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

高拱臉色變幻了一會,慢慢萎靡地低下頭。

他終於放棄了所有的僥倖和希望。

“兩位,陛下有何吩咐?”

“皇上說,等送先皇入山陵後,請高公回鄉讀書。還切切叮囑,以後一心讀書,不要再胡亂寫書印書了。”

高拱閉着眼睛,彷彿瞬間老了十幾歲,所有的精氣神被抽走了。

聽宋公亮說完,高拱知道,這多虧了隆慶帝在駕崩前,對皇上說的那句話。要不然,皇上不會派宋公亮和王誠來傳話,而是直接把自己“請”到錦衣衛去問話。

想起先皇隆慶帝在臨終前,抓住自己的手,跟自己說的那句話。

“朕走後,你回鄉去,我們不趟這潭渾水了。”

先皇太瞭解自己,也太瞭解皇上了。

爲何自己當初就不聽先皇的話,把事情弄到這個地步,只能靠着先皇的遺囑,才保住了自己的周全。

但高拱也知道,高家的富貴到此爲止!

悔不該,當初自己聽從先皇的勸告,及時上疏請辭,或者不摻和王世貞的事情,還能君臣好聚好散,自己不僅能如徐階一般榮休歸鄉,子孫後代也能備受照顧。

現在倒好,什麼情面都沒有了,能安然回鄉就不錯了。

“請回稟皇上,臣回鄉後一定閉門用心讀書,再不敢三心二意。”

宋公亮和王誠點了點頭,拱手說道:“高公,在下兩人回去覆命了,告辭!”

離開高府,進到馬車裡,馬車緩緩啓動,王誠有些疑惑地說道:“宋都使,我還是堅持自己意見,這三本話本書,跟高拱沒有關係。

高文昌,是有心人特意找上門,爲的就是把這三本書跟高拱扯上關係。”

宋公亮淡淡一笑:“王都監,那你認爲幕後黑手是誰?”

王誠遲疑一下,搖了搖頭:“在下現在也說不清是誰,但能肯定是出身江南的高官或世家。”

“哦,王都監爲何這麼說?”

“這三本書,從編寫到雕版再到刊印發行,都在江南,偏偏做得天衣無縫,肯定是在江南根深蒂固,又手段高明。”

宋公亮挑開窗簾,看了看外面的街面。

這裡還是東城,京師最繁華的地方。

街道兩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冬季肅殺冷清,正在遠去,春天帶來的溫暖越來越濃郁,繁華也像北歸的雁羣,在喧鬧中慢慢恢復。

“王都監,高拱跟三話本案子的瓜葛,到此爲止。他也知道,這樣離開京師還能體面些。至於這件案子是不是真跟高拱有瓜葛,誰在乎呢?

現在朝中有人不想高拱再留在京裡,皇上也沒有迴護之心。對於我們來說,就足夠了。”

王誠聽懂了宋公亮的話,“宋都使高見。沒錯,對於我們來說,足夠了。”

西苑紫光閣裡,朱翊鈞招待胡宗憲、譚綸、趙貞吉和張居正用午膳,楊金水作陪。

分餐制。

一人一張桌子三個菜一個湯一碗飯。

麻婆豆腐、蘿蔔燉羊肉、混炒木耳山藥百合,白菜肉丸子湯,再加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

朱翊鈞開口說道:“諸卿,這米飯是遼西去秋送來的大米,大淩河畔,廣寧衛所所種的稻米。用的是少府監農種所的良種。

這良種,還是楊金水在上海時搗鼓出來的。”

楊金水連忙答道:“那會奴婢奉世宗皇帝旨意,外駐東南。

皇上給奴婢寫了信,叫收集東南、湖廣、嶺南、占城、暹羅以及朝鮮、日本等地的稻種,在上海、武昌、遼陽、番禺等地,開良田,請老農選種培育,再擇優留存。

奴婢記得農種所耗費五六年,終於陸續培育出適合長江一帶水土的良種,長江二號;適合嶺南的嶺南四號;以及適合遼東遼西的遼陽六號。

陛下,這廣寧出產的稻米,應該用的是遼陽六號稻種。”

朱翊鈞哈哈一笑:“沒錯。正是遼陽六號稻種,它在大小淩河長得最好,比遼河一帶還要長得好。

朕就叫它廣寧米。

農種所正在培育更耐寒的稻種,準備適用與吉林以及海西一帶。那裡滿地黑土,水量充沛,就是太冷了。

金水從朝鮮和日本等地引入了一批耐寒的良種,交叉培育,相信很快就能出結果了。”

胡宗憲四人對視一眼,連忙答道:“農乃國本,陛下如此重視農耕,實乃天下之幸,百姓之幸。”

朱翊鈞笑了笑,“大明百姓吃不上飯,不會找別人,只會找朕,他們的皇帝。所以,讓大明百姓吃上飯,是朕的頭等大事。

改良麥種和稻種,是重中之重,引入高產良種,也是重中之重。

祁言!”

祁言帶着六位內侍,端着四個盤子走了進來,每個盤子上放着兩個碟子,一個碟子上放着一根黃澄澄有圓齒的的棒子,光滑油涼;另一個碟子上放着一個深褐色圓乎乎的東西,都冒着熱氣,散發着一種說不出的香氣。

內侍把兩個碟子分別擺在朱翊鈞、楊金水和胡宗憲等人跟前。

胡宗憲知道內情,捋着互相微笑。

譚綸、張居正和趙貞吉三人,不明就裡,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這個稀罕物,左右打量着。

這是什麼啊?

“這是兩樣好東西,都是西班牙人送給我們的。”朱翊鈞指着眼前的東西。

“這是玉米,這是紅薯。都是西班牙人在新大陸,也就是艮巽洲發現的,帶回他們的西班牙,發現這兩樣東西不僅能吃管飽,還特別耐旱不挑水土,產量特別高,尤其是這個紅薯,給點水土和陽光,就瘋長。

西班牙人做過實驗,在他們本土貧瘠一點的土地上,紅薯畝產三千斤左右。在蘇祿島一帶,畝產直接可以達到六千斤到八千斤。”

張居正三人大吃一驚,忍不住拿起這個深褐色,看上去不起眼的東西。

三千到八千斤,畝產這麼高?

“這玉米產量要低些,一畝在一千斤左右。但它的優點是耐旱,最適合苦旱的西北。”

畝產一千斤?

皇上,聽你口氣還嫌少了?

你知道現在大明稻穀和麥子畝產多少嗎?

畝產一千斤你還嫌少,太嘚瑟了吧!

朱翊鈞繼續說道:“紅薯被西班牙人當成了寶貝,被宿務城種下後,嚴禁土著和外人接近。不過他們被我們朱雀水師一窩端,這寶貝也歸我們了。

胡公從南海凱旋歸來,帶回了這兩樣東西,朕十分高興,有這兩樣農作物,比克復呂宋蘇祿島還要重要。

玉米和紅薯都是寶貝啊,田間山壟,稍微有點土地就能種下去,可以給人吃,也可以用來釀酒,節省大量的稻米糧食。

朕已經叫農種所好生種植這兩樣作物,育選良種,然後在各地推廣。來,大家嘗一嘗,看看口味如何?”

在朱翊鈞的帶領下,衆人開始品嚐起大明第一批玉米和紅薯。

味道淡甜,肯定跟後世經過數十上百代擇優培育的玉米和紅薯,在口味上有着截然不同,但是猛地一吃,覺得還算可口。

“想不到西夷帶來了這麼多好作物。先是辣椒,現在又是玉米和紅薯。果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陛下叫我們放眼天下,聖明之言。不拘於一地一隅,廣收天下之良物以養大明萬民。”

“前漢唐時,從西域傳來不少好東西,比如夏天我最愛吃的西瓜,不就是從西域傳過來的嗎?

現在天下變成了世界,更加大了,傳進來的好東西也越來越多。”

朱翊鈞點點頭:“是的,我們就是要海納百川。玉米,朕查過文獻,說正德年間的《潁州志》有記載,朕覺得不大對。

西夷人傳到南海,再從沿海傳到河南潁州,沒有傳得那麼快。

嘉靖三十九年,《平涼府志》有類似記載,朕覺得有點靠譜。玉米適合西北耕種,可能有識之士帶了些良種去那裡試種。”

玉米、紅薯、土豆,度荒三大寶,只差一個土豆了。希望李超帶着青龍水師這次遠征艮巽洲,能夠帶回來。

湊齊了可能召喚出護國神龍。

有這三大寶貝加持,再加上興修水利的經營,再過幾十年,北方連續十年的乾旱,完全能熬過去。

只要能把六十年後的小冰川期高峰熬過去,大明就能揚帆破浪,一直衝到第一和第二賽季。

吃完新鮮的玉米和紅薯,又繼續吃完分餐的午膳,朱翊鈞先放下碗筷,喝了幾口溫茶漱口。

胡宗憲五人也陸續吃完,自有內侍奉上茶杯,端上銅盆,讓他們漱口。

“好了,吃飽了,諸卿陪朕出去走走,消食,再聊聊天。”

“是。”

衆人都是西苑近臣,早就習慣了朱翊鈞的這個習慣。

此時的西苑,樹枝抽芽,點點翠綠在春風的吹拂下,散佈各處,越來越多。

種植的桃樹、梨樹,有的樹枝上可以看到着急的花苞。

或許再過幾日,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再看湖面,碧波盪漾,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在春日下閃着迷人的光彩。

幾隻鴛鴦和鴨子在湖面上游蕩着。飛來飛去的仙鶴、鴻雁不敢養,這些飛不遠的“土著”禽類,可以養一養。

“春天,終於來了。諸卿,我們也到了大展手腳的時候了。張師傅,說說,你一直籌劃的新政全面改革。”

聽到朱翊鈞點名,張居正馬上說道:“陛下,諸位先生,我朝弊端,大家都知道。

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因爲土地侵佔隱漏,人口逃亡流失,戶田二籍混亂失真,使得豪民有田無糧,窮民攤派受病,於是私家日富,公室日貧,國匱民窮,病實在此。

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是新政改革的第一步。正如陛下此前所言,不把大明的家底摸清楚,沒法進行下一步的改革。

只是清丈田地、普查人口的進展太緩慢了。兩年多下來,三分之一都沒有清丈普查完結。除了主持者決心之外,宗藩、世家和吏治也是大問題。

隆慶三年,陛下行雷霆手段,削藩除弊,封查世家,兩大頑症一被消除,一被壓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吏治。”

張居正對新政改革反覆推敲了不知道多少次。

今日朱翊鈞一問,侃侃而言,猶如春汛的長江水,奔流不息。

“臣的本意,一是吏治,二是財稅,雙管齊下,相輔相成,才能以吏促稅,以財管吏”

張居正一口氣講了近一個小時,期間胡宗憲、趙貞吉、譚綸提出了不少問題。

三位都是精通時政的能臣,提出的問題都一針見血,張居正的回答,也讓三位非常滿意。就算有些問題一時沒法給出答案,張居正也會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這讓三人不由地刮目相看。

胡宗憲四人互相之間溝通得七七八八,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轉到朱翊鈞身上。

他雙手籠在袖子裡,站在亭子靠欄杆處,聽着四人的交談,眼睛看着湖面。

“大明的春天來了。張師傅、趙師傅、胡公、譚公,朕先在這裡跟你們交個底.”

第658章 水太冷了!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40章 奮發的海瑞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95章 敵在柳河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596.第592章 三哥開門,自由貿易了第44章 癸亥之變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546.第543章 晚生恭候海公的彈劾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13章 朝天觀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第67章 盧鏜的怒火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716章 神火準備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190.第190章 太子,臣一定會辦好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413.第412章 孤決定!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287.第287章 孤宣佈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199.第199章 太子出手,你還敢往前湊?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
第658章 水太冷了!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40章 奮發的海瑞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95章 敵在柳河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596.第592章 三哥開門,自由貿易了第44章 癸亥之變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546.第543章 晚生恭候海公的彈劾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13章 朝天觀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第67章 盧鏜的怒火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716章 神火準備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190.第190章 太子,臣一定會辦好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413.第412章 孤決定!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287.第287章 孤宣佈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199.第199章 太子出手,你還敢往前湊?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