕過來了。而且由於對聖龍帝國君臣上下散發的那種沉沉暮氣的失望,和對林仁山失誤所帶來的機會的心動,使得風雨並不準備放棄對倫玉關奪回的計畫。

沉思了良久,風雨緩緩的說道:“命令全軍保持正常行軍速度向昌化開進,同時讓偵騎的探索範圍擴大一倍,隨時回報賊軍的動向,注意四周的警戒。此外,派人前去和輔政王聯絡,希望鄂州的兵馬迅速出動,對我軍加以配合!”

“你……你不會是想憑着這點軍隊去打敗龐勳的五十萬大軍吧?”李中慧微微皺眉道,雖然她贊成風雨救援林仁山,但這只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並不是希望風雨真的和龐勳拼起來,而讓其他藩鎮在旁邊撿便宜。

她突然又想起剛纔看見風雨對曉蘭的體貼模樣,不由得心裡涌起了一股醋意,很不是滋味。

“傻瓜!”

風雨立刻察覺到李中慧內心的想法,不由偷偷的握了握李中慧的玉手,愛憐的說道:“我是那種兒女情長的人嗎?”

“哼!是與不是,你自己心裡清楚!”

李中慧沒好氣地說道,但是心中的怒火卻因此消減了許多,只是面子上卻依然一副生氣的樣子。

“你有沒有發覺事情有些不同尋常?”

風雨對於如何擺脫這樣的情景已經很熟練了,立刻故作深沉的岔開了話題,以轉移李中慧的注意力。

“什麼不同尋常?”

李中慧果然如風雨所料的轉移了注意力。

“當然是指龐勳的軍隊,他們爲什麼……”

風雨暗暗竊喜自己計謀成功,但說到一半卻突然靈光一閃,真的想到了一處不同尋常的地方,不由呆了一呆。

“你怎麼了?”李中慧有些擔心的望着風雨。

“你說龐勳爲什麼把林仁山包圍在昌化,圍而不殲,還故意放曉蘭出來通知我們?”風雨突然非常嚴肅的喃喃自語道。

“當然是爲了誘我們上鉤!”李中慧有些奇怪的回答道。

“可是……這一招他已經在林仁山的身上用過了,而且已經暴露出他擁有五十萬大軍的兵力,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前去救援,還可能再上鉤嗎?龐勳不至於糊塗到這麼小看我吧?”風雨皺眉煩躁的說道,作爲屢次擊敗呼蘭大軍和遠征印月的名將,光是風雨這兩個字,就絕對不應該是任何人輕視和忽略的對象,除非對方是白癡。

龐勳絕對不是白癡。

“這個……”

李中慧和風雨面面相覷,都感到了龐勳一定另有圖謀,偏偏又想不出道理來。

“莫非是龐勳在昌化根本沒有五十萬大軍,故意虛張聲勢,想乘機嚇唬我們,以贏得全殲林家父子的時間?”

一邊的蒙璇聽到了風雨的問題,也插嘴加入了討論的行列。

“不對!”風雨斷然否定道:“如果他是虛張聲勢,以林仁山用兵的能力和林家軍的戰鬥力,應該不可能被這麼狼狽的困在昌化這座小城裡面,所以,這就說明他有足夠的實力來消滅林家軍。但是……”說到這裡,風雨又有些困惑的說道:“但是他如果目標僅僅是消滅林家軍的話,區區一座昌化縣城應該不存在什麼阻礙,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攻破,又何必如此大費周張?”

“莫非龐勳的目標是錦州?”

一直沒有說話的陳良突然插嘴道,眼下他最關心的事情除了林仁山父子的安全,就要數錦州了,所以立刻就想到那裡去了。

“不會是錦州!”

風雨搖了搖頭,雖然現在錦州守備空虛,但是龐勳要想攻打錦州,就勢必要和自己的軍隊在路上撞見。

以眼下自己如此大張旗鼓的派出偵騎,除非這傢伙真的有三頭六臂,否則是絕對不可能瞞過自己奪去錦州的。

不過陳良的話卻也提醒了風雨,靈光一閃,幾乎和蒙璇同時脫口而出:“鄂州!”

鄂州位於聖龍江的中游,是天下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咽喉所在,更是聖京的南方大門,如今自然也就成了聖京包圍圈南面集結地。

而更重要的是,現在具備領袖號召聖龍各大藩鎮的兩位大人物:廣陵帝和輔政王,如今都在鄂州;此外,鄂州到聖京之間,至少有五處適合伏擊的地方。

因此如果真的被龐勳騙住,以爲他的大軍正在昌化圍殲林仁山的話,鄂州聯軍的主帥、與中央派有着榮辱與共關係的輔政王蕭劍秋,很有可能會因爲快速行軍而遭遇埋伏。

一旦鄂州聯軍落敗,則鄂州將處於空虛狀態,對聖京的包圍圈也就不攻自破。

龐勳本來就是一個流寇,對他來說,守住聖京固然好,如果收不住,打開缺口重新殺回物資富饒的聖龍江以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退一萬步講,就算攻不下鄂州,他連續擊敗了西面的林仁山和南面的蕭劍秋,無疑可以極大的提高自身的士氣,再加上處於內線作戰的有利位置,長久下去,本來就矛盾重重、各打算盤的帝國各路藩鎮,恐怕不僅會無功而返,甚至還會自相攻伐。

風雨想到這裡,不由得冷汗淋漓。

可是自己究竟應該先去救林仁山,還是先去設法和蕭劍秋會合?

風雨有些把握不定。

救林仁山的話,就怕來不及援救蕭劍秋;而蕭劍秋這邊卻又不清楚現在到底位置,又怕和蕭劍秋錯過,更擔心萬一自己判斷失誤,林仁山兵敗的話,對於聖龍帝國同樣也是一件非常負面的事情。

就在風雨舉棋不定的時候,倫玉關方面則已經展開了非常激烈的爭奪戰。

呼蘭軍在大將翰魯的統率下,二十萬人馬蜂擁而至倫玉關下,卻看見倫玉關城樓之上遍佈旌旗,無人看守;而倫玉關的守軍卻分三門而出,軍士腰下各束包裹。

“哼!看來林仁山老賊自知無力抗衡,根本不準備鎮守倫玉關。聖龍有這樣的將領臣子,難怪會日漸衰弱到今天的地步!”

翰魯心中冷冷的一笑,環顧左右將士,大聲的說道:

“兒郎們,眼前的就是倫玉關!那聖龍的君臣現在已經自顧不暇,根本無心鎮守,只要我等攻下這座名關,那麼中原的花花世界,就屬於咱們草原的健兒了!”

“殺!”

草原的勇士們頓時被激發起無窮的鬥志,喊聲震天,氣勢如虹。

呼蘭大軍在翰魯的指揮下,立刻兵分二路,翰魯親自率領着軍隊一馬當先,嚴令各軍一旦得勝,就全力往前追趕,除非鳴金,否則不許停步。

當下,在陣陣懾人心魂的呼嘯聲中,呼蘭大軍發動了進攻,鐵蹄震動,地晃山搖,捲起了無數飛揚的塵土,掩蓋住了太陽的光芒。

在塵沙的朦朧中,擅長征戰的呼蘭將士迅速的掩殺至聖龍軍前,弓箭在半空中呼嘯,大刀在日光下閃耀,藉助着戰馬衝鋒的加速度,和來自於草原的粗狂和豪邁,戰爭的進展猶如預期般順利。

大批大批的聖龍人紛紛倒下,其餘的兵馬也無心戀戰,也不入城門,紛紛沿着城池朝西南和東南兩個方向退去。

翰魯率領着前鋒盡力追趕到城門口,眼見城門大開,城上也無人防守,不由大喜,命令兵馬搶城。

於是,數十騎當先入城,翰魯也縱馬加鞭,緊隨其後。

正在此時,卻聽見一聲暴喊:“胡酋授首!”

隨着一道梆子響,兩邊不知何時涌出了無數的弓弩手,箭弩齊發,勢如驟雨,與此同時,當先入城的騎兵也紛紛顛入了陷坑之中,一時間,人仰馬翻,狼狽不堪。

城中的聖龍軍士兵突然出現,而城外原本敗退的兩路兵馬也紛紛返身殺敵,呼蘭人在措手不及之下,大驚失色,不斷向後潰退,彼此自相踐踏,其間無數人落入了聖龍軍早就準備好的塹坑之中。

翰魯驚怒交加,一邊抵擋着聖龍人的強弓勁弩,一邊指揮着部下後撤,只見一個疏忽,被弓箭射中了左肋,大叫一聲而翻身落馬。

在左右將領的扶持下,且戰且退的撤回去,依仗駐紮的營寨,方纔抵住了聖龍的追兵,只是損傷無數,士氣大大的低落。

而此時,只聽到聖龍軍的將士在寨門外大笑着嚷道:

“好一個白癡將軍,本將略施小計就乖乖上鉤,如此愚蠢,竟敢妄想侵犯我神州疆土!還是快點回去抱老婆睡覺吧!免得丟人現眼,仗沒打贏,回去老婆卻被人睡去了,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哈哈!”

“氣煞我也!”

正忍着傷痛騎在馬上,準備督促將士再戰的翰魯,聽了這話之後,氣急攻心,大叫一聲,頓時口吐鮮血,翻落到了馬下。

原來呼蘭人有一個俗規,凡是作戰不力的將領,他本人就有可能被剝奪貴族的封號,妻兒也將被淪爲奴婢,成爲其他貴族將領的寵物。

翰魯本來就慚愧自己中計,如今又聽到這樣的嘲諷和侮辱,頓時怒火中燒,牽動了傷勢,於是昏迷了過去。

眼見主帥落馬,呼蘭的軍隊士氣更加低落了,其他將領只好命令軍隊死守營寨,而倫玉關的主力由於被林仁山調走了,所以也無力攻下營寨,雙方對峙了一陣,聖龍軍也只好後撤回倫玉關去了。

“啓稟將軍,呼蘭的軍營出現白布孝麻,據抓到的呼蘭巡邏兵交代,敵酋翰魯因爲傷重,又被將軍諷刺了一番,結果金瘡碎裂,吐血而死,如今敵軍上下均掛孝舉哀,士氣低落,並且有了後撤的跡象!”倫玉關內,大戰後的夜晚,守將方傑接到了探馬報來的如此喜訊。

“恭喜將軍,談笑之間就大敗呼蘭,即使是風雨也不過如此!”

“將軍果然神勇!”

一時間,倫玉關的將佐紛紛向上司道賀,極盡阿諛之詞。

“哈哈,哪裡哪裡!這多虧了太守大人的錦囊妙計,還有各位大人的奮勇殺敵!”

年過四旬的方傑一邊嘴上謙虛着,一邊心裡卻也禁不住因爲這些奉承的話,而洋洋得意起來。

他是林仁山的老部下了,跟隨林仁山多年,久經戰陣,極得林仁山的信任,因此被委任以鎮守倫玉關的重任。

像今天這樣大敗呼蘭人,還擊斃呼蘭統帥,自然是難得的大功一件,有些志得意滿的方傑當下大口喝了一碗酒之後,意氣飛揚的大聲說道:“堂堂男子漢大丈夫,立足於天地之間,就應該殺敵報國,沙場建功!如今敵酋暴亡,呼蘭軍隊必定人心惶惶,正是我輩再立奇功、揚名天下的好機會,是條漢子的就跟我今夜襲營,把那些呼蘭畜生殺他個片甲不留!”

“好,殺光呼蘭畜生!”

“誓死跟隨方將軍!”

一時間,聖龍軍的將領們彷彿看到了近在眼前的功名和榮譽,紛紛叫嚷着、附和着,整個營帳都沸騰了起來。

“將軍,敵情未明,敵我雙方的力量又衆寡懸殊,屬下以爲還是小心爲上,以免中了呼蘭人詐死詭計!反正太守只是要我等堅守倫玉關,既然那敵酋已經死去,自可任他退去,我等也算完成了任務!”

就在這鬧哄哄的時候,卻聽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軍官卻偏偏說出了相反的話。

“放屁!來人,給我把這個動搖軍心的懦夫給綁起來祭旗!”

正在興頭上的方傑聽了如此掃興的話,不由勃然大怒。

“算了算了,這石三一向作戰勇敢,今天也是酒後失言了,將軍何必動怒?”

“是啊!如今咱們就要開拔作戰,臨陣殺自己人可不吉利!”

那個石三原本是個孤兒,很小就加入了林仁山的軍隊做馬伕,由於作戰勇敢而升到了百夫長,因而在軍中人緣顯然不錯,看到方傑發怒之後,衆將紛紛爲他求情。

“哼!看在各位將領的面子上,老子今天就饒你一條小命!來人,把這小子給我押到大牢裡,等老子凱旋後再來收拾你!”方傑看見這麼多人爲他求情,也不好再怎樣了,於是悻悻然的下令道:“通知全軍初更出城,隨本將夜襲敵營!”

只是方傑並沒有看見,那名少年軍官被押下去的瞬間,臉上一閃而過的是一種不屑和憐憫的神色。

這一天,正好是月黑風高,聖龍的將士們在方傑的統率下,人銜石,馬銜草,悄無聲息的從倫玉關中潛出,向呼蘭的營地逼去。

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先頭的部隊很快就解決了幾名哨兵,大隊人馬迅速涌上前來,在喊聲震天中殺入營寨,逢營就燒。

“不好,中計了!快退!”

但是方傑很快發現營寨內居然空無一人,頓時知道不好,立刻頭冒冷汗,身體搖晃,大驚失色,急忙命令手下的兵馬後撤,退回倫玉關。

就在此時,只聽到一陣陣震天動地的擂鼓聲從四周響起,呼蘭人狀若地獄的惡魔一般從黑幕中殺出,在破空的箭絃聲下,一支支奪命的弓箭從高處密集落下,暴露在火光中的大批聖龍士兵,立刻成了呼蘭射手方便的靶子,在慘叫聲中紛紛倒地,全軍大亂。

“快熄了火把,跟我撤!”方傑當機立斷的命令道。

還沒等聖龍軍隊調整過來,只見到那呼蘭的大批軍馬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猛烈的衝入聖龍軍的軍陣,衝散了聖龍軍的隊列,沖垮了聖龍人的鬥志,還截斷了聖龍軍撤往倫玉關的退路。

屠殺就此展開。

原本數量就處於劣勢,如今更是士氣低落的聖龍軍,根本無法抵擋住草原人犀利的攻擊。

慌亂的軍隊根本沒有任何陣形可言,只是一瞬間就被衝擊的四分五裂,各自爲戰,所有的戰士心中早就不存在任何勝利的奢望,僅僅是爲了苟延殘喘而做着徒勞的努力。可惜,這樣的努力在呼蘭人的屠刀下,是何等的微弱。

在閃閃的火光下,見證着人世間的血腥。隆隆的擂鼓聲取代了深夜的幽靜,金屬兵刃的撞擊聲依舊在證實着戰爭的繼續,戰馬在空曠的原野上爲失去的主人而悲鳴,戰士在臨終前發出不甘而又無奈的慘呼。

四處逃竄的聖龍人被四處掩殺的呼蘭人追擊着,在黑夜中彷彿四面八方都是敵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大敗中的方傑,自知大勢已去,不敢朝倫玉關方向殺回,自率一隊親信狼狽的奪路而逃。

其他的軍隊也因爲沒有主帥的號令,變成了一團散沙,成爲了呼蘭騎兵獵殺的目標,彷彿被戲弄的老鼠,在精疲力竭之後慘遭殺戮。

“通令全軍,不接受任何聖龍人的投降,全部斬殺!”

翰魯咬牙切齒的喝令道,勝券在握的他,並不急着奪去已經是空城的倫玉關,而是下達了屠殺令,以洗雪今天早晨落敗的恥辱。

“哈哈,想不到如此名關堅城,居然被我翰魯得去!”

廝殺了一夜之後,呼蘭軍方纔收兵,涌到了倫玉關下,看着如此威嚴矗立的天下第一名關,翰魯不由得有些飄飄然。

昨日白天,翰魯確實中了聖龍人的計謀,結果中箭受傷,但是他後來大怒吐血昏迷,卻是臨場發揮的惑敵之計。

結果真的讓聖龍人中了圈套,夜襲空營,被呼蘭人圍而殲之,倫玉關的守軍頓時損傷殆盡,根據呼蘭得到的情報,這座赫赫有名、曾經浸透了兩國無數將士鮮血的雄關,如今也就成了空城一座。

“大帥英明!”

衆將看見翰魯如此得意,自然是紛紛拍馬。

“哈哈!兒郎們,跟我殺進去,直搗中原的花花世界!”翰魯在大笑中命令將士們攻入城池。

“天朝聖土,豈容爾等蠻夷撒野?”

正當翰魯和手下的呼蘭將士以爲倫玉關唾手可得的時候,卻看見城門上突然豎起了無數旌旗,正中三面,一面寫着“風雨軍”三字,另兩面則分別上書“耶律”和“秋”,在大旗之下,正威風凜凜的立着兩員大將。

年老的鬚髮怒張,威猛矍鑠;年輕的玉樹臨風,冷傲不凡,正是黑狼軍統領耶律明雄和秋風軍統領秋裡,剛纔說話的正是秋裡。

原來,黑狼軍和秋風軍早就晝伏夜行,開拔到倫玉關的附近,靜靜的等候着機會。

今夜,乘方傑傾城出動襲擊呼蘭大營的機會,以聖龍援軍的名義來到城下。城內的守軍眼見己方兵馬被呼蘭人殺得潰不成軍,對於自己的援軍到來,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放行。

卻不料秋裡進城之後,立刻肅清了原本的守軍,接管城防,然後坐山觀虎鬥,看着城下聖龍軍被消滅的殆盡,直到翰魯要攻城,方纔出面亮相。

而此時,耶律明雄也接過秋裡的話說道:“翰魯老弟,聖龍乃天朝上國,泱泱文明,根基深厚,千百年來草原遊牧族哪一次曾經輕易撼動過?如今大可汗過世,張仲堅壟斷朝政,欺壓百官,殘害忠良,老弟難道還要爲他賣命不成?

“現在我聖龍出了定涼侯這樣的不世英雄,對外屢敗呼蘭,遠征印月,對內結交天下豪傑,禮賢下士,乃是千古的明主,若是老弟願意,老夫願意做個保人,你我老哥倆共同投效風侯帳下,一起殺敵建功,流芳百世,豈不美哉?”

“滿口胡言!”翰魯大怒的罵道:“耶律老兒,你背叛呼蘭和大可汗,不忠不義,見風使舵,還敢跟老子說這番話,老子可沒有你這種忘恩負義的朋友,昔日交情,今日一刀兩斷!”

說着,彎弓搭箭,連珠三箭,猶如追星趕月一般的向耶律明雄疾射而來。

耶律明雄大驚之下,急忙閃躲,雖然沒有被射着,卻正中後面的大旗,那面“風雨軍”的大旗頓時應聲而倒。

“兒郎們,跟我殺!”翰魯一勒馬繮,揚聲喝令道。

“殺!”

城下的呼蘭軍見此情景,頓時士氣高漲,紛紛橫槍躍馬,推動着攻城的器械,一窩蜂的朝倫玉關壓去。

呼蘭軍隊雖然習慣馬戰,但是在大可汗、張仲堅等深謀遠慮的君臣將相的籌畫下,對於軍隊的攻城戰也做過多方的訓練,尤其是被風雨軍打敗之後,更是在這方面下了大工夫。

於是,在領軍校尉們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開始向前推進,因爲還在弓箭射程之外,城上並沒有動靜,這些步軍豎着盾牌掩護着自己和攻城車,穩紮穩打來到城上弓箭所及的邊緣就停了下來,弓箭手越過戰友排到了陣前,身邊各有一名盾牌手高舉盾牌將他們護住。只聽一聲令下,城下向着城頭萬箭齊發,疾如風密如雨,一時間將城上守軍壓得擡不起頭來。

一輪箭雨過後,步軍大刀手用盾牌護着身子,握着長刀矮身向着城門迅速撲去,攻城車也迅速的朝城下推去。

“哼!真是找死!”

秋裡冷冷的一笑,頓時城樓上萬箭齊發,巨石滾木紛紛落下,砸在了攻城的呼蘭軍士兵的頭上,城下頓時血流成河,呼蘭人不得不舉起盾牌,揮舞兵器,首先保護自己不至於成爲陣前冤鬼。

不過總的來說,雖然那些呼蘭軍中不斷有人倒下,但並沒有擋住他們前進的腳步。在他們身後,弓箭手再度向城上仰射意圖壓制住守軍的反擊。

城上不斷地有人慘叫着被射中,向城下發射的長箭開始減弱,攻城的呼蘭軍趁機加快了推進的步伐,轉眼就來到了城根下。

秋裡卻神色不變,在他的示意下,守城的軍士們擡着一鍋鍋燒的滾燙的桐油向城下潑去,立時就聽見淒厲的叫聲,緊接着重重的檑木也跟着砸向城根,敵軍被迫向後退卻。

而向來是守城良器的神臂弓、牀弩也在同時發出了怒吼。

作爲天下第一名關,倫玉關並不缺乏這些守城的利器,甚至可以說裝備精良,全天下也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牀弩,是用多頭牛力絞軸上弦,威力已大大強於人力絞軸的連弩,發射以皮或鐵葉爲羽的巨大標槍,最遠射程超過一點五公里。

這些如同標槍一樣長大的弩箭如黑龍一樣,在空中挾着懾人心魂的厲嘯衝入敵陣之中,敵軍陣形密集,許多人來不及躲閃就被活活紮在了地上,手腳掙扎着痛苦地慘叫着,徒勞無功的等待着死神的降臨。

更有一些巨箭連着扎穿三、四人,閃亮的箭頭從第一個人的前胸進去,從後面一個人的後背上冒出來。

至於那些已經登上雲梯的敵兵,城上則推出了叉竿和鉤竿對付。鉤竿可以鉤住雲梯向外推,使敵軍上下不能,眼睜睜被一一干掉;叉竿的效果更是相當殘忍,順雲梯向下推,用橫刃切斷敵人手足。

此外,熊熊燃燒的火把也點着了被灌瀉了油料的攻城車,將三輛當先衝來的攻城車,迅速的付之一炬,化爲灰燼。

“可惡!給老子用投石車!”

惱羞成怒的翰魯,不顧帳下將士的勸阻,還從後陣擺出了督戰隊,強令呼蘭兵馬不計損傷的向前攻城。

很快,投石車開始發起了攻擊,這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不僅拋射石彈,而且拋射燃燒或爆炸彈。

巨大的彈丸呼嘯着衝上城頭,有的直接砸在城頭上濺起石屑彈在人身上,有的砸到城樓再滾下來砸傷幾名軍士,有的甚至碰巧砸到了守城的牀弩,將這極有用的器械砸個稀爛。

城下七、八十臺發石車輪流發石,城頭上只得狼狽躲避,加之城下仰射的箭雨,大多數人只能躲在女牆後連頭都不敢擡,拋石許久,城下又開始往城頭投擲火球、燃燒彈和爆炸彈了。

那些用木屑、油氈和桐油甚至還有毒藥做成的火球一個接一個飛上城,砸在地上,破裂開來,散發出刺鼻的氣味,裡面的桐油流遍城頭,火焰隨着桐油的流動向着四方蔓延,高高的城樓是最明顯不過的靶子了,城下不停地瞄準了它投擲,一個又一個從它上下左右呼嘯而過,終於有一個火球命中了城樓,火藉着油勢立刻大面積燃燒了起來,整個城樓不久之後就陷入了熊熊烈火,並且籠罩在煙霧濛濛之中,在其中觀察城下敵軍舉動的軍士們倉皇逃了出來,城頭之上很快就亂作了一團。

這種攻擊方法非常有效,當日呼蘭人就曾經用來攻打聖京。呼蘭人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五千餘座,以聖京長達五十里的外牆,每裡還要分得一百座。呼蘭軍爲了蒐集足夠的石彈,將聖京附近的石製品洗劫一空。

攻城時,先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石齊發,再輔以大量強弩,一舉擊潰守城部隊的部署,進而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八十人的巨型攻城車,對樓展開登城戰。

其流星雨般猛烈的打擊令戒備森嚴的城防完全無法招架,使得聖京防守的軍民損失慘重,多虧了高戰、卓不凡等人拼死抗戰,加上當時呼蘭人沒有堵截住聖京的水陸交通,方纔死死的守住了。

不過林仁山擔任倫玉關太守之後,就立刻針對呼蘭人的這種戰法,對倫玉關的防禦工事做了修整。

他將倫玉關的城牆寬頂縮窄至五至六米,以降低被石彈擊中的機會。用較能承受石彈轟擊的平頭牆取代有齒垛的女牆,牆上交錯開設兩排孔口,供射擊和刺殺之用。在馬面上修築平頭牆,以取代禁不起石彈攻擊的戰棚。城角由從前的較易被石彈轟塌的直角城角,改爲半圓形,並且廢除容易成爲轟擊目標的角樓。

同時禦敵性能較弱的單層城樓被雙層城樓取代,下層近戰,上層射箭。用價比較低的甕城也被廢除,改爲在城門外十五米和城門內六米各築一道根厚五米的十米高牆,牆寬以遮住城門兩頭六至九米,使城外無法偵察城門情況爲宜。敵軍攻門時以外牆與城門之間木寨據守,並從城頭攻擊其側,敵軍破門入城後,則在內牆與城門間的夾道展開兩面夾擊,同時從城頭攻擊其側。

經過這樣的部署,投石車的威力便被大大的削弱了。

而更重要的是,風雨軍還擁有着秘密武器——大炮,因此迅速展開了以遠制遠的防禦戰略。

於是,城下的呼蘭人還沒來得及高興,卻聽見一陣陣“轟隆”的巨響,倫玉關城頭上推出了十門黑洞洞的炮管,幾乎在同一時刻噴發出憤怒的火焰。

炮彈落到了衝鋒的人羣中,還有那密集的投石機的陣地上,頓時倒下了一大片,塵土飛揚之下,血肉模糊。

呼蘭軍人仰馬翻,受驚的戰馬悽慘的嘶鳴着,駝着空無一人的馬鞍,在空曠的戰場上慌亂的奔馳,大批來不及躲閃的士兵被掀倒在地上,被無情的踐踏,原先井然有序的陣形也因此而衝散,而大批的投石機也遭到了徹底的毀壞,而且由於射程遜於大炮而無招架之力,攻城的進程就這樣被迫中斷。

雖然風雨軍大部分的大炮不是放置在印月的戰場上,就是用於留守涼州,僅僅帶來了這麼十門,但是由於上次涼州大戰時風雨並沒有動用這些大炮,所以呼蘭人根本沒見識過,如今突然遇到了如此威力巨大,聲勢嚇人的武器,不由得紛紛慌亂起來,軍心士氣都大打折扣,沒有了先前的氣勢如虹。

而與此同時,只聽見城樓上吹起了冗長悠揚的號角聲。

緊接着,在低沉的鐵蹄聲中,從東南和西南的城門各自涌出了一隊騎兵,一邊策馬馳騁,一邊彎弓搭箭,密集的箭雨無情的射向敵軍,隨之而來的則是閃光的刀片,在弧線中伴隨着血紅的液體揮舞。

第6章 帝國前途第19章 作戰會議第9章 自作聰明第6章 巴蜀皇甫第2章 臨危授命第3章 宮廷宴會第3章 難以結束的戰爭第9章 半道遇襲第6章 惡戰彌天第2章 冒雨追擊第2章 魔法水晶第4章 各懷心事第1章 逍遙其人第7章 涼城的危局第8章 政治與真相第6章 戰場餘波上第4章 交趾之厄2第11章 樂極生悲第6章 耶律楚昭第7章 意外相逢第8章 戰於不戰第3章 難以結束的戰爭第7章 錦州城下第16章 野外遇襲第7章 戰雲密佈第5章 軍中立威第11章 雙子之謎第3章 所爲何來第4章 駕馭戰車第8章 少女情懷第3章 相煎何急第9章 反燕運動第10章 落日餘輝第7章 生死之間第8章 西線大捷第5章 高明瘋狂第2章 風侯進京第7章 情意權謀第6章 灰鷹軍團第22章 涼城會議第3章 涼城之內第19章 作戰會議第22章 仇人相見第9章 決戰印月第6章 出兵夏州第9章 七海龍王第19章 一場交易第4章 志同道合第11章 雙子之謎第14章 決戰之中第15章 致勝關鍵第1章 突然襲擊第6章 書生論戰第5章 兩軍對峙第3章 帝國領地第21章 名將寶劍第8章 少女情懷第4章 駕馭戰車第3章 帝都暗流第4章 撲朔迷離第10章 涼州內政第10章 一場交易第21章 撤出名關第17章 四種兵器第4章 草原交鋒第3章 哈桑再現第7章 殺與不殺第1章 遠方來的客人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5章 各有算盤第2章 巴比倫大公第4章 草原交鋒第4章 激戰涼城第3章 黑暗廝殺第17章 故人南來第1章 對峙日河第5章 軍中立威第9章 殺手餘焯第11章 風雨密令第7章 重返玉門關第6章 遠方對立第2章 故友重逢第9章 激烈海戰第10章 碧海沉戈第3章 五原會盟第9章 殺手餘焯第7章 戰雲密佈第5章 異地故交第3章 脣槍舌劍第2章 天子心計第6章 大獲全勝第20章 生死一發第5章 尊王攘夷1序寶劍利盾第10章 重兵壓境第3章 談笑論戰第5章 聖龍艦隊第11章 帝國宰相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3章 沙漠激戰
第6章 帝國前途第19章 作戰會議第9章 自作聰明第6章 巴蜀皇甫第2章 臨危授命第3章 宮廷宴會第3章 難以結束的戰爭第9章 半道遇襲第6章 惡戰彌天第2章 冒雨追擊第2章 魔法水晶第4章 各懷心事第1章 逍遙其人第7章 涼城的危局第8章 政治與真相第6章 戰場餘波上第4章 交趾之厄2第11章 樂極生悲第6章 耶律楚昭第7章 意外相逢第8章 戰於不戰第3章 難以結束的戰爭第7章 錦州城下第16章 野外遇襲第7章 戰雲密佈第5章 軍中立威第11章 雙子之謎第3章 所爲何來第4章 駕馭戰車第8章 少女情懷第3章 相煎何急第9章 反燕運動第10章 落日餘輝第7章 生死之間第8章 西線大捷第5章 高明瘋狂第2章 風侯進京第7章 情意權謀第6章 灰鷹軍團第22章 涼城會議第3章 涼城之內第19章 作戰會議第22章 仇人相見第9章 決戰印月第6章 出兵夏州第9章 七海龍王第19章 一場交易第4章 志同道合第11章 雙子之謎第14章 決戰之中第15章 致勝關鍵第1章 突然襲擊第6章 書生論戰第5章 兩軍對峙第3章 帝國領地第21章 名將寶劍第8章 少女情懷第4章 駕馭戰車第3章 帝都暗流第4章 撲朔迷離第10章 涼州內政第10章 一場交易第21章 撤出名關第17章 四種兵器第4章 草原交鋒第3章 哈桑再現第7章 殺與不殺第1章 遠方來的客人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5章 各有算盤第2章 巴比倫大公第4章 草原交鋒第4章 激戰涼城第3章 黑暗廝殺第17章 故人南來第1章 對峙日河第5章 軍中立威第9章 殺手餘焯第11章 風雨密令第7章 重返玉門關第6章 遠方對立第2章 故友重逢第9章 激烈海戰第10章 碧海沉戈第3章 五原會盟第9章 殺手餘焯第7章 戰雲密佈第5章 異地故交第3章 脣槍舌劍第2章 天子心計第6章 大獲全勝第20章 生死一發第5章 尊王攘夷1序寶劍利盾第10章 重兵壓境第3章 談笑論戰第5章 聖龍艦隊第11章 帝國宰相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3章 沙漠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